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1961-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异 被引量:8
1
作者 董煜 胡江玲 +1 位作者 王瑾杰 陈学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4-308,313,共6页
准确评估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对新疆农业生产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5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新疆1961—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参考作物... 准确评估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对新疆农业生产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5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新疆1961—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率为-1.01mm/a。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ET_0偏高,90年代减少到最大,2000年以来又逐渐增大。从季节来看,夏季、秋季的ET_0与年ET_0的减小趋势一致,春季冬季ET_0的减少趋势不明显。在不同年代际时间尺度,新疆全年及季节ET_0的年际变化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分异。风速是全年及夏、秋季ET_0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温度是春季及冬季新疆区域蒸发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董煜 陈学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86,共5页
根据1961—2013年我国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计算其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后分析了敏感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最高、... 根据1961—2013年我国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计算其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后分析了敏感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最高、最低温度呈显著增长趋势,风速、参考作物蒸散量及日照时间呈显著减少趋势。最高温度对ET0敏感性最高,相对湿度次之,而日照时数的敏感性最低。由于气象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以新疆敏感系数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最高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在新疆中部及北部较高。最低温度在新疆的西部、东部较高,中部天山山区较低。日照时数在南疆地区较高,北疆地区较低。53年来,最高温度和风速的敏感系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南疆地区减少趋势明显。最低温度的敏感系数全疆呈增加趋势,在天山山区增加趋势明显,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在南疆地区增加趋势明显,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在全疆地区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ET0)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系数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 被引量:8
3
作者 董煜 陈学钢 胡江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4,共5页
准确地评估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对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气候变化下水文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55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新疆1961-2013年潜在蒸散量,运用非参数检验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新... 准确地评估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对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气候变化下水文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55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新疆1961-2013年潜在蒸散量,运用非参数检验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新疆潜在蒸散量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R/S方法对新疆ET0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潜在蒸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递减率为-10.1mm/(10a)。年潜在蒸散量自1983年发生减少性突变,其空间变化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东南-西北方向上递减,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风速是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素。未来一段时间ET0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公式 潜在蒸散量 R/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米热古丽.艾尼瓦尔 +1 位作者 麦尔丹.阿不拉 古丽孜巴.艾尼瓦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268,共6页
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从开都河上游向盆地中部灌溉区,地下水矿化度由0.21g/L增加到37.45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型、HCO_3-SO_4型、SO_4-Cl型以及Cl-SO_4型。研究区... 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新疆焉耆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从开都河上游向盆地中部灌溉区,地下水矿化度由0.21g/L增加到37.45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型、HCO_3-SO_4型、SO_4-Cl型以及Cl-SO_4型。研究区各时期地下水阳离子主要以Mg^(2+)与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SO_4^(2-)与Cl^-为主。地下水矿化度,电导率,Mg^(2+),Ca^(2+),SO_4^(2-)与Cl^-均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性,pH值呈现非常弱的空间变异性。草地的地下水矿化度最高,荒漠地下水矿化度最低。地下水矿化度与主要离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荒漠。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与Mg^(2+),Ca^(2+),SO_4^(2-),Cl^-,HCO_3^-等离子含量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球化学特征 统计分析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一琼 海米提.依米提 +3 位作者 魏彬 马蓉 洪波 魏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45-249,共5页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1....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1.14%。湖泊面积最大值(1 186.43 km^2)和最小值(902.07 km^2)分别出现在2002年10月和1989年3月;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入湖水量(R=0.73);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湖区的扰动性已经逐步开始超过自然因素,其中以2000年左右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面积动态变化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径流水文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响应——以博尔塔拉河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煜 海米提.依米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在干旱区研究分析流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是流域管理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1964—2012年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径流、降水数据,采用变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的径流量、降水量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 在干旱区研究分析流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是流域管理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1964—2012年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径流、降水数据,采用变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的径流量、降水量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博尔塔拉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平稳,增长趋势不明显;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径流集中期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之间。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5—7月;年降雨和年径流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r=0.2372>0.23292=R0.1,49,回归显著水平超过0.1),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1d左右,且滞后天数随着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降水 变异系数 集中度 集中期 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塔拉河径流与降水的集中性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巴音查汗 张立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28-34,共7页
