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1
作者 范杞森 蓝岚 +23 位作者 吴镜湘 邱源 徐桂萍 王江 吴多志 罗金辉 冉建 李颖芬 潘鹏 张兵 周月兰 张奕文 许学兵 刘亚涛 王迎斌 王燕 王玉龙 胡友洋 王寿世 孟宏伟 徐海霞 唐培佳 庄小雪 张灿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45-1951,共7页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麻醉实施、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制订详细的指导方案,旨在规范此麻醉方式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自主呼吸 胸科手术麻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妇科手术七氟醚麻醉清醒肺泡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张燕 雷波 徐志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年龄对妇科手术七氟醚麻醉清醒肺泡浓度(MAC-awake)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依据年龄均分为三组:Ⅰ组,20~29岁;Ⅱ组,30~39岁;Ⅲ组,40~50岁。8%七氟醚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 目的观察年龄对妇科手术七氟醚麻醉清醒肺泡浓度(MAC-awake)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依据年龄均分为三组:Ⅰ组,20~29岁;Ⅱ组,30~39岁;Ⅲ组,40~50岁。8%七氟醚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10min后插入喉罩,术中七氟醚浓度维持在3%。手术结束后以0.1%浓度梯度按Dixon序贯法调整七氟醚浓度并拔出喉罩。计算意识恢复时呼气末七氟醚的MAC-awake即EC50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Ⅰ、Ⅱ、Ⅲ组意识恢复时呼气末七氟醚EC50及相应的95%C1分别为0.64%(0.57%~0.70%)、0.55%(0.50%~O.60%)及0.44%(0.37%~0.50%)。结论妇科手术七氟醚麻醉随着年龄增长其七氟醚的MAC-awake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妇科 七氟醚 清醒肺泡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3
作者 程虎 李雪燕 +3 位作者 程逍 亚力·亚森 吴建江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818,共6页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HA组(n=82)与对照组(n=124)。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切皮前、术后6、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损伤标记物ta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 IL-6、IL-8、TNF-α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IL-6、IL-8、TNF-α、tau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IL-6、TNF-α和tau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脑损伤标记物浓度,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术后谵妄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馨 程虎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非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555例接受OPCABG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期... 目的探讨非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555例接受OPCABG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男388例,女167例,年龄>45岁,BMI<28.0 kg/m 2,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MACE组和非MACE组。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有33例(5.9%)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升高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48(95%CI 0.913~0.983),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95.8%。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MACE方面能产生良好的临床效益。结论年龄增长、CRP、FPG、TBil、BUN、ACAG升高是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OPCABG患者术后住院期间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短期预后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26
5
作者 朱素洁 伏春玲 +2 位作者 张蕾 邹田田 徐志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2-923,共2页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现已普遍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但由于腹壁穿刺孔、内脏牵拉等因素,多数患者仍然存在术后疼痛。曲马多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临床剂量的曲马多安全有效,对呼吸功能无明显抑制,对血流动力学...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现已普遍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但由于腹壁穿刺孔、内脏牵拉等因素,多数患者仍然存在术后疼痛。曲马多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临床剂量的曲马多安全有效,对呼吸功能无明显抑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1,2],与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更适用于减轻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3]。本文旨在评价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静脉注射 妇科腹腔镜 手术后镇痛 曲马多 腹腔镜手术 中枢性镇痛药 血流动力学影 阿片类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欧晓峰 郑宏 +2 位作者 叶建荣 陈林 华玉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S组)和丙泊酚(P组):分别予4%七氟醚或靶控输注丙泊酚3μg/m...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S组)和丙泊酚(P组):分别予4%七氟醚或靶控输注丙泊酚3μg/ml行麻醉诱导。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值)、诱导后5、10、15、20minSBP、DBP、HR及HRV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诱导后5、10min两组SBP、DBP下降,HR减慢(P〈0.05)。诱导后5、15minP组SBP、DBP显著低于S组,P组HR快于S组(P〈0.05)。在麻醉诱导中,S组主要是低频(LF)逐渐降低,P组则是高频(HF)逐渐降低。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相对平稳,更适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老年 冠心病 麻醉诱导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对硬膜外麻醉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蕾 荆凤娥 +1 位作者 徐志新 尹极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对硬膜外麻醉中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每组25例。选择L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分别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和负荷剂量1%罗哌卡因8ml,观察阻滞平面,采用... 目的观察妊娠对硬膜外麻醉中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每组25例。选择L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分别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和负荷剂量1%罗哌卡因8ml,观察阻滞平面,采用重复电刺激测试右侧L2、S1和S3皮肤区域的疼痛阈值变化,记录Bromage评分。结果妊娠组头侧扩散平面高于非妊娠组,非妊娠组患者尾侧扩散平面低于妊娠组(P<0.05)。两组的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2区疼痛阈值均高于S1、S3区,疼痛阈值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妊娠能够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头侧扩散,但并不能增加腰骶段麻醉的阻滞效果。硬膜外麻醉中妊娠与非妊娠患者骶段阻滞起效均较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硬膜外麻醉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麻醉护士术后镇痛随访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新琳 张玲 +2 位作者 王丽丽 张兰 郑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应用AIDET沟通模式实施术后镇痛随访的效果。方法选取胃肠道手术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术后镇痛随访;标准组(92例)基于AIDET沟通模式实施术后镇痛随访。结果标准组依从性及对麻醉镇痛服务满意...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应用AIDET沟通模式实施术后镇痛随访的效果。方法选取胃肠道手术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术后镇痛随访;标准组(92例)基于AIDET沟通模式实施术后镇痛随访。