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西部“9+1+2”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暨设计竞赛
1
作者 段晓芳 王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44,共4页
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以下简称“联合毕业设计”)由长安大学于2015年发起,是我国建筑学、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专业极具影响力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之一。2025年,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由新疆大学承办,聚焦“新疆之窗·... 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以下简称“联合毕业设计”)由长安大学于2015年发起,是我国建筑学、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专业极具影响力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之一。2025年,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由新疆大学承办,聚焦“新疆之窗·乌鲁木齐天山区城南核心片区城市更新与设计”主题。在为期3个月的毕业设计周期中,联合毕业设计历经开题会、实地调研成果汇报、中期交叉评图和终期答辩4个关键阶段,各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采用灵活的协作方式,对乌鲁木齐天山区城南核心片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学 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坎儿井土体抗剪特性研究
2
作者 杨甜甜 谢良甫 秦溯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2-106,共5页
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土体强度变化及剪切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及系列不同含水率和温度下的土体直剪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内在剪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和温度密切相关,含水率升高... 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土体强度变化及剪切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及系列不同含水率和温度下的土体直剪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内在剪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和温度密切相关,含水率升高时,砂土抗剪强度呈下降趋势。(2)随着温度升高,砂土的抗剪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扫描电镜从微观形态角度揭示了含水率变化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当温度低于0℃时,随着温度升高土体中水由冰相转变为液态水而导致颗粒间黏结力减小,从而降低抗剪强度。当温度高于0℃时,土体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使土体颗粒间基质吸力增大,颗粒与颗粒间接触更加紧密,水膜物化作用增强,从而提高了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破坏 直剪试验 含水率 温度 新疆坎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振动监测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文彬 孙常康 +1 位作者 杨丽 乌郎·哈德力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为确保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施工安全,确定先评估、先加固、施工监测、后评估、后加固总体技术路线。通过建立古建筑1︰3.52的实体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获取结构阻尼比,利用Ansys进行三维建模,采用结构与模态分析,针对易损结构进行加固... 为确保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施工安全,确定先评估、先加固、施工监测、后评估、后加固总体技术路线。通过建立古建筑1︰3.52的实体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获取结构阻尼比,利用Ansys进行三维建模,采用结构与模态分析,针对易损结构进行加固预防,为后续振动监测与盾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试验区施工监测数据,调整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在静力分析下该结构位移最大值约为14.01 mm,验证了三维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结构模型基本频率为0.59046 Hz,最易受损位置为斗枋处。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古建筑物加速度变化幅度小于0.003 m/s2,振动频带主要集中在0.6~20.5 Hz,振动频带处于正常范围,对古建筑物基本无影响。针对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提出以“地铁盾构穿越以匀速掘进为主,避免运营高峰期作业,影响区地层之间使用注浆加固,对古建筑物易损结构进行支护,施工时采取隔振减振方案”的总体解决思路,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盾构 古建筑保护 振动监测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土建筑黏性土体材料土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茹克亚.阿不地热依木 阿肯江.托呼提 阿不都塞买提.卡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88,共3页
为揭示新疆生土建筑土坯黏性土体材料的基本土力学特性,从土力学角度入手,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在新疆乌鲁木齐郊区黏土地基取样并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三轴试验)。通过土工试验得到了新... 为揭示新疆生土建筑土坯黏性土体材料的基本土力学特性,从土力学角度入手,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在新疆乌鲁木齐郊区黏土地基取样并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三轴试验)。通过土工试验得到了新疆生土建筑黏性土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抗剪强度等指标。揭示了黏性土体材料与生土建筑土坯的内在相互关系,为新疆生土建筑土坯材料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土建筑 黏性土体材料 土工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达坂城风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5
作者 王逸豪 赵锐 +2 位作者 淡丹辉 奉泽华 冯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1169,共9页
