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蒙库同造山斜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7
1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7 位作者 闫升好 刘锋 柴凤梅 周刚 刘国仁 何立新 耿新霞 代军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99,共15页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8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8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些岩体侵入到康布铁堡组中,限定康布铁堡组时代大于404Ma。同时蒙库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也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404~400Ma。蒙库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Th、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贫钾,Nb、Ta、Sr、P、Ti具有明显负异常和中等负铕异常(δEu=0.38~0.50)的特点。Na2O/K2O=6.36~13.3,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铝过饱和指数为1.03~1.09,为微过铝质。Isc=0.70438-0.70986,εNd(t)=1.04~2.17,表明蒙库岩体物源以幔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壳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蒙库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处于拉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U—Pb年龄 地球化学 蒙库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富全 刘锋 +5 位作者 柴凤梅 张志欣 耿新霞 吕书君 姜丽萍 欧阳刘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598,共24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新疆阿尔泰铁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上泥盆统阿勒泰镇组和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少数为下石炭统和下古生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铁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新疆阿尔泰铁矿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上泥盆统阿勒泰镇组和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少数为下石炭统和下古生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6种,其中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要类型。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克兰盆地的康布铁堡组上亚组中;矽卡岩型铁矿分布在麦兹盆地康布铁堡组下亚组、加尔巴斯岛-科克布拉克一带阿勒泰镇组和乔夏哈拉-老山口一带的北塔山组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铁矿分布于额尔齐斯剪切带中。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铁矿成矿时代分为4期:早泥盆世(410~389 Ma左右)、中泥盆世(380~377 Ma)、早二叠世(287~274 Ma)和早三叠世(244 Ma)。同位素组成表明,阿尔泰铁矿的硫主要来自火山岩、闪长岩、花岗岩和细菌还原海水;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铁矿 时空分布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阿尔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3 位作者 刘锋 董永观 柴凤梅 耿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76,共16页
克因布拉克中型铜锌矿床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铜锌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 克因布拉克中型铜锌矿床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铜锌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l型和H_2O-CO_2(±CH_4/N_2)-NaCl型。成矿温度变化于146~448℃,在170℃、270℃和350℃出现峰值;流体盐度变化于0.2%~46.9%NaCl_(eq),峰值为1.5%NaCl_(eq)和5.5%NaCl_(eq);流体的密度0.55~1.19g/cm^3。硫化物的δ^(34)S集中变化于-8.4‰~1.9‰,峰值为0‰,表明硫来自岩浆。石英和方解石δD_(SMOW)介于-130‰~-79‰,δ^(18)O_(SMOW)值介于8.0‰~11.6‰,δ^(18)O_(H2O)值为-1.7‰~4.4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中δ^(13)C_(PDB)变化于-5.3‰~-1.1‰,暗示碳来自花岗质岩浆。成矿时代为早中二叠世,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克因布拉克 阿勒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区岩体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纪华 耿新霞 +2 位作者 温超权 郭建新 任宇晨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12,共18页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诺尔特地区新发现的斑岩铜矿。矿区内发育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为了确定矿区侵入岩成因及其与铜矿化的内在关系,对矿区内发育的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诺尔特地区新发现的斑岩铜矿。矿区内发育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为了确定矿区侵入岩成因及其与铜矿化的内在关系,对矿区内发育的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富硅和碱,铝含量中等,属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样品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Sr和重稀土元素,指示其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这些岩体是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交代上覆地幔楔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分离结晶作用后的产物。与典型的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形成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小土尔根地区有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侵入岩 地球化学 铜矿床 小土尔根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富全 张志欣 +5 位作者 刘国仁 屈文俊 张立武 魏广智 刘锋 柴凤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29-2042,共14页
玉勒肯哈腊苏铜矿是近几年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发现的又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主要受闪长玢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似斑状黑云母石英... 玉勒肯哈腊苏铜矿是近几年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发现的又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主要受闪长玢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北塔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本文利用锆石LA-ICP-MS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对矿区岩体和矿化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矿区存在5次主要岩浆侵入事件:382Ma石英闪长岩侵入,379Ma形成含矿闪长玢岩,375~374Ma形成似斑状黑云石英二长岩,348Ma形成黑云母石英斑岩脉,266Ma形成二长斑岩,前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对应构造环境为板块俯冲阶段,后二次岩浆侵入活动为后碰撞阶段。9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73.9±2.2Ma,表明铜钼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与闪长玢岩侵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和Re-Os法 中泥盆世 斑岩铜矿 玉勒肯哈腊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富全 张志欣 +5 位作者 屈文俊 耿新霞 吕书君 柴凤梅 姜丽萍 刘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404,共9页
