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术期刊办刊瓶颈的两大突破——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建军 杨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9-154,共6页
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遭遇了国际化、数字化、办刊理念、办刊结构等诸多瓶颈,其关键还在于期刊自身怎样认识和有效打破的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声誉鹊起,捷报频传,成就了西部期刊的办刊传奇和催生... 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遭遇了国际化、数字化、办刊理念、办刊结构等诸多瓶颈,其关键还在于期刊自身怎样认识和有效打破的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声誉鹊起,捷报频传,成就了西部期刊的办刊传奇和催生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当然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艰辛的探索、创新、拼搏分不开,但方向比行动更为重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一个突出的亮点则是秉持和践履了"全球视野、前沿聚焦、问题探究、丝路情怀"的理念,摒弃了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等米下锅"两大倾向和路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问题综合和"精米不请自来"的根本转变,走向了专题策划和聚焦传播的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办刊 问题综合 找米下锅 瓶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基于“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胡范铸 刘毓民 胡玉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0,156,共6页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或曰"汉语能力获得",或曰"交际能力建构",或曰"经济利益实现",或曰"中国文化传播",种种认识,似乎都有价值。不过,由此也带来诸如"如何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或曰"汉语能力获得",或曰"交际能力建构",或曰"经济利益实现",或曰"中国文化传播",种种认识,似乎都有价值。不过,由此也带来诸如"如何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目标之上是否还有更为重要的目标?""贯串这些目标之中的核心又是什么?"等一连串问题。应该说,汉语国际教育不但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播,不应该只是希望由此拓展中国经济实力或提升中国国际政治地位。汉语国际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语言能力训练而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可以影响"情感地缘政治"的过程,它应该是造就国际社会情感沟通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目标 国际理解教育 情感共同体 情感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传播与间歇传播:国际传播的新视角--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建军 刘会强 刘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5-149,共5页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区分,是传播学中以传播主体和媒介形态作为分类标准的惯常尺度。换一种方式,从传播过程或者是活动的时间取向上可将传播分为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兹为一种新的传播向度。韧性传播具...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区分,是传播学中以传播主体和媒介形态作为分类标准的惯常尺度。换一种方式,从传播过程或者是活动的时间取向上可将传播分为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兹为一种新的传播向度。韧性传播具有语言交流的本土性、传播过程的连续性、传播行为的持久性、目标的稳定性等特征。间歇传播含有语言沟通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间隔性、行为的非持续性、目标的相对灵活性等特点。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优长互补,具有通约性。韧性传播可厘定"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等途径。间歇传播可析出"以逸待劳"、"张弛有度"、"曲径通幽"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外传播 韧性传播 间歇传播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新向度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中华文化中亚传播要克服传统的以"我"为主,强调中国文化的单向、强势传播和推广,强调意识形态式的灌输,不注重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应运用主体间性的原则,强调文化交流,强调以共存互补、敬其所异为准则,谋求... 中华文化中亚传播要克服传统的以"我"为主,强调中国文化的单向、强势传播和推广,强调意识形态式的灌输,不注重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应运用主体间性的原则,强调文化交流,强调以共存互补、敬其所异为准则,谋求区域重叠共识;以地缘和人文资源优势为依托,弘扬地域性优秀文化传统;以民间交往为行为主体,增强交往信度和情感引力;以中亚国家孔子学院为通道,提升中华文化亲和力和显示度;以政治文化精英为纽带,共推"区域性和谐文化走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对外传播 文化交流 主体互动 新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是新疆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是新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命题,关乎新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关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环境、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构想、新疆发展现代文化的战... 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是新疆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是新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命题,关乎新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关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环境、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构想、新疆发展现代文化的战略意义三方面入手,旨在勾勒新疆文化发展大致轮廓和发展脉络,切实为文化兴疆、强疆、富疆和稳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现代文化 发展战略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建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126,共8页
对外传播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满眼皆为客体的世界,不是单向、单声道、单主体的对传播对象硬性的输出和灌输,而是一个主体与另外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碰撞、交往、交流后的调适与共享。对外传播所追求的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以我们(包括你)为... 对外传播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满眼皆为客体的世界,不是单向、单声道、单主体的对传播对象硬性的输出和灌输,而是一个主体与另外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碰撞、交往、交流后的调适与共享。对外传播所追求的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以我们(包括你)为中心。中国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着传播遥远化、浅表化、碎片化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通过实行双主体、本土化、情感传播等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贡献,提升中国话语权,传播自信的文化,不断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文化 难点 双主体 爱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向度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建军 刘会强 刘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0-195,共6页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具有传播取向的扩张性、传播方式的直接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意图的明指性等特征;柔性传播具有方法的含蓄性、内容的曲指性、行为的内敛性、目标的暗指性等特征。强势传播和柔性传播各有优长:强势传播可析出"有的放矢"、"反客为主"、"多管齐下"、"与时俱进"等途径;柔性传播可分为"抛砖引玉"、"他山之石"、"绵里藏针"、"求同存异"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外传播 强势传播 柔性传播 中华文化 主体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感传播的特点和原则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建军 马瑞雪 周普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6,F0002,共8页
情感传播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传播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相对于理性传播而言,情感传播是直指人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是“国之交”与“民相亲”的主要传播方式和深层互动平台。情感传播具有内容的主观性... 情感传播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传播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相对于理性传播而言,情感传播是直指人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是“国之交”与“民相亲”的主要传播方式和深层互动平台。情感传播具有内容的主观性、情感的移情性、目的的价值性和角色的转换性等特点;情感传播要固守主体间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均衡原则、得体原则、和谐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传播 跨文化交际 特征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传播形式的新向度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传统的"二分法"与"五分法"只是强调了传播主体是否在场的传播样式、视域及空间,界定了彼此相关类型的传播范畴,而尚未展示传播的向度和取向。换一种视角,以辩证统一、注重时空向度、关注主体行为和内心取向的思维... 传统的"二分法"与"五分法"只是强调了传播主体是否在场的传播样式、视域及空间,界定了彼此相关类型的传播范畴,而尚未展示传播的向度和取向。换一种视角,以辩证统一、注重时空向度、关注主体行为和内心取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界定传播形式是一种新的尺度,是对传播方式的新探索,是对传播分类标准的丰富和发展。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上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刚性传播与柔性传播,以传播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取向为尺度可把传播分为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从传播活动的时间持续取向上可将传播分为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以上三组方式是辩证统一的传播方式和开放式关联系统,是新的传播向度和结构形态。文本对传统的传播样式进行了剖析,并尝试建构新的传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理性传播 情感传播 刚性传播 柔性传播 韧性传播 间歇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