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作视角下黄河流域规划统筹与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杨蓉 禹怀亮 +1 位作者 王会龙 杨美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7,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协同合作中的欠缺性。研究发现:①流域整体之间、内外部空间布局缺乏协调;②生态补偿机制未在流域中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而协同合作会对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为黄河流域规划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禁、控、导、修”的规划路径和发展策略: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②生态经济,区段补偿;③统一管理,水土协调。研究结论从多角度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可持续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2 位作者 张新华 黄蕾 吴咏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5-2109,214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RGO-Ti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Raman及光催化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GO-TiO_(2)复合材料为锐钛矿TiO_...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RGO-Ti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Raman及光催化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GO-TiO_(2)复合材料为锐钛矿TiO_(2)结构,水热温度的变化和石墨烯的负载均没有改变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RGO-TiO_(2)复合材料为球状颗粒,颗粒尺寸分布在200~650 nm之间,TiO_(2)负载于RGO的表面,当水热温度为200℃时,复合材料的颗粒最为密实,尺寸均匀性最佳。RGO与TiO_(2)之间存在键合作用,RGO-TiO_(2)复合材料在合成过程中GO被还原成了RGO。以罗丹明B(RhB)溶液为光催化降解对象,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对RhB溶液的降解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热反应温度为200℃时,复合材料在180 min时的降解效率达到了最大值93.51%。综合可知,最佳水热反应温度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 TiO_(2)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吴咏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活性基团以及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染料作为污染底物,评价可见光驱动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互相堆叠的形貌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对MB的高效吸附;大比表面积、广泛的光谱吸收范围、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min,MoS_(2)/pg-C_(3)N_(4)异质结对MB的降解率达到了99.0%,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对MB的高效降解。S型电荷转移机理有效保留了空穴和光电子的优异氧化和还原活性,交错的能带结构和内电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_(3)N_(4) MoS_(2) 异质结 光催化 S型电荷转移机理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疆粉煤灰成分调控的贝利特水泥熟料煅烧制备工艺研究
4
作者 朱文娟 张乐涛 +1 位作者 刘晨星 艾克热木·牙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2-26,31,共6页
以新疆青松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R水泥为目标参照物,从理论计算出发,向新疆粉煤灰中添加SiO_(2)、CaO和Fe_(2)O_(3)三种氧化物进行煅烧,研究了基于新疆粉煤灰成分调控的贝利特水泥熟料煅烧制备工艺。讨论了粉煤灰的球磨... 以新疆青松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R水泥为目标参照物,从理论计算出发,向新疆粉煤灰中添加SiO_(2)、CaO和Fe_(2)O_(3)三种氧化物进行煅烧,研究了基于新疆粉煤灰成分调控的贝利特水泥熟料煅烧制备工艺。讨论了粉煤灰的球磨时间、高温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熟料试块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疆粉煤灰烧制贝利特水泥熟料的最佳条件为:球磨时间1.5 h、烧结温度1 320℃、烧结时间50 min,此条件下所得熟料试块的最大抗折强度为5.21 MPa,最大抗压强度为42.1 MPa。本研究中所制得的贝利特熟料物相组成上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比较接近,有比OPC突出的热稳定性,尤其是在600℃以上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粉煤灰 成分调控 贝利特 煅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探究
5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17-I0018,共2页
大学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化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涉及的知识较广,部分高校大学化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难以引导学生掌握和领悟相关的概念和反应机理,进而满足社会对... 