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足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
1
作者 胡静 张迪 程二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60,共11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分析TLR-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两组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1237 T/C位点与DF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TT纯合子产生2个长度为108 bp和27 bp的片段,变异型CC纯合子产生3个长度为60 bp、48 bp和27 bp的片段,杂合子TC产生4个长度为108 bp、60 bp、48 bp和27bp的片段,TLR-9(1237 T/C)基因一致性为100%;基因分型频率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两组CC基因频率、TC基因频率、TT基因频率及基因C分布、基因T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型在不同基因模型下的结果显示,共显性模型中,TLR-9基因的CC基因型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5.357,95%CI:1.901~15.100),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因素后(OR=5.341,95%CI:1.874~15.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模型中C等位基因明显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2.328,95%CI:1.078~5.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9的TT基因型及CC+TC基因型与DF患者的吸烟史、Wagner分级、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骨质疏松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患者与TT+TC型基因患者的糖尿病病程、DF病程、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糖尿病病程≥9年、DF病程≥5月、HbAlc<5.00%,LDL-C≥3.03 mmol/L,CRP≥23.25 mg/mL,PCT≥0.87 ng/mL均为DF患者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bAlc、LDL-C、CRP及PCT均与TLR-9(1237 T/C)基因存在交互作用,MDR法结果显示,具有HbAlc、LDL-C、CRP及PCT水平异常和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DF患者复发感染发生风险的2.65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9基因的1237 T/C位点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携带是DF患者复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足 复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康复评价会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超 陈祢 +4 位作者 王宝兰 张克远 熊道海 田华 刘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4-588,共5页
自2015年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后,康复医学科主要负责康复医学专业住培,同时接受骨科学住培医师为期1个月的轮转学习[1]。康复医学住培的常规教学方法以教学查房及临床实践为主,但庞杂的、跨学科领域... 自2015年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后,康复医学科主要负责康复医学专业住培,同时接受骨科学住培医师为期1个月的轮转学习[1]。康复医学住培的常规教学方法以教学查房及临床实践为主,但庞杂的、跨学科领域的康复知识,常使轮转住培医师们感到"力不从心"。对于那些未来将担任康复团队"领导者"的康复医学住培医师,目前的住培教学对其领导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因此探索革新教学方法成为康复住培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康复评价会是康复医学科特有的日常工作方法,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等组成康复团队以小组会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制定或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师 教学查房 康复知识 康复团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骨科学 跨学科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毅 张树文 +3 位作者 叶尔扎提.哈加合曼 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 杨新明 金格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401-440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例)和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10例),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采用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自体脂肪组织覆盖于人工硬脑膜表面。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2、3 d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量均少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1 d引流量多于术后2、3 d(t=15.060、28.460,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2 d引流量多于术后3 d(t=7.041,P<0.001)。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术后2、3 d(t=-9.235、-9.521,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硬脊膜破裂 人工硬脑膜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导管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兰兰 乌日开西.艾依提 +1 位作者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亚穆罕默德.阿力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97-2400,共4页
周围神经两断端严重缺损时,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不可逆转的终身残疾[1]。目前治疗神经缺损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面临移植神经匹配困难、供区感觉功能丧失等问题。异体神经移植主要用于修复长节段神经缺损,但术后需用... 周围神经两断端严重缺损时,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不可逆转的终身残疾[1]。目前治疗神经缺损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面临移植神经匹配困难、供区感觉功能丧失等问题。异体神经移植主要用于修复长节段神经缺损,但术后需用免疫抑制剂,增加患者感染炎症的机会。鉴于神经移植存在限制,因此制备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导管微结构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制备技术 人工 周围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 异体神经移植 免疫抑制剂 功能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植骨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手术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邹英 贾凤菊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对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5例均于术后3周后下床活动,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3个月后复查示,50%股骨头死骨成活,HHS评分≥95分。提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 对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5例均于术后3周后下床活动,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3个月后复查示,50%股骨头死骨成活,HHS评分≥95分。提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疗效好,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恢复髋关节功能。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悉手术配合步骤,充分准备物品,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中感染,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髓芯减压植骨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陈江涛 +2 位作者 田征 王翀 宋兴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分析导致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的原因并探讨避免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的策略。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骨病骨肿瘤科收治的105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2岁... 目的:分析导致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的原因并探讨避免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的策略。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骨病骨肿瘤科收治的105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2岁;接受计划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患者82例(计划手术组),曾于外院接受非计划切除术的软组织肉瘤患者23例(非计划手术组)。计划手术组患者行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非计划手术组患者行扩大切除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灶位置及大小、手术边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结果:非计划手术组达到广泛切除边界的比例明显低于计划手术组(P〈0.05)。非计划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计划手术组(P=0.001)。非计划手术组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12例死亡(52.2%),其中9例(39.1%)死于肿瘤转移,3例死于其他疾病;计划手术组平均随访23个月(5~36个月),15例(18.3%)死亡,其中12例(14.6%)死于肿瘤转移,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与计划手术相比,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常导致手术范围不足、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可能增高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临床医生应尽量避免非计划切除手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非计划切除 扩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体 被引量:2
