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是中亚干旱区植被生长的驱动力
1
作者 王瑞兵 邹杰 +6 位作者 丁建丽 邹文松 杨淼 秦梦雨 王祁遇 黄帅 李俊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94-4311,共18页
中亚干旱区(Arid Zone of Central Asia,ACA)作为全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极为敏感。因此,挖掘气候、土壤、地形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独立影响和耦合作用,确定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对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至关... 中亚干旱区(Arid Zone of Central Asia,ACA)作为全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极为敏感。因此,挖掘气候、土壤、地形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独立影响和耦合作用,确定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对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至关重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及检验方法,结合变异系数,评估了2001—2020年植被的时空动态,通过地理探测器与偏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植被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评估植被适宜生境以促进植被恢复。结果表明:(1)近20年,中亚干旱区NDVI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0.00005/10a),有57.3%区域植被状况得到改善。整体上2008年植被NDVI值最低,而2016年达到最高,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周期性波动。中亚北部草原(Northern Steppes of Central Asia,NSCA)区域植被年际波动明显,ACA中西部稳定性较差,其他区域相对稳定。(2)在植被的空间分异上,降水、土壤水分、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对其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各驱动因素间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整体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与坡向的交互作用最强,区域来看NSCA降水与土壤类型交互显著,其他区域植被类型与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显著。(3)植被与土壤水分和气候因子之间更多为正相关的促进作用,且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要高于降水和气温,土壤水分主导了43.8%区域的植被变化,是各生态分区中促进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此外,温度主导影响的面积为17.5%,超过降水(15.9%)和SPEI(11.8%)。同时,人口密度与植被之间主要为弱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表明人为活动对植被的负面影响有限。在植被恢复策略中,草地、农田和混交林是适宜的植被类型,有助于实现生态稳定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植被恢复和管理的科学依据,指导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NDVI 气候变化 人为活动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阜康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5
2
作者 茹克亚·萨吾提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2 位作者 李虎 尼加提·卡斯木 李晓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89,297,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年、2008年、2016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个重要指标...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年、2008年、2016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个重要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阜康市16年以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08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在这8年期间生态环境转差的区域面积达到了849.35 km 2,约占总面积的25.72%;且以2008—2016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幅度为最大,环境质量转差的区域面积增长到1601.41 km 2比前8年增长了2倍,约占总面积的48.49%,而环境质量转好的只占了13.06%。2000—2016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快速下降,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面积已达到1757.93 km 2,阜康市环境质量转好的区域面积保持下降趋势,约占总面积的8.98%,而质量转差的区域逐步增加,约占总面积的53.23%。在空间上,生态条件变差的地点主要分布在郊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一些新增的城区基础设施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新区,而中部耕地周边生态环境变化较小。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分析可知,干旱等自然条件下超负荷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遥感指数 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 阜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屯河流域春季融雪期SCS-CN模型参数取值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3 位作者 张喆 邓凯 陈文倩 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456-4465,共10页
水资源是保障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以新疆奎屯河流域为例,通过修正SCS模型土壤持水量及初损率参数计算方法,寻找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典型流域春季融雪期径流模拟模型,为流域掌握水资源量及生态用水提供... 水资源是保障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以新疆奎屯河流域为例,通过修正SCS模型土壤持水量及初损率参数计算方法,寻找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典型流域春季融雪期径流模拟模型,为流域掌握水资源量及生态用水提供决策依据。与以往研究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引入度-日模型修正降水量参数,以满足流域降雨-融雪混合补给径流特征。其次,利用多期MODIS数据驱动的TS/VI特征空间理论结合土壤水分吸收平衡原理计算土壤持水量参数(S);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初损率(λ)取值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参数算法改进后的SCS模型,参数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和相对误差系数分别为0.92和0.64,0.7%和-1.5%。结果表明:1)参数算法改进后SCS模型能实现奎屯河流域春季融雪期日径流模拟。2)利用遥感大尺度地表信息参数化技术反演SCS模型参数,实现了遥感数据为SCS模型提供大尺度空间数据的同时,间接实现了模型参数由点状数据向面状数据转化的可能;3)初损率(λ)多组取值法可有效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尺度流域径流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屯河流域 融雪期 SCS—CN模型 参数算法改进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小尺度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和盐渍化风险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兆永 李菊英 +1 位作者 祖皮艳木.买买提 叶庆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9-828,共10页