大学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化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涉及的知识较广,部分高校大学化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难以引导学生掌握和领悟相关的概念和反应机理,进而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将大学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教学层面 培养和提升 高端人才 综合素养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理论与实验教学 结合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棉籽油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下游产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热帕提·吐孙 阿地力·吾布力 熊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6,共5页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 旨在为环氧棉籽油的制备及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采用无机强酸催化法和有机酸自催化法对棉籽油进行环氧化,考察了不同酸对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乳化剂对环氧化工艺的影响。以环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开环一锅法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并将其与己二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棉籽油聚酯,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表明:无机酸中浓硫酸对棉籽油环氧化的催化效果最佳,其次是磷酸,有机酸中甲酸效果最优;乳化剂增加了油-水体系的均匀混合,可适当提高产品的环氧值,但需增加破乳工段;棉籽油聚酯中存在酯基,但仍有未酯化的羟基。综上,量化生产环氧棉籽油可优先考虑甲酸为催化剂,通过环氧棉籽油制备羟基化棉籽油,再与多元酸反应可制备棉籽油聚酯,但存在未酯化的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环氧化 催化剂 乳化剂 棉籽油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油溶性离子液体添加剂的制备及其结构对摩擦学性能影响
7
作者 王玉荣 谢经堂 +4 位作者 郭斌 张朝阳 于强亮 蔡美荣 郭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7-1719,共13页
制备了2种新的磷酸季铵离子液体N22216P和N12121216P,研究了这2种离子液体(ILs)的溶解性能、黏温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防腐性能,探究了室温和高温下它们作为PAO10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ILs的结构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制备了2种新的磷酸季铵离子液体N22216P和N12121216P,研究了这2种离子液体(ILs)的溶解性能、黏温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防腐性能,探究了室温和高温下它们作为PAO10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ILs的结构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质量分数为1%的N22216P和N12121216P表现出比1%商业添加剂T204更优异的润滑性能.根据电接触电阻、石英晶体微天平测量、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推测这2种ILs在摩擦过程中易吸附在基底表面形成吸附膜,这有助于在钢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摩擦保护膜,从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此外,还发现:室温和高温润滑下,具有较低空间位阻结构的ILs更易吸附在基底上形成更致密的吸附膜并进一步在钢表面发生反应形成更多的含有抗磨化合物的更致密的润滑膜,因此,空间位阻较小的N22216P具有更优异的润滑性能,这表明ILs作为基础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受空间位阻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添加剂 离子液体 润滑性能 磨损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模拟淋滤实验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 刘伟 +3 位作者 黄蕾 阿依古丽•买买提 张雯靖林 马雪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新疆某采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研究煤矸石中Cu、Cd、Cr、Pb的淋出浓度特征,分析4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评价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考察淋滤条件对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u、Cd、Cr、Pb在淋滤前期表现为淋出浓... 以新疆某采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研究煤矸石中Cu、Cd、Cr、Pb的淋出浓度特征,分析4种金属元素的释放规律,评价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考察淋滤条件对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u、Cd、Cr、Pb在淋滤前期表现为淋出浓度较高,释放速率较快的特征,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各金属元素的淋出浓度降低,释放速率减缓,直至淋滤后期淋出浓度趋于稳定,释放量达到平衡;释放量和淋出率分别表现为Cr>Cu>Pb>Cd和Cd>Cr>Cu>Pb;除Cd外,其余金属元素的释放量随淋滤液pH值的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动态淋滤 释放量 污染指数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气相旋转流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蔡香丽 杨智勇 +3 位作者 王菁 田玲 孙立强 魏耀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805-4814,共10页
