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建涛 郑江华 +5 位作者 彭建 肖向华 李刚勇 刘亮 王仁军 张建立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ty-ecological recovery-ecological pressure,SRP)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变异系数、Slope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等方法,评价2000—2020年生态系统脆弱性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干旱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空间聚集性特征;SPEI值以年均0.0939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干旱化加重趋势明显;(2)干旱与生态脆弱性呈负相关的面积占比54.1%,即随着区域水分条件改善,大部分地区生态脆弱性降低;(3)生态脆弱性的稳定分布区域面积占比77.8%,以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为主,未来新疆大部分地区(61.3%)生态脆弱性呈降低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对新疆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相关性分析 未来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里雅河绿洲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阿尔祖.艾买尔 刘勤 王宏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4-268,共5页
克里雅河绿洲在空间分布上几乎与于田县行政区划中的人居区域相吻合。利用于田县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数据,构建绿洲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得到绿洲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和耦合协调度... 克里雅河绿洲在空间分布上几乎与于田县行政区划中的人居区域相吻合。利用于田县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数据,构建绿洲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得到绿洲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洲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克里雅河绿洲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增长趋势大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增长趋势。2)克里雅河绿洲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关系相对密切,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C围绕起均值0.4954上下波动,调和指数T和耦合协调度D总体呈上升趋势。3)耦合协调度变化量ΔD和环比增长率r在小波动中呈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河绿洲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宏卫 刘勤 +1 位作者 柴春梅 赵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分析——以新疆泽普县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文杰 张永福 王慧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0,2,共6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新疆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的影响,以新疆泽普县为研究对象,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信息源,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ERI)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泽普县土地利用生态风...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新疆典型干旱区绿洲县域的影响,以新疆泽普县为研究对象,在Arc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信息源,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ERI)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泽普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6—2013年,泽普县其他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了1 072.95hm^2,其次是林地面积减少了165.8hm^2,草地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183.56,1 069.66hm^2;(2)泽普县2006—2013年生态风险指数由2006年0.088上升到2013年0.112。整体呈现由中等风险向高等风险转化的趋势。综上所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2006—2013年趋于恶化状态,需引起政府及有关部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空间分析 生态风险 新疆泽普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钊 张永福 张景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1,157,共5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对生态风险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阿瓦提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阿瓦提县土地生态风险有明显区域性,生态安全状况由南向北逐渐加重,且北部较高风险区域有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蔓延趋势。在未来土地利用变更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阿瓦提绿洲构建良好的生态用地格局,提高全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干旱区绿洲 阿瓦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生态安全及演变趋势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勤 王宏卫 贡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3,188,共6页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农业发展潜力因子、社会发展潜力因子、水资源因子,得到该流域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后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1年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由不安全向安全过渡,1995—2001年处于不安全水平;2002—2003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004—2007年处于较安全水平;2008—2011年处于安全水平。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2—2016年内该绿洲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1.477 1,1.519 3,1.604 4,1.657 3,1.692 9。表明在未来5a内,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均处于安全状态且保持平稳发展。通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预测以期为确保生态安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 预测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以伊宁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利华 张永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生态风险 伊宁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被引量:32
8
作者 雷亚君 张永福 +2 位作者 张敏惠 梁雪梅 邵新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50,共9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新疆2005—2014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5年的生态赤字/盈余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新疆历年水资源生态...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新疆2005—2014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5年的生态赤字/盈余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新疆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水资源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2005年的-7.83×10~7hm^2下降至2013年的-9.06×10~7hm^2,水资源开发率很低;(2)2005—2014年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承载力呈上下波动状态,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在三个水资源账户中比例最大,远远超出其它两部分,占总水资源足迹的95.86%;(3)水资源负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加强,2005—2012年负载指数在2~5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2013—2014年负载指数在5~10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开发条件困难;(4)新疆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南疆、北疆、东疆差异较大,南疆、北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东疆,而南、北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则小于东疆;(5)对2015—2025年水资源进行预测,新疆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且水资源生态赤字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今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利用中提高节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资源生态赤字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疆绿洲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策略——以拜城县为例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正伟 王宏卫 +4 位作者 杨胜天 刘勤 高一薄 衡嘉尧 张惠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4,共14页