为了解绿洲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新疆典型尾闾绿洲-艾比湖流域小尺度农田土壤的养分和盐渍化状况,对该地区典型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农田... 为了解绿洲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新疆典型尾闾绿洲-艾比湖流域小尺度农田土壤的养分和盐渍化状况,对该地区典型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较高。所有土壤样点中总盐分含量属于高度变异,其他指标属于低度变异。(2)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施肥和灌溉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而有机质和总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则受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等结构性因素以及施肥、灌溉等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3)空间分析表明,总体看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受施肥、灌溉方式和植被盖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盐分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边缘区域,主要受地形、土壤质地和植被盖度的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和总盐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渍化风险评估表明土壤中总盐分含量属于低度到中度的盐渍化风险,不会对主要作物棉花的生长产生危害,但应改进灌溉方式和种植制度,同时采用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措施促进棉花作物的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和盐分 空间分布 盐渍化风险 艾比湖流域 新疆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强碱土土壤呼吸影响因子分析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录 张芳 +3 位作者 熊黑钢 段鹏程 李荣荣 张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了春夏秋三季晴朗天气下强碱土土壤呼吸速率、温度(气温和地温)、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数据,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获得不同季节对土壤呼吸影响较大的因子,并建立不同类别的多种回归模型;...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了春夏秋三季晴朗天气下强碱土土壤呼吸速率、温度(气温和地温)、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数据,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获得不同季节对土壤呼吸影响较大的因子,并建立不同类别的多种回归模型;在精度检验及简单易行原则基础上,得到各季节土壤呼吸预测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虽然温湿度均是影响不同季节强碱土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但均以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气温是春秋两季土壤呼吸的最大直接影响因子,地温是夏季的最大直接影响因子,而土壤湿度为各季节最大的间接影响因子。(2)春秋季土壤呼吸的最佳预测模型均为10 cm处气温和土壤湿度所建的双因子方程,该方程具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59和0.259),且相对分析误差(RPD)>2(分别为2.9、2.094),具有非常好的预测能力。夏季土壤呼吸最佳预测模型则为包含10 cm处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所建的4因子方程,RMSE为0.248,RPD>2(为2.406),可用于精确预测。(3)各季节土壤呼吸变化趋势与其影响因子的变化,因春季的完全同步,夏季基本一致,而秋季一致性较差,故春季土壤呼吸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92.67%),夏季次之(84.99%),秋季较差(7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土 土壤呼吸 影响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XRD衍射特征与微观形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芳 张伟杰 +2 位作者 丁彦彦 赵忠国 葛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93-3899,共7页
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方法,对现代盐湖沉积环境下,新疆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分布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其他土壤原生、次生矿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的原生矿物主要是石英... 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方法,对现代盐湖沉积环境下,新疆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分布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其他土壤原生、次生矿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的原生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伊利石,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顺序为北部>西部>东部,西部样点的现代盐湖化学沉积作用最为显著,北部样点则生物风化过程十分强烈;XRD方法和气量法分别测得的碳酸盐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判定系数R^2达0.640 9。当盐碱土中含有较高的绿泥石时,碳汇潜力会增加,同时,XRD方法对碳酸盐相对含量的鉴定误差也明显增加,衍射峰形变得复杂,碳酸盐含量明显被低估,低估原因可能与有机质含量高导致的弥散散射增加及粘土矿物含量高使得类质同象现象增加有关;西部和北部土壤矿物溶蚀强烈,石膏以纤维状或长柱状晶体分散或放射状分布于方解石晶体之间,方解石则以异质成核形式呈颗粒状或片状在其他矿物或底质表面生长,表现为次生碳酸盐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碳酸盐 XRD衍射光谱 SEM-EDS微观形态分析 艾比湖现代盐湖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贫氧下不同温度阶段煤体自燃指标气体测试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婧昱 张宇轩 +2 位作者 宋佳佳 张嬿妮 王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为了研究高温贫氧条件对煤自燃指标气体释放的影响,利用西安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温氧化燃烧特性测试装置,测试30~500℃过程中煤自燃气体变化规律,通过使用指标气体的增长率分析法,并参考热分析实验温度区间划分准则,得出5个特征温度点... 为了研究高温贫氧条件对煤自燃指标气体释放的影响,利用西安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温氧化燃烧特性测试装置,测试30~500℃过程中煤自燃气体变化规律,通过使用指标气体的增长率分析法,并参考热分析实验温度区间划分准则,得出5个特征温度点,以此作为划分煤样常温至高温不同氧化阶段的依据,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临界温度阶段,干裂-活性-增速温度阶段,增速-燃点温度阶段和燃烧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指标气体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气体在第1阶段增长较为缓慢,在第2,第3阶段增长较为迅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当温度超过燃烧温度后,CO气体浓度开始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后由于稳定官能团的断裂,气体浓度有所回升。C_2H_4气体在干裂-活性-增速温度阶段前增长较为缓慢,而后急剧增长,当温度到达燃烧温度时,C_2H_4气体浓度达到顶峰,随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气体浓度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贫氧 指标气体 特征温度 温度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壤重金属来源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叶盼青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1 位作者 孙小丽 哈力旦·艾赛都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04-4712,共9页