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旋转流场对颗粒的分离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指出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表明这种流场具有很强的动态特性,表现为速度和压力随时间的低频高幅脉动变化。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流场的稳态时均特性,缺少对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 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旋转流场对颗粒的分离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指出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表明这种流场具有很强的动态特性,表现为速度和压力随时间的低频高幅脉动变化。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流场的稳态时均特性,缺少对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动态特性主要产生于旋转流的旋转中心围绕着几何中心作随机摆动,由此造成了流动参数的脉动和湍流强度的急剧增大,也导致了对时均流场中一些现象的分析不清晰。此外,由于各种气固分离模型没有考虑流场的动态效应造成了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文章指出目前这种流场动态特性主要是实验测量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尚难以准确描述,还需在计算模型上改进。开展流场动态特性的研究对开发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和改进其分离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旋转流 动态特性 摆动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回收废旧三元锂电池中的有价金属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雪莲 邓文叶 +4 位作者 刘育育 薛燕 赵鹏君 常爱民 谢永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3,共5页
以抗坏血酸和葡萄糖酸混合酸为浸出体系,辅以微波加热技术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采用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预处理。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90℃、微波反应时间6 min、... 以抗坏血酸和葡萄糖酸混合酸为浸出体系,辅以微波加热技术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采用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预处理。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90℃、微波反应时间6 min、抗坏血酸浓度0.5 mol/L、葡萄糖酸浓度1 mol/L、固液比20 g/L,获得对应Mn、Co、Ni、Li的浸出率分别是99.5%、98.7%、99.7%、97.8%。与传统浸出法相比较,微波辅助浸出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锂电池 有价金属 微波加热技术 混合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改进型差压热耦合精馏系统优化与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章 董孝宇 +1 位作者 杨智勇 邓建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217,共6页
以炼厂气体分馏装置丙烯精馏为例,利用Aspen Plus建立不同工况下改进型差压热耦合精馏稳态模拟,在此基础上运用Aspen Dynamics对RR-BR控制方案和D-B控制方案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差压热耦合精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辅助冷凝器... 以炼厂气体分馏装置丙烯精馏为例,利用Aspen Plus建立不同工况下改进型差压热耦合精馏稳态模拟,在此基础上运用Aspen Dynamics对RR-BR控制方案和D-B控制方案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差压热耦合精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辅助冷凝器和中间冷却器冷却负荷分配不同,高低压塔的分离负荷不同,节能效果也不同,也是动态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选择部分耦合流程可以使流程更加灵活,通过优化冷却负荷分配比,可以使改进型流程比传统流程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丙烷 差压热耦合 改进型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掺杂ZnFe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学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燕音 魏鑫 +2 位作者 帕提曼·尼扎木丁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阿布力孜·伊米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采用液相法合成Ag掺杂铁酸锌纳米颗粒(Ag@ZFO)气敏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及表面元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敏材料含有面心立方Ag和尖晶石结构的铁酸锌(Z... 采用液相法合成Ag掺杂铁酸锌纳米颗粒(Ag@ZFO)气敏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及表面元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敏材料含有面心立方Ag和尖晶石结构的铁酸锌(ZnFe_(2)O_(4)),焙烧温度升高导致产物粒径增大;Ag@ZFO存在一定的团聚,内部有明显孔隙。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散Ag@ZFO,并将分散溶液固定于锡掺杂玻璃表面制得气敏薄膜,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中检测薄膜的光学气敏性能,确定了SDBS分散Ag@ZFO气敏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SD-BS质量分数为2%、分散温度为35℃、分散时间1.5h、转速为1700r/min。室温下Ag@ZFO气敏薄膜对H_(2)S气体的灵敏度优于纯ZnFe_(2)O_(4)纳米颗粒,且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ZFO 气敏薄膜 掺杂 气敏性能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蕾 刘伟 杜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1期101-104,共4页
