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PANI/CB/PAN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定力 李新梅 +2 位作者 王晓辉 李航 张泽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结合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炭黑(CB)/聚丙烯腈(PAN)电极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隧道纤维镜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电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PANI/CB/PAN放电时间为28.0... 通过静电纺丝结合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炭黑(CB)/聚丙烯腈(PAN)电极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隧道纤维镜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电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PANI/CB/PAN放电时间为28.03 s,面积比电容为9.427 mF/cm^(2),实现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放电时间的延长和比电容的有效增长。该材料有望在柔性超级电容电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柔性电极 原位聚合 聚苯胺(PA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小明 张哲 +3 位作者 魏鑫 王拓 吴一栋 惠希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7-481,共5页
作为20世纪新型表面处理技术,激光熔覆所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性能优异,在各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发现,零部件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导致材料的损耗和失效,降低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高熵合金... 作为20世纪新型表面处理技术,激光熔覆所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性能优异,在各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发现,零部件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导致材料的损耗和失效,降低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在合金元素和工艺因素上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合金元素 工艺因素 耐腐蚀 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输电线路塔材腐蚀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航 李新梅 +2 位作者 杨现臣 张泽疆 杨定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研究Q345钢和SQ420NH钢在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规律、锈层演化规律和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着重对比探讨两种低合金钢在腐蚀规律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通过扫描电... 目的研究Q345钢和SQ420NH钢在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规律、锈层演化规律和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着重对比探讨两种低合金钢在腐蚀规律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测试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分析总结低合金钢加速腐蚀行为规律和腐蚀机理。结果两种低合金钢腐蚀动力学均符合幂函数规律,腐蚀后期SQ420NH钢腐蚀深度显著低于Q345钢。Q345钢表面锈层疏松多孔,腐蚀中期有裂纹、孔洞产生,而SQ420NH钢中后期表面锈层则整体较为致密均匀。两种低合金钢腐蚀产物都以α-FeOOH、β-FeOOH、γ-FeOOH、Fe_(3)O_(4)/γ-Fe_(2)O_(3)为主,各腐蚀产物相对含量随腐蚀周期变化而有所差异。随着腐蚀周期的延长,Q345钢和SQ420NH钢表面锈层不断增厚,引起低合金钢塔材强度和塑性下降,低合金钢强度退化大小与锈层累积厚度呈负相关关系。腐蚀加快裂纹扩展,使腐蚀位置出现随机性。结论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加速效果明显,通过腐蚀动力学、表面锈层形貌及成分、力学性能等分析,能够对低合金钢腐蚀规律和腐蚀机理进行比较全面的表征,从而为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输电杆塔防腐蚀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业大气 输电线路 低合金钢 腐蚀行为 锈层演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二维卤化物钙钛矿异质结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贺圣荣 邢军 +2 位作者 姚晓龙 马小曼 李鹏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94,共26页
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在光电转换效率上的显著优势而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三维(3D)/二维(2D)钙钛矿异质结更因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灵活可调控的载流子行为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聚焦3D/2D卤化物钙钛矿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及性能优... 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在光电转换效率上的显著优势而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三维(3D)/二维(2D)钙钛矿异质结更因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灵活可调控的载流子行为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聚焦3D/2D卤化物钙钛矿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及性能优化的研究领域,首先综述了3D/2D钙钛矿异质结的概念、优势及常规制备方法,包括固–液后旋涂法、固–气气相沉积法以及固–固反应等常规制备方法;然后探讨了通过界面工程、材料工程和器件结构优化等策略来提升3D/2D钙钛矿异质结性能的有效方法;接下来,概述并评估了3D/2D异质结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领域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最后,我们讨论了3D/2D钙钛矿异质结当前面临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挑战,并系统展望了3D/2D钙钛矿异质结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实现其在光电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可行性思路和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化物钙钛矿 三维/二维异质结 性能优化 太阳能电池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DEM耦合模型喷丸铝合金薄壁件尺寸稳定性仿真研究
