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旅游图专题要素的表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应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新疆 旅游图 专题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被引量:22
2
作者 耀平 焦黎 蒙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的规律性、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虎 高俊峰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以土地盐渍化和风蚀两大类型占绝对优势,其动态变化特点是风蚀减少盐渍化增加.2000—2002年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减少了403.06162km2,减少幅度达53%.盐渍化面积增加了183.7km2,比重由54%上升为70%.就荒漠化的程度而言目前是趋于下降.很多重度风蚀及盐渍化转为了中度,复合型荒漠化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艾比湖 湿地 土地荒漠化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专著中未曾记载的植物群落类型 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 被引量:59
4
作者 张立运 海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 ,至少对下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蒿叶猪毛菜 (Salsolaabrotanoides)、准噶尔猪毛菜 (S .dschungarica)、木碱蓬 (Suaedadendroides)、小叶碱蓬 (S .microphylla)、里海盐爪爪 (Kalid...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 ,至少对下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蒿叶猪毛菜 (Salsolaabrotanoides)、准噶尔猪毛菜 (S .dschungarica)、木碱蓬 (Suaedadendroides)、小叶碱蓬 (S .microphylla)、里海盐爪爪 (Kalidiumcaspicum)、刺山柑 (Capparisspinosa)、新疆沙冬青 (Ammopiptanthusnanus)、准噶尔无叶豆 (Eremospartonsongoricum)、东疆沙拐枣 (Calligonumklementzii)、红皮沙拐枣 (C .rubicundum)、蛇麻黄 (Ephedradistachya) 为建群种所形成的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植被 利用 荒漠植物群落 类型 蒿叶猪毛菜 木碱蓬 准噶尔猪毛菜 里海盐爪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被引量:10
5
作者 阿尔斯朗 阿布拉江 迪力木拉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 ,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类和名胜古迹类比重较大 ,文章着重分析了四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 ,拟设了重点建设...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 ,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类和名胜古迹类比重较大 ,文章着重分析了四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 ,拟设了重点建设的旅游区及旅游线路 ,提出了开发方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区 旅游线路 南疆铁路沿线 开发 干旱地区 自然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宗亮 马倩 +1 位作者 杨龙 尤海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小城镇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新疆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 小城镇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新疆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城镇 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形象主导因子的提取程序之探讨——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海霞 阎顺 张旭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旅游地能否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与是否拥有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休戚相关。目前 ,我国旅游形象策划工作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倾向。从旅游形象构成因子、影响因子及旅游动机出发 ,通过预备阶段获取所有可能的形象因子 ,通过精化阶段将形象因... 旅游地能否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与是否拥有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休戚相关。目前 ,我国旅游形象策划工作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倾向。从旅游形象构成因子、影响因子及旅游动机出发 ,通过预备阶段获取所有可能的形象因子 ,通过精化阶段将形象因子赋值 ,通过提取阶段提取旅游形象主导因子 ,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加以论证 ,旨在为更客观的开展旅游形象设计工作提供一个程式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主导因子 TDI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海鹰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4 位作者 曾雅娟 陈济丁 王云 陶双成 周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6-491,共6页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200~6000 m之间,平均海拔4000 m,总面积约2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200~6000 m之间,平均海拔4000 m,总面积约2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植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38科149属36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36科147属364种。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所划分的15个分布区类型,对所整理和统计的种子植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分布的植物可归入10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的属、种最多,有72属199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56.68%和71.56%。由此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旧世界温带及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最多,其次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热带交流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兆萍 焦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50,共8页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保证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景观的完整性,核心区内应禁止旅游开发;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首先要进行环境容量测算,确定合理的游客规模,对生物、自然景观及当地原始的人文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对旅...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保证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景观的完整性,核心区内应禁止旅游开发;缓冲区的旅游开发,首先要进行环境容量测算,确定合理的游客规模,对生物、自然景观及当地原始的人文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对旅游造成的各种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和清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纳斯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环境评价 容量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专著中未曾记载的植物群落类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海鹰 张立运 李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1978)一书 ,限于当时的考察条件和成书较早 ,对下述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园叶桦 (Betularotunaifolia) 、野巴旦 (Amygdalusledebouriana) 、银沙槐 (Ammodendronargnteum) 、准噶尔大戟 (Euphorbi...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1978)一书 ,限于当时的考察条件和成书较早 ,对下述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园叶桦 (Betularotunaifolia) 、野巴旦 (Amygdalusledebouriana) 、银沙槐 (Ammodendronargnteum) 、准噶尔大戟 (Euphorbiasoongarica) 、匍匐水柏枝 (Myricariaprostrata) 、塔克拉玛干柽柳 (Tamarixtaklamakanensis)、尖果沙枣 (Elaeagnusoxycarpa)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 、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juncea) 、硬叶苔草(Carexmoocroft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植物群落 类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机制的旅游形象主导因子提取程序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海霞 阎顺 张旭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4期85-89,共5页
