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晓亮 马伟 +1 位作者 马文静 徐文轩 《绿色科技》 2022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指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温带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全... 指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温带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全球重要性,具有建立国家公园的天然优势。对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符合公园资源价值具有全球代表性的要求,符合建立国家公园适宜性的要求,符合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国民认同度高的要求,符合管理可行性的要求,是新疆建立国家公园的优先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可行性 卡拉麦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洪潘 刘冬志 +3 位作者 马伟 戚英杰 邵长亮 初红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511-9524,共14页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啮齿动物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格局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晨 邵长亮 +4 位作者 葛炎 汪沐阳 张晓晨 徐文轩 杨维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6-2066,共11页
人类干扰导致的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基于2005年至2019年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所获数据,选取影响蒙古野驴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矿业开发前(2005年)、... 人类干扰导致的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基于2005年至2019年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所获数据,选取影响蒙古野驴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矿业开发前(2005年)、矿业开发顶峰时(2011年)以及矿区生态修复和道路修建(2019年)三个时期的蒙古野驴适宜生境空间分布。选取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15年来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生境格局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中部,水源是影响蒙古野驴生境质量的关键自然因素。2005—2019年间该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生境经历了由较好状态到恶化,随后逐渐恢复的过程。矿业开发前蒙古野驴高适宜生境面积最大(2022.31 km^(2)),生境破碎化程度低,总体生境质量较好。矿业开发顶峰时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向保护区北部转移,适宜生境大面积丧失,其中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30.28%,且生境斑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离散和破碎化程度高,严重威胁蒙古野驴生存。矿区生态修复和道路建设后,大多数已修复的矿区重新成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保护区内蒙古野驴适宜生境面积较矿业开发时增加了556.31 km^(2),但仍处于破碎隔离状态;道路沿线适宜生境丧失严重,蒙古野驴对其明显回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蒙古野驴生境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卡山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恢复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矿业开发 道路 生境适宜性 生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邵长亮 葛炎 +1 位作者 梁新凯 坤加尔克·阿依达尔汗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43-45,共3页
指出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迁徙鸟类重要通道之一。近年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开展了多次调查,结果如下:①保护区内有鸟类15目34科124种,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鸟类总数的27.4%,占全国鸟类总数143... 指出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迁徙鸟类重要通道之一。近年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开展了多次调查,结果如下:①保护区内有鸟类15目34科124种,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鸟类总数的27.4%,占全国鸟类总数1435种的8.6%,其中以雀形目鸟类最多,达到52种,占所有鸟类种数的42.9%;②保护区记录的鸟类中,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鸟类3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金雕(Aquit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大鸨(Otis tarda)、小鸨(Tetrax tetrax)、波斑鸨(Chlamydotis macqueeni)、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猎隼(Falco cherrug)、红隼(Falco tinnuncul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大鵟(Buteo hemilasius)、雕鸮(Bubo bubo)等25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鸟类多样性的5.65%和20.16%;③保护区的鸟类中大部分是夏候鸟和留鸟,分别占到48.39%和23.38%。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丰富,并且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表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对鸟类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对这个区域鸟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猛禽 种类 多样性 荒漠草原 卡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道路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大沙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沐阳 吉晟男 +3 位作者 邵长亮 徐文轩 陈晨 杨维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道路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枢纽,了解道路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连通性是道路生态学的挑战之一。小型哺乳动物作为检验环境影响的指示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10—17日,调查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 道路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枢纽,了解道路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连通性是道路生态学的挑战之一。小型哺乳动物作为检验环境影响的指示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10—17日,调查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不同类型道路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分布(洞穴数量、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护区内3种道路对大沙鼠分布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道路主要影响大沙鼠的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洞群数量的峰值出现在国道216两侧800 m,远高于县级道路的100 m和沙石道路的10 m。国道216和县级道路两侧洞群面积峰值出现在800 m,洞群面积并未随距沙石道路距离而改变。路面基质而非车流量可能是3种道路对大沙鼠影响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内道路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准噶尔荒漠 道路网络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砾质荒漠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
