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红英 王腾达 +3 位作者 王继贤 曹文轩 林江丽 吴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6,共9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结合对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对葡萄干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葡萄干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对其抗...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结合对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对葡萄干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葡萄干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m L·g^(-1),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61℃,超声功率160W,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3.48±0.06%。红外光7谱分析表明提取的葡萄干多糖含有多糖的特征官能团。当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2.50mg·mL^(-1)时,DPPH·清除率为76.90%;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3.00mg·mL^(-1)时,·OH的清除率为87.10%。葡萄干多糖对DPPH·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912、0.874mg·mL^(-1),说明该方法提取的新疆葡萄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这为新疆葡萄干的推广及健康产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葡萄干 多糖 超声辅助法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来素涵 孙阳阳 +1 位作者 李帅 王晓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硒(S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元素,缺乏和过量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饮食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了解环境中硒的分布和生物有效性是评估硒相关健康问题的关键。土壤有机质是控制硒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土壤组分,因此深入了解土壤硒与有... 硒(S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元素,缺乏和过量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饮食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了解环境中硒的分布和生物有效性是评估硒相关健康问题的关键。土壤有机质是控制硒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土壤组分,因此深入了解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硒与有机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土壤有机质对硒的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过程实际上是相关联的;对于非生物作用机制来说,现有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硒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有机质结合态硒的形成和分解产生源汇效应,在硒的生物有效性中发挥双重作用,维持着土壤中生物有效硒的动态平衡;此外,施用有机肥影响着硒形态的转化及有机质与硒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但目前依然面临着土壤有机质结合态硒(OM-Se)的表征方法、在微生物介导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对硒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机质与硒非生物作用机制、OM-Se对生物有效性增加或降低的影响等难题亟待解决。厘清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评估土壤有效硒的含量,丰富硒生物强化的应用,有效避免硒缺乏和硒中毒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有机质 作用机制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制备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及其缓释肥料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雨晨 朱紫雯 +3 位作者 艾买提江·萨伍提 焦雪莹 排孜丽娅·库尔班 米热班·麦麦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3,共7页
以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不加任何交联剂和引发剂,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具有缓释肥料功能的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采用SEM、FT-IR、XRD和TG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光照时间、物料比以及... 以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不加任何交联剂和引发剂,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具有缓释肥料功能的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采用SEM、FT-IR、XRD和TG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光照时间、物料比以及单体中和度对该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CC质量占AA质量的5%、PVA质量占AA质量的2%,且AA的中和度为55%时,所得MCC-g-PAA/PVA/urea在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溶胀率分别为970 g/g和961 g/g。此外,在土壤保水率测试中,该树脂保持土壤湿润超过10 d;26 d后尿素缓释率约为90%;60 d后自然降解率达41%。最后,生长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树脂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高吸水树脂 缓释肥料 紫外光引发聚合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膜过程中的热效应研究
4