结果标准组依从性及对麻醉镇痛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麻醉护士依据AIDET沟通模式实施标准术后镇痛随访,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疼痛 镇痛 随访 AIDET沟通模式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红 王在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EA)组,监测2组剖宫产患者血流动... 目的: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EA)组,监测2组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产妇心率(heart rate,HR)在T4(胎儿娩出10 min)、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23、0.022);CSEA组产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T3(胎儿娩出)高于EA组(P=0.000、0.000);CSEA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T2(麻醉平面满意-消毒前)、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00、0.003);2组产妇不同时刻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胸部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不同时刻HR、SBP、DBP、MAP、CO、SV及SVR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之间麻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均为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完善、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为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0
10
作者 孙欲敏 王丽丽 张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0期3504-3507,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订出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评价初...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订出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评价初选指标。应用Delphi专家问卷法对初选的指标进行两轮函询,筛选出最终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名专家进行函询,调查问卷回收率第1次为93.3%,第2次为96.4%,两轮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70;经研究小组集体评议最终确立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评价指标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结论]上述指标的确定遵循了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医疗文件,符合目前麻醉恢复室护理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安全管理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患儿大脑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园园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2,共2页
每年大约有10万例患儿需在出生后第1年于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手术技术、体外循环、麻醉、重症监护管理等大大提高了患儿的长期存活率。随着存活率的提高及越来越复杂的手术过程,神经系统异常的风险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神... 每年大约有10万例患儿需在出生后第1年于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手术技术、体外循环、麻醉、重症监护管理等大大提高了患儿的长期存活率。随着存活率的提高及越来越复杂的手术过程,神经系统异常的风险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神经损伤的预后备受关注。这些患儿的神经发育多数是正常的,但有20%~50%的患儿有神经功能缺损和发育不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脑发育健全、紫绀型患儿的手术时期、脑区域长期处于低血氧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身麻醉 大脑发育 患儿 修复术 长期存活率 神经系统异常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湘友 洪毅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5-385,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包虫病 麻醉处理 手术治疗 地方性寄生虫病 心包包虫病 人畜共患 器官组织 总发病率 处理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通过调控JNK/STAT3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及促血管生成作用的保护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艾芳 梁栋 +1 位作者 戴远辉 陈思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2-1350,共9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MID)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脏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的保护作用和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NK/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对68只大鼠进行造模处理,排...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MID)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脏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的保护作用和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NK/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对68只大鼠进行造模处理,排除死亡(n=3,死亡率≈4.4%)或造模失败(n=5)的大鼠,将纳入本次实验的60只M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MID低、中、高剂量组(1mg/kgMID-L组;3mg/kgMID-M组;6mg/kgMID-H组)、MID高剂量+JNK激活剂Anisomycin组(6 mg/kg MID-H+Anisomycin组),每组12只大鼠。另取12只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对所有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评估心脏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心肌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脑利钠肽(BNP)]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p-JNK、JNK与p-STAT3、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组织病损程度严重,心肌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大大加深,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升高,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CK-MB、BNP、CRP、TNF-α、IL-1β和MDA水平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GSH和SOD水平显著降低,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JNK/JNK与p-STAT3/STAT3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随着咪达唑仑剂量增加,MID-L、MID-M、MID-H组大鼠心肌组织病损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容积分数降低,LVESD、LVEDD、CK-MB、BNP、CRP、TNF-α、IL-1β和MDA水平显著降低,LVEF、LVFS、GSH和SOD水平显著升高,VEGF、VEGF2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JNK/JNK与p-STAT3/STAT3显著降低(P<0.05);与MID-H组比较,MID-H+An-isomycin组大鼠心肌组织病损程度较重、心肌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大大加深,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升高,心功能减弱,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加剧,LVESD、LVEDD、CK-MB、BNP、CRP、TNF-α、IL-1β和MDA水平升高,LVEF、LVFS、GSH、SOD、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JNK/JNK与p-STAT3/STAT3显著升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能通过调控JNK/STAT3通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损情况,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心肌梗死 大鼠 心脏功能 血管生成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KIP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诱导细粒棘球蚴囊液致敏的肥大细胞凋亡
14
