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茶乡工程地形测绘中的实践探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青青 张海燕 王俊智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社会当中应用日渐广泛,在工程地形测绘当中得到了积极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也日渐成熟,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效率。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个具备创新性、科学性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社会当中应用日渐广泛,在工程地形测绘当中得到了积极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也日渐成熟,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效率。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个具备创新性、科学性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深入开展。本文将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内涵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茶乡工程地形测绘中应用的流程与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技术 茶乡工程 地形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和石英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先峰 王通 +3 位作者 李建国 袁胜洋 侯召旭 张俊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Lemaitre平面应变理论和统计理论,将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损伤效应耦合到损伤本构模型中,考虑压密段的影响,根据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和试验曲线特点分2段拟合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更易加剧高孔隙率灰岩的风化;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灰岩和石英岩的抗压强度均服从指数衰减;模型曲线的峰值点与试验曲线的峰值点较为接近,分段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较好,该损伤本构模型以及参数选取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工程 冻融循环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圆木构件横截面湿度应力解析模型
3
作者 田盼盼 邱洪兴 +1 位作者 韩建红 韩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建立木构件湿度应力解析模型是研究木材干缩开裂规律及其对承载力影响的基础.首先通过木构件横截面应力平衡分析建立了含水率梯度下横截面应力分布模型;其次借鉴温度应力弹性解析模型和温—热类比关系,建立了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木构件... 建立木构件湿度应力解析模型是研究木材干缩开裂规律及其对承载力影响的基础.首先通过木构件横截面应力平衡分析建立了含水率梯度下横截面应力分布模型;其次借鉴温度应力弹性解析模型和温—热类比关系,建立了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木构件的平衡条件、物理条件、几何条件和协调方程,得到了木构件横截面切向、径向湿度应力的解析解、开裂临界含水率和切向拉压临界点;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本文解析解的正确性.以杉木圆柱构件为例,分析了不同参数(含水率差、构件直径、初末含水率值)对木构件横截面径向、切向湿度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构件横截面湿度应力分布与木构件初末含水率值及构件尺寸大小无关,而主要与含水率差和材料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应力 木构件横截面 含水率差 非均布含水率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损伤石英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
4
作者 侯召旭 刘先峰 +3 位作者 王通 张俊 袁胜洋 胡金山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5,共9页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有大量岩质边坡,长期冻融作用引起岩体力学性能发生劣化,进一步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为研究岩体在冻融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选取某高陡边坡工程的低孔隙率石英岩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有大量岩质边坡,长期冻融作用引起岩体力学性能发生劣化,进一步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为研究岩体在冻融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选取某高陡边坡工程的低孔隙率石英岩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劣化和能量演化规律,并基于能量演化规律提出岩石完全压密点的确定方法,以完全压密点为分段点建立考虑压密段的岩石分段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前期冻融循环作用对石英岩的影响较小,当冻融循环次数>40时,石英岩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劣化,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逐渐向拉-剪复合破坏转变;确定弹性能耗比K(耗散能/弹性应变能)为1.2对应的点为完全压密点,压密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考虑压密段的岩石分段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数据的匹配度较好,可更准确地描述冻融损伤石英岩的变形破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石英岩 力学劣化 能量演化 完全压密点 分段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损伤劣化特性研究
