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oH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唐梅芳 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 杨韵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HtoH(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由医院、社区医护人员协作的HtoH连续护理6个月。观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依... 目的探讨HtoH(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由医院、社区医护人员协作的HtoH连续护理6个月。观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出院6个月内再入院率显著低于上一年度同类患者(P<0.05)。结论 HtoH连续护理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 用药依从性 再入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GMP140和内皮功能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曹桂秋 毛颖 +3 位作者 陈玉岚 武贵臻 邹建平 何秉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89-1491,1495,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RP、GMP140、肱动脉舒张功能(FDM)。结果:治疗1、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前CRP、GMP140高于对照组,FD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后CRP、GMP140降低,FDM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GMP140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聚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和内皮功能,且瑞舒伐他汀降低血小板聚积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反应蛋白 颗粒膜蛋白-140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玲 张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05-907,910,共4页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其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进行常规降压药物治...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其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进行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患者血脂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121.72±24.60)ng/L、(14.12±2.62)ng/mL和(5.68±0.59)m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IL-6、TNF-α及hs-CRP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18±0.49)、(1.21±0.39)、(2.42±0.4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57±0.21)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FMD)分别为(42.18±16.35)pg/mL、(18.09±2.41)μmol/L、(15.46±2.1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GTN)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微泡造影剂促进兔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新生及心肌力学改变
4
作者 曾倩倩 曹桂秋 +2 位作者 穆玉明 唐琪 王春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靶向微泡造影剂注射后兔心肌梗死区域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制备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携CD34单克隆抗体)。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普通造影剂组(移植+C组)及靶向造影剂组(移植+T组)...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靶向微泡造影剂注射后兔心肌梗死区域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制备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携CD34单克隆抗体)。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普通造影剂组(移植+C组)及靶向造影剂组(移植+T组),分别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前、AMI后3天、干细胞移植术后4周行心肌超声造影(MCE),采用彩色编码参数量化(PQ)技术对比各组干细胞移植前后梗死区域心肌灌注参数,同时对3组动物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区域心肌的径向应变率(SrR)、圆周应变率(SrC)、旋转率(RotR)、收缩期S峰值及心肌扭转角度(Rot)进行斑点追踪分析,并于移植4周后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干细胞移植后各心肌节段的A、β和A×β值均较本组内移植前改善,移植+T组改善最为明显(P均<0.05)。各组左心室前壁的SrR、SrC、RotR及Rot均较本组内移植前增高(P均<0.01),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结论靶向微泡造影剂对兔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微血管新生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心肌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