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鲁木齐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晋鹏
陈学刚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演、重心转移模型、空间聚类分析以及计算贡献度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覆盖对热环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研究区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0—2、>8等级上面积增加,2—4、4—6、6—8等级上面积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是<0的相对地表温度等级,面积减少最多的是6—8等级,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区分布有从中间向外围递增的现象。(2)1990—2018年间,研究区内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2—4、4—6区域的重心均表现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再向东北转移的趋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北转移,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的区域温度重心一直北移,空间上呈现等级越高越靠东的现象,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分布在中间,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短。(3)研究区内的LST在空间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均表现为等级越高集聚性越强的现象;1990—2018年间,区域热岛的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空间尺度临界值逐年下降。(4)1990—2018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与水域面积增加,其余类型均在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最大的耕地面积。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贡献度指数从大到小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中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正贡献,林地、水域、耕地为负贡献。贡献度值指数大小与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空间模式
贡献度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
37
2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31-1540,共10页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讨论两者空间自相关关系及年际变化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30 a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变化态势,但总体上表现为减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耕地、林草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值区域多年来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林地面积较多的地区,低值区域集中分布于乌鲁木齐中心四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的周边区域。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与空间聚集特征,高-高、低-低聚集分布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冷点区呈逐年增加趋势,热点区增加与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力推行生态保护及修复等措施有极大关联,冷点区增加与城市建成区无序扩张及土地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CA-Markov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格网分析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呼图壁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以2002、2009、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呼图壁县近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格局指数等进行模拟...
以2002、2009、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呼图壁县近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格局指数等进行模拟,预测和分析未来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区内景观格局有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从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可知,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交替变化最为显著,其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分析得到,林草地、水域及耕地整体破碎化程度低,未利用地则表现相反;从景观水平分析可知,研究区内景观整体破碎度与复杂度增高,同时斑块逐渐趋于离散分布,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制定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CA-Markov模型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呼图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鲁木齐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晋鹏
陈学刚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33,41461033)。
文摘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演、重心转移模型、空间聚类分析以及计算贡献度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覆盖对热环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研究区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0—2、>8等级上面积增加,2—4、4—6、6—8等级上面积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是<0的相对地表温度等级,面积减少最多的是6—8等级,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区分布有从中间向外围递增的现象。(2)1990—2018年间,研究区内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2—4、4—6区域的重心均表现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再向东北转移的趋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北转移,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的区域温度重心一直北移,空间上呈现等级越高越靠东的现象,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分布在中间,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短。(3)研究区内的LST在空间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均表现为等级越高集聚性越强的现象;1990—2018年间,区域热岛的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空间尺度临界值逐年下降。(4)1990—2018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与水域面积增加,其余类型均在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最大的耕地面积。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贡献度指数从大到小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中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正贡献,林地、水域、耕地为负贡献。贡献度值指数大小与面积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空间模式
贡献度指数
乌鲁木齐
Keywords
surface temperature inversion
contribution index
spatial pattern
Urumqi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
37
2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31-154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037,41361043)
文摘
基于1995—2015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应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Getis-Ord热点区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讨论两者空间自相关关系及年际变化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30 a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变化态势,但总体上表现为减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耕地、林草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值区域多年来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林地面积较多的地区,低值区域集中分布于乌鲁木齐中心四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的周边区域。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与空间聚集特征,高-高、低-低聚集分布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冷点区呈逐年增加趋势,热点区增加与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力推行生态保护及修复等措施有极大关联,冷点区增加与城市建成区无序扩张及土地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CA-Markov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格网分析
乌鲁木齐
Keywords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CA-Markov
land us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grid analysis
Urumqi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呼图壁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1661037,41361043)
文摘
以2002、2009、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呼图壁县近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格局指数等进行模拟,预测和分析未来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区内景观格局有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从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可知,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交替变化最为显著,其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分析得到,林草地、水域及耕地整体破碎化程度低,未利用地则表现相反;从景观水平分析可知,研究区内景观整体破碎度与复杂度增高,同时斑块逐渐趋于离散分布,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制定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CA-Markov模型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呼图壁县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CA-Markov model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Hutubi county
分类号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鲁木齐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
柴晋鹏
陈学刚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与模拟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呼图壁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
朱增云
阿里木江·卡斯木
《生态科学》
CSCD
202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