作者 来晨雨 孙小杰 +3 位作者 马宁 李亚飞 江猛 孟洪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本文全面总结了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膜过程中的热效应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界面聚合是“三传一反”高度耦合的放热反应,热效应对聚酰胺分离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具有关键影响。文章从界面聚合反应机理、质量传递、动量传递的作用规律入手,引... 本文全面总结了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膜过程中的热效应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界面聚合是“三传一反”高度耦合的放热反应,热效应对聚酰胺分离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具有关键影响。文章从界面聚合反应机理、质量传递、动量传递的作用规律入手,引出热对传质效率、反应进程及膜分离性能的调控作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基于热管理的界面聚合工艺优化策略,并分析了后处理中的热对膜结构稳定性与分离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分离膜的设计与可控制备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热效应 聚酰胺膜 反渗透 纳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皮渣生物质碳材料对茶叶中有机氯农药的吸附
5
作者 冯秀琳 罗宇蕙 +3 位作者 杨金辉 任旭 段江粉 冯东洋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番茄皮渣为生物质原材料,FeCl_(3)·6H_(2)O和FeCl_(2)·4H_(2)O作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热解法制得磁性生物质碳材料(MBM)。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测试(BET)等技... 以番茄皮渣为生物质原材料,FeCl_(3)·6H_(2)O和FeCl_(2)·4H_(2)O作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热解法制得磁性生物质碳材料(MBM)。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测试(BET)等技术表征,对MBM吸附茶叶提取物中有机氯类农药六六六(BHC)性能进行研究。考察MBM不同投加量、洗脱液用量和吸附时间对BHC吸附率的影响,并模拟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孔隙结构以微孔为主,孔隙宽度集中在0.5~1.0 nm,表面主要有—OH、—C—O等含氧官能团,MBM对BHC的吸附率随着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行为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MBM应用于茶叶中BHC的4种异构体的检测净化步骤,吸附净化率达100%,加标回收率91.0%~1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皮渣 生物质碳材料 茶叶 BHC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沉积法制备氢取代石墨二炔膜及纳滤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星达 范红玮 孟洪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石墨炔因其规整有序的纳米级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电荷,是制备高精度纳滤膜的理想材料。然而,石墨炔膜的规模化快速制备仍存在挑战。本研究以三乙炔苯(TEB)为单体,在乙醇溶剂中通过均相反应合成氢取代石墨二炔(HsGDY),并将其原位沉积至聚... 石墨炔因其规整有序的纳米级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电荷,是制备高精度纳滤膜的理想材料。然而,石墨炔膜的规模化快速制备仍存在挑战。本研究以三乙炔苯(TEB)为单体,在乙醇溶剂中通过均相反应合成氢取代石墨二炔(HsGDY),并将其原位沉积至聚丙烯腈(PAN)基底表面,仅用5 h制得了HsGDY-PAN复合膜。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膜的表面形貌、分子结构、官能团组成、亲水性以及荷电性。探究了不同单体浓度对复合膜纳滤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TEB单体浓度为0.6 g/L时,膜的纳滤性能最佳,对刚果红分子截留率高达99.10%,渗透通量为128.7 L/(m^(2)·h·MPa);对甲基蓝、铬黑T、阿利新蓝的截留率分别为98.25%、98.88%、99.04%,渗透通量通量均在100 L/(m^(2)·h·MPa)以上。在80 h的循环稳定性实验中,膜的截留率和渗透通量没有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取代石墨二炔 石墨炔复合膜 原位合成 纳滤 染料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的碳纳米管纸上α-Co(OH)2多孔蜂窝状薄膜的电沉积生长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7
作者 门春艳 蔡龙成 +1 位作者 陶晶 李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88-2095,共8页
以浓硝酸回流纯化和电化学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纸(EA-CNT)为基底,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制备了具有多孔蜂窝状结构的α-Co(OH)_(2)/EA-CNT纸柔性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物性表征。所得复合薄膜材... 以浓硝酸回流纯化和电化学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纸(EA-CNT)为基底,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制备了具有多孔蜂窝状结构的α-Co(OH)_(2)/EA-CNT纸柔性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物性表征。所得复合薄膜材料中α-Co(OH)_(2)为纯相二维纳米薄片相互交错形成疏松蜂窝状网络结构。探讨了多孔蜂窝状薄膜材料的形成机理,系统地考察了沉积时间对多孔α-Co(OH)_(2)的微观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沉积电位-0.75 V,沉积时间为30 min制备的柔性复合薄膜材料展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无需加入导电剂和粘结剂,电流密度为1 A·g^(-1)时,比电容高达1822 F·g^(-1),经过1500周循环,比容量稳定保持在初始容量的88%,在10 A·g^(-1)比电容仍能保持1200 F·g^(-1)。该α-Co(OH)_(2)/EA-CNT纸柔性复合薄膜展现出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柔性电极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α-Co(OH)_(2) 电沉积 多孔薄膜 柔性电极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机械压实制备高密度活性炭及其致密电容储能性能
8
作者 李齐齐 张苏 +6 位作者 江娱婷 朱琳娜 郭楠楠 张晶 李禹彤 魏彤 范壮军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大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密度普遍较低、体积储能性能不佳,难以满足超级电容器的小型化发展需求。针对此,本工作提出在活化前对炭前驱体进行机械压实以提高活性炭密度的普适性方法,并研究了机械压实对由外而内活化(炭粉/KOH混合物)和均匀离... 大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密度普遍较低、体积储能性能不佳,难以满足超级电容器的小型化发展需求。针对此,本工作提出在活化前对炭前驱体进行机械压实以提高活性炭密度的普适性方法,并研究了机械压实对由外而内活化(炭粉/KOH混合物)和均匀离子活化(热解含钾盐类)所制备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电容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行机械压实能够提高活化反应效率、活性炭密度和体积电容储能性能。随着机械压力升高,由外而内活化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先升高后降低,原因在于机械压实能够消除颗粒间的空隙以增加前驱体与活化剂之间的接触,进而显著提高了活化效率。对于均匀离子活化,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致密前驱体抑制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气体分子(H_(2)O、CO_(2)等)快速散逸,使之继续参与活化反应,提高了活化刻蚀效率。本工作为大比表面积和高密度活性炭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简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机械压实 活化 超级电容器 体积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多孔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培 梁文浩 +3 位作者 唐亚昆 高杨 盛蕊 刘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5-811,共7页
