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群热岛效应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古丽拜合热姆·艾合麦提 昝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2-881,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采用MODIS数据和产品(MOD11A2、MCD12Q2和MOD13Q1),并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群——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玛纳斯和乌苏-克拉玛依-奎屯区域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采用MODIS数据和产品(MOD11A2、MCD12Q2和MOD13Q1),并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群——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玛纳斯和乌苏-克拉玛依-奎屯区域城市热岛效应和植被物候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主要城市群中乌鲁木齐-昌吉区域城市热岛强度(UHII)最为明显,热岛强度范围为0.39~2.49℃,整体表现为夜晚热岛强度高于白天。沿城乡梯度方向分布的植被物候具有明显差异性,即城市植被生长开始期(SOS)早于郊区和乡村,植被生长结束期(EOS)晚于郊区和乡村,植被生长季(GSL)长于郊区和乡村。其中,乌鲁木齐-昌吉区域植被SOS最早,EOS最晚,GSL最长。沿城乡梯度分布的植被物候与城市热岛强度呈显著相关性。其中,UHII与△SOS呈显著负相关,与△EOS和△GSL呈高度正相关。夜晚UHII对植被物候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认识天山北坡经济带沿城乡梯度分布的植被物候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可以为改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 城市群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强度 植被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晋鹏 陈学刚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演、重心转移模型、空间聚类分析以及计算贡献度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覆盖对热环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研究区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0—2、>8等级上面积增加,2—4、4—6、6—8等级上面积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是<0的相对地表温度等级,面积减少最多的是6—8等级,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区分布有从中间向外围递增的现象。(2)1990—2018年间,研究区内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2—4、4—6区域的重心均表现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再向东北转移的趋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北转移,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的区域温度重心一直北移,空间上呈现等级越高越靠东的现象,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分布在中间,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短。(3)研究区内的LST在空间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均表现为等级越高集聚性越强的现象;1990—2018年间,区域热岛的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空间尺度临界值逐年下降。(4)1990—2018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与水域面积增加,其余类型均在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最大的耕地面积。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贡献度指数从大到小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中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正贡献,林地、水域、耕地为负贡献。贡献度值指数大小与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空间模式 贡献度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识别与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金花 阿里木江·卡斯木 +2 位作者 徐晗 如克亚·热合曼 魏柏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大环境下,探索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对进一步缓和绿洲地区人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选取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DEM数据,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国土空...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大环境下,探索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对进一步缓和绿洲地区人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选取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DEM数据,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数量与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间天山北坡城市群“三生”空间类型面积呈不同程度的增减,其中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的转出量最多,牧草和其他生态空间两者间相互的转换数量最大;(2)研究区除阜康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县、石河子市及乌鲁木齐市的国土空间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小幅度增加和递减外,其他县域呈逐年提高趋势;(3)生产空间的核密度高值区呈东南-西北条带状,连片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而生态空间的核密度高值区则分布于研究区外围;生活空间的核密度高值区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呈点状分布,周围衍生出许多零碎的中值点,总体分布较为破碎,空间连接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城市群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 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空间模拟 被引量:24
4
作者 高倩 阿里木江.卡斯木 《西北人口》 CSSCI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人口分布数据的需求,以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为依据,借助土地利用/覆盖矢量数据集提取居住用地信息,采用GIS与SPS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夜间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性,构建天山...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人口分布数据的需求,以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为依据,借助土地利用/覆盖矢量数据集提取居住用地信息,采用GIS与SPS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夜间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性,构建天山北坡城市群2002和2012年份人口分布的空间化模型,并制作1km格网尺度的人口密度专题图。采用重心模型和偏移-分享模型识别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DMSP/OLS最佳阈值分割法提取的居住区用地,与同期NLCD数据匹配精度达93.94%、94.90%,匹配度较高;2.灯光像元DN值与人口数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该模型得到的人口空间化数据,经校验能较贴合反映实际分布情况;3.2002~2012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重心呈向乌鲁木齐市靠近的变动态势,迁移直线距离约8.15km,乌鲁木齐人口增长相对快速、呈集聚趋势,其他9市/县人口增长缓慢、呈扩散趋势。分析认为,空间化模拟的人口密度能够较为贴切地反映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现状,可为今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和社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人口空间化 格网尺度 天山北坡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阿地拉·艾来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3 位作者 靳万贵 姑力巴努·艾尼 艾尼瓦尔·买买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5-1925,共11页