5
作者 于天佑 蒋关鲁 +3 位作者 饶千竺 朱丹 陈虹羽 刘先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为研究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强度、变形及损伤的演化规律,对红层泥岩开展了水汽循环试验。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以及声发射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3D)技术,研究了不同... 为研究水汽循环作用下红层泥岩的强度、变形及损伤的演化规律,对红层泥岩开展了水汽循环试验。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以及声发射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3D)技术,研究了不同水汽循环次数下红层泥岩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汽循环次数的增加,泥岩含水率和体积将产生不可逆累积,泥岩的水汽平衡时间延长;水汽循环作用将导致泥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衰减,由此提出了红层泥岩的指数型劣化模型;在经历不同水汽循环次数后的单轴加载过程中,泥岩的破裂形态随循环次数的增加由整体剪切破坏逐步发展为局部弥散裂纹发展破坏的模式,演化规律的特征表现为裂隙闭合点推迟、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点提前、岩石的压密过程延长、线弹性变形阶段缩短以及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水汽循环试验 DIC-3D技术 声发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激发粉煤灰地聚物强度特性及破坏形式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玉琳 袁胜洋 +3 位作者 邓开元 程学兵 郑亦轩 刘先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6,共8页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明显,碱激发试样无侧限抗压峰值强度随NaOH浓度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NaOH浓度为8 mol/L、含水率为22.5%时,地聚物强度最大(4.21 MPa);当NaOH浓度保持不变时,地聚物强度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所有浓度下的地聚物强度均在含水率22.5%时出现峰值;在NaOH浓度及含水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地聚物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差异。结合SEM图像可知,NaOH溶液促使聚合反应发生,适当范围内提高浓度可使地聚物结构变得密实,继续增大浓度则会使地聚物微观结构产生不良形态,同样过高的含水率会使地聚物黏性降低,颗粒之间无法较好胶结,导致结构松散,而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差异可能与试样微观结构中颗粒排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碱激发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稻壳灰地聚物固化粉土试验
7
作者 徐宏 王旭 +2 位作者 陈伟 张跃林 李博汉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199,共8页
为研究碱激发RHA(稻壳灰)地聚物固化粉土的加固效果,拓宽非传统胶结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领域,本研究采用NaOH作为激发剂,与RHA协同固化粉土,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压缩试验、崩解试验、X射线衍射、SEM试验等,系统评价了碱激发RHA对粉... 为研究碱激发RHA(稻壳灰)地聚物固化粉土的加固效果,拓宽非传统胶结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领域,本研究采用NaOH作为激发剂,与RHA协同固化粉土,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压缩试验、崩解试验、X射线衍射、SEM试验等,系统评价了碱激发RHA对粉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得出最佳激发剂浓度和RHA掺量及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掺入稻壳灰与氢氧化钠后,稻壳灰可以填充粉土中较大颗粒间的空隙,而氢氧化钠可以激发稻壳灰活性,进而形成更多胶结产物硅酸盐胶,形成更紧密的空间网络结构,展现出更好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碱激发RHA能显著提升粉土的抗压强度与抗崩解性,其中以10%NaOH激发剂浓度和7.5%RHA掺量下效果最佳,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至1.501倍。碱激发RHA地聚物可以显著提高粉土的力学性能与水稳定性,成果可为粉土地区基础建设及固废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稻壳灰 碱激发 土体固化 强度 崩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材料改性黄土疏水机理及强度演化特性研究
8
作者 陈伟 韩建红 +5 位作者 徐宏 余宏宝 陈俊礼 陈俊智 王滢 杨琴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0-2150,共11页
