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尼勒克县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探
1
作者 胡祥 李树春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第9期19-21,共3页
本文阐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科学内涵和特征,以及国内外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针对尼勒克县畜牧业中的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现代家庭牧场、联户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及公司+农牧户经营等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关模式的优化与改... 本文阐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科学内涵和特征,以及国内外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针对尼勒克县畜牧业中的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现代家庭牧场、联户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及公司+农牧户经营等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关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思路,为新疆尼勒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勒克县 畜牧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县多胎羊发展现状及对策
2
作者 胡祥 刘晓敏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第1期60-61,共2页
本文针对尼勒克县多胎羊规模小、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较低、良种化程度低及农牧民防疫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尼勒克县多胎羊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尼勒克县 多胎羊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勒克县牛羊布病流行病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树春 胡祥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为了全面了解尼勒克县牲畜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更有效阻止布鲁氏杆菌病的蔓延,为净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1~3月尼勒克县对260家散养户、26家规模养殖户、3家种畜场和1家牛羊屠宰场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5502份血清,同时对... 为了全面了解尼勒克县牲畜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更有效阻止布鲁氏杆菌病的蔓延,为净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1~3月尼勒克县对260家散养户、26家规模养殖户、3家种畜场和1家牛羊屠宰场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5502份血清,同时对引种、销售、养殖及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常见临床征状信息进行调查;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157份,阳性率为2.8%。说明该地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很严重,需要采取检测净化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尼勒克县肉羊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车凤琴 单琼星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第11期43-43,共1页
尼勒克县位于新疆伊犁州首府伊宁市东北腹地,中天山西段,全县总面积10375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016.4万亩,占65.32%,可利用草场面积980.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7.4%。其中夏草场453.86万亩,冬草场206.1万亩,春秋草场83.36万亩,冬春秋草场25... 尼勒克县位于新疆伊犁州首府伊宁市东北腹地,中天山西段,全县总面积10375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016.4万亩,占65.32%,可利用草场面积980.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7.4%。其中夏草场453.86万亩,冬草场206.1万亩,春秋草场83.36万亩,冬春秋草场259.8万亩,具有发展肉羊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产业 尼勒克县 草场 伊宁市 伊犁州 中天山 面积 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新疆褐牛同期发情的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静 纳进程 +2 位作者 道尔吉 伊恒博 百合地开力 《草食家畜》 2009年第4期41-42,共2页
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激素用于新疆褐牛同期发情试验,通过效果比较,寻找适合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同期发情方案。360头健康的新疆褐牛分为3组,分别用CUE-MATE+PGF_(2α)k法、PGF_(2α)一次法、GnRH类似物+PGF_(2α)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种... 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激素用于新疆褐牛同期发情试验,通过效果比较,寻找适合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同期发情方案。360头健康的新疆褐牛分为3组,分别用CUE-MATE+PGF_(2α)k法、PGF_(2α)一次法、GnRH类似物+PGF_(2α)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种方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2.5%、48.3%、71.7%,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6.7%、69.0%、70.9%。结果显示:CUE-MATE+PGF_(2α)法和GnRH类似物+PGF_(2α)法有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但后者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同期发情 CUE-MATE PGF_2α 促排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肉用褐牛种公牛后代生产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建忠 闫向民 +1 位作者 张志恒 张杨 《草食家畜》 2020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了筛选适宜的种公牛用于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选育及群体杂交改良,选择两个家系的12、18、24月龄种公牛后代120头,比较分析其后代的超声波活体测定、体重、体尺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88号公牛后代12、18、24月龄背膘、眼高、12-13肋QIB、... 为了筛选适宜的种公牛用于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选育及群体杂交改良,选择两个家系的12、18、24月龄种公牛后代120头,比较分析其后代的超声波活体测定、体重、体尺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88号公牛后代12、18、24月龄背膘、眼高、12-13肋QIB、眼肌面积与4008号公牛后代差异均不显著(P>0.05),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显著大于4008号公牛后代(P<0.05),12月龄、24月龄体高和18月龄体斜长、尻长显著高于4008号公牛后代(P<0.05),12月龄、24月龄胸围、尻长极显著高于4008号公牛后代(P<0.01)。结论:188号公牛后代产肉性能、尻部发育、体格等各项性能指标均好于4008号公牛后代,将188号公牛定位首选种公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家系 超声波 体尺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母牛肉品质评价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忠 纳进程 +2 位作者 张志恒 张杨 闫向民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第3期55-58,共4页
为了解新疆本地不同品种母牛肉品质特性,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新疆褐牛、哈萨克牛母牛共20头(新疆褐牛母牛10头,哈萨克牛母牛10头),采集辣椒条、外脊、里脊、小黄瓜条、米龙共5个部位进行营养成分、食用品质等指标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 为了解新疆本地不同品种母牛肉品质特性,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新疆褐牛、哈萨克牛母牛共20头(新疆褐牛母牛10头,哈萨克牛母牛10头),采集辣椒条、外脊、里脊、小黄瓜条、米龙共5个部位进行营养成分、食用品质等指标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哈萨克牛母牛部位肉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高于新疆褐牛母牛,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水分含量高于哈萨克牛母牛,且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外脊、里脊小瓜、米龙之间水分、脂肪、蛋白质与哈萨克牛母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剪切力值、蒸煮损失、pH均小于哈萨克牛母牛,且部位肉里脊、小瓜、米龙剪切力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辣椒条、外脊、里脊、小瓜、米龙蒸煮损失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辣椒条、外脊、里脊pH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小瓜pH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新疆褐牛部位肉肉质多汁性好于哈萨克牛,哈萨克牛部位肉肉质风味好于新疆褐牛,新疆褐牛部位肉嫩度、保水能力、肉质均好于哈萨克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哈萨克牛 部位肉 营养成分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建忠 《草食家畜》 2020年第1期41-43,52,共4页
【目的】随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犊牛腹泻逐渐成为危害肉牛养殖的主要疾病,弄清其发生原因对实施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至关重要。【方法】在全面分析肉牛繁育场犊牛腹泻致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以对因疗法为主的犊牛腹泻综合防控措... 【目的】随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犊牛腹泻逐渐成为危害肉牛养殖的主要疾病,弄清其发生原因对实施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至关重要。【方法】在全面分析肉牛繁育场犊牛腹泻致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以对因疗法为主的犊牛腹泻综合防控措施。【结果】对犊牛采用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如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及时喂给初乳等,使得肉牛繁育场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寄生虫如隐孢子虫、球虫和蛔虫等引起的犊牛腹泻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对腹泻犊牛采用抗菌、抗病毒、驱虫等对因治疗的基础上,并适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存活率,减少了对犊牛的危害。【结论】引起犊牛腹泻的因素有很多,尽早吃初乳是预防犊牛腹泻的最有效方法;对于腹泻犊牛及时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减少犊牛死亡的关键措施,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腹泻 病因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价的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娟 陈幻喜 车凤琴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的禽类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可能影响免疫抗体效价的因素。
关键词 疫苗 禽流感 血凝抑制试验 免疫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10
作者 张浩 李树春 刘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13年第1期84-85,共2页
美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达到20亿美元,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于美国,所以造成的损失更多。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防治 原因 奶牛养殖业 损失 发病率 常见病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痘病的诊治
11
作者 耿瑞敏 刘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08年第5期52-52,共1页
小尾寒羊痘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005年1月,开十齐东戈壁的李某,饲养小尾寒羊167只,发病34只,发病率20.36%。王某饲养小尾寒羊4只,发病4只。遂前来请医,
关键词 羊痘病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小尾寒羊 发病率 饲养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