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薄荷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焕 王玉龙 +1 位作者 刘秋燕 吕光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833-835,共3页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凉,归肺、肝、胆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从古至今薄荷倍受广大医家的青睐,其应用可见于众多本草方药文献中。薄荷本身功用良多,其...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凉,归肺、肝、胆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从古至今薄荷倍受广大医家的青睐,其应用可见于众多本草方药文献中。薄荷本身功用良多,其与不同的药物配伍,作用及应用亦各异。本文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祛风止痒、疏肝行气、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破血止血、止痢、消肿止痛等方面论述薄荷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以资同道临证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方剂 配伍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材小檗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田莉 杨建 +2 位作者 田树革 乌莉娅.沙衣提 吴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8-150,共3页
观察小檗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微孔板法和对倍稀释法研究小檗果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观察小檗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微孔板法和对倍稀释法研究小檗果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醇和水提取物抑制作用很强;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氯仿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强。小檗果含有有效抑制供试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果 体外抑菌 生物膜 两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紫花苜蓿中总多酚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燕雪花 刘宏炳 +2 位作者 孙芸 田树革 雷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724-15725,共2页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紫花苜蓿中总多酚的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以福林试剂-碳酸钠溶液体系为显色剂,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在检测波长760 nm处测定紫花苜蓿中总多酚含量。[结果]紫花苜蓿中总多酚含量的标准曲线的回...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紫花苜蓿中总多酚的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以福林试剂-碳酸钠溶液体系为显色剂,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在检测波长760 nm处测定紫花苜蓿中总多酚含量。[结果]紫花苜蓿中总多酚含量的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91x+0.011 8(r=0.999 5),表明在0~6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4%、103.94%、102.8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是检测新疆不同产地紫花苜蓿总多酚成分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花苜蓿 总多酚 Folin-Ciocaileu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东东 孙芸 周光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优选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盐酸小檗碱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提取工艺。结果: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较优提取工艺为:6倍量50%乙醇,提取2次,1.5 h/次。结论... 目的:优选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盐酸小檗碱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提取工艺。结果: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较优提取工艺为:6倍量50%乙醇,提取2次,1.5 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为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的最佳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麻药加减方乳膏剂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地2种沙枣果实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芸 江钰 +2 位作者 燕雪花 汪芳 田树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181-5182,5184,共3页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2种沙枣果实的水分、总灰分及总黄酮的含量,为建立新疆沙枣质量标准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1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2种沙枣果实的水分、总灰分及总黄酮的含量,为建立新疆沙枣质量标准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1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作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新疆2种不同产地沙枣果实含水量均不超过13.92%,总灰分不高于2.91%;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75±0.101 5和2.15±0.065 6 mg/g(n=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沙枣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沙枣(E laeagnus angustifolia L.T) 总黄酮 水分 总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材小豆蔻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春霞 田莉 +1 位作者 田树革 吴玲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34,共4页
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小豆蔻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小豆蔻的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正丁醇、乙醇和水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部分抑制作用;小豆蔻... 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小豆蔻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小豆蔻的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正丁醇、乙醇和水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部分抑制作用;小豆蔻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强。小豆蔻中含有抑制供试菌生物膜形成的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蔻 提取物 抗菌活性 生物膜 两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8种蔷薇果中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宁 周钢 +2 位作者 张珊滋 王春燕 田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5,共7页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LC-RID)测定新疆8种蔷薇果中的总多糖和4种单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显示,8种蔷...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LC-RID)测定新疆8种蔷薇果中的总多糖和4种单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显示,8种蔷薇果中总多糖和4种单糖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宽刺蔷薇(S2)和毛叶蔷薇(S4)总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样品,分别为313.64、317.66 mg/g;波斯单叶蔷薇(S3)中4种单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样品,其所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为75.85、57.72、20.84、2.67 mg/g。