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时空尺度理解土壤水库
1
作者 胡桂清 张文太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通过对水文地质学、水土保持学、农田水利学等学科给出的土壤水库的定义进行分析。从四维多时空尺度理解了土壤水库的特征,重点探讨了土壤水记忆、土壤团聚体的物质组成、土壤水库与包气带的关系等研究主题。从水圈中大气水、地表水、... 通过对水文地质学、水土保持学、农田水利学等学科给出的土壤水库的定义进行分析。从四维多时空尺度理解了土壤水库的特征,重点探讨了土壤水记忆、土壤团聚体的物质组成、土壤水库与包气带的关系等研究主题。从水圈中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五水转化”的角度,总结提出了土壤水库系统的4种功能,即防洪减灾、储蓄水源、淋洗盐分以及承载植被。土壤水库性能的量化表征及其功能重建是土壤水文学、土壤水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必将为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和雨洪集蓄利用提供思路借鉴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动态 土壤水记忆 岩石水库 土壤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变性土壤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及矿物学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佩佩 张文太 +3 位作者 贾宏涛 姜小三 武红旗 朱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亚纲变性土之间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并通过对比不同亚纲土壤物理属性,解释产生差异的内在机制。[方法]新疆北部地区(简称北疆地区)是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主要分布区,本研究调查了具有变性特征的14个土壤剖面,并搜集了... [目的]比较不同亚纲变性土之间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并通过对比不同亚纲土壤物理属性,解释产生差异的内在机制。[方法]新疆北部地区(简称北疆地区)是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主要分布区,本研究调查了具有变性特征的14个土壤剖面,并搜集了我国其他12个省市140个变性土剖面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亚纲变性土的线性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linear extensibility,COLE)、黏粒和蒙皂石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北疆地区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的COLE、黏粒和蒙皂石含量在5个亚纲中最低,其土壤膨胀收缩特性主要受伊利石-蒙皂石混合型矿物组成和混层比的影响,而其他4个亚纲较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具有更明显的变性特征。潮湿变性土、湿润变性土和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0~100 cm土层的黏粒和蒙皂石含量大于0~30 cm土层,而干润变性土0~30 cm土层含量高于0~100 cm土层。寒变性土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黏粒和蒙皂石含量无明显变化。潮湿变性土0~100 cm土层蒙皂石含量显著高于干润变性土和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且0~100 cm土层的COLE值也显著高于夏旱变性土(含变性土壤),5个亚纲表层土壤的COLE差异不显著。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干润变性土蒙皂石含量和潮湿变性土COLE随之增大,表层蒙皂石含量对COLE影响更大。[结论]北疆地区蒙皂石和伊利石-蒙皂石混合型矿物组成是土壤变性的内在影响因素,变性土中蒙皂石与黏粒呈线性相关,黏土矿物组成对表层土壤膨胀收缩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层比 黏土矿物组成 伊利石-蒙皂石混层 黏粒 线性膨胀系数 新疆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5种土壤管理措施减流减沙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原 张文太 +3 位作者 李建贵 仲亚婷 苏悦 赵婧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7,共7页
伊犁河谷区域水力侵蚀等级中等偏强,分析土壤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本文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10、20和36 mm/h 3种降雨强度条件下裸地、角果藜覆盖、木地肤覆盖、鱼鳞坑、... 伊犁河谷区域水力侵蚀等级中等偏强,分析土壤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本文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10、20和36 mm/h 3种降雨强度条件下裸地、角果藜覆盖、木地肤覆盖、鱼鳞坑、水平沟等5种典型土壤管理措施的产流产沙过程,并分析比较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裸地初始产流时间最短,水平沟未产流;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流产沙的关键因素之一,径流速率和含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减流减沙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平沟>木地肤覆盖>鱼鳞坑>角果藜覆盖>裸地,木地肤覆盖、鱼鳞坑措施减沙效果明显。水平沟、木地肤覆盖措施减流减沙效果较好,可以在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管理 降雨强度 径流速率 含沙量 减流减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拔梯度神农架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新麟 黄刚 +2 位作者 王晶晶 苏延桂 赵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47-52,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异规律。[方法]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上有机和矿质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结果]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CO_(2)产生... [目的]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异规律。[方法]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上有机和矿质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结果]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CO_(2)产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海拔1892 m处达到最大值,而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_(10))则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多数海拔梯度下,B层(20~40 cm)土壤CO_(2)产生率明显高于A层(0~20 cm),Q_(10)则与之相反;土壤性质影响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0~40 cm土壤的Q_(10)与EC、SOC、TN、MBC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不同海拔梯度的Q_(10)可能发生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海拔梯度 土层深度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藜麦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5
作者 廖雨 胡雨彤 +3 位作者 冯耀祖 俞天胜 张少民 贾宏涛 《天津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17,共8页
为明确施氮量对藜麦养分吸收和累积分配规律的影响,设置不同施氮量(0、80、16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测定藜麦根、茎、叶和穗部养分吸收、分配比例和产量。结果表明,藜麦根、茎、叶部养分吸收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 为明确施氮量对藜麦养分吸收和累积分配规律的影响,设置不同施氮量(0、80、16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测定藜麦根、茎、叶和穗部养分吸收、分配比例和产量。结果表明,藜麦根、茎、叶部养分吸收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穗部氮、磷吸收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值,钾吸收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根部氮、磷、钾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29.09、9.27、115.96 g·kg^(-1),茎部氮、磷、钾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36.54、4.15、88.29 g·kg^(-1),叶部氮、磷、钾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67.12、5.35、100.53 g·kg^(-1),穗部氮、磷、钾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50.21、7.58、75.68 g·kg^(-1)。现蕾期和盛花期,养分主要累积分配在叶部和茎部;灌浆期和成熟期,养分逐渐向穗部运移;成熟期,穗部氮、磷、钾平均累积量占比分别为71.33%、83.66%、55.29%。施氮量为160 kg·hm^(-2)时,藜麦的生长和产量表现最好。综上所述,藜麦施氮量为160 kg·hm^(-2)时,氮、磷、钾的养分吸收、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氮肥 养分吸收 养分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