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艾龙 高江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6,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关于UBE和UE下手术治疗LSS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按手术方法分为UBE组和UE组。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术后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硬膜囊面积,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篇前瞻队列性研究,14篇回顾性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总样本量1277例,其中UBE组患者650例,UE组患者6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EB组和UE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UBE组手术时间较UE组短[MD=-12.30,95%CI(-20.90,-3.71),P=0.005];在术中失血量[MD=7.41,95%CI(-0.55,15.31),P=0.07]、住院时间[MD=0.02,95%CI(-0.09,0.14),P=0.71]、术后背部疼痛VAS评分[MD=-0.22,95%CI(-0.45,0.02),P=0.07]、术后疼痛下肢VAS评分[MD=-0.18,95%CI(0.39,0.02),P=0.08]、术后ODI[MD=-0.91,95%CI(-2.22,0.39),P=0.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5,95%CI(0.46,1.24),P=0.27]、术前硬膜囊面积[MD=0.37,95%CI(-3.18,2.44),P=0.80]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BE组术后硬膜囊面积扩张显著性大于UE组[MD=-12.51,95%CI(7.44,17.59),P<0.00001]。结论:UBE及UE下手术治疗LSS均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在手术时间、椎管减压程度方面,UBE较UE更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单通道脊柱内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永胜 张玉坤 +3 位作者 黄卫民 沙吾提江 高小亮 周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697-699,共3页
腰腿疼痛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中一部分患者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微创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有效微创治疗方法,当前许多医院都已经开展这项治疗技术... 腰腿疼痛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中一部分患者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微创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有效微创治疗方法,当前许多医院都已经开展这项治疗技术,选择合适的臭氧浓度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现对60例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浓度臭氧进行髓核消融术治疗,观察并评价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臭氧治疗 臭氧浓度 疗效评价 臭氧髓核消融术 治疗方法 微创治疗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江 马良 +3 位作者 王艺 李昆 刘云涛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E-PLIF与MIS-TLIF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37例;年龄59.6±11.0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E-PLIF组36例,MIS-TLIF组3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血清学指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依据Bridwell融合标准,术后2年采用三维重建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PE-PLIF组术中出血量较MIS-TLIF组明显减少(91.6±45.8mL vs 195.5±126.3mL,P=0.000);但手术时间较MIS-TLIF组长(227.5±58.0min vs 194.1±55.2min,P=0.016);术后3d PE-TLIF组CK、CRP、IL-6明显低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PE-PLIF组腰痛VAS评分较MIS-TLIF组改善更加明显(P=0.02),余时间点腰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年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E-PLIF组86%,MIS-TLIF组94%,P=0.430);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翻修手术情况。结论:PE-P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早期腰痛缓解情况优于MIS-TLIF;在中长期两种手术技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经皮内镜经椎板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椎间隙高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李磊 +2 位作者 杨晓凯 任军 刘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5-1130,共6页
背景术前常规CT检查测量的颈椎椎体CT值可能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的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相关,目前有关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ACDF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ACDF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之间... 背景术前常规CT检查测量的颈椎椎体CT值可能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的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相关,目前有关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ACDF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ACDF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体质指数(BMI),并测量术前颈椎椎体CT值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上邻近椎间隙高度,计算椎间隙高度丢失值。随访截至2022-02-01。依据椎间隙高度丢失值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术后1周时测量值的20%为上邻近椎间隙退变,n=15)和B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术后1周时测量值的20%,n=7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影响因素;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上邻近节段高度丢失值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术前颈椎椎体CT值预测患者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椎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颈椎椎体CT值较低[OR=1.05,95%CI(1.02,1.08)]是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呈负相关(r=-0.844,P=0.001);术前颈椎椎体CT值预测患者术后上邻近间隙退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0.732,0.928)],最佳截断值为329.17,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86.7%。结论单节段ACDF患者术前较低的颈椎椎体CT值与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有关,测量术前颈椎椎体CT值有助于预测ACDF术后邻近椎间隙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体层摄影术 X线 退行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江 阿里木江·玉素甫 +1 位作者 马良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558,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关于PE-TLIF和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提取数据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2篇RCT,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7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96例,其中PE-TLIF组患者345例,MIS-TLIF组患者3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LIF组住院时间[MD=-1.45,95%CI(-2.17,-0.74),P<0.0001]、术中失血量[MD=-56.39,95%CI(-77.50,-35.29),P<0.00001]、术后引流量[MD=-46.27,95%CI(-67.68,-24.85),P<0.0001]、下地时间[MD=-2.84,95%CI(-4.97,-0.71),P=0.009]方面均优于MIS-TLIF组;MIS-TLIF组手术时间[MD=35.89,95%CI(16.82,54.95),P=0.0002]、术中透视时间[MD=15.42,95%CI(15.28,15.55),P<0.00001]及下肢VAS评分[MD=0.10,95%CI(0.01,0.19),P=0.02]优于PE-TLIF组;二者在术后背部VAS评分[MD=-0.02,95%CI(-0.10,0.06),P=0.68]、ODI[MD=-0.14,95%CI(-0.71,0.43),P=0.62]、术后JOA评分[MD=-0.11,95%CI(-0.48,0.26),P=0.55]、并发症发生率[OR=1.69,95%CI(0.81,3.54),P=0.16]及融合率[OR=0.56,95%CI(0.23,1.37),P=0.20]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TLIF和MIS-TLIF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手术,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种术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E-TLIF在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等方面更占优势,PE-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缓解腰腿部疼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