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酶和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对胃癌侵袭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军 华赟鹏 +4 位作者 韩渊 马博 李剑辉 郑建忠 阿不都斯木.艾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观察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对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的56例胃癌患者的原发癌组织、癌旁组织、淋巴结组织,另选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石... 【目的】观察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对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的56例胃癌患者的原发癌组织、癌旁组织、淋巴结组织,另选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蛋白和m RNA的表达,应用χ~2检验比较肝素酶、CCR7表达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胃癌组织肝素酶、CCR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9%和7.1%,正常胃组织3.6%和1.8%(P=0.008);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CCR7m RNA的表达亦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和P=0.000),癌旁和正常组织的表达相近(P=0.316)。肝素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直径、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浆膜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CCR7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深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等有关;胃癌组织中CCR7(OR=10.365,P=0.000)及肝素酶的阳性表达(OR=5.604,P=0.016)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T分期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319)。肝素酶、CCR7阳性共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65.23%vs 21.53%,P=0.016)。胃癌组织中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rs=0.341,P=0.026)。【结论】肝素酶参与胃癌的直接侵袭过程,CCR7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两者阳性共表达可成为判定胃癌预后较差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素酶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赛福丁 阿迪力 杨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43-3444,共2页
结肠癌是肠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左半结肠癌约占全部结肠癌75%以上.临床上以肠梗阻表现而入院的病人中。结肠癌梗阻的病人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位居第二位。所以在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时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还是分期手术,目前... 结肠癌是肠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左半结肠癌约占全部结肠癌75%以上.临床上以肠梗阻表现而入院的病人中。结肠癌梗阻的病人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位居第二位。所以在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时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还是分期手术,目前尚有争议.我院自2000年至2008年收治1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癌肿切除对端吻合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结肠癌伴急性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结肠癌梗阻 对端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白线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阿迪力 赛福丁 +1 位作者 杨旭 马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03-2604,共2页
目的:探讨用赫美网塞补片治疗腹白线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意大利赫美网塞T2补片行腹白线疝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9例。结果:本组19例中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8~12h后即可下床活动,6h后可进食水,未见不良反应。随访1~3年无一例复... 目的:探讨用赫美网塞补片治疗腹白线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意大利赫美网塞T2补片行腹白线疝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9例。结果:本组19例中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8~12h后即可下床活动,6h后可进食水,未见不良反应。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该补片是由一个三维网塞帽加圆形基底平片构成,网塞帽固定在平片的中央,其设计非常符合腹白线疝的病理解剖特点。所以用该补片修补腹白线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无复发等优点,为此应首选赫美网塞T2补片修补腹白线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赫美网塞T2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6b靶向调控TGF-β/Smad通路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博 李建刚 +2 位作者 王俊 候军丽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miR-106b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miR-106b与TGF-βR1基因的靶向关系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癌SW-480细胞及正常结肠上皮NCM46... 目的:探讨miR-106b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miR-106b与TGF-βR1基因的靶向关系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癌SW-480细胞及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种组织和细胞中miR-106b表达水平及细胞中TGF-βR1 mRNA表达水平。将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质粒组(转染miR-NC空质粒)、miR-106b组(转染miR-106b-mimics)、pGL3-TGF-βR1组(转染pGL3-TGF-βR1)和miR-106b-mimics+pGL3-TGF-βR1组(同时转染miR-106b-mimics和pGL3-TGF-βR1);生物信息分析法预测miR-106b与TGF-βR1的靶向作用关系,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划痕愈合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TGF-βR1、磷酸化Smad同源物2(p-Smad2)和磷酸化Smad同源物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106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癌SW-480细胞中miR-106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提示TGF-βR1为miR-106b的靶基因。与空质粒组比较,miR-106b组SW-480细胞中TGF-β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和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miR-106b组比较,miR-106b-mimics+pGL3-TGF-βR1组SW-480细胞中TGF-βR1 mRNA和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侵袭细胞数和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miR-106b过表达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b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 结肠肿瘤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外伤9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博 任菲 杨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2-1383,共2页
腹部外伤在整个人体医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外事故逐年增多。由于致伤因素多样,临床表现差异大,可同时合并全身或腹部多脏器的损失,因此给救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稍有不... 腹部外伤在整个人体医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外事故逐年增多。由于致伤因素多样,临床表现差异大,可同时合并全身或腹部多脏器的损失,因此给救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97例腹部外伤患者的诊治予以回顾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诊治 腹部多脏器 人体医学 交通工具 意外事故 致伤因素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包文 段永亮 +5 位作者 管圣 杨旭 刘小庆 冯涛 王宏 马建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2年1月间对147侧(139例)颈动脉狭窄病变实施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87%的患者采用颈丛麻醉,92%的患者颈动...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2年1月间对147侧(139例)颈动脉狭窄病变实施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87%的患者采用颈丛麻醉,92%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后应用补片血管成形,11例患者术中放置临时性转流管,2例患者为颈动脉支架失败后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轻度神经损伤7例,占4.8%;1例于术后3天出现偏瘫,占0.7%;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临床随访123例,随访率为88.5%,平均随访39±4个月。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97例,占66%;症状改善、好转者19例,占12.9%;术后颈动脉再狭窄发生24例(均<50%),占16.3%。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阿迪力江.艾麦提 艾山江.乌买尔江 陈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氨甲环酸组(74例...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氨甲环酸组(74例)及联合组(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5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吸取脾血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能够减轻手术对机体免疫和创伤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氨甲环酸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