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磊 康麟 查天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33-3337,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推拿、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腰背伸肌指标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腰背伸肌疲劳程度和肌力表面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积分肌电(IEMG)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总结完成治疗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治疗前30°、90°的PT、TAE、TW、AP、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F/E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和90°的F/E均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功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伸肌 疲劳程度 VAS评分 JOA评分 BARTHEL指数 腰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免疫逃逸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唐津天 唐润娟 +1 位作者 薛峰 黎旺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3-1888,共6页
目的:探究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分泌免疫逃逸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采用5.5、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分别于12 h、24 h、48 h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率,2... 目的:探究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分泌免疫逃逸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采用5.5、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分别于12 h、24 h、48 h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率,24 h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表达变化;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Nrf2抑制剂ML385+高糖(ML385+HG)组,MTT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数与侵袭数,体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情况,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6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Nrf2分布,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5.5 mmol/L葡萄糖组,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12 h和24 h时Panc-1细胞增殖率升高,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率升高,集落形成数增加,迁移数与侵袭数均增加,划痕愈合率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IFN-γ、TGF-β1和IL-6含量均增加,Nrf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细胞核内Nrf2表达增加,Nrf2和HO-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HG组比较,ML385+HG组细胞增殖率降低,集落形成数、迁移数与侵袭数均减少,划痕愈合率下降,培养上清中VEGF、IFN-γ、TGF-β1和IL-6含量均减少,细胞内Nrf2荧光染色较弱,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中Nrf2高表达,抑制Nrf2途径能够抑制高糖促进的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减少免疫逃逸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高糖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免疫逃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靶向调控Zeb2相关通路抑制胆囊癌细胞EMT进程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津天 唐润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9-75,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RNA-30(miR-30)在胆囊癌(GB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qRT-PCR用于检测胆囊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系miR-30相对表达水平;过表达miR-30后采用MTT、平板克隆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RNA-30(miR-30)在胆囊癌(GB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qRT-PCR用于检测胆囊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系miR-30相对表达水平;过表达miR-30后采用MTT、平板克隆实验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试验分别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用于评估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和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Slug和Zeb2)的表达水平。拯救实验用于探索miR-30与Zeb2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iR-30在2个代表性GBC细胞系(GBC-SD和NOZ)中明显下调(P<0.05)。过表达miR-30会抑制GBC-SD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和EMT过程(P<0.05),而过表达Zeb2可以逆转miR-30导致的EMT抑制作用(P<0.05)。结论 miR-30通过靶向Zeb2减弱GBC细胞的EMT进展,表明miR-30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作为GBC的新型潜在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iR-30 Zeb2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