6
作者 石靖宇 祝洪波 +3 位作者 刘丹 吉乃提汗·马木提 邵长亮 黄代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3-938,共16页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传粉网络季节动态的研究较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具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来临晚,气温上升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导致绝大多数荒漠植物均集中在该季节迅速生长、开花来躲避酷暑,传粉昆虫种类多且活动频繁,形成的网络最为复杂,推测该区域传粉网络存在强烈的春季动态变化。为此,通过野外观测,以周为分析粒度,构建了6个春季内的周网络,从组成、连接以及结构水平上探讨该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结果表明:(1)该砾质荒漠春季内环境温度持续升高了15.5℃。(2)该传粉网络的组成、连接和结构均表现出强烈的春季动态:开花植物及传粉者种类、传粉者相对多度、连接数、网络特化程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仅为3种和9种,传粉者相对多度仅为0.028,连接数仅13条,网络特化程度仅为0.45。到5月下旬(第5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分别增加至25种和58种,且传粉者物种数始终多于开花植物;传粉者相对多度上升至0.303,连接数多达157条,网络特化程度上升至0.65;而连接度、嵌套度、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连接度高达0.15,嵌套度高达-3.44,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分别高达0.325、0.473。到5月下旬(第5周),连接度下降至0.05,嵌套度下降至-30.35,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至0.115、0.114。开花植物相对多度、模块化程度整体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仅为0.002,模块化程度仅为0.16,5月底(第6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上升至0.520,模块化程度上升至0.63。稳健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4月底(第2周)高达0.66,5月底(第6周)下降至0.15。网络各水平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植物物种数与传粉者物种数、连接数、模块化、网络特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连接度、嵌套度、植物和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等。(3)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说明春季内温度的变化驱动了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发生改变(P<0.05),可能引起两者之间的互作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网络连接迅速变化(连接数和连接度)(P<0.001),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嵌套度、模块化程度、稳健性、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网络特化程度)发生变化(P<0.05),最终驱动互作网络在春季内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砾质荒漠的环境气象因子与互作网络的组成、连接与结构均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该互作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可塑性。这也可能是该砾质荒漠群落为应对恶劣环境所产生的适应机制之一,可为揭示北疆砾质荒漠传粉网络的动态及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砾质荒漠 传粉网络 春季动态 连接度 嵌套性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夏季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生境适宜性和重叠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秋 初雯雯 +5 位作者 李基才 苏灿霞 撇力扎提·巴哈提别克 古丽娜·再努拉 黄文溥 初红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3,共10页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国内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基于2022年夏季的样线调查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得出二者的适宜生境,计算其适宜生境的重叠度。结果显示,保护区内...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国内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基于2022年夏季的样线调查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得出二者的适宜生境,计算其适宜生境的重叠度。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34 km^(2)和40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85%和27.54%;对两者生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均为距铁路距离、距水源地距离和最湿季度平均温度;生态位重叠指数D和Ⅰ分别为0.8279和0.971;两者适宜生境的重叠部分面积为2479 km^(2),分别占各自适宜生境面积的63.01%和61.42%。建议结合两物种重叠的适宜生境和水源地分布,规划区内的主要保护区域,并建立廊道以减少铁路对物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及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蒙古野驴 生境适宜性 物种分布模型 空间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初报
8
作者 邵长亮 葛炎 坤加尔克·阿依达尔汗 《新疆林业》 2020年第3期35-37,共3页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设立于1982年,是自治区级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准噶尔盆地东部荒漠区珍稀濒危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是集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可...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设立于1982年,是自治区级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准噶尔盆地东部荒漠区珍稀濒危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是集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综合超大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8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区内分布着零星水源成为重要的侯鸟迁徙停歇地。卡山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除2005年和2016年保护区组织过调查外,未见其他相关报道。本文首次汇总历年科考结果,将卡山保护区内鸟类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有蹄类 鸟类资源 野生动物 迁徙停歇地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准噶尔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锦 初雯雯 +4 位作者 端肖楠 胡德夫 吴洪潘 葛炎 初红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744,共8页