为研究新型超疏水材料改性黄土的疏水机理及其在长期浸水饱和条件下的强度演化特性,开展14 d浸水饱和条件下改性土的无侧限压缩试验、土水接触角试验、斥水试验,并基于SEM、XRD测试结果结合Image J、Jade等图像处理软件,对超疏水材料改... 为研究新型超疏水材料改性黄土的疏水机理及其在长期浸水饱和条件下的强度演化特性,开展14 d浸水饱和条件下改性土的无侧限压缩试验、土水接触角试验、斥水试验,并基于SEM、XRD测试结果结合Image J、Jade等图像处理软件,对超疏水材料改性黄土的疏水机理及强度演化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疏水材料在土颗粒表面与极性的羟基发生键合反应,去除亲水的羟基并将非极性的有机硅牢牢键和在固体表面,形成纳米级硅颗粒状薄膜,大大改善了土体的水敏性;在长期浸水饱和条件下,2%及以上掺量改性土未发生崩解现象,低掺量(2%~6%)改性土强度随掺量成倍增长,6%掺量强度约达到1 MPa;素黄土试样约5 s水滴完全渗入,水滴与土体接触面积大,土水接触角约20.5°,属于亲水性土,3%及以上掺量改性土水滴团聚性显著,均表现为超级斥水性土,4%掺量下土水接触角为127.1°,约为素黄土的6.2倍;扫描电镜试验表明,素黄土微观孔隙形态分形维数为2.784,4%与8%改性土微观孔隙形态分形维数减小为1.286与1.244,XRD试验表明改性土矿物晶面间距较素黄土同样减小,说明改性土粒间孔隙进一步减少,团聚性更强。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超疏水改性黄土疏水机理及强度演化特征,为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超疏水材料 水稳定性 强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多年来车尔臣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锋 范文晓 魏光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9-1376,共8页
开展河流主要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可为不同来水情景下水资源配置(农业需水量计算、山区水库调蓄计算、水利工程规划布局、水资源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车尔臣河为例,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主要水文要... 开展河流主要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可为不同来水情景下水资源配置(农业需水量计算、山区水库调蓄计算、水利工程规划布局、水资源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车尔臣河为例,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主要水文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车尔臣河径流系列变差系数(Cv)为0.34,偏差系数(Cs)为1.14,径流年际变化相对稳定;1957—2021年间径流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1957—2003年处于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在2003年后径流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在2008年发生突变;径流过程存在11 a和19 a的显著主周期,在主周期内还存在7 a和11 a的小周期;基于距平百分率法得到丰水年来水为6.630亿m^(3),平水年来水量为5.319亿m^(3),枯水年来水量为4.820亿m^(3);流域降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呈先下降后上升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1957—2021年,在车尔臣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过程存在11 a和19 a的显著主周期,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也呈增加趋势,在未来水资源配置规划时应重点关注以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Mann-Kendall方法 小波分析 趋势检验 车尔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康 刘先峰 +3 位作者 蒋关鲁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05-3716,共12页
红层泥岩填料水敏性高,路基状态受含水率影响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1组动三轴试验,5组压汞(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试验和3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结果表明:... 红层泥岩填料水敏性高,路基状态受含水率影响显著。为研究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动力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1组动三轴试验,5组压汞(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试验和3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等效模量和阻尼比具有应变振幅相关性,可用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表述。随动应力增大,填料累积变形由稳定型向破坏型过渡。含水率影响填料累积变形响应和临界动应力,相同应力水平下干侧填料累积变形明显低于湿侧填料,达到变形限值的振次高于湿侧填料。干侧填料临界动应力大于湿侧,临界动应力随初始吸力增加而增加,可用VG模型表述。从微观结构看,含水率增加将导致填料微观孔隙结构由单峰形态向双峰形态转变,填料组构由密实稳定逐渐向无序松散转变,最终在宏观上表现为干侧填料动力特性优于湿侧填料。填料临界动应力与静强度比值为65%~75%,采用静强度作设计指标将高估路基承载力。推荐采用5.0%~7.0%含水率填料填筑红层泥岩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填料 含水率 累积变形 临界动应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灰岩能量演化规律及分段损伤模型
11
作者 张俊 刘先峰 +2 位作者 王通 侯召旭 胡金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658-12666,共9页
