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化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反应过程与场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程源洪 张亚新 +1 位作者 王吉德 赵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91-3397,共7页
以甲烷化固定床反应器床层为研究对象,使用CFD软件编写CEL语言,将甲烷化反应以源项的形式添加到模拟过程中,对比多孔介质模型与填充球床模型模拟的准确性,选择填充球床模型进行模拟,获得了床层的速度场、组分浓度以及温度场分布。研究... 以甲烷化固定床反应器床层为研究对象,使用CFD软件编写CEL语言,将甲烷化反应以源项的形式添加到模拟过程中,对比多孔介质模型与填充球床模型模拟的准确性,选择填充球床模型进行模拟,获得了床层的速度场、组分浓度以及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填充球床模型比较,由于多孔介质模型简化了内部的孔隙结构,使用其对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模拟时存在较大误差,其中出口温度模拟值比实测值低13.6%;固定床的壁效应使近壁面处10%的圆环面积上通过20%的质量流量,进而显著影响床层内部场的分布;床层内部轴向温升显著,从250℃升高到685℃,同时径向温度分布不均,变化范围在20~40℃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 固定床 填充球床 场分布 壁效应 CF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与生物质在热溶剂提质萃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坚一明 李显 +9 位作者 朱贤青 芦田隆一 WORASUWANNARAK Nakorn 胡振中 罗光前 姚洪 钟梅 刘景梅 马凤云 三浦孝一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2,共9页
作者前期工作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生物质废弃物或低阶煤的热溶提质萃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在350℃下实现生物质或低阶煤的提质及多级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萃取物。与生物质的热溶提质萃取比较,低阶煤的萃取物收率较低。本研究提出对生物质和低... 作者前期工作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生物质废弃物或低阶煤的热溶提质萃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在350℃下实现生物质或低阶煤的提质及多级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萃取物。与生物质的热溶提质萃取比较,低阶煤的萃取物收率较低。本研究提出对生物质和低阶煤混合物进行热溶提质萃取,通过两者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来提高其萃取收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两者混合物热溶剂提质分离得到萃取物的产率及元素组成与理论计算结果略有不同,理论计算结果是假设生物质与煤之间无交互作用而得到的。煤中的矿物质对生物质热分解起催化作用,导致收率有所增加。煤、生物质及其混合物通过热溶剂提质分离得到的萃取物的元素组成、分子量分布、化学结构、热分解和热塑性非常相似。总体而言,低阶煤与生物质在热溶剂提质萃取过程的交互作用较小。但是,本研究证明了热溶提质萃取方法不仅适用于煤或生物质,也适用于它们的混合物。这意味着热溶剂提质萃取法可以在不改变任何工艺条件参数的情况下,以煤、生物质及其混合物作为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生物质 混合物 热溶剂萃取 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甲烷化Ni/Al_2O_3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梦 马凤云 +4 位作者 莫文龙 孔令涛 刘景梅 钟梅 肖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4-2319,共6页
采用机械化学一步法、机械化学-浸渍两步法和浸渍法(以普通商业Al_2O_3为载体)分别制备了Ni/Al_2O_3-J、Ni/Al_2O_3-Z和Ni/Al_2O_3-C三个催化剂。通过XRD、H_2-TPR、N_2吸附-脱附和SEM等进行表征,并在浆态床上对催化剂的合成气甲烷化性... 采用机械化学一步法、机械化学-浸渍两步法和浸渍法(以普通商业Al_2O_3为载体)分别制备了Ni/Al_2O_3-J、Ni/Al_2O_3-Z和Ni/Al_2O_3-C三个催化剂。通过XRD、H_2-TPR、N_2吸附-脱附和SEM等进行表征,并在浆态床上对催化剂的合成气甲烷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商业Al2O3,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的氧化铝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集中,其负载Ni制备的催化剂甲烷化性能较高。采用机械化学一步法合成的催化剂Ni/Al_2O_3-J的表面形貌规整,具有较好的Ni分散性,比表面积较大(266.8 m^2/g)。在压力1.0 MPa、温度300℃、H_2∶CO=3.1∶1和空速1 200 mL/(g·h)条件下,平均CO转化率、CH_4选择性和收率分别高达98.6%,96.0%和94.7%,高于其它方法制备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2O3催化剂 甲烷化 浆态床 机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半焦与载镍橄榄石固-固化学链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艾热提·阿不都艾尼 亚力昆江·吐尔逊 +3 位作者 潘岳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 迪丽努尔·塔力甫 钟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本实验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了棉秆半焦(CSC)与载镍橄榄石(Ni/olivine)的固-固化学链反应特性,利用模型拟合法在等温条件下对29种模型函数进行拟合计算,从中选取了最优的三种模型,计算出棉秆半焦和载氧体的固-固反应动... 