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亮 段绍斌 +7 位作者 居来提 杨东鹰 邓明飞 樊晓静 吾买尔江 史志涛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h,48h采集血液和心脏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心脏组织标本行光镜下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CEC数量、NO、ET-1水平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TNF-α、ICAM-1、CK-MB、CK、LDH水平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MODS模型大鼠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减轻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段绍斌 马磊 +3 位作者 董杨帆 于亮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休克持续时间、经历2次以上较大手术、复苏后发生脓毒症、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休克持续时间、复苏后发生脓毒症、入院时ISS评分、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APACHEⅡ评分是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休克持续时间越长、复苏后发生脓毒症、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Glasgow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危险性减少。临床上应认识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积极抗休克治疗,尽量缩短休克持续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创伤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技巧:附45例报告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亮 段绍斌 +1 位作者 刘郁 于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血管解剖的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8年3月我科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45例,采用中间入路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先定位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回结肠血管,然后自下而上解剖肠系膜上血管,显露右结肠动脉,最后于横结肠系膜根部下方的胰头前方找到胃结肠静脉干,并游离各分支。结果45例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44.4%(20/45),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73.3%(33/45)。因术中出血和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115~215(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48~400ml,平均105ml。淋巴结清扫13~24枚(平均18枚)。45例随访3~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无trocar处癌转移,6例死亡,其中4例Ⅲ期死于远处脏器转移,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4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熟悉和掌握右半结肠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是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基础和保障。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其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血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邓明飞 张毅 +2 位作者 段绍斌 居来提·艾力 杨东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95-279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胆囊残留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除1例残余胆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胆囊残留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除1例残余胆囊癌患者中转开腹外,其余均在腹腔镜及内镜下完成并治愈出院。未出现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3~16 d)。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残留病变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胆囊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mir-k12-1-5p靶向调控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的细胞周期
5
作者 张静 彭靖淇 +1 位作者 吴秀娟 普雄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3-1927,共5页
目的研究kshv-mirT12VTp通过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 A(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KS)的细胞周期&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kshwmu-kl2NVp是否有CDKNl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kshv-mir-k12-1-5p是否靶向结合CDKN... 目的研究kshv-mirT12VTp通过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 A(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KS)的细胞周期&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kshwmu-kl2NVp是否有CDKNl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kshv-mir-k12-1-5p是否靶向结合CDKNlA;将kshv-mir-k12-1 V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分别转染到卡波西肉瘤细胞株(SLK)中,Western blot和qRTTCR方法检测kshv-mir-k12-1-5p对CDKNlA的调控作用;PI法检测kshe-mU-k12-1-5p对KS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iOee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kshwmiRkl2VTp与CDKNlA的3,非翻译区(3PTR)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分析证实kshe-mi e-k12-1-5p的作用合位点(P<0.01);Western blot和qRTTCR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kshwmiRkl2NTp可显著降低CDKNlA的表达水平(P<0.01);PI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余各组比较,k/wmio kl2NTp mimics组PI值(51.43土0.75%)最高(P<0.01),能加速KS细胞周期进程;与其余各组比较,kshwmiRkl2N-5p inhibitor组PI值(3274±1.28)%最低#P<0.01),能减慢KS细胞周期进程&结论CDKNlA是kWiwmiRkl2NTp的靶基因,kshe-mi e-k12-1-5p通过靶CDKN1A的表达影响卡波西肉瘤的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T12N 5p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 卡波西肉瘤 细胞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