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人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灿灿 庞澜 +4 位作者 柯月 丁荣 王玥 纪文静 丁永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确诊60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肠道微生物多...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确诊60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和TGF-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MI、LDL-C与总胆红素(CHO)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道菌群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的致病菌显著增加,而以乳酸杆菌、罗氏菌为主的益生菌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致病菌数量减少,益生菌增加(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TGF-β、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L-6、TGF-β、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NAFLD病人肠道微生态系统出现致病菌增多,益生菌减少,并导致机体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升高,可能是NAFLD发生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系统 炎症反应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AcSDKP及其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
2
作者 白洁 纪文静 +2 位作者 丁永年 彭媛媛 陈源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性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及相关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AcSDKP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5只普通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性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及相关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AcSDKP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5只普通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阻断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予以开腹,但不结扎胆总管。分别在1、2和4周后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赖氨酸寡肽酶(PO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结果:自第1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B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3组大鼠肝组织中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CⅣ和HA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和ACE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POP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第1周结构基本正常,第2周时呈现小灶状坏死,第4周时呈现片状坏死;阻断组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各时间点结构基本正常。结论: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AcsDK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Tβ4-POP-AcsDKP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酸-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肝纤维化 胸腺素Β4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变程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努尔吉马·阿合尼牙孜 刘一佳 +1 位作者 梁灿灿 丁永年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脂肪变程度及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脂肪变程度及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 054例患者,根据腹部彩超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将NAFLD组患者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根据脂肪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肝脏硬度分为肝纤维化组、无肝纤维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脂肪变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yG指数与NAFLD及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患病率随着TyG指数四分位数值升高而递增(Q_(1) 44.1%,Q_(2) 58.7%,Q_(3) 71.9%,Q_(4) 84.6%,P<0.001);肝纤维化患病率随着TyG指数四分位数值升高而递增(Q_(1) 25.8%,Q_(2) 30.2%,Q_(3) 38.6%,Q_(4) 44.3%,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在NAFLD患者中,TyG指数与脂肪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应OR值分别为1.383、2.450、3.070,P<0.001)。TyG指数与肝纤维化相关(OR=1.132,P<0.001)。TyG指数预测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最佳截断值为8.57。然而,TyG指数预测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95。TyG指数可能不是预测肝纤维化可靠的指标。结论:TyG指数与NAFLD脂肪变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变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