本实验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了棉秆半焦(CSC)与载镍橄榄石(Ni/olivine)的固-固化学链反应特性,利用模型拟合法在等温条件下对29种模型函数进行拟合计算,从中选取了最优的三种模型,计算出棉秆半焦和载氧体的固-固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CO和CO_2是CSC与Ni/olivine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固-固反应过程中,先析出CO后再析出CO_2,CSC并不会完全转换成CO_2,产气中CO的浓度比CO_2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气中CO和CO_2的浓度和产率增加。CO、CO_2和CSC利用三种不同模型函数计算出来的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27.5、46.4和69.8 kJ/mol。利用热重研究了CSC和Ni/olivine非等温反应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CSC和Ni/olivine的反应从750℃开始,在890℃时反应速率达到了峰值,非等温反应活化能为72.05 kJ/mol,这与MFBRA等温动力学活化能基本相似,说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半焦和镍基载氧体的固-固反应较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气化 固-固反应 微型流化床 等温动力学 橄榄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反应器场分布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涛 张亚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固定床内的局部流动和传热过程直接影响反应产率和反应器结构安全,对于固定床反应器内部反应特征研究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实测法和数学模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该类反应器内部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性等场分布的研究。本文综... 固定床内的局部流动和传热过程直接影响反应产率和反应器结构安全,对于固定床反应器内部反应特征研究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实测法和数学模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该类反应器内部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性等场分布的研究。本文综述分析了固定床反应器内部场分布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从宏观尺度、介尺度、微尺度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对该方面的后续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反应器 场分布 研究进展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a^2+和Fe^3+对和丰煤热解产物分布、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钟梅 赵渊 +1 位作者 李显 马凤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4-1054,共11页
将K^+、Ca^(2+)、Fe^(3+)的硝酸盐用于处理脱灰和丰煤样(K-DC、Ca-DC和Fe-DC),在热重分析仪中考察了处理煤样的失重特征和气体逸出规律。结果表明,处理煤样的总失重率减少,CO_2和H_2的浓度较原煤(DC)的高。通过固定床研究了处理煤样热... 将K^+、Ca^(2+)、Fe^(3+)的硝酸盐用于处理脱灰和丰煤样(K-DC、Ca-DC和Fe-DC),在热重分析仪中考察了处理煤样的失重特征和气体逸出规律。结果表明,处理煤样的总失重率减少,CO_2和H_2的浓度较原煤(DC)的高。通过固定床研究了处理煤样热解过程中产物的分配规律,采用元素分析、FT-IR、模拟蒸馏和GC-MS等分析了半焦的结构特征和焦油的组成与品质。结果表明,与DC相比,处理煤样的半焦和气体产率增加,焦油产率降低,相应半焦的不饱和度和缩合程度降低。在各金属组分的作用下,焦油中的轻质组分分率增加,其中,Fe^(3+)的作用最为显著,其值增加了22.4%。GCMS结果表明,长链烷烃含量高达70%,是焦油组分重的主要原因,K和Fe组分可促进其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灰煤 金属离子 催化热解 半焦结构 焦油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裂解催化剂Ni/Al2O3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翟建荣 张艳敏 +3 位作者 莫文龙 李显 钟梅 马凤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3-1073,共11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浸渍沉淀法和机械化学法(市售载体和自制载体)制备了Cat-1、Cat-2、Cat-3和Cat-4四种催化剂,通过BET、H_2-TPR、XRD、XPS和NH_3-TPD等表征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考察了各催化剂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和芘(3%,质量分数)...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浸渍沉淀法和机械化学法(市售载体和自制载体)制备了Cat-1、Cat-2、Cat-3和Cat-4四种催化剂,通过BET、H_2-TPR、XRD、XPS和NH_3-TPD等表征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考察了各催化剂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和芘(3%,质量分数)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催化剂均为介孔材料,且Cat-4的介孔有序度更高,比表面积最大,达235 m^2/g。Cat-4催化剂中,NiAl_2O_4尖晶石的还原峰面积最高,占总面积的85.2%,还原后Ni的分散度最大,粒径最小,约为10.0 nm,意味着活性位点多。实验表明,除Cat-1外,其他催化剂对芘的裂解活性基本相当,其中,Cat-4作用下的析碳量最低,为10.84%,经Cat-1、Cat-2和Cat-3裂解后,体系中的析碳量分别较Cat-4增加了35.0%、74.7%和45.7%。可见,机械化学法制备的催化剂不仅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利于活性组分分散,而且NiAl_2O_4尖晶石含量最高,可抑制裂解过程中积炭的生成,因而最适宜于甲苯+芘裂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NI/AL2O3催化剂 模型化合物 裂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结构与焦油模型化合物裂解行为的关联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敏 孔令涛 +2 位作者 刘景梅 钟梅 李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1459,共9页