为探究冻融作用对灰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冻融循环0、20、40、60、80次的巴宿灰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劣化效应对岩石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的影响,探究了冻融损伤试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能量演化规律;其次,考虑冻融与荷... 为探究冻融作用对灰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冻融循环0、20、40、60、80次的巴宿灰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劣化效应对岩石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的影响,探究了冻融损伤试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能量演化规律;其次,考虑冻融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基于广义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理论建立冻融灰岩分段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灰岩的质量、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破坏模式从单一张拉破坏向拉剪组合破坏转变,冻融循环60次和80次的破坏试样表现出明显的鼓胀效应,说明冻融作用使得灰岩出现延性破坏;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理论模型曲线与试验数据曲线在峰前段基本吻合,非压密段参数m是岩石塑性的重要指标,非压密段参数m从39.8降到了4.32,降低了89.15%,该模型揭示了灰岩由脆性向延性的转变。研究成果为季节性冻融岩土工程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灰岩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模型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倾及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通 刘先峰 +4 位作者 袁胜洋 蒋关鲁 胡金山 邵珠杰 田士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501,共13页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反倾斜坡的抗震性能显著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裂-剪切-隆起-滑移型破坏,反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伸-弯曲-倾倒-崩塌型破坏;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随震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在地震波幅值为0.4g~0.7g时出现反复震荡现象;顺倾斜坡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反倾斜坡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其内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坡表。边际谱识别显示:顺倾斜坡的边际谱幅值(peak of marginal spectrum amplitude,简称PMSA)突变在坡腰上部最显著,说明该位置附近地震波的能量损失最大,反映出顺倾斜坡在坡腰上部附近形成了滑动破坏面;反倾斜坡的PMSA在坡肩处降低得最为显著,反映出坡肩部位损伤最为严重,易发生局部崩塌破坏。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能够较好地吻合,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结构类型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失稳破坏模式,为川藏铁路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斜坡 反倾斜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简称PGA)放大系数 破坏模式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浅埋坎儿井地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冲 田凯元 +5 位作者 袁胜洋 翟伟 闵琦 宋瑾阳 陈伟志 刘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坎儿井是中西亚及我国新疆地区的特色地下水利工程结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上述地区修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与坎儿井交汇问题。低矮路堤下隐伏浅埋的坎儿井暗渠可能会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塌陷,进而影响上部地基和路... 坎儿井是中西亚及我国新疆地区的特色地下水利工程结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上述地区修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与坎儿井交汇问题。低矮路堤下隐伏浅埋的坎儿井暗渠可能会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塌陷,进而影响上部地基和路基的稳定。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浅埋坎儿井地基稳定性,探讨了暗渠埋深对地基土压力演变规律的影响,并结合PIV技术分析了地基土体的压缩变形特征及潜在破坏面。研究结果表明:1)随循环荷载增大,暗渠上方的土压力沿地表深度增加由先增后减的演化规律转变为持续减小,且最终均小于水平两侧的土压力;2)随着暗渠埋深增加,地基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循环荷载频率增加,在暗渠未完全塌陷时的地表沉降减小,但暗渠完全塌陷后的地表累计沉降也随之增大;不同暗渠埋深地基开始出现较大地表沉降变形的临界循环荷载频率均为5~10 Hz;3)上覆荷载作用下,浅埋暗渠地基土体的高变形区域随暗渠埋深的增加由“倒锥型”转变为“漏斗型”,潜在滑动破坏面在暗渠埋深达到7.5D(D为暗渠直径)后仅发展至暗渠上方;在暗渠埋深5.5D至7.5D之间存在循环荷载作用效果转折的临界点。试验结果为探讨坎儿井地区高速铁路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模型试验 坎儿井地基 破坏模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参数分析的红层泥岩高周循环加卸载损伤及变形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天佑 蒋关鲁 +3 位作者 饶千竺 陈虹羽 吴霖 刘先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为研究不同应力上限及加载频率条件下软弱红层泥岩的损伤及变形特性,基于声发射损伤监测手段开展高周循环加卸载试验,系统分析应力上限与加载频率对红层泥岩损伤及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力上限低于屈服临界动应力值时,泥岩... 