5
作者 汪帆星 汪舟 +6 位作者 曾思明 孙文革 段芳芳 葛久志 陈艳华 日孜完古丽 甘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目的探究喷丸对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和应力释放后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释放模型,并对模型预测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FEM-... 目的探究喷丸对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和应力释放后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释放模型,并对模型预测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FEM-DEM耦合薄壁件喷丸+残余应力释放一体化模型,探究喷丸速度、喷丸直径、喷丸质量流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沿层深分布的残余应力试验值和仿真值最大误差在±16%以内,平均误差为6%,证实了模型良好的残余应力预测准确性。随弹丸速度增大,铝合金薄壁件表面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变形增大,速度为100m/s时最大残余压应力约为‒323 MPa。随弹丸直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缓慢增大,残余压应力层深增加,弹丸直径为0.8 mm时残余压应力层深约为0.42 mm。随弹丸质量流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形变也会小幅增加。增大弹丸质量流对增大最大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变形的增大效率小于增大弹丸速度和弹丸直径。根据仿真结果建立了喷丸效能评估参数和喷丸工艺参数相联系的预测模型。结论研究验证了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应力释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场和约束释放后变形的能力,为铝合金薄壁件喷丸强化工艺和成形工艺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研究思路和实际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薄壁件喷丸 FEM-DEM耦合模型 喷丸成形 残余应力分布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含量对CNT/PAN柔性电极的微观形貌及性能影响
6
作者 杨定力 李新梅 +2 位作者 王晓辉 李航 张泽疆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5,131,共5页
以聚丙烯腈(PAN)和碳纳米管(CNT)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CNT/PAN纳米纤维膜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1%、2%、3%、4%)的CNT,对比电极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范围和CV、GCD、EIS曲线。结果发现,当CNT的添加量为2%时,... 以聚丙烯腈(PAN)和碳纳米管(CNT)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CNT/PAN纳米纤维膜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1%、2%、3%、4%)的CNT,对比电极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范围和CV、GCD、EIS曲线。结果发现,当CNT的添加量为2%时,纤维平均直径最小,为78.67nm。该电极在0.1mA/cm^(2)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样品的放电时间为5.75s,放电比电容达到1.150mF/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柔性 纤维 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渣钙化焙烧物相变化及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邵甲骥 孙小涵 +3 位作者 贺永东 赵亿坤 陈守俊 梁飞龙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对钒渣原料及钙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其焙烧机理进行理论论证。结果表明:钙化焙烧主要包括铁氧化、橄榄石氧化分解、尖晶石氧化分解及钙化反应;经理论和数据分析,含钙相的形成顺序依次为CaV_(2)O_(6)、Ca_(2)V... 对钒渣原料及钙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其焙烧机理进行理论论证。结果表明:钙化焙烧主要包括铁氧化、橄榄石氧化分解、尖晶石氧化分解及钙化反应;经理论和数据分析,含钙相的形成顺序依次为CaV_(2)O_(6)、Ca_(2)V_(2)O_(7)、Ca_(3)V_(2)O_(8)、CaSiO_(3)。高温情况下,过量的CaO会与钒反应生成Ca_(3)V_(2)O_(8)、CaSiO_(3)。钒尖晶石的氧化钙化过程受三级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82.45kJ/mol。浸出实验中,焙烧温度860℃、焙烧时间120min所得焙烧渣的钒浸出率较高,与钙化焙烧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钙化焙烧 相变过程 热力学 动力学 提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xCoCrFeNi成分梯度高熵合金在原子尺度下的磨损行为研究
8