蒙库大型铁矿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盆地,赋存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对1号矿体含黄铁矿辉钼矿石英大脉中辉钼矿Re-Os同位... 蒙库大型铁矿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盆地,赋存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对1号矿体含黄铁矿辉钼矿石英大脉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研究,7件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61.6±3.7)~(264.0±3.6)Ma,加权平均值为262.9±1.4Ma,等时线年龄为261±6.9Ma,表明蒙库矿区在中二叠世晚期存在一次热液活动和铜钼矿化事件,同时也限定了铁主成矿时间早于中二叠世,可能是早泥盆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22.74~35.69)μg/g,指示钼铜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二叠纪 铁矿床 蒙库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5 位作者 李超 刘锋 耿新霞 刘国仁 柴凤梅 欧阳刘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中。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金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中。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金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区广泛出露的闪长玢岩密切相关。对矿区闪长玢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绿帘石磁铁矿矿石、黄铜矿磁铁矿矿石中辉钼矿Re-Os年龄进行了研究,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77.6±1.4)Ma(MSDW=0.20),4件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77.7±5.9)^(383.1±5.4)Ma,加权平均值为(380.1±2.7)Ma(MSDW=0.66),等时线年龄为(377.4±4.3)Ma(MSDW=0.36),表明乔夏哈拉铁铜金矿成矿时代与闪长玢岩侵入时代一致,均为中泥盆世晚期,矿床的形成与闪长玢岩有成因关系。辉钼矿样品的w(Re)为383.1~1 928μg/g,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可能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U-PB年龄 RE-OS年龄 中泥盆世 乔夏哈拉 准噶尔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小连 吴昌志 +3 位作者 黄建华 顾连兴 张遵忠 雷如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为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带的侵位时代、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选自黄山岩体辉长岩相中单颗粒锆石进行了LA-ICP...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为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带的侵位时代、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选自黄山岩体辉长岩相中单颗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研究,将其结果[(284.5±2.5)Ma]与黄山岩体和黄山-镜儿泉一带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中已有的定年成果进行了对比,并结合近年来该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到黄山辉长岩侵位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此时正值东天山后碰撞大规模岩浆侵位和成矿时期。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基性-超基性 LA-ICP-MS锆石年代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区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秦纪华 耿新霞 +2 位作者 温超权 郭建新 任宇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2,共15页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阿尔泰诺尔特盆地发现的首例斑岩铜矿床,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地层中。文章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矿区岩体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研究。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01.0±2.9)Ma、(398.1±2.2)Ma和(400.5±2.0)Ma,为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不同侵入岩。侵入岩年龄结合凝灰岩年龄,将矿区地层划归早泥盆世诺尔特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限定小土尔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401 Ma,即矿床形成于早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早泥盆世 斑岩铜矿床 小土尔根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布拉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忠合 张小连 黄建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萨尔布拉克金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下石炭系南明水组中段(C1n2)地层中.根据该区金的地球化学丰度(6×10^-6~7.5×10^-4),得出该地层既是矿体围岩叉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萨尔布拉克... 萨尔布拉克金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下石炭系南明水组中段(C1n2)地层中.根据该区金的地球化学丰度(6×10^-6~7.5×10^-4),得出该地层既是矿体围岩叉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萨尔布拉克金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且相互印证,进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该区成矿特征,同时,根据多变量地球化学找矿成果,在该区近地表处以寻找氧化矿为主,深部具有寻找原生矿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布拉克金矿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阿勒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继军 姜在兴 +1 位作者 李熙喆 张满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112,共5页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和岩相的变化等标志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体系域内部砂体的类型和勘探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川西前陆盆地不同区带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发育模式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潜力和勘探重点。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低位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地层超覆尖灭、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地层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岩性地层圈闭 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沉积微相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铭赫 程璐 田继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8,113,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单井相测井相泌123和泌124区块古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沁阳四里沟铁矿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连 黄建华 张旭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12-616,共5页
四里沟铁矿位于沁阳市西北部太行山山脚下,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个磁铁矿床.该矿床产于太古宇林山群变质岩系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成群出现,呈似层状、透镜状,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矿体的品位在走向和倾向... 四里沟铁矿位于沁阳市西北部太行山山脚下,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个磁铁矿床.该矿床产于太古宇林山群变质岩系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成群出现,呈似层状、透镜状,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矿体的品位在走向和倾向上基本稳定,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简单,有害物质含量低.矿体群中夹层岩性与顶底板岩性基本一致.分析表明含矿绿片岩的原岩系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系,而成矿物质来源为受变质的火山岩系.因此,认为该矿床成因属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里沟铁矿 基性火山岩 沉积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继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5,共7页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Ⅲ5-6-Ⅳ1-3小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远砂坝4个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5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层,充分说明井楼油田一区为构造岩性控制的油藏,这为井楼油田扩展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问题,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沉积微相 微构造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