识别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优化新疆县域生态空间结构,对促进绿洲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拜城县为研究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定结果确定生态保护的核心“源”区,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 识别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优化新疆县域生态空间结构,对促进绿洲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拜城县为研究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定结果确定生态保护的核心“源”区,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及CA-Markov模型,识别拜城县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探究生态空间布局调整策略,完善县域生态空间网络体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拜城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年上升,其中水源涵养、废物处理价值量增长最高,不同服务类型增长率差异较小。(2)分析2009、2016、2019拜城县生态安全格局特征发现,县域生态安全布局整体存在“源”地分布不均、廊道结构破碎且网络化程度低、生态脆弱区面积较大的现状特征。(3)基于2009、2016、2019年生态保护格局,同时依据生态“源”地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用地的变化趋势,模拟2029年生态“源”地及其重要性等级区域分布,结合县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两带、三功能、四区、多中心、十廊道”的拜城县生态空间布局体系,为绿洲地区生态安全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拜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区域差异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颉渊 郑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47,共5页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例,采用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揭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新疆15个地、州、...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例,采用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揭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中,除个别地区个别年份城镇化综合指数出现回落现象外,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时间序列角度,协调度体现向上趋向性,没有明显的等级跳跃。(3)新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特点是地域差异很大、北疆水平高于南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态学技术应用于新疆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冠军 吕杰 马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394-2395,2398,共3页
对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分子生态学技术进行综述,并综述了近些年来新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进展,最后,对新疆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极端环境 分子生态学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InVEST的新疆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多情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浩 何宝忠 +1 位作者 宋雅宁 罗雪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共13页
土地利用的改变对生物栖息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所造成的生境退化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新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新疆“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 土地利用的改变对生物栖息环境有着强烈的影响,所造成的生境退化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掌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新疆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新疆“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耦合SD-Markov-PLUS模型得出了SSP119、SSP245、SSP585三种气候情景下2035年土地利用分布,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了其生境质量,最后分析了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是新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分别扩张了25234.19、3588.47、2452.50和3722.37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17239.50、17758.06 km^(2),呈“四增两减”趋势。(2)2020-2035年新疆逐步过渡到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气候情景下,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SSP585>SSP245>SSP119,林地、草地面积SSP119>SSP245>SSP585,水域面积较为波动。(3)2000-2020年新疆生境指数均值从0.3110下降到0.3056,多年均值为0.3095,各情景中生境指数均值SSP119>SSP245>SSP585,山地林草区域较高,荒漠较低,形成“三屏两环”格局。(4)2000-2020年生境贡献率总和为-1.3259,SSP119、SSP245、SSP585情景生境贡献率总和分别为-0.7932、-0.9973、-1.1589。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境贡献率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及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李建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增加(1950—1961年)→缓慢减少(1962—1990年)→快速增加(1991—2008年)的变化过程,耕地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影响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耕地动态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克里雅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湿地减少,河道缩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生态效应 克里雅洲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乐市生态环境变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约日古丽卡斯木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王蕾 肖合来提.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生态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城市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及时、准确、快速地探究生态环境演变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生态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城市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及时、准确、快速地探究生态环境演变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博乐市2000―2016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通过引入城市扩张强度、重心位移模型等方法,对博乐市城市空间扩张强度与形态进行分析,揭示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1)RSEI不仅适用于城市主城区的环境监测而且以行政边界为界限的整个城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同样可行;2)2000―2016年间博乐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即RSEI均值从2000―2011年下降4.97%;从2011―2016年下降15.4%;3)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老城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的外围地区,沿博尔塔拉河两岸带状分布;4)城市扩张的区域与RSEI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区域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环境 建设用地 城市扩张 RSEI 博乐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北麓克里雅绿洲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15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迪拉娜·尼加提 魏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8-1154,共7页
