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杨丽 张紫怡 +6 位作者 邵彤彤 李新婷 郑嵘炅 王世一 王远志 郝琴 鲁晓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在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选取2022-2023年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3个乡镇的体检人群血清795人份,其中芦草沟镇383人份、水西沟镇145人份和托里乡267人份,检测人群血清抗体IgG和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在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选取2022-2023年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3个乡镇的体检人群血清795人份,其中芦草沟镇383人份、水西沟镇145人份和托里乡267人份,检测人群血清抗体IgG和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认,收集WB阳性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病例诊断。结果ELISA共计检出阳性110人份,阳性率13.84%(110/795),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69%(37/346)、16.26%(73/449),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χ^(2)=5.076,P=0.024)。不同年龄分层中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9,P=0.766)。水西沟镇、芦草沟镇和托里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98%(48/267)、14.48%(21/145)、10.70%(41/383),其中托里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芦草沟镇(χ^(2)=7.041,P=0.008)。将ELISA初筛阳性的110人的血清进一步行WB确认实验(分别检测IgG、IgM蛋白条带),共检出阳性82人,阳性率10.31%(82/795)。依据莱姆病诊断标准共确诊莱姆病患者20例,粗患病率为2.52%。结论乌鲁木齐市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和流行,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强莱姆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血清流行病学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2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型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的列线图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珊 宗华 +2 位作者 胡运霞 王玲 向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的列线图,并评估其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武汉市第八医院接受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结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前... 目的:建立基于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的列线图,并评估其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武汉市第八医院接受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结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增生44例,前列腺癌56例,通过随机抽样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n=70)与验证集(n=30),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相关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集中良性组、恶性组分别有31例、39例,验证集中良性组、恶性组分别有13例和17例。训练集与验证集中良性组、恶性组的年龄、病灶内部回声、血流分级、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内部回声、血流分级、RI、PSA均是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的AUC为0.903(95%CI:0.824~0.957),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2.05%,在验证集的AUC为0.887(95%CI:0.755~0.936),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为82.35%。结论:基于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联合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基于单位体检的低剂量CT筛查实践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裔良 刘丹玉 +6 位作者 朱朝晖 常炜 闫晓刚 靳永伟 张扬 车勇 陈海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8-101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东部地区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筛查发现,之前认为的“低风险人群”,即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有较高的肺癌检出率。这种现象是否也见于中国西部地区,早期肺癌LDCT筛查的适宜对象如何确定尚不清楚。分... 背景与目的:中国东部地区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筛查发现,之前认为的“低风险人群”,即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有较高的肺癌检出率。这种现象是否也见于中国西部地区,早期肺癌LDCT筛查的适宜对象如何确定尚不清楚。分析新疆健康人群筛查的检出数据,为进一步在肺癌筛查中推广LDCT提供实践依据。方法:2020年4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职工年度体检,提供免费的LDCT检查,全院在职和退休职工自愿参与。所有可疑影像资料均由本院胸部疾病多学科团队审定,给出进一步诊断、治疗或随访的建议。结果:LDCT筛查总人数1039人,包括女性739人(71.1%),中位年龄35岁(19~90岁)。参与者中,汉族698人(67.2%)。LDCT检出肺部异常者351人(33.8%),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其中实性结节86例(8.3%)、磨玻璃结节12例(1.2%)、钙化病灶141例(13.5%)、其他良性病变112例(10.8%)。实性结节中确诊肺癌1例,为吸烟男性。接受手术切除者2例,1例实性结节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结核,1例磨玻璃病灶(最大径3 cm)是炎性病变。另有2例最大径>8 mm的磨玻璃结节,在半年随访CT检查时发现病灶缩小,考虑为炎性病变。其余患者目前均未发现恶性证据。结论:LDCT作为体检项目在首次筛查的健康人群中查出相当比例的肺部异常病灶,其在新疆居民中是否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低剂量CT 肺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蛋白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燕 苏艳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获取新疆地区魏氏梭菌的α毒素蛋白。方法:用新疆地区分离出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构建重组质粒pET30a-α,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进行鉴定、表达,获得的可溶性蛋白经Ni柱纯化后,分别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纯度与... 目的:获取新疆地区魏氏梭菌的α毒素蛋白。方法:用新疆地区分离出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构建重组质粒pET30a-α,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进行鉴定、表达,获得的可溶性蛋白经Ni柱纯化后,分别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纯度与反应原性。结果:显示诱导剂IPTG的浓度为0.5 mmol/L37℃诱导5 h时,蛋白的表达量最大,并筛选出了90 mM咪唑LE Buffer可以洗净杂蛋白,经透析、浓缩后获得了高纯度和高浓度的重组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结论:α毒素蛋白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表达的α毒素蛋白为后期地区性疫苗的研究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蛋白 诱导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月月 朱玥洁 +2 位作者 王泉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7表达,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CBA法检测外周血清IFN-γ和IL-4含量,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水平、IFN-γ/IL-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I组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和肺X线异常的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两者正常的患者升高(P<0.001,P<0.05);Th2细胞水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与Th1/Th2、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与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呈负相关(r=-0.651,r=-0.407);与Th2细胞水平、IL-4含量呈正相关(r=0.706,r=0.530)。结论: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Siglec-7^(+)单核细胞增多并可能参与Th1/Th2细胞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Siglec-7 单核细胞 TH1/TH2细胞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NK细胞比例
7