作者 董照帅 李新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07-4212,4227,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深入分析了等原子比AlCoCrFeNi和非等原子比浓度梯度AlxCoCrFeNi高熵合金在纳米尺度下的磨损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压入深度增加,两种合金模型的摩擦系数均上升,但AlxCoCrFeNi合金展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优异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深入分析了等原子比AlCoCrFeNi和非等原子比浓度梯度AlxCoCrFeNi高熵合金在纳米尺度下的磨损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压入深度增加,两种合金模型的摩擦系数均上升,但AlxCoCrFeNi合金展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优异的法向承载能力。磨损粒子数量随滑动距离增加而增多,主要集中在压头前端和磨痕边缘区域,尽管AlxCoCrFeNi模型的磨损原子数量较多,但其堆积高度较低。位错分析显示,随着压入深度增加,两种模型的位错行为也有显著差异,AlCoCrFeNi模型的位错主要集中在磨粒下端,而AlxCoCrFeNi模型的位错则主要在磨粒两侧形成。这些发现为理解高熵合金的微观磨损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为设计具有优异耐磨性能的梯度结构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CrFeNi 高熵合金 纳米划痕 分子动力学 摩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脱除氯化渣中钙硅杂质的机理及工艺优化
9
作者 张亚奇 贺永东 +1 位作者 王黄河 梁飞龙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为了探究硅钙的脱除行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以二氧化硅、氯化钙、氯化钠为原料模拟氯化渣成分,氢氧化钠为添加剂,转化钙硅离子形成高熔点固相,通过过滤分离氯化钠盐液中的高熔点固相,实现氯化钠盐液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通过热力学分... 为了探究硅钙的脱除行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以二氧化硅、氯化钙、氯化钠为原料模拟氯化渣成分,氢氧化钠为添加剂,转化钙硅离子形成高熔点固相,通过过滤分离氯化钠盐液中的高熔点固相,实现氯化钠盐液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通过热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TG-DSC、XRD、ICP和SEM-EDS等手段,对钙硅杂质在高温下的转化机理、脱除行为,以及NaCl的分离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973~1473 K范围内,转化反应均能自发进行;利用Kissinger方法拟合得出高温下转化反应活化能为296.21 kJ/mol,指前因子为8.46×10^(10) s^(-1)。实验结果显示,当钙硅杂质与氢氧化钠质量比为1∶0.6时,在1123 K下通过过滤分离,钙去除率为86.66%,硅去除率为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氢氧化钠 钙硅杂质 高温转化 再生利用 熔盐氯化渣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蠕变-疲劳断裂机制及微观损伤行为研究
10
作者 周超 黄军 +3 位作者 马东亮 苏凯龙 杜晋峰 赵雷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马氏体耐热钢在蠕变-疲劳载荷下的失效行为,为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温失效行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开展了G115钢在650℃高温环境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研究。采用应力控制模式进行试验,应变幅值范围为180~230 MPa,应力比为0。在峰值... 目的研究马氏体耐热钢在蠕变-疲劳载荷下的失效行为,为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温失效行为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开展了G115钢在650℃高温环境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研究。采用应力控制模式进行试验,应变幅值范围为180~230 MPa,应力比为0。在峰值拉伸应力处设置0~3600 s的保载时间。在试验过程中,采用90 kN/min的恒定加载速率,并针对G115钢在蠕变-疲劳载荷下的断裂机制以及微观损伤演化开展研究。结果延长保载时间及增大保载应力均会导致G115钢蠕变-疲劳寿命下降。通过对断后试样进行表征,发现所有试样断口表现出明显的蠕变颈缩特征。断口截面的孔洞形态与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较低应力水平下,孔洞主要呈硬币状且易于聚合形成微裂纹;而在较高应力水平下,则以孤立的蠕变孔洞为主。同时,孔洞密度随保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大。G115钢蠕变-疲劳试验中析出物包括M_(23)C_(6)相、Laves相以及富Cu相。结论G115钢蠕变-疲劳微观断裂模式表现为马氏体裂纹与马氏体断裂;Laves相的快速粗化削弱了沉淀强化效应,进而促进了孔洞与微裂纹的形核及扩展,这构成了G115钢在该条件下的核心失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15钢 蠕变-疲劳 断裂机制 孔洞和微裂纹 微观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CoCrFeNiMo_(X)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田志刚 李新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23-7229,共7页
为了研究难熔性元素Mo含量对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制备CoCrFeNiMo_(x)(x=0.2、0.5、0.8)高熵合金涂层。结果表明,涂层的物相结构由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组成,当Mo含量小于0.8时,涂层物相主要以FCC相... 为了研究难熔性元素Mo含量对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制备CoCrFeNiMo_(x)(x=0.2、0.5、0.8)高熵合金涂层。结果表明,涂层的物相结构由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组成,当Mo含量小于0.8时,涂层物相主要以FCC相,当Mo含量大于0.8时,涂层物相由FCC和BCC相组成。涂层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部分柱状晶两部分组成。同时,当添加Mo元素含量增大时,涂层的硬度增加,当添加Mo元素含量为0.8时,涂层的硬度达到最高,最高硬度为343.68HV0.2。随着Mo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磨损前后失重减少,摩擦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激光熔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三维建模教学探究
12
作者 朱小硕 崔权维 王彦 《新疆农机化》 2025年第5期61-63,共3页
