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被引量:233
1
作者 李锦轶 王克卓 +4 位作者 李亚萍 孙桂华 褚春华 李丽群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909,共15页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脉 地貌特征 地壳构造分区 地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 被引量:98
2
作者 李锦轶 杨天南 +1 位作者 李亚萍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17-1826,共10页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论点。根据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及其南侧地区的地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了该带是弧后盆地关闭的遗迹,其南侧为弧后盆地被动边缘,在该弧后盆地关闭的过程中古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探讨了该带对东准噶尔古构造-成矿格局演变和中亚地区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断裂带 弧后盆地被动陆缘 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 向北单向俯冲 古构造-成矿格局的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青海拉郎麦钨矿成岩成矿年龄及成矿机制
3
作者 滕飞 高永宝 +6 位作者 寇少磊 张江伟 李金超 李侃 荆德龙 滕宇翔 吴欢欢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5-723,共19页
【研究目的】拉郎麦钨矿是东昆仑东段近年钨矿找矿的唯一重要新发现,其成矿时代与西段志留纪白干湖钨锡矿集区相近,研究其成矿机制对揭示区域钨锡成矿规律及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 【研究目的】拉郎麦钨矿是东昆仑东段近年钨矿找矿的唯一重要新发现,其成矿时代与西段志留纪白干湖钨锡矿集区相近,研究其成矿机制对揭示区域钨锡成矿规律及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r-Nd同位素测试及Sm-Nd同位素定年等方法,对拉郎麦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拉郎麦矿床钨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矿石矿物以白钨矿为主,脉石矿物包括石榴子石、绿帘石、透辉石、方解石等,属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二长花岗岩发育原生白云母和石榴子石,并具有高硅、富碱、富铝、贫镁和贫铁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并具明显负Eu异常,显示典型S型花岗岩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显示花岗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470~0.7659)和较负的ε_(Nd)(t)值(-8.22~-6.05)。矽卡岩矿石中石榴子石及白钨矿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8±4 Ma,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14±3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论】研究表明,志留纪东昆仑东段由于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了富钨的S型花岗质母岩浆,并在侵位后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最终形成拉郎麦矽卡岩型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矽卡岩 成矿机制 S型花岗岩 志留纪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托里地区塔尔根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托里断裂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时间约束 被引量:26
4
作者 宋彪 李锦轶 +3 位作者 张进 朱志新 王煜 徐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5,共7页
西准噶尔中部的托里断裂切错了塔尔根岩体,如果确定了该岩体的时代,就可以限定托里断裂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最大时限。所研究的样品为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采样位置位于托里县城以南、托里断裂南东,距离该断裂面约50m。用SHRIMP对岩石中... 西准噶尔中部的托里断裂切错了塔尔根岩体,如果确定了该岩体的时代,就可以限定托里断裂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最大时限。所研究的样品为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采样位置位于托里县城以南、托里断裂南东,距离该断裂面约50m。用SHRIMP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共测得29个颗粒的31个数据。这31个数据中,206Pb/238U年龄最小值为279.5Ma±2.7Ma,最大值为337.3Ma±2.7Ma,相差达58Ma,差异大于17%。Th/U比为0.31~0.88,U含量为65×10-6~384×10-6,Th含量为23×10-6~142×10-6。根据CL图像,将其中13个点的206Pb/238U年龄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将加权平均值295.8Ma±2.5Ma作为岩体的侵位年龄。塔尔根岩体被托里断裂左行错开这一地质现象,以及该岩体的锆石定年结果,清楚地表明托里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一定是发生在295Ma以后,即其左行走滑运动不是发生在石炭纪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塔尔根二长花岗岩 托里断裂 左行走滑 锆石SHRIMP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