为研究不同应力上限及加载频率条件下软弱红层泥岩的损伤及变形特性,基于声发射损伤监测手段开展高周循环加卸载试验,系统分析应力上限与加载频率对红层泥岩损伤及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力上限低于屈服临界动应力值时,泥岩经历先剪缩后缓慢剪胀的过程,岩样中微裂隙的发展与黏土矿物的膨胀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低频AE信号产生于静载阶段,而高频AE信号主要出现在循环加载阶段,且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超过300 kHz的超高频声AE信号占比逐渐增大;红层泥岩循环荷载下所产生的裂纹总体以张拉裂纹为主,但第I阶段剪切裂纹占比相对其他阶段较大,且随着动应力幅值减小或加载频率的增大,剪切裂纹所占比例减小;在裂隙自愈合效应下,泥岩中由动载引起的损伤裂隙会被逐渐修复,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声发射Kaiser效应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循环荷载 声发射参数分析 裂纹扩展模式 裂隙自愈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下压实度对红层泥岩垫层缓冲机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奇 刘先峰 +3 位作者 李建国 袁胜洋 谭伟 胡金山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5-2744,共10页
西南地区山地众多,落石频发,红层地质分布广泛,工程上红层隧道区可用红层泥岩作为棚洞垫层材料以抵抗落石冲击。但红层泥岩为细粒黏性缓冲材料,与无黏性粗粒材料不同,压实度对其缓冲机制影响仍不明晰,为此开展落石冲击红层泥岩垫层材料... 西南地区山地众多,落石频发,红层地质分布广泛,工程上红层隧道区可用红层泥岩作为棚洞垫层材料以抵抗落石冲击。但红层泥岩为细粒黏性缓冲材料,与无黏性粗粒材料不同,压实度对其缓冲机制影响仍不明晰,为此开展落石冲击红层泥岩垫层材料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搭建室内落石冲击试验平台,进行红层泥岩材料不同压实度下的模型冲击试验,监测落石及垫层内加速度大小,研究压实度对垫层缓冲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借助离散元(PFC)与有限差分(FLAC)耦合方法对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揭示了压实度对红层泥岩垫层缓冲机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压实度中(K=0.9、0.8、0.7),压实度越低,落石冲击力越小,K=0.7的冲击力较K=0.9减少54.08%;2)垫层内峰值加速度随水平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且压实度越小,垫层加速度衰减越显著;3)重复冲击使垫层缓冲效果存在劣化现象,导致落石冲击力及垫层内加速度增加,工程中需加以注意;4)压实度低时,力链越不稳定,力链因易破坏重组而无法提供长期、稳定阻力,致使落石冲击力降低;同时垫层松散使冲击波传播时间增加,垫层吸收更多能量;因此,压实度低时垫层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红层泥岩垫层材料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 压实度 红层泥岩 垫层 缓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渗透扩散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锋 杨杰 +2 位作者 张冲 余祯 刘先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9-1478,共10页
非饱和地层中的注浆渗透扩散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过程,为更加精确分析浆液在饱和与非饱和地层中的扩散特性,并估算注浆渗透扩散范围和注浆挤密区域,以混合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ABAQUS二次开发,... 非饱和地层中的注浆渗透扩散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过程,为更加精确分析浆液在饱和与非饱和地层中的扩散特性,并估算注浆渗透扩散范围和注浆挤密区域,以混合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ABAQUS二次开发,构建一种新型八节点五自由度四边形轴对称Serendipity单元,实现对注浆过程中土体变形、土体孔隙率、孔隙压力和浆液浓度分布的数值求解,以及对土体饱和度、渗透系数等状态变量的实时更新;结合一个三维轴对称注浆算例,分析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土体初始干密度以及土体初始含水率对粉砂地层注浆效果的影响,并得到浆液水平和竖向扩散距离随不同因素变化的拟合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浆液扩散范围受水灰比影响最显著,受注浆压力影响次之,受含水率和干密度影响最小;浆液扩散范围随水灰比增加而增长,水灰比大于1.0时增长显著;注浆管壁周围会形成挤密区域,浆液扩散区域内土体同时受到注浆压力的挤压和孔隙压力的支撑作用;随着远离注浆管壁,土体孔隙率在挤密区域内逐渐减小,在挤密区域外逐渐恢复,且挤密区域随注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土体注浆加固范围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渗透 多物理场 有限元方法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强度及微观结构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伟 黄志军 +2 位作者 徐宏 王滢 施渝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3,共5页
为研究稻壳灰地聚物对黄土的固化效果及固化机理,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试验,结合Image J、MDI Jad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大,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稻壳灰对... 为研究稻壳灰地聚物对黄土的固化效果及固化机理,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试验,结合Image J、MDI Jad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大,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稻壳灰对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了87.4%,碱激发稻壳灰提升效果更大,最高增幅为黄土的2.36倍,存在稻壳灰最优掺量7.5%,NaOH最优掺量10%;稻壳灰地聚物使土体微观孔隙形态分布分维数逐渐减小,大幅减小了土体孔隙面积与孔隙连通度;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晶面间距比黄土更小,可显著减小土颗粒间的间距,使土颗粒间排列更为紧密,整体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黄土 碱激发 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水稳定性及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 黄志军 +2 位作者 徐宏 王旭 刘培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179,共9页
