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及历史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丽 姜勇 马斌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疆学院开展的历史条件,概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学院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新疆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特点、对新疆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以及留给我们的宝贵...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疆学院开展的历史条件,概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学院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新疆学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特点、对新疆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以及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疆学院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机理与构筑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莉 汪秀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以...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指导,从构筑主体、内容来源、发展动力“三元结构”阐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机理,从共同性、时代性、包容性“三个层面”揭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发特点,从物质、文化、社会“三大维度”探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既是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好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时代课题,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深层次追求,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丽 黄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文章以维护国家统一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把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按照"解放前"、"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做出梳理,尤其是把改革开放30年来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认真深入的... 文章以维护国家统一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把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按照"解放前"、"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做出梳理,尤其是把改革开放30年来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从而总结出抵制和防范"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的渗透和破坏的六方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校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 历史回顾 主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 被引量:3
4
作者 翟宇 张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8-99,共2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科学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本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有活力、讲原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文章着重提出了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的要求,并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培养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微观途径和宏观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理论教育家 素质要求 方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引导 被引量:3
6
作者 翟章芬 吴琼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历史使命。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视野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方向,更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实践探析
7
作者 陈宝 热合木吐拉·艾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随后在林基路主持院务工作期间得以深化,又在杜重远任院长期间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一个从开启序幕到深化完善的递进式发展过程。抗战时期的新疆学院经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不懈奋斗,在建设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持续探寻红色育人理念、丰富红色育人内容和创新红色育人方法,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开创了新疆学院马列主义传播新局面,谱写了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辉煌实践篇章,为培养新疆各民族爱国进步青年、推动新疆社会启蒙和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新疆学院 红色育人 马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员干部应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悦 张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执政之基,是个人信仰转为国家信仰的核心要素。今天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思想思潮不断交融碰撞,党内一些"贪腐""不作为"之风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执政之基,是个人信仰转为国家信仰的核心要素。今天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思想思潮不断交融碰撞,党内一些"贪腐""不作为"之风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重塑党内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阶段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 信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靖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9期172-173,共2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期和社会转型期,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和话语权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挑战。对此,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着手,探究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和话语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终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袖魅力的当代启示:延安时期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导全党的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可心 张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32-35,共4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延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导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的探索和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延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导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的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历史经验闪烁着不灭的思想理论光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为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前仆后继、创新发展的拼搏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因此,仔细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导全党的实效性,对当前领导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的本质的新样态、批判及复归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艳琴 靳永茂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发生着深刻改变,资本裹挟致使人类深陷数字化生存困境,人的本质呈现出工具化、虚拟化及符号化的新样态,成为人的本质确证的新藩篱。追溯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结合数字技术的现实作用,透析数字资本潜置的... 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发生着深刻改变,资本裹挟致使人类深陷数字化生存困境,人的本质呈现出工具化、虚拟化及符号化的新样态,成为人的本质确证的新藩篱。追溯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结合数字技术的现实作用,透析数字资本潜置的意识形态因素,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源、数字技术与资本合谋的现实推手及技术背后虚假意识形态的诱导是人的本质确证受缚的关键因素。应立足历史与现实结合、主体同客体互动的视角,不断破除私有制主导的生产关系,推进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规避资本逻辑对人的发展的统御,强化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及意识,持续为人的本质新确证及复归积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人的本质 资本批判 复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挑战、境遇与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闫文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直接关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国家思想共识的凝聚、社会主流舆论的壮大、个人理想信念的赓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国际舆论“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直接关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国家思想共识的凝聚、社会主流舆论的壮大、个人理想信念的赓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社会碎片化不断加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诸多薄弱环节。立足当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挑战,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文化自信、提升话语效力、创新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做文章,全面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权 现实挑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扫除哪些“绊脚石”
13
作者 徐悦 张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受到一些人的抵触、指责和歪曲,一些人甚至将其批判为导致一些历史事件出现的罪魁祸首,如苏联解体。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国情,立足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受到一些人的抵触、指责和歪曲,一些人甚至将其批判为导致一些历史事件出现的罪魁祸首,如苏联解体。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国情,立足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如何内化为人民的信仰
14
作者 徐悦 张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其指导地位不动摇,正确处理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立足客观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迅速、有效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其指导地位不动摇,正确处理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立足客观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迅速、有效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 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变革的“诞生地”:马克思《博士论文》
15
作者 孟凡丽 周泽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停留在自我意识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重温开启哲学道路的著作《博士论文》,马克思展开对“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内在矛盾的本质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克服了一切必然性和神性超验原则的“奴役”,更实... 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停留在自我意识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重温开启哲学道路的著作《博士论文》,马克思展开对“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内在矛盾的本质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克服了一切必然性和神性超验原则的“奴役”,更实际地表现出与旧哲学驻足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把以往囿于种种“存在者”探寻本原的本体论哲学回归“作为存在的存在”本身,同时,在对人与世界辩证关系的阐释中,展现出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思维方式相一致的对象性活动原理。基于此,可以判断《博士论文》正是马克思发动“新唯物主义”哲学变革的“诞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变革 唯物主义 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爱国主义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秀丽 倪培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13,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为全人类谋求自由与解放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世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代表少数统治阶级利益,批判了其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巩固专制政权、剥削压迫...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为全人类谋求自由与解放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世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代表少数统治阶级利益,批判了其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巩固专制政权、剥削压迫人民、阻碍社会革命的危害,阐明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建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的主要内容。这启示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站定人民价值立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努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爱国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基、保障、指引:《半条棉被》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探析
17
作者 兰军师 朱新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成为保证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在此历史使命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在与阶级敌人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证实了由先进分子组成的这支队伍的坚决性和历史推动作用。《半条...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成为保证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在此历史使命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在与阶级敌人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证实了由先进分子组成的这支队伍的坚决性和历史推动作用。《半条棉被》(孟奇,2020)的选材背景发生在1934年,距离中国共产党建立时间已过去13年,正值土地革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敌人 土地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先进分子 先进性 《共产党宣言》 先决条件 历史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刘慧文 王家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对和田、喀什和伊犁等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采用描述性和差异性的统计方法对新疆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对和田、喀什和伊犁等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采用描述性和差异性的统计方法对新疆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研究表明,学校类型、年级层次、民族背景和父母学历的差异对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各维度的因变量均有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以家庭教育夯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准确把握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的系统配置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小学 认知 情感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与认同:新疆茶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9
作者 程帅 顾光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群众以茶为媒介,形成了交往交流交融的自在联结,茶叶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贸易联系。茶文化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各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情感与思维模式...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群众以茶为媒介,形成了交往交流交融的自在联结,茶叶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贸易联系。茶文化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各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情感与思维模式。挖掘新疆茶文化的历史记忆与双重维度、功能建构与文化内涵、传承路径和时代意旨,形成“茶文化沟通历史记忆—茶文化建构文化符号—茶文化激发共同情感—茶文化铸牢共同体意识”的认知路径,让“文化认同”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与行动,从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20
作者 谢钰飞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7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农村的指导地位,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传播马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农村的指导地位,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传播主体专业素质欠缺、受众群体思想易受干扰及宣传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农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