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光伏系统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森
赵京东
+3 位作者
李泽东
张飞
白建华
杨晓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9-716,共8页
全球化石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使沙漠、戈壁和荒漠(沙戈荒)地区成为光伏项目开发的重点区域。为全面了解光伏开发的阶段性变化及其生态效应,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的相关文献...
全球化石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使沙漠、戈壁和荒漠(沙戈荒)地区成为光伏项目开发的重点区域。为全面了解光伏开发的阶段性变化及其生态效应,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光伏开发经历了从技术探索到性能优化再到综合应用的阶段性演进:早期研究(2010年以前)集中于光伏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2011—2015年,研究重点转向光伏系统优化与实际应用;2016年至今,关注光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与多功能产业模式的融合,如“光伏+”在沙漠治理、农业种植及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光伏开发在沙戈荒地区的生态影响展现出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光伏板集雨与遮阴改善局地水分与气候条件,但同时大规模开发也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并引发生境破碎化等生态风险。未来应聚焦于光伏设施的更新迭代管理与废物回收技术开发,推动沙戈荒地区光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戈壁和荒漠(沙戈荒)
光伏
生态影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戈荒地区光伏电站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骏马电站为例
2
作者
杨宏伟
李泽东
+3 位作者
赵京东
刘永青
白建华
杨晓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愈发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应用市场,但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都会对所在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热环境产生特定影响。本研究基于GEE平台和多景Landsat 8影像,利用单窗...
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愈发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应用市场,但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都会对所在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热环境产生特定影响。本研究基于GEE平台和多景Landsat 8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骏马电站”建设前后地表温度(LST)的变化,结果显示:1)光伏电站建成后,厂区的LST均值显著低于缓冲区,出现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0.28℃~2.82℃,与缓冲区域外区域相比,降温更明显;2)光伏电站建设之前和建设期间,各缓冲区之间LST差异不大;光伏电站建成后,缓冲区LST显著低于不受光伏电站影响的区域,最高达-3.31℃,且越靠近光伏电站的缓冲区,温差越明显,光伏电站对LST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电站周围200 m内;3)冬季,光伏电站的“冷岛”效应最明显,降温幅度达1.91℃,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春季的“冷岛”效应最不明显。研究结果对沙戈荒地区光伏电站及其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和人为扰动的生态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地表温度
单窗算法
冷岛效应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光伏系统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森
赵京东
李泽东
张飞
白建华
杨晓晖
机构
中国
华电
集团
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9-716,共8页
基金
中国电建集团企业重点研发项目(KY20240066)。
文摘
全球化石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使沙漠、戈壁和荒漠(沙戈荒)地区成为光伏项目开发的重点区域。为全面了解光伏开发的阶段性变化及其生态效应,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光伏开发经历了从技术探索到性能优化再到综合应用的阶段性演进:早期研究(2010年以前)集中于光伏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2011—2015年,研究重点转向光伏系统优化与实际应用;2016年至今,关注光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与多功能产业模式的融合,如“光伏+”在沙漠治理、农业种植及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光伏开发在沙戈荒地区的生态影响展现出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光伏板集雨与遮阴改善局地水分与气候条件,但同时大规模开发也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并引发生境破碎化等生态风险。未来应聚焦于光伏设施的更新迭代管理与废物回收技术开发,推动沙戈荒地区光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沙漠、戈壁和荒漠(沙戈荒)
光伏
生态影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Keywords
desert,Gobi and desertification land
photovoltaic
ecological impact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VOSviewer
分类号
X3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戈荒地区光伏电站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骏马电站为例
2
作者
杨宏伟
李泽东
赵京东
刘永青
白建华
杨晓晖
机构
中国
华电
集团
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基金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法规政策及典型案例、产业模式研究”(KY20240066)。
文摘
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愈发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应用市场,但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都会对所在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热环境产生特定影响。本研究基于GEE平台和多景Landsat 8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骏马电站”建设前后地表温度(LST)的变化,结果显示:1)光伏电站建成后,厂区的LST均值显著低于缓冲区,出现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0.28℃~2.82℃,与缓冲区域外区域相比,降温更明显;2)光伏电站建设之前和建设期间,各缓冲区之间LST差异不大;光伏电站建成后,缓冲区LST显著低于不受光伏电站影响的区域,最高达-3.31℃,且越靠近光伏电站的缓冲区,温差越明显,光伏电站对LST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电站周围200 m内;3)冬季,光伏电站的“冷岛”效应最明显,降温幅度达1.91℃,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春季的“冷岛”效应最不明显。研究结果对沙戈荒地区光伏电站及其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和人为扰动的生态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光伏
地表温度
单窗算法
冷岛效应
遥感影像
Keywords
photovoltaic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statistical mono-window
cold island effect
remote sensing imagery
分类号
TM61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光伏系统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李森
赵京东
李泽东
张飞
白建华
杨晓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沙戈荒地区光伏电站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骏马电站为例
杨宏伟
李泽东
赵京东
刘永青
白建华
杨晓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