为探究绿洲城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风险,在新疆库尔勒市采集54个代表性道路积尘样品,分析其中Hg、Cd、As、Pb、Cr和Cu等6种元素含量,基于GIS技术与地学统计法,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道路积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潜... 为探究绿洲城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风险,在新疆库尔勒市采集54个代表性道路积尘样品,分析其中Hg、Cd、As、Pb、Cr和Cu等6种元素含量,基于GIS技术与地学统计法,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道路积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尔勒市道路积尘中Hg、Cd、As、Pb和Cu等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的筛选值,但Cr元素含量平均值为相应筛选值的9.90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道路积尘中Cr呈现重度污染,Hg、Cd、As、Pb和Cu呈无污染。道路积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负荷指数介于0.0142~0.0522,平均值为0.0266,处于无污染水平。从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库尔勒市东北部和北部区域出现污染高值区。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经手-口摄入途径是库尔勒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及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库尔勒市道路积尘中Hg、Cd、As、Pb、Cr与Cu等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处于安全范围内,As对非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Cr对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积尘 重金属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污染 健康风险 库尔勒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37
6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31-1540,共10页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讨论两者空间自相关关系及年际变化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30 a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变化态势,但总体上表现为减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耕地、林草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值区域多年来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林地面积较多的地区,低值区域集中分布于乌鲁木齐中心四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的周边区域。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与空间聚集特征,高-高、低-低聚集分布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冷点区呈逐年增加趋势,热点区增加与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力推行生态保护及修复等措施有极大关联,冷点区增加与城市建成区无序扩张及土地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CA-Markov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格网分析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呼图壁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以2002、2009、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呼图壁县近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格局指数等进行模拟... 以2002、2009、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呼图壁县近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格局指数等进行模拟,预测和分析未来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区内景观格局有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从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可知,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交替变化最为显著,其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分析得到,林草地、水域及耕地整体破碎化程度低,未利用地则表现相反;从景观水平分析可知,研究区内景观整体破碎度与复杂度增高,同时斑块逐渐趋于离散分布,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制定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CA-Markov模型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呼图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分析法的乌鲁木齐市居住格局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柳雨杉 董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8-705,共8页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我国城市体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人口居住格局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规划提供指导。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城市空间的扩展印证居住空间格局变化...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我国城市体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人口居住格局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规划提供指导。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城市空间的扩展印证居住空间格局变化宏观特征,将"居住格局"作为切入点,利用莫兰指数并借助ArcGIS技术分析该区域不同属性人口的居住格局。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用地主要沿西北方向的新市区延伸、西山方向扩展、沿东山方向扩展,并沿着老城区的外缘扩展;不同年龄人口中学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聚集现象较为明显,劳动人口的聚集现象并不显著,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小学及初中人口和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指标Moran’s I值较高,文盲人口比重指标Moran’s I值相对较低,高中人口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2000-2016年所有区域学龄人口、老年人口空间分异指数都有所上升,劳动人口分异指数在沙依巴克区和水磨沟区有所下降,说明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1990-2000年文盲人口在头屯河区处于相对分异状态,2000-2010年在新市区分异水平较高,1990-2010年小学及初中人口、高中人口以及大专以上人口分异现象逐渐减少,混居程度加深,居住分异现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格局 空间分异 莫兰指数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与地方依恋视角的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朝力孟 黄佛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1,共3页
