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彩色棉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危晓薇 黄全生 +4 位作者 王冬梅 美丽古力 李仁敬 胡晓玲 陈大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52-352,共1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导入新疆彩色棉 3个品种 (系 ) ,经过标记基因阳性试验和病圃生物学检测 。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天麻 抗真菌蛋白基因 黄萎病 阳性反应 生物学检测 棉花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彩色棉抗病转基因植株的病圃筛选
2
作者 陈大军 李卫平 +7 位作者 黄全生 刘丰疆 危晓薇 胡晓玲 王冬梅 姚正培 美丽古力 李仁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2-83,共2页
将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 (GAFP)转化的天然彩色棉 (棕色、绿色 )R0 代种子种植在黄、枯萎病混生的病圃中。根据标记基因的不同 ,分别用卡那霉素和除草剂 (Basta)对 9个筛选材料的R1代 1 92 5 3× 10 4株进行了筛选 ,入选 133株。入... 将用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 (GAFP)转化的天然彩色棉 (棕色、绿色 )R0 代种子种植在黄、枯萎病混生的病圃中。根据标记基因的不同 ,分别用卡那霉素和除草剂 (Basta)对 9个筛选材料的R1代 1 92 5 3× 10 4株进行了筛选 ,入选 133株。入选的 133个植株经过四次抗病性鉴定、筛选 ,获得了抗病植株 16株。进一步进行分子检测 ,转化植株出现了杂交信号 ,证明了抗病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天麻抗真菌 蛋白基因 病圃筛选 新疆 抗病转基因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花品系特征及栽培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玲辉 黄芳 王玉珍 《新疆农垦科技》 2003年第6期3-5,共3页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花 品系特征 栽培管理 棕色棉 驼色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新彩棉3号 被引量:4
4
作者 莫俊 李金枫 +2 位作者 陈利民 焦明钰 宋武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特征特性 纤维品质 丰产性 栽培技术 天然彩色棉 新彩棉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新彩棉4号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俊 李金枫 +2 位作者 陈利民 焦明钰 宋武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特征特性 纤维品质 栽培技术 天然彩色棉 新彩棉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新彩棉2号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广田 莫俊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新彩棉2号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育种初报
7
作者 李金枫 陈利民 +3 位作者 宋武 黄芳 冯建祥 莫俊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系统选育 杂交选育 提纯复壮 棉纤维颜色 叶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新彩棉1号 被引量:1
8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新彩棉1号 纤维品质 抗病性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
9
作者 黄芳 王玉珍 《农技服务》 2004年第2期21-21,共1页
天然彩色棉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彩的新型棉花,其纺织品不需化学漂染,不仅可降低加工成本,避免因漂白、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棉织品具有穿着舒适、对人体肌肤无损害等优点... 天然彩色棉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彩的新型棉花,其纺织品不需化学漂染,不仅可降低加工成本,避免因漂白、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棉织品具有穿着舒适、对人体肌肤无损害等优点。现将国内培育的主要彩色棉品系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绿色棉 棕色棉 驼色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对彩色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江勇 王义琴 +5 位作者 吴明刚 张利明 刘丰疆 李文彬 刘海峰 孙勇如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以新彩棉1号、2号和71份彩色棉材料为基础,利用RAPD标记对彩棉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从2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能在73份彩棉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73份彩棉材料的欧氏遗传距离在1.00~4.79之间。按... 以新彩棉1号、2号和71份彩色棉材料为基础,利用RAPD标记对彩棉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从2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能在73份彩棉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73份彩棉材料的欧氏遗传距离在1.00~4.79之间。