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荣鑫 姜侃 +1 位作者 杨德勇 巨啸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纵行破裂(ramp injury)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该科2005年1月~2010年6月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的144例患膝的临床资料,急性期组(伤后6周内)79例,慢性期组(伤后6周~3年)6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纵行破裂(ramp injury)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该科2005年1月~2010年6月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的144例患膝的临床资料,急性期组(伤后6周内)79例,慢性期组(伤后6周~3年)65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71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55例,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8例。经关节镜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ramp损伤49例。其中,47例术中行移植自体四束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29例ramp损伤行半月板后角破裂处缝合,18例ramp损伤行半月板后角破裂处切除术。术前术后行Lysholm评分。结果急性期组79例,内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34.2%,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49.4%,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16.5%,ramp损伤发病率21.5%。慢性期组6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67.7%,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24.6%,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布占7.7%,ramp损伤发病率49.2%。慢性期组ramp损伤发病率高于急性期组(P<0.01)。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半月板缝合29例,术前评分(40.8±10.5)分,术后评分(87.±811.7)分。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半月板切除18例,术前评分(41.4±9.6)分,术后评分(67.8±9.6)分。两者组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均优于术前(P<0.01)。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半月板缝合组优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半月板切除组(P<0.01)。结论对于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可减少继发的ramp损伤。半月板缝合术是治疗ramp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通络方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44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昌 高健 +2 位作者 王小挺 李华彰 沈志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通络方对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方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通络方对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方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采用改良日版整形外科学会脊柱功能量表(mJOA)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g、F-β1、TNF-α、MMP-1、TIMP-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g、F-β1、TIMP-1明显升高,TNF-α、MMP-1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F-β1、TIMP-1比对照组高,TNF-α、MMP-1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通络方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补肾通络方 腰椎骨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疼痛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姜侃 孟正 吴巧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技术重建新疆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研究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各项参数的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80例无膝关节疾病的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志愿者160膝进行磁...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技术重建新疆维吾尔族正常膝关节,研究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各项参数的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80例无膝关节疾病的正常新疆维吾尔族志愿者160膝进行磁共振扫描,重建股骨远端并利用数字技术测量其各个参数:包括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ATA)、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APA)、髁扭转角(CT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CSA)、股骨后髁角(PCA)。根据侧别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TA平均为(0.67°±0.58°);APA平均为(2.32°±0.49°);CTA平均为(5.63°±0.46°);CSA平均为(4.11°±0.57°);PCA平均为(3.21°±1.03°)。以上测量所得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而测得CTA、PCA、ATA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测得ATA为女性大于男性,PCA与CTA男性大于女性。结论利用数字技术重建股骨远端定位并测量以上参数是一种比较可靠地新方法,为新疆维吾尔族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新疆维吾尔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角度与轴线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旋转轴线作为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股骨远端 旋转对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Weaver-Dunn法结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陀亚楠 沈志敏 +2 位作者 王国胜 曹明宇 马强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2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 :对比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41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方式分为锁... 目的 :对比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41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方式分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A组)和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B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51岁,平均(31.60±12.58)岁,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0.25±9.80,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8~48岁,平均(29.40±11.27)岁,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1.45±8.81,采用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手术时间(40.50±24.36)min,术中出血量(75.30±30.36)ml;B组手术时间(60.10±23.55)min,术中出血量(100.70±40.12)ml;A组21例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3.1)个月;B组20例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6±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6例出现并发症,B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A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8.85±4.23,B组为92.15±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22〈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较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小,但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重建的喙锁韧带更牢固,且能早期取出锁骨钩钢板,可以更早地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S法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其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共收治4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其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共收治4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实验组采用LISS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而实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屈伸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与传统切开固定法相比,采用LISS法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安全性高,这一治疗方法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活动度情况更为理想,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法 传统切开固定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伟强 沈志敏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760-762,共3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受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的影响,其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使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2%,在青壮年骨折中占相当比例,且...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受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的影响,其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使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2%,在青壮年骨折中占相当比例,且以男性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