【目的】为解决黄土大孔隙、强度低、耐水性差的工程特性,【方法】采用环境友好固废材料稻壳灰改良黄土,通过不同掺量稻壳灰、不同掺量NaOH激发稻壳灰改良土的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从力学及微观层面... 【目的】为解决黄土大孔隙、强度低、耐水性差的工程特性,【方法】采用环境友好固废材料稻壳灰改良黄土,通过不同掺量稻壳灰、不同掺量NaOH激发稻壳灰改良土的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从力学及微观层面分析评价稻壳灰地聚物对黄土的固化效果及固化机理。【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大,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稻壳灰对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了87.4%,碱激发稻壳灰提升效果更大,最高增幅为2.36倍,存在稻壳灰最优掺量7.5%,NaOH最优掺量10%;稻壳灰地聚物可有效提高黄土的耐水性,稻壳灰掺量为7.5%,NaOH掺量为10%时崩解量为黄土崩解量的20%;稻壳灰地聚物使土体微观孔隙形态分布分维数从1.554减小至1.062与1.004,大幅减小了土体孔隙面积与孔隙连通度。【结论】结果表明:稻壳灰地聚物的掺入可显著减小黄土孔隙数量、孔隙大小及孔隙联通度,能有效提高黄土的密实性及耐水性,同时具有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稻壳灰 崩解 微观机理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的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蕾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13-I0013,共1页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是我国公路桥梁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整体由主拱腿、腹孔弦杆、实腹段以及斜撑、横系梁等构件以及现浇混凝土桥面其他悬臂板、微弯板共同组成,如下图一的钢架拱桥不仅外形美观,还具有承重力强、自重轻、...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是我国公路桥梁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整体由主拱腿、腹孔弦杆、实腹段以及斜撑、横系梁等构件以及现浇混凝土桥面其他悬臂板、微弯板共同组成,如下图一的钢架拱桥不仅外形美观,还具有承重力强、自重轻、装配化程度高等显著优势。但受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和结构设计等自身因素影响,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也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病害问题,如何解决刚架拱桥的病害问题对其进行加固成为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问题 刚架拱桥 实腹段 微弯板 公路桥梁 横系梁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剪切强度与小应变刚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蔺鹏杰 赵丽娜 范文晓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71-5079,共9页
红层泥岩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已在西南地区广泛应用,但红层泥岩水敏性高,含水率对填料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的影响显著。路基工程中,填料强度和小应变刚度是保证路基稳定和平顺性的重要设计参数。既有关于红层泥岩填料力学特性的研究多集... 红层泥岩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已在西南地区广泛应用,但红层泥岩水敏性高,含水率对填料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的影响显著。路基工程中,填料强度和小应变刚度是保证路基稳定和平顺性的重要设计参数。既有关于红层泥岩填料力学特性的研究多集中于最优含水率和完全饱和等特定状态,不同含水率红层泥岩填料的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相关研究有待补充。鉴于此,开展不同含水率下红层泥岩填料的三轴不排水剪切和弯曲元试验,研究含水率和围压对填料强度q_(max)和小应变刚度E_(max)的影响规律,并建立填料E_(max)与q_(max)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填料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加而迅速衰减,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影响有限;E_(max)随围压增加呈指数增长;当含水率在干侧时,E_(max)随围压增加明显增大,当含水率在湿侧时,围压对E_(max)影响低于干侧。常规三轴测试结果将低估填料刚度,并高估刚度随应变的衰减程度,建立填料强度−刚度相关关系时应采用E_(max)为刚度指标。低含水率状态下填料E_(max)与q_(max)比值与典型硬黏土接近,但仍小于A/B组碎石填料比值;饱和状态下填料E_(max)与q_(max)比值与典型软黏土相近;双对数坐标下,红层泥岩填料E_(max)与q_(max)呈直线关系。这一函数形式适用于多种岩土材料,但参数取值根据材料种类有所不同。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红层泥岩路基设计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路基填料 强度特性 小应变刚度 强度−刚度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