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经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
11
1
作者
石光英
马晓媛
谢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免疫学改善程度,为临床PB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PBC患者,依据病变程度...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免疫学改善程度,为临床PB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PBC患者,依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PBC早期、PBC肝硬化期和PBC对生化应答不佳期,各60例。按照8~10、13~15、20~25mg·kg^-1·d^-1不同剂量的UDCA治疗将每类患者再分成3组,每组2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不同剂量UDCA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应用13~15 mg·kg^-1·d^-1剂量UDCA治疗后的PBC早期患者其CD3+CD4+细胞百分比[(54.8±11.6)%vs(34.7±7.7)%]、CD4+/CD8+比值[(2.3±1.0)vs(1.6±0.6)]及干扰素γ的水平[(33.0±12.3)ng/L vs(23.7±7.2)ng/L]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量[(29.0±4.6)ng/L vs(38.5±7.1)ng/L]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7、2.9、5.0,P值均〈0.05)。结论 13~15mg·kg^-1·d^-1剂量的UDCA治疗PBC早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免疫状况,应规范使用UDCA以充分发挥其应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熊脱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岩
崔泳
+1 位作者
郭梅香
李冠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泡状棘球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经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
11
1
作者
石光英
马晓媛
谢敬东
机构
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
医院
肝病
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
上海交通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瑞金
医院
感染
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47-145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免疫学改善程度,为临床PB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PBC患者,依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PBC早期、PBC肝硬化期和PBC对生化应答不佳期,各60例。按照8~10、13~15、20~25mg·kg^-1·d^-1不同剂量的UDCA治疗将每类患者再分成3组,每组2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不同剂量UDCA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应用13~15 mg·kg^-1·d^-1剂量UDCA治疗后的PBC早期患者其CD3+CD4+细胞百分比[(54.8±11.6)%vs(34.7±7.7)%]、CD4+/CD8+比值[(2.3±1.0)vs(1.6±0.6)]及干扰素γ的水平[(33.0±12.3)ng/L vs(23.7±7.2)ng/L]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量[(29.0±4.6)ng/L vs(38.5±7.1)ng/L]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7、2.9、5.0,P值均〈0.05)。结论 13~15mg·kg^-1·d^-1剂量的UDCA治疗PBC早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免疫状况,应规范使用UDCA以充分发挥其应答效果。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熊脱氧胆酸
Keywords
liver cirrhosis, biliary
T - lymphocyte subsets
cytokines
ursodeoxycholic acid
分类号
R575.2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岩
崔泳
郭梅香
李冠霖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骨
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
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骨
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脊柱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泡状棘球蚴
诊断
治疗
Keywords
Spinal hydatid disease
Echinococcosis disease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532.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经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石光英
马晓媛
谢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李岩
崔泳
郭梅香
李冠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