公民对所属国家的依恋和认同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展,当前中学生对国家归属感认识不深、对我国文化的认知不够,中学地理教材作为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教材之一,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依据《普... 公民对所属国家的依恋和认同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展,当前中学生对国家归属感认识不深、对我国文化的认知不够,中学地理教材作为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教材之一,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进行分析,认为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在国家认同与地方依恋的渗透方面存在提升的空间。教材需要整合自然与人文要素,从整体景观的角度,培养学生从大的国家认同到地方依恋、从小的地方依恋到国家认同,建构地理知识,促进对国家的"五个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地方依恋 中学地理(必修)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尼齐木·阿不迪热西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买尔孜亚·吾买尔 高鹏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5-883,共9页
【目的】本文以天山中部北麓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分辨率250 m、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IS13QI),计算2000-2017年期间研究区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方法】通过运用差值分析法研究近18年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时空... 【目的】本文以天山中部北麓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分辨率250 m、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IS13QI),计算2000-2017年期间研究区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方法】通过运用差值分析法研究近18年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变化趋势定量评价模型对年度和季度植被覆盖面积进行评价。【结果】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由北部-中部-南部逐渐增加;植被生长空间变化强烈程度表现为由夏季-秋季-春季逐渐降低;年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中,退化程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年度退化区占全区面积的0.27%;-0.1~0.1的稳定区为:春季>秋季>夏季、年度稳定区面积占全区的84.46%;大于0.1改善区为:夏季>秋季>春季、年度的改善区面积占全区的15.27%。无显者的变化呈现为:春天>夏天>秋季、年度无显者植被面积为64.39%;明显增加趋势:夏季>秋季>春季、年度明显增加面积占全区的29.13%。【结论】通过定量评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情况,定义了R值及其对应的植被变化程度,季度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强到弱呈现为:春季>秋季>夏季;探究研究区年度、季度的植被动态变化,为天山中部北麓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中部北麓 NDVI 时空变化 差值 变化趋势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5年阿克苏市建设用地的扩展与驱动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居尔艾提.吾布力 安瓦尔.买买提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绿洲城市发展和建设决策提供一定的利用依据。[方法]以1990,2000,2010,2015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得出阿克苏市4个时间段... [目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绿洲城市发展和建设决策提供一定的利用依据。[方法]以1990,2000,2010,2015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得出阿克苏市4个时间段的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体、未利用地等信息。应用建设用地扩展强度、速度,重心坐标转移、紧凑度、弹性系数等指标,研究阿克苏市建设用地变化规律。[结果]199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8.34km^2,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为91.61km^2,25a里总扩展面积为73.24km^2,净增加了1990年的4倍。建设用地扩展中主要占用的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43.84,28.04km^2。建设用地重心坐标向EN,WS,WS方向迁移,靠近交通路线移动。1990—2000年重心坐标移动距离不大,移动距离为243.7m。2000—2010年移动距离为832.2m。2000—2015年移动距离最大(为1 568.2m),扩展形状为面状和条带状。建设用地外围紧凑度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201下降到2015年的0.066,城市空间形态越来越复杂。[结论]阿克苏市1990—2015年建设用地不断往外扩展。阿克苏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在研究期间一直高于人口增长速度,而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弹性系数为1990—2000年2.3,2010—2015年10.13,城市扩展与人口增长高度不合理。非农业人口因子、经济因子、政策因子、交通因子是引起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扩展 重心坐标转移 阿克苏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和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彦伟 安瓦尔·买买提明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62-63,共2页
文章旨在了解近10年和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幅度、程度、动态度几个方面研究和田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和田市各类土地中除园地和牧草地,其余各类... 文章旨在了解近10年和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幅度、程度、动态度几个方面研究和田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和田市各类土地中除园地和牧草地,其余各类土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园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牧草地面积前期迅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市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模型的伊宁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元璞 马倩 +1 位作者 王佩 赵景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基于伊宁市1967—2017年的气象资料,计算THI、K、ICL和HCI值,通过FAHP确定权重,以此来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年来,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冬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THI、K... 基于伊宁市1967—2017年的气象资料,计算THI、K、ICL和HCI值,通过FAHP确定权重,以此来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年来,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冬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THI、K和HCI值年内逐月变化曲线均呈倒"U"型,指数变化为先增后降;ICL值年内变化曲线呈"U"型,指数表现为先降后增;4种指数年内振幅均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年际变化中尤以冬季振幅波动较大,冷季气候舒适趋势明显。(3)伊宁市近51年来逐月气候舒适程度分属于不舒适、较不舒适、较舒适和舒适4个等级,其中4—9月属于舒适期,11月至翌年3月气候多属于不舒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FAHP 温湿指数 伊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