为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所处达坂城风区的复杂脉动风环境,基于实测风场风速数据分析并拟合了该风区的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结果表明:以反比例函数拟合山区峡谷地形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关系误差较小;山区峡谷地形湍流积分尺度分布较离散,但... 为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所处达坂城风区的复杂脉动风环境,基于实测风场风速数据分析并拟合了该风区的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结果表明:以反比例函数拟合山区峡谷地形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关系误差较小;山区峡谷地形湍流积分尺度分布较离散,但整体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地形系数的Kaimal修正谱在含能区和惯性子区间能较好地表征实测谱,在耗能区选用三参数拟合描述实测谱效果良好;选用过渡函数来描述惯性子区间与耗能区接触区域的功率谱,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可见达坂城风区具有特殊顺风向脉动风特性,以修正谱和拟合谱分段构成的函数模型可用于表征该风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风向脉动风 湍流强度 湍流积分尺度 风功率谱密度 风谱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力荷载作用下钢渣-沙漠砂混凝土的劣化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拥军 龙镇吉 +2 位作者 龚磊 黄东 田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8,M0005,M0006,共12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满足C30强度等级的钢渣-沙漠砂混凝土配比,后续再对优选组和对照组混凝土试件各施加0.3倍和0.5倍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在30 d、60 d和90 d测量其损伤参数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沙漠砂混凝土最优水灰比为0.45...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满足C30强度等级的钢渣-沙漠砂混凝土配比,后续再对优选组和对照组混凝土试件各施加0.3倍和0.5倍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在30 d、60 d和90 d测量其损伤参数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沙漠砂混凝土最优水灰比为0.45,沙漠砂最优替换率为30%,粉煤灰最优替换率为20%,钢渣粉最优替换率为10%。持续的荷载作用会引起混凝土外表面剥落从而导致质量损失,质量损失率在60 d后趋于稳定。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持续加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孔径逐步发育并增大。孔隙率随着施加荷载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持续荷载对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及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 钢渣 冶金固废 持续荷载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老化作用的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本构模型适用性及时变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广泰 张军福 陆东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152,共9页
目前诸多超弹性本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橡胶隔震支座的有限元分析,而模型类别的选取以及对应参数的拟定则是关键.为研究不同品牌轮胎橡胶下的本构模型适用性以及老化后橡胶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3种不同品牌的废旧轮胎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同... 目前诸多超弹性本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橡胶隔震支座的有限元分析,而模型类别的选取以及对应参数的拟定则是关键.为研究不同品牌轮胎橡胶下的本构模型适用性以及老化后橡胶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3种不同品牌的废旧轮胎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同时选择一批轮胎进行77,154,231和308 h的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根据拟定的模型参数用ABAQUS软件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建模与老化后支座竖向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品牌轮胎橡胶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反“S”形曲线,对比多种模型后确定Yeoh模型为最优.随老化时间增加,Yeoh模型参数近似呈现单调变化.老化前、后STP竖向刚度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值的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老化参数时变规律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以为废旧轮胎隔震支座以及其他废旧轮胎产品全寿命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oh模型 废旧轮胎隔震垫 老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圆木构件横截面湿度应力解析模型
8
作者 田盼盼 邱洪兴 +1 位作者 韩建红 韩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建立木构件湿度应力解析模型是研究木材干缩开裂规律及其对承载力影响的基础.首先通过木构件横截面应力平衡分析建立了含水率梯度下横截面应力分布模型;其次借鉴温度应力弹性解析模型和温—热类比关系,建立了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木构件... 建立木构件湿度应力解析模型是研究木材干缩开裂规律及其对承载力影响的基础.首先通过木构件横截面应力平衡分析建立了含水率梯度下横截面应力分布模型;其次借鉴温度应力弹性解析模型和温—热类比关系,建立了非均布含水率梯度下木构件的平衡条件、物理条件、几何条件和协调方程,得到了木构件横截面切向、径向湿度应力的解析解、开裂临界含水率和切向拉压临界点;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本文解析解的正确性.以杉木圆柱构件为例,分析了不同参数(含水率差、构件直径、初末含水率值)对木构件横截面径向、切向湿度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构件横截面湿度应力分布与木构件初末含水率值及构件尺寸大小无关,而主要与含水率差和材料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应力 木构件横截面 含水率差 非均布含水率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沙漠砂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微观特性
9
