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学科参与的科技考古,在推进史前欧亚人群迁徙与互动研究的进程、拓展欧亚史前族群形成与发展、史前原始宗教、艺术等研究的视野等方面意义重大。这些都为重构新疆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考古 小河墓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与重塑: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族群关系记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意 王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本文以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与蒙古、哈萨克牧民的共生关系及其记忆为例,从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角度对记忆的生成和重塑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日常生活中经济、社会与文... 本文以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与蒙古、哈萨克牧民的共生关系及其记忆为例,从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角度对记忆的生成和重塑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日常生活中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共生关系及其记忆生成的基础。这些记忆可以被唤起和再现,成为民族团结记忆的一部分。共生关系及其记忆在新疆有广泛、深厚和牢固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与之相关的研究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新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关系 记忆的生成与重塑 新疆阿勒泰 老户儿家汉人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生态学:当代欧美生态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与政治经济学合流,催生了名为"政治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和成熟。该范式旨在对"地方世界"中环境变迁及其生态、经济、社会与政治后果进行认识性描述和批判性分析,建构了"自然-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与政治经济学合流,催生了名为"政治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和成熟。该范式旨在对"地方世界"中环境变迁及其生态、经济、社会与政治后果进行认识性描述和批判性分析,建构了"自然-社会-政治"的分析框架,赋予了生态人类学以地方经验回应全球性环境问题、参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更具普遍性议题讨论的能力,是当代欧美生态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学 生态人类学 “自然-社会-政治”分析框架 地方经验 参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学界中国阿尔泰山游牧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4
作者 罗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83-87,共5页
阿尔泰山是游牧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全球游牧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也是游牧人类学发展的沃土。欧美学界阿尔泰山游牧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沉寂与回归三个阶段,出现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构成了游牧人类学知识谱系中的重要一环... 阿尔泰山是游牧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全球游牧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也是游牧人类学发展的沃土。欧美学界阿尔泰山游牧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沉寂与回归三个阶段,出现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构成了游牧人类学知识谱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梳理和评述欧美学界中国阿尔泰山游牧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最新研究趋势,并反思国内相关研究在理论、视野与方法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阿尔泰山 游牧社会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 被引量:18
5
作者 罗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9,共9页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治关系之反思。文章对这一转变和地方性知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进行剖析,并阐明这些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反思 生态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参与和对话:当代环境人类学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环境人类学与传统生态人类学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断裂",批判传统生态人类学中"自然-文化"关系的研究,并反思人类学中"自然-文化"的二元论。环境人类学家以"参与"为价值伦理,倡导跨学科和从全... 环境人类学与传统生态人类学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断裂",批判传统生态人类学中"自然-文化"关系的研究,并反思人类学中"自然-文化"的二元论。环境人类学家以"参与"为价值伦理,倡导跨学科和从全球到地方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强调通过民族志基础上的"地方经验"回应全球环境变迁,以求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环境人类学的发展是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变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人类学 生态人类学 反思、参与和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冲突与阿尔泰山草原生态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阿尔泰山草原是游牧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全球游牧形态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游牧民建立了与草原相平衡的生态秩序。20世纪50年代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闯入阿尔泰山草原,与游牧文明相遇、碰撞和冲突,导致草原生态失序。要... 阿尔泰山草原是游牧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是全球游牧形态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游牧民建立了与草原相平衡的生态秩序。20世纪50年代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闯入阿尔泰山草原,与游牧文明相遇、碰撞和冲突,导致草原生态失序。要走出困境,必须超越当前三种文明形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重建草原生态秩序。为此,要汲取游牧文明的成果,反思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过度扩张的教训,释放草原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平衡资源开发中的权力、权利与利益关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草原生态秩序 阿尔泰山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