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培养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德国本硕连读课程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毛菊 夏冬梅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职业教育作为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职教师资作为其核心要素直接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系列问题。德国的三种主流本硕连读课程模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职业教育作为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职教师资作为其核心要素直接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系列问题。德国的三种主流本硕连读课程模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连续型课程模式,旨在培养职教师范生实践反思能力、形成阶梯式技术与实践融合的课程;补充型课程模式,旨在打造职教师范生的跨学科能力、形成专业技术与跨学科能力融合的课程;混合型课程模式,旨在培养跨界-研究能力、形成跨学科知识与研究导向的课程。这些课程模式虽有差异,但突出体现了职业导向性、实践融合性、灵活适应性。借鉴德国的课程模式,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应注重“构建‘立交桥’式课程”“凸显实践性”“提升兼容性”“人文性”,从而培养职教教师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课程模式 本硕连读 职教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存走向共生:AI赋能教师教育的实践理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争录 张博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9,108,I0003,共11页
在AI赋能教师教育者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人类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从同存走向共生。目前,人类教师教育者面临技术依赖及技术决定论困境,而AI教师教育者则不能与教育对象共情。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以共生为价值取向,有利于打破... 在AI赋能教师教育者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人类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从同存走向共生。目前,人类教师教育者面临技术依赖及技术决定论困境,而AI教师教育者则不能与教育对象共情。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以共生为价值取向,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开拓教师教育价值;规避伦理风险,建立互信机制;审视二者联袂,臻于诗意共生。以合智助力、协力推动和共情帮助等为实践路径,可以构建走向共生教师教育实践的新图景,助力人类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走向共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赋能 人类教师教育者 AI教师教育者 教师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立德树人”的历史流变及时代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毛菊 孟凡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教师与学生作为关系本体存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诉求。然而理清教师"立德树人"的含义是前提性条件。文章通过历史回溯,基于教师所生活的不同时期,分析教师"立德树人"的意义流变,它... 教师与学生作为关系本体存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诉求。然而理清教师"立德树人"的含义是前提性条件。文章通过历史回溯,基于教师所生活的不同时期,分析教师"立德树人"的意义流变,它经历了:古代教师以"道统"为核心、近代教师以"救亡图存的启蒙精神"为统摄、改革开放前教师以"奉献精神"为中心;改革开放至今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以教师"兴邦富国的工程师精神"为核心、当下以"民族复兴的知识分子精神"为统领。"民族复兴的知识分子精神"是以"启蒙精神""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为基础的"立德树人"的意义建构。这对如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立德树人 时代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