作者 张萌 窦智 +1 位作者 王泽平 温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05-115,共11页
以沙漠砂(DS)取代细骨料制备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沙漠砂混凝土(Alkali-activated slag/fly ash desert sand concrete,AADSC),研究不同沙漠砂、粉煤灰(FA)取代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与MIP对其水化产物、微... 以沙漠砂(DS)取代细骨料制备碱激发矿渣/粉煤灰沙漠砂混凝土(Alkali-activated slag/fly ash desert sand concrete,AADSC),研究不同沙漠砂、粉煤灰(FA)取代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与MIP对其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掺DS组,DS掺量为20%的AADSC的28、91 d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7.4%和22.6%。DS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前期(3、7、28 d)强度,也显著增强了混凝土后期(91 d)强度,且掺入适量的DS可改善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及微观结构,提升混凝土密实度。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均随着FA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FA的掺入对其后期强度发展也有较为明显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 碱激发混凝土 固体废弃物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研究
10
作者 赵锐 田志强 宋宇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克服传统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观性及由于桥梁系统复杂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桥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最优最劣法(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首先,在现行桥梁检测评价规范基础上,以各结构部件的病害作... 为克服传统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观性及由于桥梁系统复杂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桥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最优最劣法(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首先,在现行桥梁检测评价规范基础上,以各结构部件的病害作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中的底层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BWM法和德尔菲法,利用专家经验确定病害层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桥梁检测样本数据进行前处理;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分别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对BP神经网络优化后对比,构建最优评估模型。将该评估模型应用于墩那高速新疆伊犁州某段某中桥,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运用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检测报告样本中评价不准确和局限问题,同时削弱了BP神经网络训练大量样本的需求;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PSO优化精度更佳、鲁棒性更好,准确率达96.49%;相比现行规范,运用该模型进行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能改善病害叠加评分过低的问题,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跨径桥梁 最优最劣法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智能评估模型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造特征与优化研究
11
作者 樊辉 董若琦 +1 位作者 王万江 方志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9,共7页
在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背景下,提高城市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是城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过程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关注气候因素对城市及建筑的影响。传统建筑营造作为这一地区气候特征以及气候适应建筑设计经验的... 在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背景下,提高城市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是城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过程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关注气候因素对城市及建筑的影响。传统建筑营造作为这一地区气候特征以及气候适应建筑设计经验的集中反映,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Climate Consultant气候分析软件对和田气象数据分析得出和田气候特征及建筑气候要素,并根据传统民居所反映的特定地理气候条件下应对气候适应的建筑设计经验提取了建筑气候适应性营造特征,通过可视化数据挖掘(Visual Data Mining,VDM)结合建议措施补充优化和田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造。研究表明:和田传统民居营造在建筑维度的平面布局、组织原理、围护结构、门窗洞口等方面均表现有气候适应特征,同时采取遮阳、被动式利用太阳能、绿化、夜间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措施有着积极的气候适应作用。结合软件分析得出的建议方法和措施,在形制布局、门窗洞口、构造做法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补充优化建议。研究可为和田地区居住建筑的更新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亦可为和田城市更新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过程中既有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 传统民居 营造特征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污泥热解残渣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流变特性
12
作者 冉武平 付军辉 +2 位作者 朱海林 艾贤臣 冉晋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9-553,共5页