利用1964-2012年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径流、降水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集中度、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与降水量的集中性及多时间尺度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及降水量均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全年... 利用1964-2012年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径流、降水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集中度、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与降水量的集中性及多时间尺度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及降水量均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全年增加显著。通过Mann-Whitney突变检验,径流量与降水量分别在1996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增多突变。博尔塔拉河径流量集中度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降水量集中度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博尔塔拉河径流量的集中度存在6、11和14a的周期变化,而降水量集中度存在12和18a周期显著。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关系,并以正相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降水 非参数检验 集中度 小波分析 博尔塔拉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以精河为例
8
作者 董煜 海米提.依米提 巴音查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912-5915,5932,共5页
利用精河水文站1964—2012年径流数据,采用变异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艾比湖流域精河的径流量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平稳,增长趋势不明显;精河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季节上主... 利用精河水文站1964—2012年径流数据,采用变异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艾比湖流域精河的径流量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平稳,增长趋势不明显;精河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径流集中期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之间。应用小波分析发现精河年径流集中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径流集中度呈现15年、8年、4年、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 集中度 集中期 小波分析 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七年级地理教材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沈芳 焦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69-72,63,共5页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理教学有重要意义。以七年级地理教材为例,发现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有教师在运用地图教学时,未能渗透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或运用的顺序不恰当等,并就教学中地图工具应用不合理的典型表现探索出...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理教学有重要意义。以七年级地理教材为例,发现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有教师在运用地图教学时,未能渗透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或运用的顺序不恰当等,并就教学中地图工具应用不合理的典型表现探索出优化途径,为教师进行地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认知能力 区域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赛迪古丽.哈西木 +1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肉孜.阿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2,337,共6页
以1976年、1990年、2002年和2011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其他相关资料,研究了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40年间小湖区湿地面积变化呈波动性趋势。其... 以1976年、1990年、2002年和2011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其他相关资料,研究了1976—2011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40年间小湖区湿地面积变化呈波动性趋势。其中1976年湿地面积最大为3 813.12hm^2;2002年和2011年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为3 138.12,2 285.53hm^2。(2)在整个研究时段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在1976—1990年,年平均减少2.67%;而在1990—2002年,年平均增长2.63%;2002年以后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比前15年明显加快。从研究区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对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来看,废弃物处理、水涵养和气候调节功能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大,且在整个研究时段呈增加的趋势。在研究期间,博斯腾湖小湖区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与流域自然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对绿洲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面积 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小湖区湿地 博斯腾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1957-2013年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1
作者 凯丽比努尔.克热木 海米提.依米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7-251,258,共6页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 基于喀什地区4个气象站点1957—2013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一元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非线性突变检验法,分析其年潜在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7a来,喀什和巴楚的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7.53mm/10a,-7.47mm/10a;塔什库尔干与莎车的潜在蒸散量呈现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8.27mm/10a,6.25mm/10a;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喀什地区潜在蒸散量突变点存在明显差异:喀什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81年,巴楚的为1962年,塔什库尔干的为1974年和1983年,莎车年潜在蒸散量突变点为1961年、1965年、1968年和1978年;喀什地区年蒸散量最主要受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喀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阿吉古丽.阿卜力米提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53-3056,3136,共5页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 基于3S技术,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与2009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域面积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小湖水域面积从1990年的2 385.58 hm2扩张到2002年的3 138.12 hm2,又从2002年的3 138.12 hm2减小到2009年的2 413.53 hm2,总体上呈现萎缩的趋势。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景观分离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加深趋势。气温的升高与降水量的增大是博斯腾湖小湖湖泊水域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人类活动对湖泊的作用开始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小湖面积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