以Ni(NO_3)_2·6H_2O为镍源,分别以HZSM-5(Si/Al=25)、HZSM-5(Si/Al=50)、HZSM-5(Si/Al=200)、USY、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5种镍基催化剂,采用XRD、H_2-TPR、BET、NH_3-TP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上述催化剂对... 以Ni(NO_3)_2·6H_2O为镍源,分别以HZSM-5(Si/Al=25)、HZSM-5(Si/Al=50)、HZSM-5(Si/Al=200)、USY、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5种镍基催化剂,采用XRD、H_2-TPR、BET、NH_3-TP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上述催化剂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芘的催化裂解性能。结果表明,相比惰性载体石英砂,在催化剂作用下,液相产物中轻质芳烃种类明显增多。3种Ni/HZSM-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为接近,然而酸性中心数量最多的Ni/HZSM-5(Si/Al=25),对甲苯+芘的裂解能力最强,体现为液体产物收率最低(仅为15.95%),气产率和析碳率均最高,分别达16.73%和67.32%。在酸性中心数量相近的Ni/HZSM-5(Si/Al=200)与Ni/Al_2O_3作用下,液体产物收率差别较小,但后者的芘裂解率比前者高41.47%,主要是由于后者的平均孔径比前者高1.64倍,说明平均孔径大有利于重质组分芘的裂解。综合考虑液体产物收率、气产率、析碳率和芘的裂解率,Ni/Al_2O_3更适合甲苯+芘裂解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模型 固定床 酸强度 裂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废弃枝叶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白姗姗 张莹莹 +1 位作者 赵强 刘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8,共8页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新疆种植的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废弃枝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不同极性部位的分离,以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及磷钼酸4个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对获得的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新疆种植的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废弃枝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不同极性部位的分离,以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及磷钼酸4个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对获得的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性研究,并与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及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均最高,其在主枝、侧枝和叶子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80~34.20 mg/g和2.00~18.00 mg/g;水相中最低,上述各物质的含量范围仅为0.73~11.05 mg/g和0.06~5.74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啤酒花主枝、侧枝和叶子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黄酮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废弃枝叶 多酚 黄酮 抗氧化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帅 钟耕辉 刘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可食性膜是目前食品包装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多糖类可食性膜因具有均匀、透明等特点而备受青睐。目前,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其应用性能的同时,赋予其抗氧化性、抑菌性等更多的生物活性,因此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食性膜是目前食品包装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多糖类可食性膜因具有均匀、透明等特点而备受青睐。目前,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其应用性能的同时,赋予其抗氧化性、抑菌性等更多的生物活性,因此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要介绍多糖类可食性膜的主要组成、性能的基础上,对其成膜机理、生物活性及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多糖 成膜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玉晶 刘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0,共7页
