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地区维族妇女不孕症与子宫内膜结核病理分析
1
作者 陈石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结核病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维族妊娠妇女子宫肌瘤与非妊娠子宫肌瘤病理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石岩 单平联 +3 位作者 李玉华 米开热木 周娜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研究喀什维族妊娠妇女子宫肌瘤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分析154例维族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学特征,并与汉族妊娠妇女与维族非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比较。结果维族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与汉族妊娠妇女无差别。大体上,维族妊娠妇女... 目的研究喀什维族妊娠妇女子宫肌瘤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分析154例维族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学特征,并与汉族妊娠妇女与维族非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比较。结果维族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与汉族妊娠妇女无差别。大体上,维族妊娠妇女肿瘤出血和坏死高于非妊娠妇女,但多发性低于非妊娠妇女(P<0.05)。组织学上,维族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在炎细胞浸润、出血、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象等与维族非妊娠肌瘤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平滑肌瘤类型上,维族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妇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种族因素对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无影响。妊娠妇女子宫平滑肌瘤形态学可发生变化,应结合临床,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维族 妊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盛 韩雯 +1 位作者 孙振柱 朱君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囊腺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包膜均完整,表面光滑,灰白色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囊腺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包膜均完整,表面光滑,灰白色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灰白色,质地韧,其中1例切面见一直径约1.5 cm的囊腔,内为灰红色液体并见细小乳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突起、扩张的导管和微小囊肿及致密的纤维性间质组成;囊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或低立方上皮构成,囊腔内见乳头,部分形成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嗜伊红样物质,纤维性间质内见玻璃样变区域及少量炎细胞。瘤细胞立方状或柱状,胞质透亮清晰,界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不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AE1/AE3)、Calponin、vimentin和PAS均(+)。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肿瘤 腺瘤 乳头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135B与赖氨酸乙酰转移酶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江 朱君玲 +1 位作者 张亚历 白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序列相似家族135成员B(FAM135B)与赖氨酸乙酰转移酶(KAT5)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使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40对维吾尔族ESCC及其癌旁组织中FAM135B与KAT5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间表达的相关... 目的探讨序列相似家族135成员B(FAM135B)与赖氨酸乙酰转移酶(KAT5)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使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40对维吾尔族ESCC及其癌旁组织中FAM135B与KAT5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ESCC标本中FAM135B、KAT5表达分别占92.50%(37/40)、15.00%(6/40);癌组织中FAM135B表达强阳性者所占比例高于癌旁组织[45.00%(18/40)vs 22.50%(9/40),χ~2=4.528,P=0.033];癌组织中KAT5表达阴性者所占比例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0%(34/40)vs 87.50%(35/40),χ~2=0.105,P=0.745];ESCC与其配对癌旁组织FAM135B强阳性表达具有良好正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0.707,P<0.001);癌组织的FAM135B强阳性表达与其KAT5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0.946,P<0.001);FAM135B与KAT5表达与ESC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FAM135B强阳性表达可能是维吾尔族ESCC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且该分子可能通过KAT5的负性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135B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 维吾尔族 食管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对炎症分子、骨代谢分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前凯 胡瑞红 李江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84-787,791,共5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对炎症分子、骨代谢分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因膝骨关节炎在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6例作为OA组,同期因外伤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对炎症分子、骨代谢分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因膝骨关节炎在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6例作为OA组,同期因外伤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中收集关节软骨组织并测定内质网应激基因的表达水平、炎症及骨代谢分子的分泌量。结果:OA组关节软骨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肌醇必需酶1(IRE1)、活化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趋化素(Chemerin)、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胶原蛋白-I(COL-I)、COL-Ⅲ的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ERK、IRE1、ATF6、CHOP、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与IL-1β、IL-6、CXCL12、Chemerin、YKL-40、MMP13、RANKL呈正相关,与OPG、OC、COL-I、COL-Ⅲ呈负相关。结论:膝OA软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与炎症反应激活、骨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内质网应激 炎症反应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欣鸽 李锋 +8 位作者 王振华 胡文浩 米开·热木 蒋金芳 李洪安 李丽 郑玉琴 沈西华 庞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35例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22例,汉族乳腺癌13例),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35例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22例,汉族乳腺癌13例),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22.86%(8/35),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1.82%(7/22)。(2)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8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其中2例突变位点IVS20-68insA均为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7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对照组32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中仅发现1例BRCA1基因核苷酸的多态性。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其突变位点IVS20-68insA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BRCA1 突变 PCR—SSCP DNA序列分析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脊髓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前凯 李江梅 陈石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979-981,985,共4页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脊髓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进行假手术操作的对照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的损伤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给予芒果苷干预的芒果苷组。干预后30天,取脊髓...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脊髓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进行假手术操作的对照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的损伤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给予芒果苷干预的芒果苷组。干预后30天,取脊髓组织并采用放射免疫沉淀试剂盒测定氧化应激指标ROS、H_2O_2、SOD、GSH-Px、CAT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标SKIP、ASK1、Fas、tBid、APAF-1、Caspase-3的含量。结果:损伤组大鼠脊髓组织中ROS、H_2O_2、SKIP、ASK1、Fas、tBid、APAF-1、Caspase-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CAT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芒果苷组大鼠脊髓组织中ROS、H_2O_2、SKIP、ASK1、Fas、tBid、APAF-1、Caspase-3的含量显著低于损伤组,SOD、GSH-Px、CAT的含量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芒果苷能够对脊髓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途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芒果苷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BLD的表达对胃癌增殖、侵袭的影响
8
作者 张伟 刘新权 +4 位作者 朱君玲 肖永彪 张军 张蕾 李冬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2-1367,共6页
目的检测吩嗪生物合成类结构域蛋白(PBLD)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集胃癌220例、癌旁正常组织79例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BLD的表达,分析PBLD的水平与患者... 目的检测吩嗪生物合成类结构域蛋白(PBLD)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集胃癌220例、癌旁正常组织79例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BLD的表达,分析PBLD的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转移等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构建PBLD干扰表达载体,在胃癌细胞AGS中干扰PBLD的表达,通过RT-PCR鉴定干扰效果,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Annxin V-PI染色法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PBL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7.7%,较癌旁正常组织低,癌旁组织阳性率为63.3%(P<0.001)。PBLD与患者的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16)和分化(P=0.001)相关。干扰PBLD的表达,胃癌细胞AGS的增殖能力增强(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干扰组穿过基质膜的细胞数多于未干扰组(P<0.05),PBLD干扰后侵袭能力增强。干扰PBLD组总凋亡率为(7.36±0.78)%,较空载体组总凋亡率(11.76±0.64)%降低(P=0.007),干扰PBLD组晚期调亡率为(5.56±1.7)%,较空载体组晚期调亡率(10.75±1.02)%降低(P=0.015),但早期凋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这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晚期凋亡相关,PBLD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候选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BLD 增殖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Ki-67和PCNA的表达
9
作者 赵志敏 王红英 +7 位作者 木拉提 郑威楠 杨昕 李玉华 左强强 龙海晨 张金莉 潘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组织中IFITM1、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ITM1、PCNA和Ki-6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子宫颈癌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结论 IFITM1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Ki-67和PCNA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IFITM1 KI-67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