为了解决单质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将硫负载于一种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纳米管(PCNTs),制备了S/PCNT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相比于S/CNT,S/PCNT的电化学性能有明显提升,这可归因于... 为了解决单质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将硫负载于一种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纳米管(PCNTs),制备了S/PCNT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相比于S/CNT,S/PCNT的电化学性能有明显提升,这可归因于S/PCNT中的嵌入结构,为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缓冲空间,避免了硫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限制多硫化物的溶解,从而缓解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使硫正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 多孔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辅助制备产率高和电容性能优异的煤焦油沥青基多孔碳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嘉 吴冬玲 +3 位作者 陶媛 王涛 朱艳丽 贾殿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氢氧化镁-硼酸锌复合阻燃剂为助剂,直接在空气条件下高温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多孔碳,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得益于阻燃剂的阻燃协同其活化、掺杂功能化作用,得到了高产率(55.1%)、多原子(N、B、O)掺杂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多孔碳。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344 F·g^(-1)。此外,以制备的多孔碳和壳聚糖基氨基酸质子盐凝胶电解质组装的柔性对称电容器具有29.3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在5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6.9%,且在-25~75℃温度区间内可正常工作,显示出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阻燃剂 多孔碳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TIR研究煤油共热解产物逸出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东 吴浩 +4 位作者 刘景梅 黄雪莉 刘婷 钟梅 马凤云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煤油共液化过程中煤与重油先发生共热解,而后加氢转化为小分子产品。因此,阐明重油对煤热解逸出产物的影响规律是调控共液化产物组成的重要热化学基础。本研究采用TG-FTIR对比研究塔河渣油(AR)和淖毛湖煤(NMH)单独热解及其共热解过程,... 煤油共液化过程中煤与重油先发生共热解,而后加氢转化为小分子产品。因此,阐明重油对煤热解逸出产物的影响规律是调控共液化产物组成的重要热化学基础。本研究采用TG-FTIR对比研究塔河渣油(AR)和淖毛湖煤(NMH)单独热解及其共热解过程,结合热解活化能计算,探索共热解过程中塔河渣油(AR)对淖毛湖煤(NMH)热解产物逸出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热解时AR先于NMH发生热解反应。两者1∶1(质量比)混合共热解时,相比于单独热解计算的理论值,最大失重峰温度前移7℃,失重率增加约3%,共热解平均活化能降低23.6 kJ/mol,表明AR率先热解会诱发NMH热解,降低热解反应能垒。TG-FTIR结果显示,AR产生的烷烃类自由基会与NMH热解产生的含氧自由基结合,形成醇、醚等烷基类含氧有机化合物,从而抑制煤中羧基转化为CO_(2)的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共液化反应过程中重油对煤液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渣油 淖毛湖煤 共热解 含氧官能团 诱导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用生物质基硬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芮瑶 欧阳丹丹 +4 位作者 艾礼莉 刘岸杰 朱慧 高晓鑫 殷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11,共16页
生物质基硬碳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可持续、成本低和储钠容量高等特点,是钠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的微结构是决定钠离子存储性能的关键。本综述回顾了硬碳负极对钠离子存储机理的研究现状。从生物质原料的角度,分类... 生物质基硬碳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可持续、成本低和储钠容量高等特点,是钠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的微结构是决定钠离子存储性能的关键。本综述回顾了硬碳负极对钠离子存储机理的研究现状。从生物质原料的角度,分类总结了高性能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生物质基硬碳结构的调控与钠离子存储性能提升的关系,对钠离子电池用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碳 生物质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场强化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氧化降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文奇 马凤云 +2 位作者 夏斌 刘景梅 殷双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5-1619,共15页