基于1991、2002与2008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克里雅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从1991年的144 224.8万元降到2008年的128 716.3万元,生态服... 基于1991、2002与2008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克里雅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从1991年的144 224.8万元降到2008年的128 716.3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0.8%,每年净损失生态服务价值达24.2元/hm2。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减少主要是由湿地、水域总面积的减少而导致的;②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价、气体调价、食物生产、娱乐休闲和原材料;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缺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克里雅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过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杰 潘晓玲 +4 位作者 高志强 师庆东 吕光辉 艾里西尔.库尔班 张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针对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光能吸收的估算问题,并参考国际上遥感-生态模型GLO-... 针对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光能吸收的估算问题,并参考国际上遥感-生态模型GLO-PEM和CASA,借助遥感生态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干旱区适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并以ERDAS IMAGINE为平台,实现了模型可视化模型界面,可用于中国西部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由于考虑了干旱植被生理特征和灌层结构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构与原理更加合理完善,为引入其他生态模型应用或移植到干旱区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国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荒漠 混合像元分解 NPP-PEM 净第一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磁感应和遥感的新疆绿洲区域尺度盐渍土识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永猛 丁建丽 +1 位作者 瞿娟 江红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80-187,I0004,共9页
针对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探讨电磁感应技术和光谱角分类法(SAM)相结合来识别典型干旱区盐渍土的可行性。以重度盐渍土为例,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和采样数据,结合光谱角分类法和回归分析法,反演土壤电导... 针对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探讨电磁感应技术和光谱角分类法(SAM)相结合来识别典型干旱区盐渍土的可行性。以重度盐渍土为例,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和采样数据,结合光谱角分类法和回归分析法,反演土壤电导率(EC1:5)的空间分布,识别重度盐渍土。结果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ECa)与土壤电导率(EC1:5)具有较好的非线性相关性;垂直模式电导率(EMv)对土壤电导率(EC1:5)的解译精度优于水平模式电导率(ECh);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在区域尺度呈中等强度变异;电磁感应技术和光谱角分类法结合可以较好识别符合条件的盐渍土。该研究方法能够较好识别典型干旱区的盐渍土,为盐渍化评估、预防和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电磁感应 光谱角分类 回归分析 识别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远 丁建丽 +2 位作者 王刚 张芳 李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土库曼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是连接我国和中东地区的能源枢纽,其战略意义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因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土库曼斯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是连接我国和中东地区的能源枢纽,其战略意义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因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演变。因而探究土库曼斯坦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环境策略的合理制定、提升我国在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土库曼斯坦境内的穆尔加布-捷詹绿洲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的四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SV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近40 a间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1年间,穆尔加布-捷詹绿洲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大的趋势;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从63.45×108元增加到69.89×108元,增加了6.44×108元;林地、耕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部分,占整个系统的82.46%以上;该绿洲生态经济的发展处于协调水平的边缘,需要加大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土库曼斯坦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文及生态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娟 张飞 +2 位作者 于海洋 任岩 张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2,359,共7页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促使LUCC对水圈和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1989年、1998年以及2013年多期遥感影像,利用最大似然的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并统计出研究区耕地、林地、盐渍...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促使LUCC对水圈和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1989年、1998年以及2013年多期遥感影像,利用最大似然的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并统计出研究区耕地、林地、盐渍地、水体以及裸地的变化,讨论LUCC对水文及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水文特征方面来看,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强导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LUCC大幅度的改变。自1989—2013年这25a间,耕地面积总共增加2.408×103km2。而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促使用于灌溉等用水量大量增加,加上修建渠道、水库等活动促进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导致研究区年径流量呈现出缓缓上升趋势。因为随着灌区排水系统的完善,疏干了低洼地的积水,降低了相应地域的地下水位,从而造成地下水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从生态特征方面看,人类活动作为主导因素所导致的LUCC通过与气候变化交互作用,引起温度、湿度以及蒸发量发生变化;耕地面积的大范围增加,导致草地、林地等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和丧失,加之25a间由于人为饲养家禽种类的简化、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在综合作用结果下,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简化、单一性愈发显著。因此,本研究为系统开展LUCC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趋势和机制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水文 生态 最大似然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及障碍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喆 王宏卫 +2 位作者 魏敏 桂阳 何珍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5,共9页
以新疆丝绸之路南线17个县市为研究靶区,构建基于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剖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生态安全水平在微小波动中有所提升,... 以新疆丝绸之路南线17个县市为研究靶区,构建基于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剖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生态安全水平在微小波动中有所提升,总体由2004年的不安全到2013年的较安全状态;(2)生态安全大体呈现2种发展趋势:一是弱安全到一般安全的趋势(T1-T4,T3-T4,T3-T6),并且一般安全趋势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二是不安全到弱安全(T4-T5);(3)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效益、人口和耕地面积等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动发展下,通过研究新疆丝绸之路南线生态安全,以期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生态安全 三角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