按类平均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这些彩色棉材料可分为7组,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自身的系谱有关,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标记 彩色棉 遗传多样性 品种 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欧氏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彩棉1号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南 买梦醒 胡首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新彩棉 1号于 2 0 0 0年 12月由新疆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生育期 12 7d ,丰产性好 ,品质优 ,抗逆性强 ,适于在南北疆早熟棉区栽培。采用宽膜覆盖、适期早播、适时灌水、全程化控等配套管理技术 ,平均单产皮棉 90kg/ 6 6 7m2 ,... 新彩棉 1号于 2 0 0 0年 12月由新疆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生育期 12 7d ,丰产性好 ,品质优 ,抗逆性强 ,适于在南北疆早熟棉区栽培。采用宽膜覆盖、适期早播、适时灌水、全程化控等配套管理技术 ,平均单产皮棉 90kg/ 6 6 7m2 ,最高可达 14 2kg/ 6 6 7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彩棉1号 特征特性 丰产栽培技术 农艺性状 产量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彩棉2号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许晨 王奋兵 +2 位作者 胡首江 番存胜 王超 《农村科技》 2003年第4期22-22,共1页
<正> 一、特征特性新彩棉2号适应南北疆早熟棉区种植,苗期出苗快而整齐,生长稳健;花铃期脱落少,铃期发育快,结铃集中;田间对枯萎病有一定抗性,较耐旱,后期有不早衰的特点。现蕾、开花集中,结铃性强,全株上、中、下部棉铃分布均匀... <正> 一、特征特性新彩棉2号适应南北疆早熟棉区种植,苗期出苗快而整齐,生长稳健;花铃期脱落少,铃期发育快,结铃集中;田间对枯萎病有一定抗性,较耐旱,后期有不早衰的特点。现蕾、开花集中,结铃性强,全株上、中、下部棉铃分布均匀。收获株数1.1~1.46万株/667米~2,单株成铃6~8个,衣分33%~35%,铃重5克,霜前花比例在90%~95%,高产、稳产,增产潜力较大。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HVI900检测结果,纤维品质2.5%的跨长为29.43毫米,比强21.86cn/tex,马克隆值3.4,整齐度48.13%,伸长率为7.6%。二、栽培技术生育期127天左右,4月5~25日播种;苗期4月15~5月1日;现蕾期5月18~30日;开花期6月20~7月1日;吐絮期8月20~25日。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彩棉2号 特征特性 丰产栽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棉和绿色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江勇 王义琴 +6 位作者 吴明刚 张利明 刘丰疆 李文彬 刘海峰 赵天鹏 孙勇如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8,共6页
选用240条随机引物,从中筛选出6条对棕色棉新彩1、新彩2和绿色棉新彩3、新彩4及47个彩色棉品种间杂种作了RAPD多态性分析,并在棕色棉、绿色棉和棕绿彩棉3个水平进行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棕色棉之间、绿色棉之间及棕绿彩棉之间的... 选用240条随机引物,从中筛选出6条对棕色棉新彩1、新彩2和绿色棉新彩3、新彩4及47个彩色棉品种间杂种作了RAPD多态性分析,并在棕色棉、绿色棉和棕绿彩棉3个水平进行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棕色棉之间、绿色棉之间及棕绿彩棉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差异不显著,它反映了棕、绿彩棉之间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基础种质资源、相同的育种目标及相近的育种方法造成此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棉 绿色棉 遗传多样性 彩色棉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抗黄萎病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及QTL的定位 被引量:7
14
作者 昝伟 高峰 +4 位作者 刘海峰 李国英 宋武 罗城 李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05-808,共4页
以高抗黄萎病海岛棉品种新海15号和高感陆地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材料,通过对其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QTL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11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6 cM、全长547 cM的海陆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应用WinQTLCartV2.5软件,... 以高抗黄萎病海岛棉品种新海15号和高感陆地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材料,通过对其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QTL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11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6 cM、全长547 cM的海陆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应用WinQTLCartV2.5软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原理对相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基因定位分析,检测到2个跟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的QTLs,都位于连锁群1上,并分别解释F2∶3群体的表型变异为46.74%和48.69%,初步认为海岛棉新海15号抗黄萎病性状由两个主效QTLs共同控制。研究所获得的这两个QTLs是主效的,且与抗黄萎病性状紧密连锁,为抗黄萎病育种奠定基础,对加速棉花育种进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黄萎病 QIL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