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华东 任耀军 +4 位作者 刘永泉 苗瑞菁 魏婕 林松盛 孙卫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35,共4页
以新疆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为重要契机,为改善实验室空间资源和提高实验室层次为目的,以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建立有利于学校实验室效益最大化发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实验室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校区实验室建设规范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华东 魏三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2-265,共4页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撑学科建设及开展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由于高校实验室建设规范新设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还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清、队伍不强、体制不顺等诸多方面的突出问题,...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撑学科建设及开展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由于高校实验室建设规范新设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还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清、队伍不强、体制不顺等诸多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就必须坚持高起点的顶层设计,规划好实验室;坚持高标准的专业建设,整合好实验室。现以我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重要契机,分析了现有实验室设计的一些弊端,对如何做好实验室建筑的规划、设计等工作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为我校实验室设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从而保障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实现新时期"科技强校梦"奠定良好的平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可持续发展 新校区 规范性要求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8 a新疆巴州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明玉 武胜利 +2 位作者 任耀军 吕婷 李京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选取WMO推荐的15个极端气温指数,对1959-2016年新疆巴州地区7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来新疆巴州地区冷暖指数变化呈非对称性,暖指数呈... 选取WMO推荐的15个极端气温指数,对1959-2016年新疆巴州地区7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来新疆巴州地区冷暖指数变化呈非对称性,暖指数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升,冷指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TN90P年际变化率最大,为4.67 d·(10 a)-1。夜指数(TN10P、TN90P)和昼指数(TX10P、TX90P)变化率前者大于后者。冷指数在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暖指数和GSL、WSDI突变时间一致为90年代中后期,冷指数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发生频率:极端高温增加,极端低温降低;强度:增强;持续时间:作物生长期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巴音布鲁克增加显著,幅度最大[4.4 d·(10 a)-1]。TNx、TXx和GSL主周期均为28 a。高载荷指数:TEM-A(0.335),TN10P(-0.313)和TN90P(0.312),是影响该地区整体气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时空变化 周期检测 巴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与土水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宇翔 武胜利 +1 位作者 韩炜 管文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水量(20、40、60 L/m^(2))处理,采用WP4C露点水势仪、TPSBR-SZL传...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水量(20、40、60 L/m^(2))处理,采用WP4C露点水势仪、TPSBR-SZL传感器测定胡杨叶水势、土水势,采用WET型土壤三参数速测仪测定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温度、电导率。【结果】胡杨叶水势与土水势均呈现出60 L/m^(2)>40 L/m^(2)>20 L/m^(2)>CK的规律,胡杨叶水势日变化整体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V”型特征;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而土壤温度、电导率均低于CK,40和60 L/m^(2)处理的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均小于20 L/m^(2)与CK;土壤含水量多少影响胡杨幼树水势的高低,土壤电导率与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结论】多次灌水对干旱区胡杨幼树的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叶水势与土水势日变化差异为60 L/m^(2)<40 L/m^(2)<20 L/m^(2)<对照;2年生、3年生、4年生胡杨最优的灌水量分别为60、40、20 L/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幼龄林 叶水势 土水势 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育方式对胡杨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映清 武胜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目的】了解自然落种培育方式和人工挖坑培育方式胡杨的光响应特征及光能利用效率(LUE)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方法】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34团2、3、5、7年4个林龄胡杨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 【目的】了解自然落种培育方式和人工挖坑培育方式胡杨的光响应特征及光能利用效率(LUE)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方法】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34团2、3、5、7年4个林龄胡杨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胡杨气体交换参数,并利用光响应模型及前人推导出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响应模型,分别研究它们的光响应特征及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无论何种培育方式,5、7年生胡杨Pn值普遍高于2、3年生胡杨,证明高林龄胡杨光合能力较强,胡杨在中高光强下LUE和WUE均与胡杨林龄成正比关系;人工挖坑培育方式下胡杨P_(n max)的平均值为24.84μmol/(m^(2)·s),高于天然落种方式下胡杨的23.68μmol/(m^(2)·s),证明其光合潜力大,另外其在强光下对光能和水分利用能力比天然落种方式下胡杨更强也更加稳定。【结论】人工挖坑培育方式胡杨因人为干预植株,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所以光合潜力大,对强光利用能力更强,水分利用能力更加稳定,在极端高温、干旱环境适应性更强,因此可以推广人工干预方式进行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新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光响应特征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种子萌发及子叶展开期对水盐交互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永江 武胜利 +4 位作者 管文轲 刘隋赟昊 韩炜 史智欣 何宇翔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9,69,共8页
研究胡杨种子在水盐交互胁迫下的响应,分析其种子萌发率及成苗率,为探讨野外胡杨实生苗的适宜栖息地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人工气候箱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中的最小显著差法(LSD)进行干旱和盐胁迫... 研究胡杨种子在水盐交互胁迫下的响应,分析其种子萌发率及成苗率,为探讨野外胡杨实生苗的适宜栖息地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人工气候箱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中的最小显著差法(LSD)进行干旱和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参数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极端盐旱交互胁迫(土壤含水量<20%,盐分含量>0.25 mol/L)环境下胡杨有性繁殖很难实现;轻度胁迫环境(盐旱胁迫下,10%<土壤含水量<25%,0.05 mol/L<盐分含量<0.20 mol/L;水涝胁迫下,25%<土壤含水量<30%,0.15 mol/L<盐分含量<0.30 mol/L)显著抑制胡杨种子萌发及成苗发育,但发芽率依然能够达到40%以上,是胡杨有性繁殖的机遇区;适宜环境为:干旱胁迫下10%<土壤含水量<25%,盐分含量<0.05 mol/L;水涝胁迫下,土壤含水量>25%,盐分含量<0.20 mol/L,子叶展开率达60%以上,是胡杨有性繁殖的理想区。河岸阶地作为胡杨有性繁殖的主要场所,在种子萌发到成苗过程的15 d内,持续保持土壤表层的含水量,为其营造良好的繁殖生长环境,最终可使胡杨更新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种子萌发 水盐交互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