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固定床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茂兰
籍煜雯
+5 位作者
郭瑞丽
张建树
张金利
高娟
刘富贵
万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6,共7页
本文通过真空蒸发沉积预处理增强CuCl与硅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效率。真空蒸发沉积法有利于促进氯化亚铜沉积到硅颗粒表面,形成Cu_(3)Si活性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催化活性评价,研究...
本文通过真空蒸发沉积预处理增强CuCl与硅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效率。真空蒸发沉积法有利于促进氯化亚铜沉积到硅颗粒表面,形成Cu_(3)Si活性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催化活性评价,研究不同铜物种对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影响。考察了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及不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硅粉转化率、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硅粉的最大转化率为5.79%,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为83.48%。采用XRD、SEM对预处理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原子吸收测定预处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含量,结果表明Cu_(3)Si是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氧基硅烷
氯化亚铜
预处理
Cu_(3)Si
蒸发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晶硅工艺中低聚氯硅烷催化裂解制单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文龙
籍煜雯
+5 位作者
彭文才
张建树
张金利
王西玉
郑盛涛
万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低聚氯硅烷。本文取自120~180℃沸程段的低聚氯硅烷采用GC和600 MHz液体核磁硅谱共振仪(;Si NMR)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其含有0.53%的SiHCl_(3)、3.34%的SiCl;、7.56%的Si_(2)OCl_(6...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低聚氯硅烷。本文取自120~180℃沸程段的低聚氯硅烷采用GC和600 MHz液体核磁硅谱共振仪(;Si NMR)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其含有0.53%的SiHCl_(3)、3.34%的SiCl;、7.56%的Si_(2)OCl_(6)、12.05%的Si_(2)HCl_(5)及76.53%的Si_(2)Cl_(5)(均以质量百分比计)。随后采用HCl做裂解气,N,N-二甲基苯胺做催化剂,发现Si_(2)HCl_(5)比Si_(2)Cl_(5)反应快,而Si_(2)OCl_(6)含量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Si_(2)Cl_(5)的裂解率随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大,表明该催化剂对低聚氯硅烷裂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0%的N,N-二甲基苯胺、反应温度120℃、HCl气速30 mL/min及350 r/min下反应180 min,反应裂解率最高为89.13%,单硅烷收率为9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低聚氯硅烷
催化裂解
N
N-二甲基苯胺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床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茂兰
籍煜雯
郭瑞丽
张建树
张金利
高娟
刘富贵
万伟
机构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
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新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6,共7页
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20AA004)。
文摘
本文通过真空蒸发沉积预处理增强CuCl与硅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效率。真空蒸发沉积法有利于促进氯化亚铜沉积到硅颗粒表面,形成Cu_(3)Si活性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催化活性评价,研究不同铜物种对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影响。考察了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及不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硅粉转化率、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硅粉的最大转化率为5.79%,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为83.48%。采用XRD、SEM对预处理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原子吸收测定预处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含量,结果表明Cu_(3)Si是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活性中心。
关键词
三乙氧基硅烷
氯化亚铜
预处理
Cu_(3)Si
蒸发沉积
Keywords
triethoxysilane
cuprous chloride
pretreatment
Cu_(3)Si
evaporation deposition
分类号
TQ261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晶硅工艺中低聚氯硅烷催化裂解制单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文龙
籍煜雯
彭文才
张建树
张金利
王西玉
郑盛涛
万伟
机构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
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新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基金
兵团重大科技项目(2020AA004,2017AA007)
八师重大科技项目(2020ZD02)。
文摘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低聚氯硅烷。本文取自120~180℃沸程段的低聚氯硅烷采用GC和600 MHz液体核磁硅谱共振仪(;Si NMR)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其含有0.53%的SiHCl_(3)、3.34%的SiCl;、7.56%的Si_(2)OCl_(6)、12.05%的Si_(2)HCl_(5)及76.53%的Si_(2)Cl_(5)(均以质量百分比计)。随后采用HCl做裂解气,N,N-二甲基苯胺做催化剂,发现Si_(2)HCl_(5)比Si_(2)Cl_(5)反应快,而Si_(2)OCl_(6)含量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Si_(2)Cl_(5)的裂解率随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大,表明该催化剂对低聚氯硅烷裂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0%的N,N-二甲基苯胺、反应温度120℃、HCl气速30 mL/min及350 r/min下反应180 min,反应裂解率最高为89.13%,单硅烷收率为92.08%。
关键词
多晶硅
低聚氯硅烷
催化裂解
N
N-二甲基苯胺
HCL
Keywords
polysilicon
oligochlorosilane
catalytic cracking
N
N-dimethylaniline
HCl
分类号
TQ028.1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固定床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
徐茂兰
籍煜雯
郭瑞丽
张建树
张金利
高娟
刘富贵
万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晶硅工艺中低聚氯硅烷催化裂解制单硅烷的研究
赵文龙
籍煜雯
彭文才
张建树
张金利
王西玉
郑盛涛
万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