为定量识别与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奇台、吉木萨尔、阜康等地区土壤重金属来源与生态风险,对该区域171个表层土壤中Zn、Cu、Cr、Pb、Hg、As和Cd7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与潜在... 为定量识别与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奇台、吉木萨尔、阜康等地区土壤重金属来源与生态风险,对该区域171个表层土壤中Zn、Cu、Cr、Pb、Hg、As和Cd7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以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Cu与Cr之外,Pb、Hg、As和Cd分别超过了新疆土壤背景值4.1、2.0、8.0和48.0倍;与国家土壤重金属风险筛选值相比,Zn、Cr和Hg浓度在安全范围内,Cu与Pb有少部分样点污染较严重,超出筛选值,As与Cd平均值分别超出筛选值的3.09倍与19.17倍.污染来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燃煤源、交通运输、大气降尘、农工业排放和自然因素.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分析表明,Zn、Cu、Cr和Pb处于轻微风险状态;Cd处于极高风险水平;73.68%的Hg处于中等风险,18.71%处于高风险;43.86%的As生态风险处于中等风险,51.46%处于高风险.综合潜在生态指数介于472~2575.69,Cd对综合潜在生态指数贡献率达到了89.24%,其次是As与Hg,表明研究区Cd对土壤生态环境危害很大,As与Hg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PMF模型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程序升温的不同粒径煤氧化活化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邓军 张宇轩 +2 位作者 赵婧昱 宋佳佳 张嬿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为了研究粒径对煤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粒径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的耗氧速率以及气体产物与温度对应关系,分析了气体产物与耗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不同粒径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并使用该温度... 为了研究粒径对煤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粒径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的耗氧速率以及气体产物与温度对应关系,分析了气体产物与耗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不同粒径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并使用该温度点将低温氧化阶段划分为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开展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耗氧速率与煤体温度之间的阿伦尼乌斯公式并对其进行对数处理得到活化能方程,分析该方程的线性回归直线斜率并计算出煤样低温氧化表观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较大,且基本遵循粒径越大,活化能越大的规律。粒径为5~7 mm的煤样在临界温度前的活化能是最大的,证明相较于其他粒径,该粒径的煤样在低温阶段不易自燃。通过混样活化能的对比可以看出,2-2中煤层比3-1煤层自燃倾向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能 低温氧化 耗氧速率 煤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五彩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小丽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1 位作者 哈力旦·艾赛都力 叶盼青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1期62-70,共9页
以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周围土壤为研究目标,采集了100个表层土壤样本,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对研究区土壤中Zn、Cu、Cr、Pb、Hg和As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 以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周围土壤为研究目标,采集了100个表层土壤样本,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对研究区土壤中Zn、Cu、Cr、Pb、Hg和As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来源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Zn、Cu、Cr、Pb、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9.60 mg/kg、23.42 mg/kg、59.15 mg/kg、22.37 mg/kg、0.033 mg/kg和6.71 mg/kg,含量浓度的大小为Zn>Cr>Cu>Pb>As>Hg, 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和国家二级标准,其中,Zn、Pb、Hg和As超出了新疆土壤背景值,分别超出了1.01倍、1.20倍、1.15倍和1.94倍;分析地累积指数大小可知,土壤中Zn、Cu、Cr、Hg和As元素处于轻微污染状态或未污染状态,Pb元素处于中高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重金属Zn、Cu、Cr、Hg和As均未被污染,Pb处于强度风险状态;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Hg元素的综合风险指数为7 870.59,处于存在极高的风险状态,而其他5种重金属存在的潜在风险水平属于低水平轻微风险;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出该地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为自然因素、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燃煤源、大气降尘和人类活动,其贡献率分别为20%、14%、14%、22%、20%、10%。本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湾煤矿 土壤重金属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哈力旦·艾赛都力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1 位作者 孙小丽 叶盼青 《中国矿业》 2023年第5期53-64,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等地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的Zn、Cu、Cr、Pb、Hg和As等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 为进一步了解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等地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的Zn、Cu、Cr、Pb、Hg和As等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进行生态风险和污染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As>Pb>Zn>Cr>Cu>Hg,其中,Pb、Hg和As等元素含量均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并且在建设用地中的含量比草地和耕地高,分别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4.43倍、1.50倍和8.23倍,Zn、Cu和Cr等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未达污染水平。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Pb、Hg和As等元素污染相对严重,呈轻-强度污染水平,Zn、Cu和Cr元素污染呈轻-中度污染水平;整个研究区的污染负荷指数取值范围为0.99~2.57,均为轻度污染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元素Cu、Pb、Hg和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达到极强污染水平;基于主成分分析和PMF的定量源解析结果表明,Zn、Cu和As等元素除了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外,还受到工业污染活动的影响,Cr元素主要受到土壤母质的影响,Hg和Pb等元素受工业生产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Pb、Hg和As等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值,污染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