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乐市生态环境变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约日古丽卡斯木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王蕾 肖合来提.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生态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城市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及时、准确、快速地探究生态环境演变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生态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城市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及时、准确、快速地探究生态环境演变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博乐市2000―2016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通过引入城市扩张强度、重心位移模型等方法,对博乐市城市空间扩张强度与形态进行分析,揭示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1)RSEI不仅适用于城市主城区的环境监测而且以行政边界为界限的整个城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同样可行;2)2000―2016年间博乐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即RSEI均值从2000―2011年下降4.97%;从2011―2016年下降15.4%;3)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老城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的外围地区,沿博尔塔拉河两岸带状分布;4)城市扩张的区域与RSEI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区域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环境 建设用地 城市扩张 RSEI 博乐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综合测度 被引量:3
2
作者 齐亚霄 张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321-326,共6页
利用熵值法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并针对2个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新疆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在此期间人口、经济、社会和土地城... 利用熵值法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并针对2个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新疆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在此期间人口、经济、社会和土地城市化共同推动新疆城市化进程;而生态环境子系统表现出先降后升的"V"字形发展趋势。从2007-2016年2个子系统耦合度的时序特征来看,新疆城市化-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0.240~0.500之间,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并即将达到磨合阶段,基本处于中低水平。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7-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强度低耦合阶段、中强度低协调阶段和中强度中协调阶段,基本处于中低水平,但也在逐渐提高,说明随着新疆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地关系也在逐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熵值法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协调 时序特征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宫二号及Landsat8城镇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木哈代思·艾日肯 张飞 +1 位作者 刘康 阿依努尔·玉山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9-218,共10页
城镇化进程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制约作用,利用多源遥感技术能以快速、准确、客观定量的优势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对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及Landsat8 OLI-TIR数... 城镇化进程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制约作用,利用多源遥感技术能以快速、准确、客观定量的优势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对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及Landsat8 OLI-TIR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用于监测与评价我国西北干旱绿洲城镇生态环境现状,并探讨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当地生态环境起正向作用的指标是湿度(WET)、绿度(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负向作用的是干度(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及热度(land surfce temperatune,LST),其中绿度(NDVI)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2018年博湖县RSEI差等级[0,0.2)主要分布在城镇用地及北部未利用地;较差等级[0.2,0.4)主要分布在山体及沙地,受到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日照时较长等自然因素影响;湿地、耕地生态环境在良[0.6,0.8)和优等级[0.8,1.0]之间,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根据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2018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趋于集群的现象。该研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 主成分分析 RSEI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涛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美克拉衣.艾克拜尔 陈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0,共6页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指标体系,选取16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乌...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指标体系,选取16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2004~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2005—2007年下降较为缓慢,2009~2011年下降较为明显,综合评价指数从1.0273上升至2.6919。影响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涉及到社会经济与工业生产、人口、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等三大方面。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高。且以后利用的发展潜力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份分析 载荷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涛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陈溯 美克拉衣.艾克拜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了分析研究乌鲁木齐市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特征,根据生态足迹法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生活耗水、农业耗水、工业耗水、城镇公共耗水和生态环境耗水5个水资源指标,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乌鲁木齐市2004-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 为了分析研究乌鲁木齐市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特征,根据生态足迹法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生活耗水、农业耗水、工业耗水、城镇公共耗水和生态环境耗水5个水资源指标,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乌鲁木齐市2004-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1年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在波动中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1 767hm2下降到2011年的1 640hm2;总的水足迹从2004年的14 598hm2上升到2011年的18 988hm2;水资源赤字从2004年的12 831hm2上升到2011年的17 348hm2;水资源负载指数非常高,2011年达到63.22,远远超过了其Ⅰ级标准。