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横矿区中厚煤层加长工作面高强度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与区域等级智能预警
1
作者 崔峰 宗程 +7 位作者 来兴平 谢涛 白云虎 张毅 贾冲 王昊 罗钟 刘浩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6-2880,共15页
高强度开采和工作面长度增加使得矿压显现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出现变化,实现顶板来压的智能预测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榆横矿区袁大滩煤矿中厚煤层加长工作面高强度开采的矿压演化趋势和分级预测为背景,分析了加长工... 高强度开采和工作面长度增加使得矿压显现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出现变化,实现顶板来压的智能预测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榆横矿区袁大滩煤矿中厚煤层加长工作面高强度开采的矿压演化趋势和分级预测为背景,分析了加长工作面支架阻力的分布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将工作面矿压数据动态映射至具有拓扑关系的空间网格单元,利用无监督聚类算法提取了工作面支架时空关联特征,形成了时空联动的支架阻力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patch机制的Transformer(Patch Time Series Transformer,PatchTST)矿压预测模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横向对比测试了多种预测模型,验证了PatchTST的准确性和对矿压长序列预测的适用性,最后进行了工程应用性能测试和预测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袁大滩煤矿11207加长工作面倾向方向压力分布呈现“双波峰−谷间震荡”的“M”型特征,随着推进度和时间推移,“M”型压力场总体呈现出“形成−稳定−递归”的周期性演化规律;矿压数据经过空间网格单元的动态映射和聚类分析后,可以精确辨识工作面来压积聚区域并实现来压强度分级的自动求解;PatchTST模型在回视窗口240,预测步长为3的情况下预测精度最佳,评估指标M_(SE)值和M_(AE)值分别为0.095、0.240;横向对比多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模型,PatchTST模型均能做到最低的预测误差;工程应用性能测试表明,所用方法准确辨识了现场观测较为强烈的来压,误差分析同样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准确率可达92.8%。研究可为加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工作面来压的智能预测预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工作面 矿压显现规律 时空特征 来压分类 载荷预测 PatchT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峰 罗钟 +4 位作者 来兴平 陈建强 彭宝山 邹磊 刘旭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5,共15页
我国埋深1 000 m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未来将是煤炭资源供应的主要部分,开展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研究并科学提升冲击地压矿井产能,对于保障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 我国埋深1 000 m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未来将是煤炭资源供应的主要部分,开展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研究并科学提升冲击地压矿井产能,对于保障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与产能提升问题,利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研究方法,完成了含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井田范围科学划分,分析了冲击地压矿井不同的采煤方法、开采顺序、开采布局下采煤面扰动响应特征,建立了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科学提升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明确了冲击地压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与冲击危险性确定的必要性,实现含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井田范围科学规划;研究了采煤方法、开采顺序与布局以及开采参数对采煤面扰动响应特征,得出了冲击地压矿井采煤面科学设计的系统性方法,为冲击地压矿井产能提升创造条件;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的技术路径,基于采动力学构建了“分阶段、分区域、分时期、看卸压力度、看历史防控水平”的冲击地压矿井采煤面推进速度确定方法;构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提升的顶层设计,明确指出了控制产能的关键是产能提升所带来的冲击危险性,实现采动强度与卸压力度平衡,降低冲击危险性,从而有效的进行产能提升。构建了冲击地压矿井从井田范围科学规划、采煤面科学设计到产能科学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的一体化技术路径,为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矿井 科学产能 科学提升产能 采动强度 卸压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分布特征与取值范围研究
3
作者 王楠 李杨 +7 位作者 PANEIRO Gustavo André 雷兴海 石孝明 李宜杭 崔宇彤 刘浩天 曹晋龙 王铁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00-3423,共24页
数值模拟方法在煤矿开采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和多变力学环境方面,为预测围岩动态变化、应力分布以及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在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中,煤岩层参数的准确设定是实现模拟精确性的... 数值模拟方法在煤矿开采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和多变力学环境方面,为预测围岩动态变化、应力分布以及开采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在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中,煤岩层参数的准确设定是实现模拟精确性的关键。为给煤层开采数值模拟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设定参考,收集整理了中国100余个矿井的1 000余条煤岩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通过MATLAB进行分类整理,构建了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参数的取值参考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给出了各省数据可信度权重设定与动态优化方法,并对不同地区煤系地层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多维度数据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地质区域的分布特征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数据可信度权重较高,研究活动较为集中;煤层力学参数数据点主要集中在埋深200~690 m,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特点,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弹性模量以及黏聚力等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性较大。不同岩性的统计分析表明:粉砂岩和细砂岩在研究中最为常见,各岩性在力学特性上的差异性明显,中砂岩在体积模量和弹性模量上分布最广,而石灰岩则在多个参数上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对不同地区煤层与主要岩性模拟力学参数的分析,研发了煤系地层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取值范围参考与异常值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查询煤岩层力学参数取值、异常值检测以及自定义数据集导入分析等功能,以期为煤系地层数值模拟研究中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与便捷的工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数值模拟 力学参数 取值分布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冲击倾向性煤岩组合试件破坏特征研究
4
作者 崔峰 罗钟 +5 位作者 何仕凤 来兴平 李浩荡 马立强 赵志鹏 杨旭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8-274,共17页