以蔷薇果中总多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8种蔷薇果可划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为波斯单叶蔷薇>宽刺蔷薇>密刺蔷薇>疏花蔷薇>毛叶蔷薇>喀什蔷薇>弯刺蔷薇>托木尔蔷薇(S3>S2>S5>S6>S4>S1>S7>S8),表明波斯单叶蔷薇果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宽刺蔷薇、密刺蔷薇和疏花蔷薇,可作为后续研究开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果 可溶性糖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鹏葛 盛萍 +1 位作者 任慧梅 安露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主要药用成分在叶片中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中生物碱及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 [目的]研究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主要药用成分在叶片中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中生物碱及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新疆贝母≈裕民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白花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新疆贝母>滩贝母≥伊犁贝母>裕民贝母≥小花贝母,且在种间随着总生物碱含量的增加而总皂苷含量相应减小。[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叶肉细胞占叶片横切面的百分比有一定联系,在选择药用品种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合理采收及扩大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生物碱 皂苷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花蔷薇花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瑛 赵文惠 +2 位作者 李安林 冯倩倩 田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16-122,180,共8页
以疏花蔷薇花中总多酚、鞣花酸、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疏花蔷薇花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所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疏花蔷薇花总多酚最佳... 以疏花蔷薇花中总多酚、鞣花酸、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疏花蔷薇花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所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疏花蔷薇花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采用5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5(g/mL),回流提取2次、90 min/次,所得提取物的浸膏得率为(51.36±0.78)%,总多酚含量为(141.36±2.07)mg/g,鞣花酸含量为(13.46±0.14)mg/g,与模型预测值相当。疏花蔷薇花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0.02、0.03 mg/mL,还原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蔷薇花 总多酚 鞣花酸 浸膏得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疏花蔷薇果成分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安林 郭瑛 +2 位作者 赵文惠 冯倩倩 田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
研究不同采收期疏花蔷薇果(Fructus Rosae Laxae,FRL)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积累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确定其最佳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FRL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聚类分析、相... 研究不同采收期疏花蔷薇果(Fructus Rosae Laxae,FRL)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积累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确定其最佳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FRL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FRL中椴树苷、紫云英苷、异槲皮苷、鞣花酸、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范围依次为51.54〜854.10μg/g、11.39〜255.67μg/g、0.23〜1.18 mg/g、0.08〜5.53 mg/g和3.13〜8.29 mg/g,其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紫云英苷、异槲皮苷、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Fe^(3+)活性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FRL的综合评分为S2>S1>S3>S4>S5>S6>S7;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其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蔷薇果 采收期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氧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材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莉 史红 +2 位作者 田树革 吴玲玲 葛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038-7039,7057,共3页
[目的]研究疏花蔷薇果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寻找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疏花蔷薇果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疏花蔷薇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 [目的]研究疏花蔷薇果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寻找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疏花蔷薇果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疏花蔷薇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明显作用;疏花蔷薇果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氯仿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疏花蔷薇果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蔷薇果提取物 体外抗菌活性 生物膜 液体2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闪 田春鸿 +2 位作者 贺元 张晓霞 田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芹菜素在不同时间、浓度、温度、pH值、P-糖蛋白抑制剂条件下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芹菜素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芹菜素在0.33~8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 目的研究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芹菜素在不同时间、浓度、温度、pH值、P-糖蛋白抑制剂条件下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芹菜素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芹菜素在0.33~8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和pH值依赖性,且P-糖蛋白抑制剂不能增加其摄取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P-糖蛋白未参与芹菜素的转运过程,芹菜素在Caco-2细胞的摄取主要是被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CACO-2细胞 摄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TGF-β及软骨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鑫文 沈明球 +1 位作者 王新军 刘俊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索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c,KOA)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为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用管型石膏将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 目的探索陈元膏摩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c,KOA)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为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用管型石膏将模型组、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三组大鼠的左下肢膝关节固定8周,形成KOA中期改变的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两组不做干预,凡士林手法组施以凡士林膏结合手法治疗,陈元膏摩组施以陈元膏结合摩法治疗,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含量水平;HE染色法观察四组大鼠关节软骨基质的病理变化程度并进行Mankin评分。结果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两组的Mankin评分及血清TNF-α浓度均低于模型组,且陈元膏摩组与凡士林手法组相比TNF-α浓度较低(P<0.05);凡士林手法组、陈元膏摩组两组的血清TGF-β浓度均高于模型组,且陈元膏摩组与凡士林手法组相比TGF-β浓度较高(P<0.05)。结论陈元膏摩可以减轻KOA关节软骨基质的破坏及关节病损,早期应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破坏作用,促进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软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石榴苷在Caco-2细胞的摄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莉 田莉 高晓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79-82,共4页