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是机械类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不足。本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材料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实验课程中;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堂互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课程的... 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是机械类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不足。本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材料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实验课程中;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堂互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高绘图效率和解决复杂建模问题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CAD教学软件 三维建模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管道浓差腐蚀机制深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斌 刘英伟 王艳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4-1032,共9页
在关于管道的流动加速腐蚀研究中,浓差腐蚀这一机制一直被忽视,这是因为这种腐蚀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流体中的氧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揭示这种机制的腐蚀过程,本文以复杂形状管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关于浓差腐蚀的... 在关于管道的流动加速腐蚀研究中,浓差腐蚀这一机制一直被忽视,这是因为这种腐蚀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流体中的氧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揭示这种机制的腐蚀过程,本文以复杂形状管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关于浓差腐蚀的数学模型。将管道壁面附近的流体粘性底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建立了关于极化后的腐蚀电流的离散方程组,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浓差腐蚀条件下,离子导电层的电流分布。结果表明:浓差腐蚀会引起腐蚀电流的极大的改变,使管路各部位的腐蚀情况有所改变,如果不考虑浓差腐蚀,对管路的腐蚀情况会产生错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浓差腐蚀 腐蚀机制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氧分布 管道流体 流动加速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粒子群算法优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案
14
作者 刘斌 刘英伟 王艳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7-2064,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提出的各种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方法在同时优化电流和阳极位置时,由于被保护构件几何形状复杂往往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效果欠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传统方法在退火环节中,将每个粒子迭代后都... 为了解决目前提出的各种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方法在同时优化电流和阳极位置时,由于被保护构件几何形状复杂往往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效果欠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传统方法在退火环节中,将每个粒子迭代后都要通过Metropolis规则对全局最优粒子进行替换,本文改进为待所有粒子迭代完毕后,从中选中最优粒子,通过Metropolis规则对全局最优粒子进行替换,这在一定程度的上保护了最优解;将外加电流、电极空间位置合成为一个粒子,运用上述算法进行迭代求解最优方案:阳极的最优位置为[0.3389,3.1551,0.47706,1.1943]、输入电流为[0.09639 A,0.099079 A]。据此计算了船体表面电位分布。结果表明:船体表面电位分布均匀,标准偏差最大为0.0028,最小为0.0014,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阴极保护 外加电流 粒子群算法 退火算法 辅助阳极 优化 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物增强激光熔覆非晶涂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耿在明 张哲 +5 位作者 魏鑫 吴涛 杨杰 张磊 伏利 陈小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63-366,共4页
涂层中加入碳化物可以带来诸多好处,特别是在提高涂层的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方面。当今工业界对提高材料表面性能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有着特定的需求,尤其是高温、高压、腐蚀和磨损等恶劣工况下的使用,激光熔... 涂层中加入碳化物可以带来诸多好处,特别是在提高涂层的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方面。当今工业界对提高材料表面性能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有着特定的需求,尤其是高温、高压、腐蚀和磨损等恶劣工况下的使用,激光熔覆制备添加碳化物的非晶合金涂层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碳化物增强激光熔覆非晶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技术特点及含碳化物熔覆层性能研究进展,最后对激光熔覆非晶合金涂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非晶合金 摩擦磨损 耐腐蚀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彦安 李鹤 穆保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0-1614,共15页