冲击地压矿井采掘扰动下煤岩体破坏特征复杂,严重影响了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开展冲击倾向性煤岩组合体在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破坏及声发射特征研究,对促进冲击地压的精准监测与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以冲击危险性煤岩组合体试件... 冲击地压矿井采掘扰动下煤岩体破坏特征复杂,严重影响了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开展冲击倾向性煤岩组合体在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破坏及声发射特征研究,对促进冲击地压的精准监测与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以冲击危险性煤岩组合体试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力学单轴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系统进行了常规单轴加载和不同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煤岩组合体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性质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声发射试件数与应力路径特征关系,并以此计算研究了b值和熵值的演化趋势,讨论了经历不同应力路径下煤岩体对应到工程现场的冲击地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在常规加载下峰值强度最大,变下限加卸载次之,恒下限加卸载峰值强度最小;试件中煤体为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岩石为拉伸破坏;恒下限加卸载下试件损伤程度较高,低能量的状态输入能量后失稳破坏,变下限加卸载下试件处于高能状态输入更多的能量后失稳破坏。获得了声发射事件数、b值及熵值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破坏行为之间的关系,声发射事件数随加载强度的增加逐步上升,循环加卸载声发射事件数分布随应力路径的变化表现出波动特性,累计声发射曲线呈阶梯式增长;恒下限循环加卸载下b值和熵随加卸载表现出的波动性循环特征更明显,而变下限循环加卸载在应力较高的循环中表现出波动性特征,不同应力路径下试件临近失稳破坏的共同特征为b值处于低值波动,熵值在较高水平波动。较高的采掘强度会导致煤岩体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不充足的自我卸压,因而裂隙扩展释放的能量较大;较低的采掘强度使煤岩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卸压,裂隙扩展释放的地音能量较小。根据不同加卸载作用下煤岩体破坏特征及声发射事件数、b值、熵值的演化规律,可有效的预测煤岩体破坏行为。较低的采掘强度使煤岩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卸压,裂隙扩展较为频繁,地音能量释放较小。研究结果为不同采动强度的采掘方式合理选取提供了依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实现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冲击地压 循环载荷 矿井监测预警 采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与机器学习相融合的冲击地压多元指标预警研究
5
作者 崔峰 何仕凤 +5 位作者 罗钟 宗程 李浩荡 马立强 赵志鹏 杨旭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7-313,共17页
开展多类型冲击地压前兆特征机器学习与预警对于保障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宽沟煤矿多种冲击类型的I010203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了该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类型,研究了在实体煤... 开展多类型冲击地压前兆特征机器学习与预警对于保障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宽沟煤矿多种冲击类型的I010203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了该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类型,研究了在实体煤下、实体煤与采空区的过渡区域下开采时的微震能级与频次分布特征,优选了冲击地压时序上的监测预警指标,分析了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前兆特征,构建了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结合的时间危险等级预警模型(Bayes-LSTM),并进行了模型工程实践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大能量诱冲事件主要发生在实体煤下的区域,尤其区段煤柱邻近区域为显著,且震源能量较其他区域更大,诱冲事件多集中在超前工作面50~150 m范围内。微震事件在实体煤下工作面中间位置表现为高能高频趋势,煤柱区域以高能为主,实体煤与采空区的过渡区域为高频区域,相比之下,采空区下的能量与频次明显较低。确定了b值、a值、A(b)值、缺震、ΔF、S和H(t)为该工作面时序上的冲击地压多元监测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曲线演化至极值处、接近极值的下降或突增至较高值的阶段表征着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前兆。构建的模型实现了每日的冲击危险程度进行分级预警。运用混淆矩阵对贝叶斯优化算法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测试集准确率达84.8%,能够准确预警大多数“强”等级事件。该模型在冲击地压的时间预警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用性,研究成果为冲击地压矿井监测和灾害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预警指标 前兆信息 贝叶斯优化算法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巨厚煤层掘进巷道贯通期间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攀飞 朱红伟 +2 位作者 宗程 崔峰 刘江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3,共12页
掘进巷道贯通期间应力集中易诱发冲击地压灾害,保障巷道安全掘进贯通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的贯通掘进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巷道贯通期间围岩应力和能量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制定了急倾斜... 掘进巷道贯通期间应力集中易诱发冲击地压灾害,保障巷道安全掘进贯通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的贯通掘进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巷道贯通期间围岩应力和能量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制定了急倾斜巨厚煤层巷道贯通期间的冲击地压防控策略和方案;利用多项微震物理指标,分析了巷道贯通期间能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对卸压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巷道垂直应力、水平应力、能量峰值随着贯通距离的逐渐减少均有增大的趋势,应力和能量集中区域主要出现在两掘进面之间;接近贯通位置50~120 m时,微震能量频次增加,b值出现骤降趋势,S值、EEM值出现逐渐递增趋势;巷道即将贯通时,微震频次有较大幅度的上下波动,能量出现少量异常高值,b值再次迅速下降,S值下降至低值,EEM值骤降至极小值;卸压后单日平均释放总能量下降了60.7%;单日总频次下降了62.8%;b值、S值、EEM值能很好地反映巷道掘进时煤岩的活动特征,在反掘段内均未偏离正常水平,卸压防控措施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对急倾斜巨厚煤层掘进巷道贯通期间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巨厚煤层 巷道贯通 冲击地压 数值模拟 微震物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下巷道分区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逸锟 刘伟 +3 位作者 冯建业 郑晓东 牛昆 杨长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综合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区段煤柱塑性区宽度及应力分布状态,研究了区段煤柱下不同层间条件时下部煤层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分析了下部煤层回...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综合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区段煤柱塑性区宽度及应力分布状态,研究了区段煤柱下不同层间条件时下部煤层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分析了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巷道非对称分区支护原则,计算了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上煤层区段煤柱中部存在5.38 m弹性区,且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内错6 m布置下部回采巷道时,其所处应力环境良好,数值模拟表明,巷道顶底板、左帮围岩变形量均小于200 mm,需对煤柱帮加强支护;结合实际生产条件,确定了巷道非对称分区支护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区段煤柱 巷道合理位置 非对称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