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海红 白雪亮 +2 位作者 高恺明 刘伟 王红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为100%(25/25)。术后第1天25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7 d内,24例患者行CTP或PWI检查,脑灌注较术前均有所改善;25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4例存在脑梗死;24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或TCD检查,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年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36、2.72和2.72分,平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76、0.60和0.60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平均随访24.88个月,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率为16%(4/25),均未发生同侧颈内动脉再闭塞。结论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技术可行,且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为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或沉默lncRNA SNHG8的脂肪干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
2
作者 陈自强 胡晓咏 +5 位作者 杨朝颖 邹婷 吕忠英 张颖 王欢 李红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或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8的脂肪干细胞(ADS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力、迁移、成管及表达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流式细胞术及成脂、成骨诱导实验鉴定病态肥胖患者来源的脂肪干细胞(O-ADSCs);RT-... 目的:研究过表达或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8的脂肪干细胞(ADS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力、迁移、成管及表达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流式细胞术及成脂、成骨诱导实验鉴定病态肥胖患者来源的脂肪干细胞(O-ADSCs);RT-qPCR检测健康人群来源的脂肪干细胞(H-ADSCs)及O-ADSCs内lncRNA SNHG8的表达。(2)Transwell建立ADSCs与HUVECs间接共培养48 h体系,设置O-ADSCs+HUVECs组、HADSCs+HUVECs组和HUVECs组,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s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3)进一步构建lncRNA SNHG8过表达或沉默慢病毒并感染O-ADSCs,设置O-ADSCs-OE-SNHG8+HUVECs组、O-ADSCs-OE-NC+HUVECs组、O-ADSCs-sh-SNHG8+HUVECs组和O-ADSCs-sh-NC+HUVECs组,共培养48 h后,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UVECs活力、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s内AngⅡ、ET-1和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s内NO含量。结果:(1)所培养细胞经鉴定符合ADSCs特征;(2)与H-ADSCs比较,lncRNA SNHG8在O-ADSCs中显著高表达(P<0.01);(3)与H-ADSCs+HUVECs和HUVECs组相比,O-ADSCs+HUVECs组中HUVECs内AngⅡ和E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4)过表达lncRNA SNHG8的OADSCs可增强HUVECs的活力、迁移能力及成管能力,上调HUVECs中AngⅡ和E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减少HUVECs内NO含量(P<0.05);而沉默O-ADSCs中lncRNA SNHG8的表达则呈现相反的结果(P<0.05)。结论:(1)O-ADSCs可通过旁分泌作用增强内皮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成管能力;(2)过表达lncRNA SNHG8的O-ADSCs促使内皮细胞分泌舒张-收缩因子失衡,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长链非编码RNA SNHG8 脂肪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屎肠球菌QH06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5
3
作者 库尔班乃木·卡合曼 赵健锋 +4 位作者 穆凯代斯·艾合买提 王汉铭 朱稷蔚 潘文涛 卡思木江·阿西木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6-987,共12页
目的探讨屎肠球菌QH06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和屎肠球菌组(12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以5%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屎肠球菌QH06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和屎肠球菌组(12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以5%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屎肠球菌组用屎肠球菌QH06灌胃干预,剂量为0.21 g/kg,正常对照组和UC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干预。干预14 d后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改变并评分,用RT-q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4、IL-10、IL-12和IFN-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TLR2蛋白表达量。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测序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肠道菌群和TLR2蛋白表达量、细胞因子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1),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ELISA和RT-qPCR结果显示,IFN-γ(P<0.01),IL-12(P<0.01),TLR2(P<0.0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P<0.05),IL-12(P<0.05),IL-10(P<0.05)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Illumina Miseq测序和分析显示,UC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P<0.05)、Ace指数(P<0.01)和Chao指数(P<0.05)降低。Enterobacteriaceae(P<0.01)增多,Burkholderiaceae(P<0.05)减少。与UC组相比,屎肠球菌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损伤减轻,病理学评分下降(P<0.05),结肠组织中IFN-γ(P<0.01),IL-12(P<0.05)、TLR2蛋白表达量(P<0.01)下调,IL-4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IFN-γ(P<0.05)、IL-12(P<0.05)的mRNA表达量下调,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P<0.05)、Ace指数(P<0.05)和Chao指数(P<0.05)升高。Enterobacteriaceae(P<0.05)减少,Burkholderiaceae(P<0.05)和Rikenellaceae(P<0.01)增多;肠道菌群、细胞因子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FN-γ与Enterobacteriaceae呈正相关、而与Prevotellaceae,Desulfovibrionaceae、norank_o__Mollicutes_RF39,Clostridiales_vadinBB60_group呈负相关;TLR2表达水平与Clostridiales_vadinBB60_group,norank_o__Mollicutes_RF39和Prevotellaceae呈负相关。结论屎肠球菌QH06能减轻TNBS诱导的UC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普氏菌科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丰度的升高,TLR2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TLR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