以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Cu、Cr、Zn和Pb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垂直分布特征;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并根据重金属的形态含量结果分析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利用SPSS对重金属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 以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Cu、Cr、Zn和Pb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垂直分布特征;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并根据重金属的形态含量结果分析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利用SPSS对重金属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重金属含量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对剖面土壤产生影响的Zn来自机动车轮胎磨损;Zn以残渣态为主,含量占总量的98.60%,活性态含量较低,占总量的1.40%,对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较小;可交换态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升高而增加,有机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上升而递增,碳酸盐结合态仅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垂直剖面 污染指数 分布特征 相关分析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宣池 管述哲 +2 位作者 董孝宇 吴进喜 马玉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3-1838,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TBT)为引发剂,在60℃下引发δ-戊内酯(DVL)开环聚合生成四臂星型聚戊内酯(4-PVL),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油溶性纳米Ti O2。SEM结果显示,产物纳米TiO2为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其平均直径在20~30nm。采用红外光谱(FTIR)、X... 以钛酸四丁酯(TBT)为引发剂,在60℃下引发δ-戊内酯(DVL)开环聚合生成四臂星型聚戊内酯(4-PVL),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油溶性纳米Ti O2。SEM结果显示,产物纳米TiO2为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其平均直径在20~30nm。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热重分析(TG)等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表面接枝了油溶性聚戊内酯,并能够在基础油中保持60 d没有发生明显的沉淀现象,展现出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与未添加纳米TiO2的基础油相比,由于球形纳米TiO2的"滚珠"效应和填充修复作用,复合纳米基础油的摩擦系数从0.049下降至0.025,平均磨斑直径从1028μm降低至979μm,展现出良好的抗磨及自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聚戊内酯 表面修饰 分散性 摩擦学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PVL改性TMT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宣池 管述哲 +2 位作者 董孝宇 吴进喜 马玉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8-204,共7页
目的偏苯三甲酸酯(TMT)因较差的黏温性能,限制了其在润滑行业中的应用。将聚戊内酯(PVL)嵌入到TMT分子结构中进行化学改性,显著提高TMT基础油的黏温性能。方法以钛酸四丁酯(TBT)为引发剂,在60℃下引发δ-戊内酯(DVL)开环聚合生成四臂星... 目的偏苯三甲酸酯(TMT)因较差的黏温性能,限制了其在润滑行业中的应用。将聚戊内酯(PVL)嵌入到TMT分子结构中进行化学改性,显著提高TMT基础油的黏温性能。方法以钛酸四丁酯(TBT)为引发剂,在60℃下引发δ-戊内酯(DVL)开环聚合生成四臂星型聚戊内酯(4-PVL),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羟基端线型聚戊内酯(L-PVL),再与偏苯三甲酸酐(TMA)反应生成嵌入式聚合物中间体,最后与异丁醇完全酯化得到PVL改性TMT润滑油基础油。通过1H-NMR、FTIR、TG、Mass spectrum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基础油进行分析。通过ASTM标准对改性基础油进行黏度、黏度指数、倾点测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改性TMT润滑油基础油在黏温性能、热稳定性能、抗磨性能等方面都优于未改性基础油。改性TMT基础油的黏度指数随着嵌入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4聚PVL改性TMT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从8上升至103;同时,嵌入聚合物增强了基础油的热稳定性,起始氧化分解温度从203℃上升至250℃。此外,改性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也有所提高,平均磨斑直径从1330μm降低至1028μm。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以PVL为嵌入链,通过化学手段对TMT基础油进行改性,实现了改性TMT基础油品质及性能显著提升的目的。通过性能与成本优化,确定4聚PVL改性TMT基础油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苯三甲酸酯 黏度指数 PVL 润滑油 聚合物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晶面锐钛矿型TiO_(2)纳米材料的溶剂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意恩 牛宪军 +2 位作者 李万喜 高淑雅 李玉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3-1763,共11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制备了{101}/[111]-晶面共暴露(乙酸-TiO_(2)和无控制剂-TiO_(2),即HAc-TiO_(2)和NO-TiO_(2))和{101}/{010}/[111]-晶面共暴露(甲酸-TiO_(2)和氢氟酸-TiO_(2),即FA-TiO_(2)和HF-TiO_(2))的锐钛矿...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制备了{101}/[111]-晶面共暴露(乙酸-TiO_(2)和无控制剂-TiO_(2),即HAc-TiO_(2)和NO-TiO_(2))和{101}/{010}/[111]-晶面共暴露(甲酸-TiO_(2)和氢氟酸-TiO_(2),即FA-TiO_(2)和HF-TiO_(2))的锐钛矿型TiO_(2)纳米材料,对其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光学性质以及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迁移和重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和循环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所制备的{101}/{010}/[111]-晶面共暴露的HF-TiO_(2)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或对硝基苯酚溶液)的过程中显示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其降解效率为97.35%(或68.57%),分别是FA-TiO_(2)、HAc-TiO_(2)、BD-TiO_(2)和NO-TiO_(2)的1.06倍(或1.09倍)、1.18倍(或1.14倍)、1.35倍(或2.33倍)和4.88倍(或5.80倍),这归因于其最高的结晶性、较大的表面能、优越的表面原子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最低的光致发光强度、最快的电荷转移速率和最小的载流子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型TiO_(2) 