进行了消石灰/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残渣)沥青胶浆流变特性的研究。通过DSR、BBR和黏附性能试验探究了沥青胶浆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最后采用SEM和FTIR分析了沥青胶浆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的残渣与沥青间... 进行了消石灰/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残渣)沥青胶浆流变特性的研究。通过DSR、BBR和黏附性能试验探究了沥青胶浆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最后采用SEM和FTIR分析了沥青胶浆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的残渣与沥青间有更好的浸润效果和裹覆特性。相比于矿粉沥青胶浆,复合改性的残渣沥青胶浆车辙因子可提高19.12%,劲度模量可降低21.0%,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且优于矿粉沥青胶浆,可采用残渣替代矿粉作为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油污泥热解残渣 沥青胶浆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重识别的施工现场人员位置信息感知
13
作者 杨彬 胡晋铭 +1 位作者 张其林 汪丛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69,共9页
为结合施工场景动态性强、遮挡严重、人员衣着相似等特点,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持续的位置信息感知,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施工现场人员信息智能感知算法.首先,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人员的初步感知;其次,以行人重识别的... 为结合施工场景动态性强、遮挡严重、人员衣着相似等特点,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持续的位置信息感知,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施工现场人员信息智能感知算法.首先,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人员的初步感知;其次,以行人重识别的视角提出一种数据关联方法,通过深度特征匹配实现目标ID分配,采用基于重排序的距离度量优化相似度度量结果,再利用缓冲机制和特征动态更新机制对匹配结果进行后处理,减少施工场景难点带来的错误匹配;然后,利用图像透视变换获取与ID对应的2D坐标信息及运动信息,为生产力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最后,利用所采集的包含不同施工阶段的图像构建标准测试视频,并对方法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在不同场景下,算法平均IDF1(ID的F1得分)和多目标追踪准确度(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ccuracy,MOTA)分别为85.4%和75.4%,所提出的重排序方法、匹配后处理机制有效提升追踪精度,相比去除这些优化机制后的算法,IDF1和MOTA平均分别提升了52.8%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目标追踪 计算机视觉 行人重识别 生产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下叠层轮胎隔震垫动力响应分析
14
作者 张广泰 周金诺 +1 位作者 吴锐 陆东亮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降低了44.20%~54.80%,顶层加速度降低了26.90%~36.50%,且经历不同年限热氧老化后STP仍保持着较好的隔震性能;隔震连接处STP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热氧老化后滞回耗能有所上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结构在STP老化年限50 a内的平均水平减震系数均小于0.5,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中上部结构降低1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建议STP的安全使用年限为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轮胎隔震垫 隔震性能 时程分析法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地点选择建模的共享电动汽车需求分布机理研究
15
作者 孙小慧 王飞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34,共7页
为了揭示共享电动汽车的需求分布机理,文章研究个人碳交易、风险、习惯等潜变量对共享电动汽车出行地点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北京市问卷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通过建立多指标多原因模型量化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并整合潜变量... 为了揭示共享电动汽车的需求分布机理,文章研究个人碳交易、风险、习惯等潜变量对共享电动汽车出行地点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北京市问卷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通过建立多指标多原因模型量化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并整合潜变量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构建混合选择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性别、学历、职业、是否有车、驾龄均对各心理潜变量有较大影响;个人碳交易、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意向及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出行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停车场、地铁站、商场属性均对出行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公交线路并无显著影响。该研究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不同出行地点下发展共享电动汽车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需求分布机理 混合选择模型 共享电动汽车 心理潜变量 多指标多原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粘结废旧轮胎隔震垫水平力学性能设计值取值
16
作者 张广泰 陈锐 +2 位作者 张军福 赵建新 盛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9-1507,共9页
在已提出的废旧轮胎隔震垫基础上,在设计压应力P为3、4、5 MPa下开展了水平力学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三者的具体取值方法。水平力学... 在已提出的废旧轮胎隔震垫基础上,在设计压应力P为3、4、5 MPa下开展了水平力学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三者的具体取值方法。水平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存在下限值分别可确定为0.5和0.37 kN·mm^(-1)。同时,二者的取值呈现扇面分布的规律。等效阻尼比的变化与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无明显关系,但其取值可确定为0.09~0.15之间。根据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的取值规律,通过ABAQUS建立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取值扇面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 水平等效刚度 屈服后刚度 等效阻尼比 设计压应力 第二形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OA-VMD-SVD的结构振动信号降噪研究