作者 蒲雪莉 李玉倩 +8 位作者 周静茹 王佳玲 王春生 苏比·泰来提 蔺佳英 巴特苏荣·巴一娜 曹力微 古丽给雅·帕热哈提 叶建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对细粒棘球蚴囊液致敏的肥大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培养RKIP基因敲除型(KO)与野生型C57BL/6(WT)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对细粒棘球蚴囊液致敏的肥大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培养RKIP基因敲除型(KO)与野生型C57BL/6(WT)小鼠股骨及胫骨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st cells,BMMC),分别设置对照组与致敏组,致敏组使用含10%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孵育24 h后细粒棘球蚴囊液激活3 h、6 h,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的RPMI1640培养基孵育24 h后加入同等体积PBS,收集细胞与上清。流式细胞术检测BMMC表面CD117及FcεRⅠα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中β-氨基己糖苷酶、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MMC致敏前后RKIP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培养4周的WT与KO BMMC表面CD117与FcεRⅠα双阳性率均在90%以上;ELISA结果显示与WT致敏组相比,KO致敏组细粒棘球蚴囊液可使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F=16.88,P<0.05)及相关细胞因子IL-4(F=16.51,P<0.05)、TNF-α(F=9.78,P<0.05)释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致敏后,与WT对照组相比,WT致敏组3 h后RKIP(F=8.20,P<0.05)和Bcl-2(F=101.40,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PI3K(F=8.04,P<0.05)、p-Akt(F=32.52,P<0.01)、p-P65(F=13.29,P<0.05)、cleaved-caspase-3(F=46.34,P<0.0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WT致敏组相比,KO致敏组3 h后p-PI3K(F=8.45,P<0.05)、p-Akt(F=8.58,P<0.05)、p-P65(F=11.02,P<0.05)、Bcl-2(F=84.50,P<0.00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leaved-caspase-3(F=15.66,P<0.0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KIP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诱导细粒棘球蚴囊液致敏的肥大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肥大细胞参与的细粒棘球蚴过敏反应,有望为预防和治疗细粒棘球蚴病所致过敏反应开拓新的干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液 肥大细胞 RKI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天海 徐志新 +1 位作者 王涛 尹极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刺非阻滞区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1)和痛觉阻滞区的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2)。使用ROC曲线、逻辑回归分析评价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区分痛觉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的准确性。结果与T0时比较,T3~T6时的SC0及SC1的均值明显降低(P<0.05),T1~T6时SC2明显低于SC1(P<0.05)。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0.017(P<0.01),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78%和88%,预测整体准确率84%。结论 SC基态值及反应波振幅差值的变化对定位硬膜外麻醉平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皮肤电传导 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33
16
作者 米娜瓦尔.热扎克 叶建荣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8-609,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4~14岁ASAⅠ级择期行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丙泊酚组静脉... 目的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4~14岁ASAⅠ级择期行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丙泊酚组静脉麻醉诱导,静脉麻醉药物维持。七氟醚组七氟醚麻醉诱导,七氟醚麻醉维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且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1)。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后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清醒迅速、平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儿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在支气管哮喘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立新 于湘友 +1 位作者 李春香 哈斯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哮喘 麻醉 反应性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包虫一期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立新 于湘友 +1 位作者 哈斯艳 李春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双肺包虫 一期手术 麻醉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Dectin-1表达抑制免疫细胞浸润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思宇 吴建江 +3 位作者 李爱梅 邓莉 胡振飞 王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3-1849,共7页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Dex)保护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在体实验分组如下:野生型小鼠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组、野生型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WT I/R)组和Dex预处理(WT Dex)组,Dectin-1基因敲除小鼠...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Dex)保护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在体实验分组如下:野生型小鼠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组、野生型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WT I/R)组和Dex预处理(WT Dex)组,Dectin-1基因敲除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KO I/R)组和Dex预处理(KO Dex)组,每组6只。TTC染色并测定小鼠心脏梗死区域(%),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小鼠心肌损伤情况,ELISA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CM)计数和分选小鼠心肌浸润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qPCR测定上述分选细胞中Dectin-1 mRNA表达情况。结果:TTC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Sham组小鼠心肌未发生梗死;与WT I/R组相比,WT Dex组、KO I/R组和KO Dex组小鼠心肌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与KO I/R组相比,KO Dex组小鼠心肌梗死体积也明显减小(P<0.05)。HE染色结果显示WT I/R组小鼠心肌排列杂乱,出现大量断裂心肌纤维,WT Dex组、KO I/R组和KO Dex组小鼠心肌纤维存在少许断裂的情况,结构破坏不显著,心肌排列较为整齐;KO Dex组小鼠心肌损伤程度小于KO I/R组。ELISA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WT I/R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WT I/R组相比,WT Dex组和KO I/R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KO I/R组相比,KO Dex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FCM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WT I/R组小鼠心肌浸润大量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0.05);与WT I/R组相比,WT Dex组、KO I/R组和KO Dex组小鼠心肌浸润的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KO I/R组和KO De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WT I/R组小鼠心肌浸润的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WT I/R组相比,Dex组则显著降低(P<0.05);KO I/R组和KO Dex组小鼠不表达Dectin-1。结论:Dex预处理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机制涉及降低I/R后小鼠心肌浸润的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Dectin-1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2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DECT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蔺佳英 王春生 叶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等。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因此,本综述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NE与全身SII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对SI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去甲肾上腺素 围术期 预后 炎症反应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