以3个品种的萨斯特啤酒花为原料,比较了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α-酸、β-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采用·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3种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 以3个品种的萨斯特啤酒花为原料,比较了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α-酸、β-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采用·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3种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对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其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α-酸、β-酸在石油醚相中含量较高,在3个啤酒花样品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α-酸444.29~583.81 mg/g、β-酸131.83~293.19 mg/g,在氯仿相中含量相对较低,其余提取物中均未检出;相关性研究表明α-酸、β-酸是石油醚和氯仿相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大溶剂提取物中啤酒花总黄酮、总多酚含量较高,相关性研究也表明黄酮、多酚类物质是这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中,3个啤酒花样品中总黄酮、总多酚在乙酸乙酯相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0.43~24.13 mg/g和34.97~40.24 mg/g,正丁醇次之,分别为9.45~11.68 mg/g和12.12~19.1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Α-酸 Β-酸 总黄酮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壳聚糖抗菌膜中啤酒花提取物的释放行为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婷 赵九阳 刘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制备以啤酒花提取物为抗菌剂的明胶-壳聚糖抗菌膜,研究抗菌剂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分别探讨了不同释放环境温度对啤酒花浸膏、α-酸和β-酸在体积分数10%、50%和95%乙醇溶液中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剂的释放量随着时间的... 制备以啤酒花提取物为抗菌剂的明胶-壳聚糖抗菌膜,研究抗菌剂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分别探讨了不同释放环境温度对啤酒花浸膏、α-酸和β-酸在体积分数10%、50%和95%乙醇溶液中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剂的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食品模拟液的水分体积分数越高,抗菌剂的释放量越小。在相同条件下,啤酒花浸膏的释放最为缓慢,且达到平衡时的释放量最小。拟合Peleg模型,所得方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说明拟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Peleg模型可以预测啤酒花浸膏、α-酸和β-酸在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明胶 啤酒花 抗菌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镍橄榄石催化剂对棉秆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别尔德汗.瓦提汗 亚力昆江.吐尔逊 +1 位作者 迪丽努尔.塔力甫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9-976,共8页
为了揭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文章以新疆棉秆为原料,研究了橄榄石及载镍橄榄石(NiO-olivine)对棉秆热解产物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促进半焦的进一... 为了揭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文章以新疆棉秆为原料,研究了橄榄石及载镍橄榄石(NiO-olivine)对棉秆热解产物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促进半焦的进一步热解,提高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碳的转化率和原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热解焦油的裂解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促进了焦油和甲烷的裂解/重整反应,从而提高了气体产率,H2含量提高一倍。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NiO被热解气还原形成单质Ni充当活性中心;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加明显;随着NiO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断增强,当负载量大于7%时,催化剂的自还原消耗大量的热解气导致产气中的H2和CO含量大幅度降低,CO2和H2O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镍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机制,为生物质催化气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棉秆 载镍橄榄石 焦油 橄榄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与汉森溶解度参数软件测定原煤的三维溶解度参数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薪羽 赵丽 +1 位作者 马空军 王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94-4499,共6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研究原煤在温度433.15、443.15、453.15、463.15和473.15 K时的三维溶解度参数(HSP),并使用外推法得到原煤室温(298.15 K)时HSP的色散力分量(δd)、极性力分量(δp)、氢键力分量(δh)以及校正溶解度参数(δt)分别...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研究原煤在温度433.15、443.15、453.15、463.15和473.15 K时的三维溶解度参数(HSP),并使用外推法得到原煤室温(298.15 K)时HSP的色散力分量(δd)、极性力分量(δp)、氢键力分量(δh)以及校正溶解度参数(δt)分别为δd=20.83(J·cm^(-3))^(1/2),δp=11.95(J·cm^(-3))^(1/2),δh=11.08(J·cm^(-3))^(1/2),δt=26.44(J·cm^(-3))^(1/2)。