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动物粪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璨林 宁礼群 马合木提·哈力克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粪便由于容易辨识来源,方便收集并且可以提供动物食性分析、肠道寄生虫、种群数量、群体遗传学方面的信息而成为野生动物非损伤性采样的主要方式而被广泛采用。在食性分析方面,使用粪便残渣,同位素分析,植物表皮烷类蜡质,近红外以及DNA... 粪便由于容易辨识来源,方便收集并且可以提供动物食性分析、肠道寄生虫、种群数量、群体遗传学方面的信息而成为野生动物非损伤性采样的主要方式而被广泛采用。在食性分析方面,使用粪便残渣,同位素分析,植物表皮烷类蜡质,近红外以及DNA条码技术,能够获得不易观察的动物的食性数据;利用粪便中的寄生虫幼虫或虫卵可以调查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侵染情况;在种群数量统计方面,粪堆计数法由于简便而广被使用,另一种粪便种群研究方法是非损伤标记重捕法,该法虽然会受到DNA质量的困扰,但是由于可以获得家域、性别比信息而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群体遗传学方面,通过对粪便DNA反复扩增,能够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粪便 非损伤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布左拉·吐尔逊 日沙来提·吐尔地 +3 位作者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 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阿依努尔·阿卜杜艾尼 马合木提·哈力克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 km,遇见马...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 km,遇见马鹿158头,平均密度为0.52512±0.064758头/km^2,栖息地面积697 km^2,估计马鹿总数为366.0±45.1头。雌雄比例2.5:1,亚成体和成体数量明显大于幼体和老体数量。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从性比和年龄结构来看该研究区域马鹿种群有增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山区 天山马鹿 截线抽样法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2 位作者 日孜汗·阿布地艾尼 阿米拉·阿布来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739-5740,57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通过测序检测,同时以提取的马鹿肌肉和皮毛样品DNA作为对照,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的可靠性。[结论]该方法提取过程中无需使用蛋白酶K;所提取的DNA无需使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可直接用于PCR扩增,因此,试验费用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非损伤性取样 改进的DNA提取方法 粪便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对天山马鹿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周璨林 日沙来提.吐尔地 +2 位作者 艾斯卡尔.买买提 阿米拉.阿布来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为了获得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 songaricus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并评估不同种群数量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2010~2012年利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以及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对喀拉乌成山的天山马鹿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发现样线法估计的种群数量... 为了获得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 songaricus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并评估不同种群数量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2010~2012年利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以及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对喀拉乌成山的天山马鹿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发现样线法估计的种群数量最低,仅为1.316~1.656头/km2;而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最高,为2.075~3.11头/km2;粪堆计数法获得的数据居中,为1.422~2.844头/km2,说明不同的方法之间很难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样带法 粪堆计数法 粪便DNA 种群数量 非损伤性标记重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对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璨林 艾萨江.图合提 +3 位作者 阿米拉.阿布来提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性,5地区中松树塘与寒气沟、白石头马鹿的遗传距离最远,松树塘马鹿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均最低;小西沟与白杨沟马鹿之间遗传距离为负值,其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公路对栖息地的分割状态不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情况改变。当公路仅深入栖息地没有将栖息地割裂时,公路两旁种群无差异;当栖息地被公路完全隔绝,则该栖息地内动物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降低;使用中的公路对临近种群的隔绝效果强于废弃旧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天山马鹿 遗传分化 栖息地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艾比湖鹅喉羚生境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古再努尔·孜比比拉 +4 位作者 许仲林 艾孜孜江·乃比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迪力夏提·阿卜杜萨拉木 马合木提·哈力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71-4177,共7页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了解该物种的生境需求和适宜生境空间分布至关重要。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以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新疆博州艾比湖国家级湿地...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了解该物种的生境需求和适宜生境空间分布至关重要。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以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新疆博州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15个鹅喉羚分布点数据和23个环境变量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生境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划分了鹅喉羚在研究区域的适宜生境,并对它的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鹅猴羚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是影响鹅喉羚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坡度和最干月降水量对艾比湖鹅喉羚的生境选择影响不大。除了温度和降水在内的19项生物气候变量是鹅猴羚选择生境的重要因素之外,海拔和坡向等地形特征也影响鹅猴羚的生境选择性。鹅喉羚的高度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东部,中度及低度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度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非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鹅喉羚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也为鹅喉羚在栖息地方面的研究,即鹅猴羚的栖息地选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生态位模型 生境评价 刀切法测定 适宜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生境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艾科拜尔·木哈塔尔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马合木提·哈力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919-3925,共7页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通过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对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2次秋季野外调查共收集了92处马鹿(Cervuselaphus)出现数据,利用马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和气候因子...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通过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对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2次秋季野外调查共收集了92处马鹿(Cervuselaphus)出现数据,利用马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和气候因子3类23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秋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马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76;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热月最高温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较大。植被类型和坡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不大。海拔、年降雨量、气温日较差和最热季平均温度是影响马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马鹿秋季生境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马鹿的高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次适宜及低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不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也为马鹿生境和生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生态位模型 生境适宜性 Jackknife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阿米拉.阿布来提 艾萨江.图合提 +2 位作者 日孜汗.阿布地艾尼 周璨林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5,19,共4页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新疆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的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和梅花鹿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32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和钩虫卵,平均感染率分别...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新疆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的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和梅花鹿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32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和钩虫卵,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3.24%、34.72%、6.25%和2.31%,感染强度(EPG)分别为37.12、16.78、0.19和0.06。各品种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略有差异,蛔虫卵和鞭虫卵发现于所有被检测的鹿种;球虫卵发现于天山马鹿和阿勒泰马鹿;而钩虫卵仅发现于天山马鹿。不同性别与年龄寄生虫感染率存在差异性,雌性鹿的感染率高于雄性鹿,成年鹿的感染率高于幼龄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寄生虫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