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子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4-41,共8页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及其继承与发扬,自然不可忽略它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鲁迅作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鲁迅小说 锡伯族 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作家 维吾尔族 文学创作 精神胜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河塔林与密教东渐 被引量:5
2
作者 栾睿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1,共5页
吐鲁番交河塔林是依据密教五佛曼陀罗的义理修建的,建于唐中期,是密教东渐的遗迹。早期密教只有四方佛。五佛义理出现较晚,源自显宗华严思想。起初五佛名称不一,直到《金刚顶经》体系的经典,五佛曼陀罗的理念才确定。这种五佛五智... 吐鲁番交河塔林是依据密教五佛曼陀罗的义理修建的,建于唐中期,是密教东渐的遗迹。早期密教只有四方佛。五佛义理出现较晚,源自显宗华严思想。起初五佛名称不一,直到《金刚顶经》体系的经典,五佛曼陀罗的理念才确定。这种五佛五智塔又称金刚宝座塔,源自印度菩提伽耶成道纪念塔。交河密教随本地佛教的消亡而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 塔林 密教 五佛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诗人的南贬与屈贾偶像的树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玉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5,共7页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然的经历之处,流放与贬谪在楚国地域的前朝文人屈原、贾谊引起他们隔代的共鸣,以“屈贾”为偶像的楚韵骚情从唐代开始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传统而被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官外贬 北官南贬 唐代诗人 屈贾偶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伊犁流人诗作论 被引量:6
4
作者 星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对清代乾隆。
关键词 乾嘉时期 伊犁流人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乌鲁木齐诗作评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栾睿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4-77,共4页
本文分析清人乌鲁木齐诗的内容及反映的民族文化观念,指出其与前代不同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 清人 乌鲁木齐诗作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之“反七律体”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天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反七律体是歌行的特殊类别,是贯穿了唐诗发展史、为唐代著名诗人所青睐的一种亚诗体。从题目看,"反七律体"仍体现了七言歌行自由抒写的特征,但其形式是七言八句而"非格律化"。它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其最重要... 反七律体是歌行的特殊类别,是贯穿了唐诗发展史、为唐代著名诗人所青睐的一种亚诗体。从题目看,"反七律体"仍体现了七言歌行自由抒写的特征,但其形式是七言八句而"非格律化"。它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仄韵"和"反对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歌行 反七律体 格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声四起唱大风——耶律楚材与元代丝绸之路文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晓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耶律楚材是元代丝绸之路文学领域中的一位大家,他的诗歌作品反映和描写丝绸之路的民俗民情、自然现象以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元代的丝绸之路文学多了几分凝重感,由表现的写意走向再现的写实。
关键词 耶律楚材 元代 “丝绸之路” 诗歌 文学创作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中的“同字为训”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文章对《释名》中的20例同字为训从语音变异、语义差别、词性异同、语义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释名》中的同字为训是同字异词现象,其训释是成立的;并进而指出,同字为训在同源系联中有可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释名》 同字为训 语音变异 语义差别 同源系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为我们掀起文本的面纱——张承志小说艺术一瞥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丽蓉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4期69-75,共7页
当我们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张承志的艺术世界时,他所坚持的规避艺术观便由“意象”在他的“诗性小说”中得以充分显示。意象便为我们深入他的小说天地而掀起了“规避”的面纱;张承志视“意象”为自己的小说创作的特殊手段。或用来淡... 当我们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张承志的艺术世界时,他所坚持的规避艺术观便由“意象”在他的“诗性小说”中得以充分显示。意象便为我们深入他的小说天地而掀起了“规避”的面纱;张承志视“意象”为自己的小说创作的特殊手段。或用来淡化、消褪乃至代替故事情节,或用来结构全文,或用来塑造人物,达到了通常使用的小说营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张承志选择了意象,同时意象也适应了张承志情、智相兼的创作个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意象同时又选择了张承志。这不仅表现为意象在某种情形下成就了张承志的小说创作,又表现为张承志在创作实践中扩拓了意象的使用功能。不仅如此,借助“意象”的探寻,我们又意外地梳理出张承志的两次艺术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文本 诗性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华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6,共3页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本文从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的基本阐释、文学批评与公共领域的建构、美学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公共性四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研讨进行了...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本文从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的基本阐释、文学批评与公共领域的建构、美学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公共性四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研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 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石林”“虬龙”章句新说
11
作者 张燕婴 张玉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9,共7页
The present authors take the two chapters as an object for discussion, starting with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ancient writings (annotation for names and description of a thing, structural analysis), literatu... The present authors take the two chapters as an object for discussion, starting with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ancient writings (annotation for names and description of a thing, structural analysis), literature evidence and field survey, and ascertains that "Shilin" and \!Qiulong\" are simply Kunlun objects in the West Regions. Based on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names and description, they somewhat probes into the Kunlun myth on which Quyuan depended to create the two chapters and identify as well as rectify mis spelt strips and transferred strips in discussing the location of \!Qiu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石林' '虬龙' 章句 命题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见而贯一 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
12
作者 郭德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4-166,共3页
博见而贯一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郭德茂寇效信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知名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影响。他集多年心血而成的研究成果《文心雕... 博见而贯一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郭德茂寇效信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知名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影响。他集多年心血而成的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在他辞世7年后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 美学范畴 文学理论 宏观视野 “风骨” 刘勰 内容与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成果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词在文化转型时期的确立
13
作者 栾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96-99,共4页
晚唐五代处于历史与文化的转型期。从文类上看,相对于唐诗盛行的传统,来自民间的词被文人利用而在转型文学中脱颖而出。它不再以“诗言志”为指导思想,而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内容上也多写浮华浪漫的生活,并在艺术技巧上进行了多方面... 晚唐五代处于历史与文化的转型期。从文类上看,相对于唐诗盛行的传统,来自民间的词被文人利用而在转型文学中脱颖而出。它不再以“诗言志”为指导思想,而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内容上也多写浮华浪漫的生活,并在艺术技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最后,词又通过文人化的手段融纳传统确立自身,从而步入转型后的正常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时期 晚唐五代词 文人化 主流文化 士大夫文人 文学思想 文人词 文学形式 转型期文学 “诗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鲁迅手稿鉴定一事我不得不发表的一篇声明
14
作者 黄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共1页
关键词 梁平 《重庆晚报》 法制文萃报 使人 一本 现代中国 新疆师范大学 诉诸法律 王锋 文物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
15
作者 郭德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8-81,共4页
要发展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者在“无我”与“有我”两种方法中更应当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中研究方法与研究者生命形态同一的精神。中国文学理论只有在接着讲即寻求理论形态的发展自新和创造中才可更好地继承其传统。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人文精神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枣诗的诗意隐藏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张枣的诗,其开阔的情感空间为最大限度地获得诗情的自由发展提供了颇具生长性的可能,其有效的诗意隐藏也使文本始终处于流动不居的"召唤结构"中,而这一切均有赖于意象活动所带来的弹性与张力。
关键词 张枣 诗文本 意象空间 诗意 情感空间 新诗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