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利用程度非常高,必须从外界引水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资源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世丹 张飞 +1 位作者 张海威 张贤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7-1721,共15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利用水文化学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的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水水质指标高值多出现于博乐市、温泉市和精河县及艾比湖湿地附近,主要污...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利用水文化学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的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水水质指标高值多出现于博乐市、温泉市和精河县及艾比湖湿地附近,主要污染为水体富营养化、工矿业污染以及有机质污染,其污染程度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河水的δ18O与δ2H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指数为夏季(R^2=0.99)>春季(R^2=0.98)>秋季(R^2=0.96)>冬季(R^2=0.90),均沿当地大气降水线分布,受西北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影响,各季节河流斜率均小于8,氘过量参数值多为正值.博尔塔拉河与精河地表水体δ18O值整体上表现为沿流程逐渐偏正的趋势,博尔塔拉河水体氢氧同位素与高程相关指数表现为春季(R^2=0.70)>冬季(R^2=0.57)>夏季(R^2=0.45)>秋季(R^2=0.30),精河因其海拔差异不大,流程简短,与高程相关性低.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氢氧同位素与氯化物、硫酸盐、五日生物需氧量等指标间存在相关性,且在夏、秋季最大,相关系数R>0.75,与总磷、Cu2+、色度、浊度等指标基本都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河流 水质指标 稳定同位素 季节变化 艾比湖 精河 博尔塔拉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约日古丽卡斯木 杨胜天 孜比布拉.司马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6-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借鉴生态服务价值... 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6-2016年的3期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对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借鉴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16年,艾比湖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占比分别从1996年的8.47%和0.42%,增加到2016年的15.28%和2.07%;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的较少,但幅度较剧烈。2)近21a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85.863×108元,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值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等类型均呈减少趋势。3)空间上,21a间艾比湖流域ESV较高区面积逐渐减少,ESV较低区域面积逐渐增加,ESV中等区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艾比湖流域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综合城镇化率、人口密度、气温和降水等指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艾比湖流域要合理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土地利用 遥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评估 艾比湖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新疆城镇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瑞 王一山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7期69-80,共12页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从整体-部分-局部的区域性差异展开分析,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1992—2013年城镇化发展进程。结果表明,1992年新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基础薄弱,城镇面积为4...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从整体-部分-局部的区域性差异展开分析,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1992—2013年城镇化发展进程。结果表明,1992年新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基础薄弱,城镇面积为4867 km^(2),城镇夜间灯光DN均值为19.2。1992—2013年发展迅速,城镇夜间灯光DN均值增长至35.5;按照天山山脉划分为南疆、北疆,发现北疆城镇化水平高于南疆;依据“奇策线”划分为东疆、西疆,发现西疆城镇化水平显著高于东疆。1992—2013年南疆、北疆城镇面积差由2831 km^(2)增长至4049 km^(2);东疆、西疆城镇面积差由3689 km^(2)增长至11329 km^(2),表明相较于天山山脉,“奇策线”对划分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效果更为显著;运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水平对比分析,各象限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综上所述,1992—2013年新疆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区域性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内城镇扩张速率有所差异,总体呈现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城镇化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象限4分法 奇策线 DMSP/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颉渊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郑丽 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8期4685-4690,4734,共7页
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18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驱动力。分析出2005-2013年,F值从-2.341 7增加到3.380 5,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 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18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驱动力。分析出2005-2013年,F值从-2.341 7增加到3.380 5,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和人口数量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提出应合理控制农业人口数量,合理规划灌溉面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等建议,以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
全文增补中
精河绿洲盐渍土表层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飞 李怡博 +3 位作者 王东芳 王小平 张海威 陈丽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3,共10页