晶面暴露 溶剂热法 光催化性能 形貌控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检测塑料包装食用油中PAHs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2 位作者 李玉梅 黄蕾 吴咏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1,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多重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对塑料包装食用油(精炼豆油)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检测限为0.60~1.93μg/kg,定量限为0.18~0.58μg/kg,相关系数大于0.99665;该检测法对挥发性较强的萘、苊类物质的回...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多重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对塑料包装食用油(精炼豆油)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检测限为0.60~1.93μg/kg,定量限为0.18~0.58μg/kg,相关系数大于0.99665;该检测法对挥发性较强的萘、苊类物质的回收率较低,其余芳烃类物质的回收率均为71.4%~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3.0%~6.4%;150~300℃时,精炼豆油中的轻质多环芳烃受热挥发或分解,温度高于350℃时,发生复杂化合反应重新生成了重质多环芳烃,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豆油中形成的多环芳烃总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精炼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在聚氯乙烯制品中酯类化合物迁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1 位作者 李玉梅 吴咏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2,56,共5页
以聚氯乙烯包装材料中常用的13种酯类化合物为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阳性确证方法和检测方法,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分离,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确证,获得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 以聚氯乙烯包装材料中常用的13种酯类化合物为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阳性确证方法和检测方法,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分离,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确证,获得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不同食品模拟迁移实验环境下及存储环境下迁移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模拟物D、模拟物C、模拟物B、模拟物A。接触温度升高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引起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效果大幅上升;相同面积下,带印刷油墨的聚氯乙烯包装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大于无印刷油墨包装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液相质谱-色谱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MgO固体碱对聚甲氧基二甲醚脱酸精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世栋 林旭峰 +4 位作者 徐永强 刘欢 刘发强 吴咏梅 商红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7-182,共6页
采用混捏法制备负载MgO固体碱脱酸剂,利用热重、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原子吸收光谱和Hammett吸附指示剂滴定等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测试固体碱脱酸剂对聚甲氧基二甲醚样品的脱酸性能、酸容量、径向抗压强度、再生性能等。结果表明:... 采用混捏法制备负载MgO固体碱脱酸剂,利用热重、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原子吸收光谱和Hammett吸附指示剂滴定等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测试固体碱脱酸剂对聚甲氧基二甲醚样品的脱酸性能、酸容量、径向抗压强度、再生性能等。结果表明:当聚甲氧基二甲醚原料酸度为219.67 mg KOH/(100 mL)、脱酸后产品酸度低于20 mg KOH/(100 mL)时,脱酸原料与脱酸剂的体积比可达44;450℃下焙烧再生后,脱酸活性仍超60%;该固体碱脱酸剂具有使用操作简单、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固体碱 聚甲氧基二甲醚 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在餐厨废油再生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管述哲 刘宣池 +1 位作者 沈天齐 李川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3,共5页
以负载型碱性粉煤灰作为脱酸剂对餐厨废油进行脱酸处理,同时去除色素。以酸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脱酸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煤灰添加量5%(以分离提纯后的餐厨废油质量计)、操作温度70℃、操作时... 以负载型碱性粉煤灰作为脱酸剂对餐厨废油进行脱酸处理,同时去除色素。以酸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脱酸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煤灰添加量5%(以分离提纯后的餐厨废油质量计)、操作温度70℃、操作时间60 min。餐厨废油的酸价由2.67降至1.21 mg KOH/g,脱色率为13.03%。结果证实粉煤灰可作为脱色脱酸剂应用于餐厨废油的再生工艺,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 粉煤灰 吸附 脱酸 餐厨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