同时,采用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 P)模拟原煤在室温下的HSP,得到δd=19.92(J·cm^(-3))^(1/2),δp=11.18(J·cm^(-3))^(1/2),δh=11.47(J·cm^(-3))^(1/2),δt=25.56(J·cm^(-3))^(1/2)。IGC与HSPi P得出的数据一致,研究结果为煤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其溶胀剂的选择等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溶解度参数 反气相色谱技术 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与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法测定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的溶解度参数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薪羽 赵丽 +1 位作者 马空军 王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7,共8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研究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在温度333.15、343.15、353.15、363.15、373.15 K时的溶解度参数,同时,采用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P)模拟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在333.15 K时的三维溶解度参数。333.15 K时,IGC测得的四...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研究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在温度333.15、343.15、353.15、363.15、373.15 K时的溶解度参数,同时,采用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P)模拟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在333.15 K时的三维溶解度参数。333.15 K时,IGC测得的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δt(EMIMOTF)=23.51(J×cm-3)1/2,δt(BMIMOTF)=23.39(J×cm-3)1/2,δt(HMIMOTF)=22.79(J×cm-3)1/2,δt(OMIMOTF)=22.31(J×cm-3)1/2,333.15 K时,HSPiP得出的四种咪唑基离子液体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δt(EMIMOTF)=24.28(J×cm-3)1/2,δt(BMIMOTF)=23.26(J×cm-3)1/2,δt(HMIMOTF)=22.79(J×cm-3)1/2,δt(OMIMOTF)=22.08(J×cm-3)1/2,IGC与HSPiP得出的溶解度参数值一致。根据HSPiP可以模拟出离子液体的三维溶解度参数球,并依据三维溶解度参数球可以快速准确地选取离子液体的良溶剂或混合溶剂。研究结果为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其溶剂选择等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溶解度参数 反气相色谱 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及抑菌剂的释放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帅 钟耕辉 +1 位作者 陈婷 刘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5-241,共7页
以膜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工艺,进而考察抑菌剂六氢-β-酸在95%、75%和55%乙醇溶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壳聚糖质量浓度对膜的机械性能影响最大,壳... 以膜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工艺,进而考察抑菌剂六氢-β-酸在95%、75%和55%乙醇溶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壳聚糖质量浓度对膜的机械性能影响最大,壳聚糖质量浓度和甘油体积分数的交互作用次之,干燥温度的影响最小。在壳聚糖质量浓度1.75 g/100 mL、干燥温度40℃、甘油体积分数1.4%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六氢-β-酸可食性抑菌膜的机械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为29.26 MPa,断裂伸长率为81.29%。释放实验表明,六氢-β-酸的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根据Peppas和Peleg方程得出六氢-β-酸在95%乙醇溶液中的释放过程为Fick扩散,而75%和55%乙醇溶液中符合Peleg方程。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在55%乙醇溶液中最为明显,说明释放溶剂中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六氢-β-酸扩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六氢-β-酸 可食性抑菌膜 机械性能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与啤酒花活性成分的协同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万茸 马小倩 刘玉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6-373,共8页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为评价指标,在评价了天然色素番茄红素和天然防腐剂啤酒花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啤酒花浸膏、α-酸、β-酸和六氢β-酸)单一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基础上,考察了番茄红素分别与啤酒花浸膏、...