作者 杨晨晨 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 徐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5,共7页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募集32名PTB患者(PT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CD152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分子PD-1的表达以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组CD8^(+)CD28^(+)T细胞比例、CD8^(+)CD152^(+)T细胞比例显著偏低。ROC曲线显示,变量CD8^(+)CD152^(+)T细胞比例对PTB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00,CI=0.664~0.936)。CD4^(+)CD28^(+)T细胞以及CD4^(+)CD152^(+)T细胞比例无预测价值。PTB患者的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3)。与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PTB患者CD8^(+)CD152^(+)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8 CD152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药物敏感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滨 王泉 +12 位作者 于晋杰 邓乐乐 钱程宇 方丹昂 万康林 李马超 刘梦文 赵秀芹 赵丽丽 刘海灿 肖开提·米吉提 袁秀琴 李桂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7-836,共10页
目的评价一种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菌株对11种一、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的效能。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来自新疆不同地区4家结核病院的住院/门诊结核病患者的847株MTB临床分离菌株中,随机选取... 目的评价一种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菌株对11种一、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的效能。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来自新疆不同地区4家结核病院的住院/门诊结核病患者的847株MTB临床分离菌株中,随机选取188株,采用一种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剂盒(MYCOTB)检测其对11种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以常规微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对照方法,结合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评估MYCOTB法检测药物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两种表型药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以常规微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MYCOTB检测RFP、ETH、RFB、SM、INH、PAS、OFX、AMK、MFX、EMB和KM等11种药物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2.0%、88.6%、86.7%、84.6%、84.3%、75.0%、67.7%、57.4%、56.7%、56.5%和40.0%,特异度分别为97.1%、96.7%、96.2%、97.3%、90.0%、95.6%、96.1%、99.5%、91.1%、96.4%和100.0%,符合率分别为95.7%、95.2%、94.7%、94.7%、87.2%、94.7%、91.0%、97.9%、85.6%、91.5%和96.8%,Kappa值分别为0.89、0.84、0.81、0.84、0.75、0.52、0.68、0.66、0.47、0.57和0.87。对于两种表型药敏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基因测序结果更支持MYCOTB的检测结果。结论MYCOTB检测MTB对11种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MTB菌株耐药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MYCOTB 微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鑫 买尔旦·阿不来 +1 位作者 蔺益红 张文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 目的: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淋巴细胞亚群 因果律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及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泉 马瑞瑛 +4 位作者 杨婷 张亚丽 许苗 撒玉玲 陈清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评价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分枝杆菌并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 目的评价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分枝杆菌并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经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的痰液标本,共624份。分别应用罗氏固体培养,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生长试验,以及恒温微流控系统进行分枝杆菌检测和菌种鉴定;以罗氏固体培养和PNB/TCH生长试验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评价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分枝杆菌和鉴定菌种的效能。结果624份痰标本中,经罗氏固体培养法检测阳性612份(98.1%),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阳性607份(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950)。以罗氏固体培养法检测结果作为参照标准,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的痰液标本中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2%(607/612)和100.0%(12/12),Kappa值为0.82。以PNB/TCH生长试验结果作为参照标准,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痰液标本中MT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6%(513/515)和100.0%(97/97),Kappa值为0.99;恒温微流控系统检测痰液标本中NT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94/97)和100.0%(515/515),Kappa值为0.98。结论恒温微流控系统在以抗酸染色镜检阳性为诊断基础时,鉴定痰液标本中MTBC与NTM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核酸扩增技术 诊断 鉴别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US引导下活检与常规超声穿刺活检在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诊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倩茹 林昕 +3 位作者 段晓玲 梁萍 麦麦吐逊 阿瓦古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13-615,626,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引导下活检与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诊断的价值对比。方法:本研究采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 目的:探讨CEUS引导下活检与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诊断的价值对比。方法:本研究采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造影引导穿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以及不同亚组患者的诊断差异。结果:观察组(95.00%)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23);≤2.0 cm组、>3 cm组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cm组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22)。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引导的穿刺活检对于肺结核合并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N14通过促进CDK5蛋白的降解在口腔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12
作者 穆磊 张红 +1 位作者 段晓波 陈晓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4(CAPN1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APN14在OSCC细胞系SCC9、SCC25和CAL27中的临床特征及相互作用分子,慢病毒转染技术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CAPN14过表达组及... 目的:探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4(CAPN1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APN14在OSCC细胞系SCC9、SCC25和CAL27中的临床特征及相互作用分子,慢病毒转染技术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CAPN14过表达组及回复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PN14和CDK5的mRNA及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相比癌旁组织,OSCC组织中CAPN14的表达含量下降(P<0.01)。相比对照组,过表达组CAL27细胞中CDK5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K5蛋白半衰期缩短,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减弱(P<0.01);而相比过表达组,回复组细胞CDK5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增强(P<0.01)。结论:CAPN14可促进CDK5蛋白的降解,并抑制OSCC细胞的恶性增殖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CDK5 CAPN14 增殖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