甲基异噻唑啉酮(2-Methyl-4-isothiazolin-3-one,MIT)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在水环境中的持久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基于文丘里管空化反应器,通过水力空化技术联合H_(2)O_(2),针对氧化降解MIT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甲基异噻唑啉酮(2-Methyl-4-isothiazolin-3-one,MIT)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在水环境中的持久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基于文丘里管空化反应器,通过水力空化技术联合H_(2)O_(2),针对氧化降解MIT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提高MIT的降解率为目的,对反应时间、入口压力、H_(2)O_(2)加入量及MIT初始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即在反应时间40 min、入口压力0.5MPa、H_(2)O_(2)加入量5 m L/L、MIT初始质量浓度15 mg/L的条件下,MIT的降解率达69%。为了深入了解MIT的降解机制,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分析MIT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MIT在该工艺条件下的降解历程,MIT主要通过氧化反应及加成反应使其五元环结构被破坏而降解,这表明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MIT的降解速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水平,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可能需要调整其他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初始速率法,确定出该工艺条件下MIT的降解反应为零级反应,即反应速率与MIT的浓度无关,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利用Coast-Redfern模型,估算出MIT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31.127 kJ/mol,为进一步优化降解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文丘里管 降解 甲基异噻唑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法与CFD的新型除砂装置中冲砂喷嘴性能优化
14
作者 方志刚 马斌 +3 位作者 王振松 苏省 王伟 王志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5-203,共9页
由于吐哈油田的许多油气井相继进入到成产后期,因此井内出砂已逐渐成为影响产量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中后期井的生产效率,减少砂埋产层风险以及实现降本增效,提出一种新型除砂装置。通过充分分析装置的工作原理后,发现此装置可同时... 由于吐哈油田的许多油气井相继进入到成产后期,因此井内出砂已逐渐成为影响产量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中后期井的生产效率,减少砂埋产层风险以及实现降本增效,提出一种新型除砂装置。通过充分分析装置的工作原理后,发现此装置可同时实现对井底砂粒或砂层的冲击与携带。由于冲砂喷嘴的结构与具体尺寸对装置整体性能(冲砂深度)影响较大,因此对冲砂喷嘴的结构进行优选。利用田口方法与CFD(数值模拟)共同对冲砂喷嘴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定义冲砂深度为试验指标,出口直径、出口圆柱段长径比以及喷嘴收缩角等为控制因子,分别进行分组试验,并利用信噪比与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冲砂喷嘴的出口直径为8 mm、入口直径为16 mm、收缩角为15°、出口圆柱段长度为20 mm、入口圆柱段长度为32 mm时,冲砂喷嘴的性能最好,并且其最远冲砂深度可以达到0.594 m。与优化前的喷嘴对比,优化后的喷嘴冲砂能力提高了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口法 新型除砂装置 冲砂喷嘴 结构尺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毓彬 黄勇 +4 位作者 鱼瑞 孙健 郭陆龙 梁心铭 左保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06-4416,共11页
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自然资源,达到“就地取材”“以灾制灾”的目的,采用天然沙漠砂替代混凝土骨料并在胶凝材料中加入粉煤灰、硅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灰砂比和减水剂掺量四个因素对... 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自然资源,达到“就地取材”“以灾制灾”的目的,采用天然沙漠砂替代混凝土骨料并在胶凝材料中加入粉煤灰、硅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灰砂比和减水剂掺量四个因素对沙漠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天然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极差、因素指标和方差分析。随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硅灰掺量对天然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沙漠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粉煤灰掺量20%(质量分数,下同)、水灰比0.33、灰砂比1∶2、减水剂掺量0.8%。硅灰的加入能显著提升沙漠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会降低沙漠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加入10%硅灰时,沙漠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混凝土 粉煤灰 硅灰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配合比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促进碘代过氧化物的C-I键硒基化
16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尔 铁星 +2 位作者 郑凯源 再米热·罗合曼 刘昶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3,M0008,共7页
以碘代过氧化物和二苯基二硒醚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碘化铵和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在常温条件下形成C-Se键偶联,合成了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借助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质谱,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进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定... 以碘代过氧化物和二苯基二硒醚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作溶剂,碘化铵和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在常温条件下形成C-Se键偶联,合成了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借助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质谱,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进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定了该反应为离子型反应,并推测出相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1个硒芳基过氧化物均为黄色液体,收率为6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键 无金属 硒芳基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有机酸阴离子实验教学探索及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国华 李丽 +1 位作者 陈华梅 王绍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7-200,209,共5页