目的 研究安石榴苷在Caco-2 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安石榴苷在不同时间、浓度、pH 值、温度、P-糖蛋白抑制剂条件下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石榴苷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 安石榴苷在0.024 8... 目的 研究安石榴苷在Caco-2 细胞的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安石榴苷在不同时间、浓度、pH 值、温度、P-糖蛋白抑制剂条件下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石榴苷在细胞中的含量.结果 安石榴苷在0.024 8~0.992 μg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7 9).安石榴苷在Caco-2 细胞上的摄取呈现-定的时间、浓度和pH 值依赖性,且P-糖蛋白抑制剂能显著增加安石榴苷的摄取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安石榴苷在Caco-2 细胞上的摄取主要是被动转运,P-糖蛋白参与安石榴苷的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石榴苷 CACO-2细胞 摄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麻黄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亮 施洋 田树革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应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进行鉴别。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的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预实验结果显示药材中可能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鞣质、三萜类、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应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进行鉴别。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的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预实验结果显示药材中可能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鞣质、三萜类、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为中麻黄的鉴别、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布木果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16
作者 孙芸 孙景 +1 位作者 陈向阳 田树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维药破布木果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为破布木果基因组DNA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法和改良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提取破布木果基因组DNA,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提取...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维药破布木果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为破布木果基因组DNA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法和改良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提取破布木果基因组DNA,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提取D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优于改良SDS法,无蛋白质和RNA污染。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得到的基因组DNA电泳图谱均有明显的主带出现,但改良SDS法提取的基因组DNA降解较多。结论改良CTAB法可以提取相对较高质量的破布木果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布木果 基因组DNA提取 CTAB法 SD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洋甘菊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玉玲 王莹 +1 位作者 马红梅 兰卫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中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德国洋甘菊低(78.86 mg/kg)、中(157.73 mg/kg)、高(315.46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w后,测定小鼠体...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中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德国洋甘菊低(78.86 mg/kg)、中(157.73 mg/kg)、高(315.46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w后,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口服葡萄糖0、30、60、120 min后的血糖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德国洋甘菊总黄酮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德国洋甘菊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糖耐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GS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胰岛素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国洋甘菊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洋甘菊 总黄酮 糖尿病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麻黄中总多糖的提取工艺优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佳 姚蓝 +1 位作者 付晓 葛亮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优选中麻黄中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3次,1 h/次,药液比为1∶50(g/m L)。结论:最佳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 中麻黄 提取工艺 总多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藏神论治心悸伴失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向前 王晓旭 安冬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987-991,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患者也逐渐趋于年轻化,根据临床观察,许多心律失常患者存在失眠问题,长期失眠使得心律失常病情加重。祖国医学在治疗心悸伴失眠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心藏神理论更是突出了中医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患者也逐渐趋于年轻化,根据临床观察,许多心律失常患者存在失眠问题,长期失眠使得心律失常病情加重。祖国医学在治疗心悸伴失眠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心藏神理论更是突出了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安神法作为临床中治疗心悸伴失眠的主要方法,其效果良好。本文从中医心藏神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安神内治法、安神外治法、安神的中西医结合治法4个方面阐释了从心藏神理论论治心悸伴失眠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其疗效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藏神 心悸 失眠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