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值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主要因子,对其进行定量探讨及空间异质性研究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以新疆精河绿洲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并结合Google Earth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 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值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主要因子,对其进行定量探讨及空间异质性研究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以新疆精河绿洲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并结合Google Earth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精河绿洲表层土壤0~10 cm层含盐量和电导率呈强变异强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053和1.146;>10~20 cm层的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为2.385,也呈强变异。绿洲表层土壤0~10 cm以及>10~20 cm层pH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于弱空间变异;(2)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发现,0~10和>10~20 cm层的土壤电导率和含盐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艾比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由于受到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土壤电导率和含盐量较高,盐渍化程度较高;而在艾比湖西侧以及以耕地为主的绿洲内部植被覆盖度较高,盐渍化程度较低。2层土壤的pH值的分布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呈现出高低值交错分布的状态;(3)含盐量的空间自相关指数从0~10 cm层的0.306增加到>10~20 cm层的0.527。研究区土壤含盐量自西南向东部逐渐增加,0~10 cm层以及>10~20cm层盐分含量呈相同的空间变化趋势且含盐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该研究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空间变异 分布格局 精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天山不同级别降雪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秦艳 丁建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降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机理,利用天山山区及周边49个站点日气象资料,采用参数化降雪判识方案提取降雪序列,以百分位阈值法分级别分析天山山区1961—2016年降雪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降雪量和降雪频次呈山区... 为了更好地理解降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机理,利用天山山区及周边49个站点日气象资料,采用参数化降雪判识方案提取降雪序列,以百分位阈值法分级别分析天山山区1961—2016年降雪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降雪量和降雪频次呈山区大于盆地,北坡大于南坡,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特征。②过去56年来,天山山区降雪量显著增加,降雪频次微弱增加;各级别降雪量和降雪频次变化趋势表现为:小雪显著减少,中雪变化平稳,大雪和极端降雪显著增加;降雪显著增加区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中部和伊犁河谷地区,降雪量的增加主要由极端降雪量和频次的增加所致。③年降雪量、大雪降雪量和频次、极端降雪量和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增加,其他级别降雪量和频次无明显突变。④天山山区降雪量和极端降雪量的增加与气温变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时空变化 强度 温度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积雪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艳 赵求东 +1 位作者 刘永强 丁建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积雪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形态和积雪消融的改变势必会对流域径流过程及其组分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选取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作为干旱区积雪补给典型流域,利用站点气象数据及IPCC CMIP5气候情景数据,驱动... 积雪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形态和积雪消融的改变势必会对流域径流过程及其组分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选取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作为干旱区积雪补给典型流域,利用站点气象数据及IPCC CMIP5气候情景数据,驱动改进雨雪划分方案、融雪径流计算模块的VIC模型,以观测径流和MODIS积雪面积数据进行模型多目标参数优化,定量解析呼图壁河流域径流组成、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1)呼图壁河径流呈暖季集中的单峰型分布,融雪径流、降雨径流和冰川径流分别占径流总量的27.7%,66.1%,6.2%。1978—2010年呼图壁流域在气温、降水量显著增加,降雪量变化不大,降雪占降水比例显著下降的背景下,总径流和降雨径流显著增加,融雪径流微弱增加。(2)RCP4.5情景下,预估未来呼图壁河流域气温将显著升高,降水缓慢增加,而降雪明显减少;流域总径流将缓慢增加,其中降雨径流显著增加,而融雪径流将显著减少;径流年内分配亦将改变,将表现为春季径流和峰值流量的下降,枯水期流量增加,融雪径流峰值前移。(3)春季融雪径流的占比最高,其变化直接决定着总径流的丰枯变化;预估未来融雪径流显著减少将导致3—6月灌溉期总径流减少,在现有农业生产模式下将进一步加剧灌溉用水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河流域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石河子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涛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位作者 周玄德 陈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460-11463,共4页
采用一维连续Morlet小波变换对石河子市近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以275 d左右的变化... 采用一维连续Morlet小波变换对石河子市近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以275 d左右的变化为主周期,520 d左右的变化为次周期;受特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呈现"冬重夏轻"的格局,且受天山山脉以及沙尘天气的影响,往往伴随春季污染次高峰的发生,每年8月份左右和2月份左右是10年中大气污染轻重状况转换的极值点;石河子市年大气污染状况总体趋是夏季空气质量好转,冬季大气质量恶化,有时会发生局部空气质量恶化。小波变换分析对于研究空气污染指数以及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的影响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石河子市 空气污染指数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一山 张飞 +2 位作者 陈瑞 齐亚霄 刘长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7-440,共14页
土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状况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通过选取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针对乌鲁木齐市2017年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LES)、压力-状... 土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状况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通过选取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针对乌鲁木齐市2017年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LES)、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共同构建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2017年乌鲁木齐市ESV为220.70×108元,97.48%的区域为中低ESV区域,ESV最重要的贡献来源是林草地,最主要的贡献区域是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不同区域ESV差异明显。(2)乌鲁木齐市具备典型的干旱区城市景观特征,景观整体分布相对协调,但具备生态优势的景观分布还较少。景观生态安全(LES)指数从空间上表现为“西低东高”,且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各区域的LES指数还有一定的分类组团特征,高值区域集中在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米东区等边缘区域,中心城区的LES指数普遍较差,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3)乌鲁木齐市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分布在敏感级和相对安全级之间,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边缘区域普遍高于中心区域,边缘区域中乌鲁木齐县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中心区域中高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土地侵占、资源消耗等矛盾加剧,部分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能够维持现有水平,主要凭借乌鲁木齐市各区域的自然本底(状态),人类活动的恶劣影响(压力)和积极改善作用(响应)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obeLand 30的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伊木然江·阿卜来提 张永福 孜比布拉·司马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9,196,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为: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哈密市虽然面积大但能利用的绿洲面积较小。2020年草地面积为10226.39 km^(2),水域面积为295.17 km^(2)。