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对胸科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健华 王龙 叶力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0-872,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对胸科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地塞米松组(D组)、氯胺酮联合地塞米松组(KD组)和对照组(C组)。切皮前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对胸科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地塞米松组(D组)、氯胺酮联合地塞米松组(KD组)和对照组(C组)。切皮前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后持续泵注氯胺酮2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K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及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后持续泵注氯胺酮2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毕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2、4、12、24和48h时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48h内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幻觉、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果与D和C组比较,术后1、2、4h时K、K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四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K、KD组PCA有效按压次数、48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K组和C组恶心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K、KD组PCA有效按压次数、48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KD组比较,K组和C组恶心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四组呕吐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头晕、幻觉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论胸科患者术中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可以改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氯胺酮 地塞米松 胸科手术 舒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中的效果
2
作者 许宜珍 汪艳萍 +2 位作者 陈爱芳 王龙 杜健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5-887,共3页
近年来,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发病率逐年上升,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因其微创、精准及诊断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1-2]。... 近年来,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发病率逐年上升,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因其微创、精准及诊断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1-2]。然而EBUS-TBNA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气道的刺激强烈,易引起患者剧烈呛咳、恐惧、窒息濒死感等严重不适,并导致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循环超负荷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4]。目前临床上行EBUS-TBNA多采用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但此方案易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尤其在老年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显著[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艾司氯胺酮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刺激联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龙 杜健华 岳文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0,共2页
妇科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高达60%~70。有研究报道,对内关(P6)穴进行刺激,可以降低PONV的发生率,而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内关穴刺激联合静注地塞米松对妇科腔镜PONV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手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刺激 妇科患者 地塞米松 腔镜 PONV 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丁顺才 陈政文 梁大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硬膜外麻醉 氯胺酮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安平 常琦 岳新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建立新疆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风险评估体系。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分层随机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抽取8所幼儿园共136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使用... 目的建立新疆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风险评估体系。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分层随机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抽取8所幼儿园共136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影响龋齿发生的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结果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经常吃零食;开始刷牙时间<3岁、家庭收入≥1万元、父母的文化水平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经常饭后漱口是保护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危险分级体系,通过ROC曲线证实了体系的实效性,将评分>12.5分作为龋齿发生的高风险。结论建立的龋齿发生风险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实效性,可以为减少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学龄前儿童 主成分分析 风险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高15°倾斜位对肥胖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帆 许宜珍 +3 位作者 杜健华 汪艳萍 杨刚 王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观察头高15°倾斜位对肥胖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显微耳科手术的肥胖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BMI≥28kg/m^2。随机分为两组:头高15°倾斜位组(H组)和平卧位对照组(C... 目的观察头高15°倾斜位对肥胖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显微耳科手术的肥胖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BMI≥28kg/m^2。随机分为两组:头高15°倾斜位组(H组)和平卧位对照组(C组)。常规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2~4μg/ml和瑞芬太尼5~6μg/ml,维持BIS 40~60,术中不追加肌松药,术毕C组采用平卧位,H组采用头高15°倾斜位。记录患者从轻唤睁眼后到达到拔除气管导管标准所需的时间(X),达PACU出室标准所需的时间(Y),拔管后吸入新鲜空气时SpO_2由100%降至92%的时间(Z)和吸入纯氧后SpO_2由92%上升至100%的时间(W)。记录入室时、吸氧3min后、术毕时、气管拔除前及出PACU时的PaO_2、PaCO_2和pH。结果 H组X(14±7)min、Y(45±7)min、W(39±11)s均明显短于C组[(19±6)min,(57±10)min,(51±9)s],Z(335±58)s明显长于C组(245±75)s(P<0.05)。气管拔除前和出PACU前H组PaO_2[(193.4±30.5)mmHg,(82.2±3.4)mmHg]明显高于C组[(169.1±29.4)mmHg,(70.8±4.1)mmHg](P<0.05),其他各时点Pa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PaCO_2和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高15°倾斜位可有效促进肥胖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高位 肥胖 全麻苏醒期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政文 汪艳萍 +2 位作者 陈爱芳 张玲 木亚斯沙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1-944,共4页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DN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436例,男231例,女205例,年龄50~80岁,BMI 19~33 kg/m^(2),ASAⅠ—Ⅲ级。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DN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436例,男231例,女205例,年龄50~80岁,BMI 19~33 kg/m^(2),ASAⅠ—Ⅲ级。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和抑郁状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0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Z分法来判定术后是否发生DNR。根据是否发生DNR将患者分为两组:DNR组(n=44)和无DNR组(nDNR组,n=392)。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症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焦虑、抑郁程度与术后DNR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58.4%和43.2%。术后DNR的发生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DNR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OR=2.651,95%CI 1.586~5.756)、术前抑郁(OR=1.687,95%CI 1.144~2.659)和麻醉时间延长(OR=1.231,95%CI 1.100~2.213)。结论全麻患者术前抑郁状态是术后30 d发生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前灌肠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红 霍建丽 吴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非结肠及直肠)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灌肠与不灌肠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非结肠及直肠)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前早晨用1 000 ml生理盐水和20%肥皂液10 ml灌肠。试验组... 目的探讨腹部(非结肠及直肠)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灌肠与不灌肠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非结肠及直肠)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前早晨用1 000 ml生理盐水和20%肥皂液10 ml灌肠。试验组:不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首次自主排气时间及首次自主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前灌肠和不灌肠对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可省略灌肠措施,以减轻患者灌肠时的不舒适感,节省了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灌肠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政文 张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58例,记录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射血分数(EF)<50%]等心血管事件,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58例,记录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射血分数(EF)<50%]等心血管事件,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等,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代谢紊乱情况明显,术前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年龄、心衰、微量白蛋白尿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以上危险因素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合并症(冠心病、心衰、肾病)是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王安平 岳新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74,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46例,男性18例,女性28例;ASAI一Ⅱ级,术前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脑、心、肺、。肾、肝等脏器疾病,无高血压病史,无服用阿片类药物及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46例,男性18例,女性28例;ASAI一Ⅱ级,术前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脑、心、肺、。肾、肝等脏器疾病,无高血压病史,无服用阿片类药物及心血管药物史,心功能I级。按是否使用艾司洛尔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反应 瑞芬太尼 艾司洛尔 靶控输注 全麻拔管期 高血压病史 阿片类药物 全麻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用于高血压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45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顺才 陈政文 +2 位作者 施泽金 王碧超 杨金月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A01期7-9,共3页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MECT麻醉前,治疗组静脉注射乌拉地尔5~10 mg,对照组静脉推注相同容量0.9%氯...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MECT麻醉前,治疗组静脉注射乌拉地尔5~10 mg,对照组静脉推注相同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时使用丙泊酚和琥珀胆碱均按统一标准给予.分别记录麻醉前(t0)、MECT进行后即刻(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5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结果 两组MECT患者SBP、DBP、MAP、HR治疗组波动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组5个时间段之间变化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拉地尔在MECT期间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平稳,使用方便,安全可行,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 精神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