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为评价指标,在评价了天然色素番茄红素和天然防腐剂啤酒花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啤酒花浸膏、α-酸、β-酸和六氢β-酸)单一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基础上,考察了番茄红素分别与啤酒花浸膏、α-酸、β-酸、六氢β-酸复配体系的协同抗氧化性能及复配液在不同温度和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的IC_(50)为8.73 mg/L;当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4 mg/L时,其与啤酒花活性成分在中低质量比下,各复配体系协同抗氧化作用大小依次为番茄红素/β-酸>番茄红素/六氢β-酸>番茄红素/啤酒花浸膏>番茄红素/α-酸。50℃时,与β-酸单组分溶液相比,番茄红素/β-酸复配体系中β-酸的稳定性提高26.87%;与番茄红素单组分溶液相比,番茄红素/β-酸复配体系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提高11.27%;70℃时,与β-酸单组分溶液相比,番茄红素/β-酸复配体系中β-酸稳定性提高40.86%,与番茄红素单组分溶液相比,番茄红素/β-酸复配体系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提高19.07%,且紫外线照射10 h各复配体系吸光度值变化率维持在80%以上,稳定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啤酒花活性成分 复配体系 协同抗氧化 稳定性 食品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研究前沥青烯的表面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怀德 王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21-2626,共6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表征前沥青烯的表面性质,测定了其表面色散自由能及酸碱常数,并基于极性探针的吸附,得到极性探针在前沥青烯表面的极性吸附自由能?G^(sp)和极性吸附焓?H^(sp)。结果显示,温度在60~100℃范围内,前沥青烯的表面色散自由...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表征前沥青烯的表面性质,测定了其表面色散自由能及酸碱常数,并基于极性探针的吸附,得到极性探针在前沥青烯表面的极性吸附自由能?G^(sp)和极性吸附焓?H^(sp)。结果显示,温度在60~100℃范围内,前沥青烯的表面色散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前沥青烯表面的酸常数K_a为0.91,碱常数K_b为2.98,K_b/K_a=3.27。由此可知,前沥青烯为两性偏碱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 表面 吸附 前沥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程序升温氢化表征的Ni-Al_2O_3催化剂上CO_2-CH_4重整反应积炭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文龙 马凤云 +2 位作者 刘景梅 钟梅 艾沙.努拉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7,共9页
采用水热沉积法制备Ni-Al_2O_3催化剂,用于CO2-CH4重整反应;基于程序升温氢化(TPH)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原料气CO_2/CH_4比例和空速等因素对CO_2-CH_4重整反应过程中Ni-Al_2O_3催化剂上表面积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积炭是... 采用水热沉积法制备Ni-Al_2O_3催化剂,用于CO2-CH4重整反应;基于程序升温氢化(TPH)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原料气CO_2/CH_4比例和空速等因素对CO_2-CH_4重整反应过程中Ni-Al_2O_3催化剂上表面积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积炭是导致催化剂重整反应失活的重要原因。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表面积炭量增多,虽未成比例增加,但其TPH峰温有向高温方向移动的趋势,表明所积之炭的石墨化程度增加。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表面积炭也有一定影响,且空速的影响更大。另外,由于CO_2消炭反应(CO_2+C=2CO)的存在,CO_2/CH_4比例对表面积炭的影响也很大。CO_2/CH_4比例太低,不能明显抑制积炭;随着CO_2/CH_4比例增加,积炭将得到有效抑制,但CO_2/CH_4比例过高,CO_2在产物中的分离和回收再利用将使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2O3催化剂 CO2-CH4重整 积炭 程序升温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经分级提取前后的表面性质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怀德 王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6-801,共6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分别对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脱灰处理后不溶物、正己烷不溶物、甲苯不溶物、四氢呋喃不溶物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基于非极性探针净保留体积Vn分别采用Dorris-Gray方法和Schultz方法得到表面色散自由能,基于极性探...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分别对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脱灰处理后不溶物、正己烷不溶物、甲苯不溶物、四氢呋喃不溶物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基于非极性探针净保留体积Vn分别采用Dorris-Gray方法和Schultz方法得到表面色散自由能,基于极性探针Vn得到吸附焓△Hsp,并通过△Hsp作图计算得到酸常数Ka和碱常数Kb。结果表明,经溶剂分级提取后表面色散自由能、Ka和Kb均发生明显变化。而DCLR呈现两性偏碱性这一特征并未随分级提取发生改变。IGC作为一种动力学吸附技术,可快速准确表征DCLR在经分级提取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变化,相同温度下应用Dorris-Gray方法得到DCLR表面色散自由能略高于Schultz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 煤直接液化残渣 表面色散自由能 表面酸碱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