17
作者 赵锐 卢西旺 岳子翔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159,共12页
为了解决建筑结构振动信号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随机噪声问题,针对钢梁实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鱼鹰优化算法(OOA)的变分模态分解(VMD)联合奇异值分解(SVD)的新型降噪方法(OOA-VMD-SVD)。该方法首先基于仿真数据,利用鱼鹰优化算法,并结合... 为了解决建筑结构振动信号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随机噪声问题,针对钢梁实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鱼鹰优化算法(OOA)的变分模态分解(VMD)联合奇异值分解(SVD)的新型降噪方法(OOA-VMD-SVD)。该方法首先基于仿真数据,利用鱼鹰优化算法,并结合能量熵判定机制,确定VMD分解层数K和二次惩罚因子α两个最优参数,从而有效抑制模态混叠现象;其次,利用皮尔逊系数判定机制区分有用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再采用SVD对有用信号分量进行降维;最后,对两次降噪保留的有用信号进行重构,得到降噪后的信号,并用钢梁实验和监测数据进行验证。仿真和钢梁实验结果表明,与小波软硬阈值法、VMD及VMD-小波降噪方法相比,OOA-VMD-SVD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信噪比,对于监测数据也能更加有效地保留信号中的有用信息,为结构健康监测中的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降噪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能量熵 奇异值分解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对水泥基材料物相组成及孔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温勇 孙晓燕 +2 位作者 赵瑞翔 邢文泽 梁靖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66-973,共8页
采用X射线衍射、压汞法及热力学模拟等手段,研究了硫酸盐侵蚀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120 d后,水泥基材料膨胀性侵蚀产物如钙矾石的形成加速,引起其宏观与微观特性的显著变化:抗压耐蚀系数由增长... 采用X射线衍射、压汞法及热力学模拟等手段,研究了硫酸盐侵蚀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120 d后,水泥基材料膨胀性侵蚀产物如钙矾石的形成加速,引起其宏观与微观特性的显著变化:抗压耐蚀系数由增长转为下降,质量损失加剧;水灰比越高,侵蚀产物越多,且主要积聚在10~100 nm过渡孔中;侵蚀产物膨胀后造成过渡孔孔隙结构破坏,数量减少,平均孔径增大,即从120 d时的45.31 nm显著增大至180 d时的78.79 nm,并使得水泥基材料在180 d后严重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水泥基材料 孔隙结构 热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破坏机制与力学性能
19
作者 张广泰 陈韵竹 +2 位作者 张军福 聂凡淇 陈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5,共9页
为了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至低层村镇建筑,研发一种造价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选用3种高韧性黏结剂,以层间黏结的方式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增韧补强,并开展黏结破坏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观察废旧轮胎... 为了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至低层村镇建筑,研发一种造价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选用3种高韧性黏结剂,以层间黏结的方式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增韧补强,并开展黏结破坏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观察废旧轮胎黏结剥离与黏结剪切的破坏现象,结合黏结破坏机制,对LBSTP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C2000黏结剂强度最高而延展性最差,鱼珠牌万能胶强度最低而延展性最好,且与压剪试验中LBSTP角部翘曲的受拉黏结破坏现象对应;卫力固-801黏结剂黏结的LBSTP-2竖向极限承载力显著高于其他支座;LBSTP-2的极限剪应变为150%,相比STP提升了50%,且具有更强的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LBSTP呈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废旧轮胎隔震垫在村镇隔震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 废旧轮胎隔震垫 黏结破坏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20
作者 阿里甫江·夏木西 邵金兰 史露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数等指标进行修正,得到适合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修正后的套箍系数为参数对不同钢管壁厚、纵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正交得到的90根模型试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随着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组合抗压强度对应的荷载值和峰值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均呈现增加趋势,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此影响不大。基于此,以现有T/CECS625-2019规程中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为参考,提出基于统一理论思想的R-RACFST(reinforced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该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对100组既有试验和模型试件的试验值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采用CECS408-2015中的配筋钢管混凝土公式得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5,标准偏差为0.05,采用本文推荐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1,标准偏差为0.06。结论本文提出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安全可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套箍系数 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