旅游地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是否拥有一个强烈而鲜明的旅游形象休戚相关。因而,设计者对旅游形象认识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形象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主观性倾向是我国许多城市和景点旅游形象设计存在的缺点之一。文章从... 旅游地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是否拥有一个强烈而鲜明的旅游形象休戚相关。因而,设计者对旅游形象认识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形象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主观性倾向是我国许多城市和景点旅游形象设计存在的缺点之一。文章从旅游形象构成因子、影响因子及旅游动机出发,通过预备阶段获取所有可能的形象因子,精化阶段对形象因子赋值,提取阶段提取旅游形象主导因子,旨在为更客观的开展旅游形象设计工作提供一个程式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主导因子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M模型的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婧 王哲 +1 位作者 冯娟 蒙晓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目前新疆贫困县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新疆经济发展为参照系,重点对2000~2005年间新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目前新疆贫困县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新疆经济发展为参照系,重点对2000~2005年间新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的组合情况,对各贫困县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分组定位。以期为新疆贫困县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新疆 贫困县 SS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现象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峰 章海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对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现象作了初步评价,指出这一现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所必然产生的现象,因而可以视为正常。同时指出,平原区湖泊之存亡既取决于自然条件,更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存湖... 对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现象作了初步评价,指出这一现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所必然产生的现象,因而可以视为正常。同时指出,平原区湖泊之存亡既取决于自然条件,更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存湖泊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要立足于生态环境价值论,也要立足于经济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 湖泊 干缩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村经济地域类型划分与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涛 杨德刚 张秋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多指标综合 ,对新疆农村经济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指标的选取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层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非农份额等 ,把全疆划分为三种农村经济类型 ,即发达、较...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多指标综合 ,对新疆农村经济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指标的选取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层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非农份额等 ,把全疆划分为三种农村经济类型 ,即发达、较发达和不发达等。分析了其中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横向比较特征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村产业结构 特征 调整 不发达地区 农村经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移民屯田对新疆地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从移民地名、屯田地名、方位地名、方言地名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移民屯田对新疆的地名的影响。
关键词 新疆 地名 移民 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地图编制内容更新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应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图》《新疆与周边国家导游图》《丝绸之路图》的编制实践中,结合目前市场上出版发行的十多种旅游地图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从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区域性旅游地图编制内容更新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旅游地图 地图 传输理论 编制 内容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尔塔拉河与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毋兆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稳步增加,未利用地快速减少,有林地前十年为减势,后五年为增势;②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转换呈现双向态势,但双向变化速度相对一致;③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看,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④根据土地利用对绿洲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研究区绿洲稳定性增强,但增加趋势有所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稳定性 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亚欧大陆桥与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海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中亚段、东欧段及西欧段矿产资源优劣势的分析,提出了新亚欧陆桥贯通形势下新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新疆欧大陆桥 新疆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野生脊椎动物区系与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海鹰 +3 位作者 王云 陶双成 陈济丁 周剑 《野生动物》 2010年第5期232-237,共6页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5年,地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N36°45.5′和E74°49.7′之间,总面积约5 600 km^2。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动物从区系组成、...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5年,地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N36°45.5′和E74°49.7′之间,总面积约5 600 km^2。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动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54科113属160种,其中鱼类1目2科7属11种,两栖类1目1科1属2种,爬行类1目3科5属8种,鸟类14目34科72属103种,哺乳类/兽类7目14科28属36种。160种动物中,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红色名录和附录的濒危、易危和低危物种有24种。按照李思忠和高行宜等依据世界动物分布型对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所划分的15个分布区(区系)类型,对所整理和统计的野生脊椎动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可归入8个分布区系类型和3个复合体。其中,北方广布种、高地型种和古北型种最多,分别有39种、34种和23种,占该地区野生动物总种数的21.37%、21.25%和15.00%。由此表明,古北界和全北界属性是该地区动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该地区动物区系与中亚型-全北型交错较多,其次为东洋型与喜马拉雅-横断山型有一定的交错,而鱼类与两栖类区系成分和复合体的交错分布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脊椎动物区系 地理成分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毋兆鹏 金海龙 王范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221,共6页
精河入湖口是典型干旱区湖泊湿地,也是艾比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自2004年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实验工程。选... 精河入湖口是典型干旱区湖泊湿地,也是艾比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自2004年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实验工程。选择未恢复区、恢复1年区、恢复3年区和恢复5年区,比较其水、浮游生物、植被、土壤及碳循环等生态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及试验数据分析,对其恢复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至2009年,试验区湿地水域面积比例增加,水质得到改善,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土壤达到中、轻度盐碱化土水平,水禽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土壤呼吸速率随恢复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由此表明,只要水源充足,精河入湖口退化湿地在恢复过程中经4~5年即可恢复到未退化状态,以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方案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干旱区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生态功能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退化湿地 恢复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