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中,草地的减少量最大,流失面积为671.48 km^(2),主要转换成未利用地、林地和少量耕地;建设用地增量最大,面积高达405.60 km^(2)。2000-2020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量很小,基本保持稳定。②2000-2020年草地在5个坡度梯度上分布比较均匀;而耕地和建设用地基本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坡度梯度,耕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显优势分布;林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分布面积随着坡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少。③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2000-2010时段的变化相比方向性较明显,范围更广,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2000-2020年哈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征,坡度对各地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lobeLand30数据集 标准差椭圆 分布指数 哈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毛红云 孜比布拉·司马义 +2 位作者 杨胜天 田甜 魏旖梦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292-292,293-297,共6页
选取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5种重金属分析我国16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现状,以国家土壤背景值及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为参比,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作为农田土... 选取镉(Cd)、铬(Cr)、铅(Pb)、砷(As)、汞(Hg)5种重金属分析我国16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现状,以国家土壤背景值及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为参比,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作为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北方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Pb>As>Cr,其中Hg的变异系数最高;南方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Hg>Cr,其中Cd的变异系数最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Cr>Hg>Pb,且南方污染比北方严重。目前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多是针对单一重金属或者少数几种一起修复,多种重金属联合修复技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绿洲地区降水变化规律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颖 孜比布拉.司马义 +2 位作者 董煜 盛永财 谭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45,共5页
为了研究艾比湖绿洲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利用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T检验、小波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艾比湖绿洲地区近54年降水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研究艾比湖绿洲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利用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T检验、小波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艾比湖绿洲地区近54年降水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艾比湖绿洲地区年降水量呈7.95 mm/10 a速率增加,四季降水量变化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春秋微增,夏冬强增的特点;通过M-K检验发现,艾比湖绿洲地区年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了增加突变,但未发生显著趋势性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绿洲降雨在长时间序列中呈多时间尺度特征,变化较大。通过以上分析,近54年艾比湖绿洲地区总体气候呈湿润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艾比湖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表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木哈代思·艾日肯 买买提·沙吾提 +1 位作者 依克丽曼·阿布都米提 马春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共7页
基于2016年4月及2017年5月野外水质考察数据,结合Gibbs图、Piper三线图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西北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表水水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区域地表水水质状况,依期为该绿洲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提供有利依据。... 基于2016年4月及2017年5月野外水质考察数据,结合Gibbs图、Piper三线图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西北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表水水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区域地表水水质状况,依期为该绿洲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提供有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研究区灌溉水水质指标(p H、EC、TDS、Cl^-、Ca^2+、K^+、Mg^2+)含量相对2017年较高,而SO4^2-、HCO3-、Na^+含量比2016年高,结合Piper图可以初步判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Mg、Cl-SO4-Ca-Mg、HCO3-Cl^-SO4^-Na^-Ca-Mg,其水化学组成整体的自然起源主要受自身蒸发-浓缩与风化溶解作用的共同影响。地表水水质指标(EC、Ca^2+、Na^+、Mg^2+、Cl^-、SO4^2-)在空间分布上基本相似,且在库车河中下游较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加剧盐渍化程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地统计学 Piper图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
19
作者 祖丽皮亚·库来西 约日古丽卡斯木 于苏云江·吗米提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64-270,281,共8页
在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干旱区,农牧民通常依靠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存,土地利用作为旅游业的重点,其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协调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人地耦合理论,以新疆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989、2008、2... 在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干旱区,农牧民通常依靠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存,土地利用作为旅游业的重点,其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协调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人地耦合理论,以新疆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989、2008、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协方差方法分析典型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物物理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显示,1989—2008年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县林、草地面积明显减少,表明农牧民对自然资源有过度依赖;而在2008—2015年期间,林、草地面积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表明该地区旅游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非农收入来源的出现对于人地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重点参与旅游业的乡(镇),采伐森林与过度放牧的情况相对较少,农村家庭的生计可以不再过多依赖于自然资源及农产品。总而言之,这种新型的生计模式可以减轻自然资源(森林、草地)的压力,有利于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土地利用压力 乌鲁木齐县 新疆 土地利用变化 干旱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