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遵循、时代困境与路径优化——以新疆为例
1
作者 孟红松 吴琼 赵晓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207,共4页
新疆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又决定了新疆必须走"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道路,以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因此,新疆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生态观为指导,... 新疆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又决定了新疆必须走"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道路,以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因此,新疆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生态观为指导,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及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完善制度保障和加强法规建设等措施路径,破解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困境,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民族省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交流、互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遵循 时代困境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前期新疆奇台县域的庙宇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鹏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5,共13页
奇台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定居生存活动形成土著社会。清末民初的奇台县域众多的佛寺道观庙宇伴随着边疆社会的形成,围绕佛寺道观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构成当时城乡社区秩序的稳定结构,促进了边疆移... 奇台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定居生存活动形成土著社会。清末民初的奇台县域众多的佛寺道观庙宇伴随着边疆社会的形成,围绕佛寺道观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构成当时城乡社区秩序的稳定结构,促进了边疆移民土著化社会的建构。佛寺道观及相应的民间信仰构成了奇台县域移民土著化的社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奇台县域 佛寺道观庙宇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新疆慈善事业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61-66,共6页
清末民初,新疆慈善事业由宗教慈善、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构成。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初级化等特点,出现了慈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管机制缺失、对慈善的依赖等问题,降低了救助的实际效果。以宗教... 清末民初,新疆慈善事业由宗教慈善、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构成。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初级化等特点,出现了慈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管机制缺失、对慈善的依赖等问题,降低了救助的实际效果。以宗教慈善为主、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为辅的新疆慈善事业格局折射出宗教、国家与民间力量对新疆基层社会的不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疆 慈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图瓦人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还是边缘化
4
作者 南快莫德格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20-125,共6页
自1990年代开始,旅游业在图瓦人的居住地区迅速发展,但获利者主要是商家而不是当地社区,同时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在那之前,新疆图瓦人一直生活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保持着一种相当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而在当下不可避免... 自1990年代开始,旅游业在图瓦人的居住地区迅速发展,但获利者主要是商家而不是当地社区,同时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在那之前,新疆图瓦人一直生活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保持着一种相当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而在当下不可避免的现代化主流中,这样一个少数族群很容易被边缘化和劣势化,因为它不得不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但本身又没有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权。只有将社会和生态和谐的原则而不仅仅是市场规律,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真正落实到切实可行的政府政策上,珍贵的新疆图瓦传统文化才能免于灭绝而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图瓦人 传统文化 现代化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索姆调查分析的货币传播国家形象探索
5
作者 王洋 马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5,共12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货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媒介,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载体,是一张特殊的“国家名片”。文章以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货币——索姆为例,在...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货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媒介,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载体,是一张特殊的“国家名片”。文章以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货币——索姆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体现的国家形象符号化表达的分析,探索货币塑造和传播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形象的现状与实效,以期为中亚区域国别研究打开新视角,并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明互鉴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货币 文化符号 传播媒介 精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平 徐平 于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乌鲁木齐市主要来自南疆的大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由于在文化风俗、语言、就业等方面的局限性,城市适应非常艰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状况。就业业态低下,以出卖简单劳动为主,群体性和同质性突出,其生活水平并不随城市生活和工... 乌鲁木齐市主要来自南疆的大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由于在文化风俗、语言、就业等方面的局限性,城市适应非常艰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状况。就业业态低下,以出卖简单劳动为主,群体性和同质性突出,其生活水平并不随城市生活和工作时间的增长而相应改善,反而可能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的老化带来家庭收入降低的风险。调查研究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和稳定他们的生活,不断推动使其融入城市,对于新疆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流动人口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 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庭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从北庭石窟寺到吉木萨尔千佛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鹏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古代北庭,中央王朝在北庭地区的经营和统辖,以汉、唐、元、清四代最具代表性。古代北庭石窟寺,历经唐、宋、元等时期的繁荣兴盛,入明以后,该地佛教及寺庙逐渐湮没无闻。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当地百姓把唐代石窟寺遗存...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古代北庭,中央王朝在北庭地区的经营和统辖,以汉、唐、元、清四代最具代表性。古代北庭石窟寺,历经唐、宋、元等时期的繁荣兴盛,入明以后,该地佛教及寺庙逐渐湮没无闻。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当地百姓把唐代石窟寺遗存作为文化遗产加以利用,重构为吉木萨尔千佛寺,以六月六庙会为中心的民间宗教活动在乾隆晚期出现,嘉庆、道光年间初步形成。民国前期,吉木萨尔千佛寺的六月六庙会进入了极盛时期。吉木萨尔的千佛寺和庙会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存在的文化,反映了北庭石窟寺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庭 石窟寺 千佛寺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西北地缘政治之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施新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明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是左右明代西北地域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明代与蒙古等游牧政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明代政权出于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措施,来调整中央王朝的国防体系。
关键词 西北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