3D打印技术因具有加工精度高、成本低、操作简易、制造灵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武器等领域。将3D打印技术与陶瓷成型制造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使用传统陶瓷制造技术带来的问题。3D打印技术主要有喷墨打印技术、浆... 3D打印技术因具有加工精度高、成本低、操作简易、制造灵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武器等领域。将3D打印技术与陶瓷成型制造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使用传统陶瓷制造技术带来的问题。3D打印技术主要有喷墨打印技术、浆料直写成型技术、光固化成型技术、陶瓷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激光选区烧结成型技术。本文概述了各3D打印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光固化成型技术中的陶瓷浆料制备、后处理工艺,讨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3D陶瓷打印技术领域的应用,分析了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前驱体、磷酸三钙陶瓷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陶瓷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3D打印 光固化成型技术 陶瓷浆料制备 有限元数值模拟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义锐 孙小涵 +3 位作者 贺永东 赵亿坤 杜玉峰 梁飞龙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研究了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铸态合金中添加Sc后,合金晶粒尺寸明显减小;Sc含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0.4%时,合金晶粒尺寸由107.7μm减小至49.96μm,硬度由116.8HV增加至130.2HV。经大变... 研究了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铸态合金中添加Sc后,合金晶粒尺寸明显减小;Sc含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0.4%时,合金晶粒尺寸由107.7μm减小至49.96μm,硬度由116.8HV增加至130.2HV。经大变形量热轧处理后进行470℃×1 h固溶处理发现,相较未添加Sc的合金,含Sc合金位错密度增大;添加0.4%Sc的合金再结晶率由92.4%降低至45.7%,合金的再结晶行为受到抑制。经120℃×24 h时效处理后,添加0.4%Sc的Al-Zn-Mg-Cu合金中观察到大量弥散分布的圆球状Al_(3)Sc粒子和短棒状η′(MgZn_(2))粒子,通过绘制与α(Al)共格或半共格的Al_(3)Sc-MgZn_(2)晶体结构模型,可推测出Al_(3)Sc粒子为η′(MgZn_(2))相提供异质形核位点,促进其形核,对合金时效析出强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AL-ZN-MG-CU合金 再结晶 Al3Sc粒子 异质形核位点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power improvement of a LD directly-pumped mid-infrared pulse solid-state laser
18
作者 ZHANG Meng YANG Xi +5 位作者 GUO Jia-Wei CAI He WU Xin-Yang HAN Ju-Hong WANG Shun-Yan WANG You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0-826,共7页
An LD directly-pumped solid-state laser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id-infrared light sources because of its simple principle,small size,and compact structure for the generation of mid-infrared(MIR)... An LD directly-pumped solid-state laser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id-infrared light sources because of its simple principle,small size,and compact structure for the generation of mid-infrared(MIR)lasers in the 3-5µm band.However,the quantum defect of LD directly-pumped MIR solid-state lasers will be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near-infrared LD pumped solid-state lasers,which may lead to thermal damage and limit their development.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methods of reduc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rystal and improving the thermal energy released by the crystal structure are discussed,and the opti⁃mal length of the laser crystal is determined.The cooling structures of barium yttrium fluoride laser crystals(Ho^(3+):BY_(2)F_(8))of different lengths were studied by thermal simulation using COMSOL softwa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power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thermal stress in the laser crystal can be alleviated by using the laser crystal whose length is sligh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oler.The final experiment shows that when the pump repetition rate is 15 Hz and the pulse width is 90µs,the single pulse energy is 7.28 mJ at the out⁃put wavelength of 3.9µm,which is about 3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crystal with the length of 10 mm(2.81 mJ).Such results should be another breakthrough of our team since the first directly-pumped solid-state MIR laser was realized more than a year ago.It might pave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feasible MIR laser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infrared laser LD directly pumping solid state laser Ho:BYF laser crys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