蒙古野驴是生活在亚洲中部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重要的珍稀有蹄类动物。采用PCR和测序技术,我们成功测定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日常监测时获得的26匹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样本的mt DNA D-loop区核酸序列,对蒙古野驴的遗... 蒙古野驴是生活在亚洲中部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重要的珍稀有蹄类动物。采用PCR和测序技术,我们成功测定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日常监测时获得的26匹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样本的mt DNA D-loop区核酸序列,对蒙古野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蒙古野驴核苷酸多样性较高(π=0. 20392±0. 05230),单倍型多样性与其他马科动物大致相同(Hd=0. 982±0. 020)。表明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Tajima's D值为负,中性检验不显著(P> 0. 10),表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蒙古野驴在整体水平上并未出现过瓶颈效应或者快速扩张等历史事件。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单倍型之间的进化树,结合Network构建的单倍型间网络图显示2个重要分支。我们通过历史分布及地理位置推测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蒙古野驴可能存在外来种群的迁入。将本研究得到的蒙古野驴序列与Gen Bank检索获得的另外7种马科动物的mt DNA D-loop区基因进行比较,发现马科动物分化过程中平原斑马出现最早,山斑马首先分离出来,然后是蒙古野驴、藏野驴、努比亚野驴、细纹斑马,最后是普氏野马与非洲野马,其中与蒙古野驴最接近的物种是藏野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野放普氏野马种群现状及生境适宜性评价
10
作者 灭热依·哈布德初克尔 李基才 +1 位作者 马伟 邵长亮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393-400,共8页
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是珍稀濒危动物,也是我国最早实现野化放归的物种之一。为了解野放普氏野马的种群现状和适宜生境分布,于2023—2024年采用样线调查获取野放普氏野马的信息,利用距离样线法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 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是珍稀濒危动物,也是我国最早实现野化放归的物种之一。为了解野放普氏野马的种群现状和适宜生境分布,于2023—2024年采用样线调查获取野放普氏野马的信息,利用距离样线法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其种群密度、数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野放普氏野马种群密度为0.0937匹/km,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西部的水源地、草地和沙地等区域,种群数量为(345±82.518)匹,群体平均大小为(7.77±1.52)匹,从种群成幼比来看,近2023—2024年普氏野马种群结构基本稳定。(2)影响普氏野马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距水源地距离(31.2%)、最暖月最高温度(24.8%)、最湿季的降水量(20.2%)、距国道距离(12.8%)和海拔(6.8%),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5.8%,其余3个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距铁路距离(2.4%)、最暖季的降水量(1.7%)和植被类型(0.1%)。研究数据表明,在干旱区生境评估中,水源可获得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普氏野马高适宜生境面积为1700.96km^(2),占研究区域的11.57%;中适宜生境面积为2058.21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4%;低适宜生境面积为10825.61km^(2),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3.65%。当前,野放普氏野马种群规模较小,其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且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应重点保护现存的核心栖息地,同时,在干旱季节可适度增设人工水源补给点,以缓解现有栖息地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放普氏野马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距离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蒙古野驴适宜生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帅帅 胡杨 +5 位作者 邵长亮 蒋丽伟 张于光 苏志珠 吴波 李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适宜生境脆弱程度,是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制定适应性保护对策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筛选207个蒙古野驴分布点位以及9个环境变量,在BIOMOD2平台上利用其10种物种分布模型评估当前和未来2050s(2041—... 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适宜生境脆弱程度,是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制定适应性保护对策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筛选207个蒙古野驴分布点位以及9个环境变量,在BIOMOD2平台上利用其10种物种分布模型评估当前和未来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10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生境脆弱程度。结果表明:(1)在BIOMOD2平台的10种模型中,随机森林(RF)模拟效果最好,表面分布区分室模型(SRE)评分最低;组合模型的真实技巧统计值(TSS)为0.93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表明平台模拟结果相对可靠;(2)年平均气温和最冷季平均气温是影响蒙古野驴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因素;(3)蒙古野驴当前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北部和中部,以及216国道两侧;到2080s(SSP370),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东部,适宜生境面积较当前减少68.8%。本研究利用BIOMOD2平台提供的组合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计算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栖息地的覆盖程度,为国家公园保护蒙古野驴提供适应性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BIOMOD2 脆弱性评价 保护对策 气候庇护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新疆森林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青林 张金海 +3 位作者 高志飞 洪宇 张瑞 邵长亮 《新疆林业》 2020年第3期8-10,共3页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气候为典型的干旱区,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新疆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2016年)结果及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系统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针...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气候为典型的干旱区,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新疆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2016年)结果及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系统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可对新疆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管理 天然林保护工程 数据变化 实践与思考 系统分析 决策参考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羊新亚种——和田盘羊
13
作者 史军 王开锋 +3 位作者 柳万正 范书财 蔡新斌 邵长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986,共6页
记述了盘羊一新亚种,和田盘羊(Ovis ammon hetianensis Shi subsp.Nov.)。鉴别特征,体型小,体长107—109 cm,尾长10—11 cm,头骨颅全长25.5—26.0 cm,角长54—69 cm;具黑色胸带。分布于和田、策勒和于田等县昆仑山北坡中低山带。
关键词 盘羊 和田盘羊 新亚种 新疆 昆仑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