结合新疆乌鲁木齐市区的降水,在本科生实验教学环节中扩充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有机酸阴离子的内容,通过对降水中HCOO^(-)和CH_(3)COO^(-)的含量测定,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HCOO^(-)和CH_(3)COO^(-)的实验方法。该教学实验的设计有助... 结合新疆乌鲁木齐市区的降水,在本科生实验教学环节中扩充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有机酸阴离子的内容,通过对降水中HCOO^(-)和CH_(3)COO^(-)的含量测定,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HCOO^(-)和CH_(3)COO^(-)的实验方法。该教学实验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掌握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HCOO^(-)和CH_(3)COO^(-)含量的方法和原理。通过该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加强和提升了学生查阅、学习文献资料并最终设计出实验方案的综合能力,是一次很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具体的离子色谱法探索和实践,学生可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离子色谱法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也熟练地掌握设备的调试和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离子色谱法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降水 有机酸阴离子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盛蕊 唐婷婷 +3 位作者 田敏 袁舒慧 张苏 范壮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1,共7页
活性炭因其大比表面积和低成本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然而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前驱体往往需要进行预炭化/氧化等处理以增强其热稳定性,这将会提高制备成本和工艺复杂性,不利于实际应用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 活性炭因其大比表面积和低成本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然而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前驱体往往需要进行预炭化/氧化等处理以增强其热稳定性,这将会提高制备成本和工艺复杂性,不利于实际应用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作利用具有高度交联结构的耐热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活化法制备具有超高比表面及优异导电性的活性炭电极材料。最佳碱炭质量比为3∶1时所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2656m2·g^(-1)。在6 mol·L^(-1)KOH电解液中测试了活性炭电极的电容储能性能,1 A·g^(-1)时其比容量高达305.5F·g^(-1),在50A·g^(-1)的超大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有63.8%,远高于目前商业活性炭水平。另外,其在高质量负载量下仍具有优异的容量、倍率、循环性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活性炭 高比表面积 高负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功能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士展 冷昌宇 +5 位作者 王鲁香 龚新一 徐梦姣 郭楠楠 艾礼莉 张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9,共26页
基于分子化学工程和纳米材料科学的技术理念,发展和应用煤基功能炭材料,对于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以及高附加值煤炭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煤是由芳香族和氢化芳香族基团组成的、具有三维(3D)交联网络结构的天然材料。独特的分子结构特... 基于分子化学工程和纳米材料科学的技术理念,发展和应用煤基功能炭材料,对于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以及高附加值煤炭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煤是由芳香族和氢化芳香族基团组成的、具有三维(3D)交联网络结构的天然材料。独特的分子结构特性赋予煤(煤的衍生物)具有合成多种煤基功能炭材料的巨大潜力。近20 a来,煤基功能碳材料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进行全面总结,有利于明确煤炭及其衍生物制备功能碳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利用分子剪切、化学气相沉积、电弧放电、静电纺丝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零维到三维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备,系统梳理了煤基石墨烯炭量子点、炭球、炭纳米管、炭纤维、煤基石墨烯及煤基多孔炭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多维煤基炭功能材料在储能、催化、界面分离等领域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讨论了煤基功能炭材料面临的可控度低、分子结构复杂以及合成手段难以规模化应用等问题,以期为新型煤基功能炭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基功能炭材料 设计策略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及其再生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杰 周岐雄 +5 位作者 王吉德 高歌 赵永禄 王雅玲 郝涛 殷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8,90,共5页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Bi和Cu的金属复合盐为活性组分,酸处理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经高温焙烧制备了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Bi+Cu)/ZSM-5。该催化剂表现出与工业HgCl2/AC相当的初始活性和氯乙烯的选择性,且该催化剂可以高温烧炭...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Bi和Cu的金属复合盐为活性组分,酸处理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经高温焙烧制备了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Bi+Cu)/ZSM-5。该催化剂表现出与工业HgCl2/AC相当的初始活性和氯乙烯的选择性,且该催化剂可以高温烧炭再生。通过对催化剂进行BET、TEM、EDS和TG的分析,结果表明,积炭堵塞催化剂孔道,覆盖催化剂的活性点位,反应和再生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骨架结构的坍塌是该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HCl气体在催化剂活性位的强吸附是导致催化剂中毒而失活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乙炔氢氯化 无汞催化剂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