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的干旱区典型绿洲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张锦明 丁建丽 +2 位作者 王瑾杰 赵爽 张子涵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2,I0005,I0006,共7页
西北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以及景观指数评价可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渭-库绿洲是南疆典型的干旱区绿洲,且土壤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使用Landsat-9、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 西北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以及景观指数评价可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渭-库绿洲是南疆典型的干旱区绿洲,且土壤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使用Landsat-9、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树、分类回归树、最小距离、朴素贝叶斯6种分类器中筛选出最佳的随机森林对渭-库绿洲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得到2015、2019、2023年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并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23年,渭-库绿洲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盐渍地面积占比达到20%以上,且呈波动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绿洲外围绿洲-荒漠交错区。2)景观生态风险呈“边缘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3)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的绿洲外围绿洲-荒漠交错区。2015—2019年绿洲内部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脆弱度升高,景观生态风险加剧;但2019—2023年通过退地还林以及盐渍化治理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类型 盐渍化 随机森林 渭-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及预测
2
作者 张子涵 王瑾杰 +2 位作者 丁建丽 张锦明 葛翔宇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2,共15页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地理学、生态学研究衍生出来的新研究方向,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国土资源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产品,定量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地理学、生态学研究衍生出来的新研究方向,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国土资源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产品,定量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基于景观风险生态指数,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探究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PLUS模型模拟预测艾比湖流域2030年未来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及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裸地为主,占总面积70%以上,而灌木和湿地的面积相对较少;1990—2020年农田和不透水地表面积增加幅度明显,草地面积减少,是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1990—2020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均显著为正,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持续上升且具有聚集效应,呈“边缘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规律。(3)所模拟的艾比湖流域2030年不同情景下艾比湖流域景观类型变化趋于平稳,草地和裸地仍然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4)2030年艾比湖流域不同情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历史分布相似,综合来看,生态保护情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利于缓解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PLUS预测 多情景模拟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黄鑫 王宏卫 +2 位作者 王灿 吴晋华 伊素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811-5823,共13页
国土空间功能的类型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以及受人类需求影响的特性导致国土空间功能处于复杂的博弈状态,探究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2844个县域单元为例,基于多源地理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的类型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以及受人类需求影响的特性导致国土空间功能处于复杂的博弈状态,探究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2844个县域单元为例,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定量评估1980—2020年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并运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县域国土空间功能主导博弈类型表现为正和博弈,博弈强度呈倒U型变化,2000—2010年是博弈类型和博弈强度的转折时期。(2)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以低强度正和博弈为主,但演化博弈过程在胡焕庸线两侧表现出显著差异。(3)影响胡焕庸线两侧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的主导因素较为一致,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社会发展要素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功能 演化博弈过程 影响因素 中国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微分技术在机载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含水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2 位作者 葛翔宇 张喆 韩礼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59-3567,共9页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为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监测提供崭新视角。高光谱传感器具有厘米级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数据。然而,高光谱数据通常伴随噪声和数据冗余,高光谱信息利用效率低,常规预处理难以满足精准估...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为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监测提供崭新视角。高光谱传感器具有厘米级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数据。然而,高光谱数据通常伴随噪声和数据冗余,高光谱信息利用效率低,常规预处理难以满足精准估算的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述现实问题,针对机载高光谱影像的数据挖掘必不可少。利用分数阶微分(FOD)技术逐像元处理机载高光谱数据(步长为0.1)。通过对比FOD技术与整数阶技术对高光谱数据的改善能力,从光谱层面探寻最佳FOD阶数。在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算法下构建土壤含水量(SMC)估算模型,最终在最佳模型下评估SMC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FOD技术提高光谱与SMC的相关系数(r_(max)=0.768),与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同SMC相关系数相比,分别提升0.168,0.157和0.158。FOD技术提升模型估算精度的主因是突出有效光谱信息的作用,特别是与水分胁迫密切敏感的叶绿素、植物结构和水分响应波段(430,460,640,660和970 nm)。即使FOD技术取得理想的结果,不同阶数的效果仍有差异。高阶FOD对影像增加了一定噪声,相较于高阶FOD(1<阶数<2),低阶FOD(0<阶数<1)对相关性的改善更为明显。FOD技术对SMC估算模型的性能有很大提高,在0.4阶模型下取得最优结果(R^(2)_(p)=0.874,RMSEP=1.458,RPIQ=3.029)。此外,0.1—0.9阶和1.6—1.9阶的SMC估算模型比整数阶模型更优(R^(2)_(p)提升0.8%~13.8%),但根据模的RPIQ发现,低阶FOD模型在模型的预测能力方面更强。在0.4阶模型下反演农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表明干旱区农田SMC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低阶FOD技术有效地实现对高光谱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农业SMC的精准估算。该研究提出了针对机载高光谱影像处理的新方法,为干旱区精准农业实施和管理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无人机 分数阶微分 精准农业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王卫平 刘永强 +4 位作者 赵求东 秦艳 孟湘尧 张梦肖 晋子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影响尤为明显,导致冻害、旱灾、雪灾、暴雨洪水和融雪洪水风险增大。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新疆75个观测气象台站资料,使用湿球温度法对降雨事件和降雪事件进行分离,其总...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影响尤为明显,导致冻害、旱灾、雪灾、暴雨洪水和融雪洪水风险增大。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新疆75个观测气象台站资料,使用湿球温度法对降雨事件和降雪事件进行分离,其总体精度达到95%。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雨、雪),研究该区域极端降水量与频次变化的总体特征和南北疆空间变化差异,分析极端降雨、极端降雪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地区年均降水(雨、雪)和年均极端降水(雨、雪)量与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北疆地区降雨、极端降雨、降雪和极端降雪的量与频次的增幅均要大于南疆地区(降雨频次除外);极端降水(雨、雪)对降水(雨、雪)的贡献率平均值均大于26%,且均呈增加趋势;南北疆各台站极端降雨和极端降雪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小于C-C(克拉伯龙-克劳修斯,Clausius-Clapeyron)方程预期,即“次C-C率”;当超过一定温度,温度会对极端降雨强度和极端降雪强度起抑制作用。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认识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对区域水文水资源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降雨 降雪 极端降雨 极端降雪 Clausius-Clapeyr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黄鑫 徐小任 +1 位作者 王梁 任丹丹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86-95,共10页
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区位基尼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1995-2021年黄河流域粮食、油料、蔬菜和水果4类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系统剖析驱动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 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区位基尼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1995-2021年黄河流域粮食、油料、蔬菜和水果4类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系统剖析驱动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粮食、蔬菜、水果“进”、油料“退”是黄河流域农作物的基本演变趋势;农作物生产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但4类农作物生产重心均集中于中游地区;粮食生产空间较为稳定,油料、水果生产集聚程度增强,蔬菜生产空间扩散明显;农作物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水果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优势有待提升,油料生产处于劣势地位,蔬菜具有规模比较优势但呈波动变化;自然本底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政策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产格局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