7
作者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王腾飞 +3 位作者 陶颖 王晓帅 徐磊磊 宋兴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体外实现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及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的三维复合,构建既能抗结核又能填补、促进骨缺损的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以HA/β-TCP为支架材料,通过缓慢滴加细胞型方式,将复乳-溶媒挥... 体外实现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及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的三维复合,构建既能抗结核又能填补、促进骨缺损的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以HA/β-TCP为支架材料,通过缓慢滴加细胞型方式,将复乳-溶媒挥发法制备的利福喷丁聚乳和定性分化诱导的r ADSCs(茜红染色表征)体外制得新型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体,并对其进行显微结构及药物缓释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大部分分布在18~28μm,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在一定浓度下不影响r ADSCs的分化诱导,层状膜形分布的成骨诱导后r ADSCs牢固包绕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分布在HA/β-TCP上,载药支架材料有着良好的药物缓释,体外维持最低抑菌浓度长达46 d。新型骨组织工程的三维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缓慢、持续的释药特性,且具有具有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 利福喷丁 微球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接受膝上截肢术患者术后主客观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晨辰 纪保超 +4 位作者 李国庆 张晓岗 胥伯勇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 曹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目的]评估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与客观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女性7例,男性6例,中位数为69(45~73)岁。所有患者自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至截肢手术前因假体... [目的]评估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与客观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女性7例,男性6例,中位数为69(45~73)岁。所有患者自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至截肢手术前因假体周围感染接受手术次数平均为2.9次(范围1~6)。13例患者按接受截肢手术时年龄被分为非老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采用SF-12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4例患者于截肢术后6个月内死亡,9名存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1.9~8.2)年,其中3例患者术后因残肢感染再次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非老年组患者术后均可佩戴假肢步行,老年组患者中仅1例患者术后可佩戴假肢行走。非老年组患者截肢术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老年组病例(P<0.05),而老年组病例较年轻患者显示了更高的术后满意度。[结论]年轻的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在接受膝上截肢术后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较高,然而由于对术后功能的较高期望和需求,使年轻患者对截肢手术的满意度低于老年患者;同时,尽管由于欠佳的全身状况导致老年患者截肢手术后功能水平较差,但因截肢手术减轻患者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以及老年人群对于功能相对偏低的期望值和需求,使老年患者对截肢手术后的生活状态感到相对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满意度 功能 膝上截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假体清创术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穆文博 曹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治疗极具挑战性。目前,PJI治疗手段包括保留假体清创手术,一期翻修手术,二期翻修手术,关节融合术及截肢术等。保留假体清创手术因可避免假体拔除,创伤小,花费少,对医生及患者极具...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治疗极具挑战性。目前,PJI治疗手段包括保留假体清创手术,一期翻修手术,二期翻修手术,关节融合术及截肢术等。保留假体清创手术因可避免假体拔除,创伤小,花费少,对医生及患者极具吸引力,本文将对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机,术中细节及抗生素使用方案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人工关节 保留假体 清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改善人工关节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忠承 乌日开西·艾依提 +1 位作者 阿依古丽·喀斯木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16,共4页
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一直是制约其使用性能及服役时间的关键因素。表面织构是指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不改变材料本身的条件下,在其表面制备特定形状、排布和尺寸的微结构阵列,以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合理的表面织构... 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一直是制约其使用性能及服役时间的关键因素。表面织构是指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不改变材料本身的条件下,在其表面制备特定形状、排布和尺寸的微结构阵列,以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合理的表面织构化设计已被证明具有改善摩擦及生物学性能的能力,但尚未形成明确的设计准则。讨论了表面织构对摩擦学性能与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织构化人工关节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人工关节 摩擦磨损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人工神经导管3D打印成型精度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营 乌日开西·艾依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这里采用熔融沉积式(FDM)3D打印机进行人工神经导管的制备,通过对成型的人工神经导管的管壁的缝隙、壁厚、线宽及表面质量等外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送丝速率、芯轴转动速率、喷嘴移动速度的配比关系对人工神经导管成型精度的影响,得到... 这里采用熔融沉积式(FDM)3D打印机进行人工神经导管的制备,通过对成型的人工神经导管的管壁的缝隙、壁厚、线宽及表面质量等外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送丝速率、芯轴转动速率、喷嘴移动速度的配比关系对人工神经导管成型精度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设定区间。在打印直线通道时送丝速率与喷嘴速度在配比i_(1)范围在100:1~500:1时出丝正常,线高线宽变化平稳。在打印螺旋线管壁时,喷头的移动速率与主轴的转动速率间的相互匹配关i2主要影响出丝线宽。在i_(2)=1:14~1:20时出丝线宽均匀,其在打印管壁时达到无缝融合;送丝速率与喷头移动速度i3的匹配关系主要影响神经导管的壁厚,i_(3)=18:1~35:1壁厚逐渐减小,且避免了由于挤出材料过多致使在打印过程中形成了材料堆积,螺线管的外表面质量较差,厚度不均匀等现象。结果表明在上述参数范围内可以加工出的人工神经导管壁厚小,表面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导管 3D打印技术 电子齿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温度对3D打印人工神经导管工艺精度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营 乌日开西·艾依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成型温度对3D打印人工神经导管工艺精度影响,利用FDM式3D打印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人工多通道周围神经导管的制备。通过对实验中挤出材料的温度变化进行采集分析,并利用显微镜对成型的人工神经导管进行外观形貌分析,观察并测量... 为了研究成型温度对3D打印人工神经导管工艺精度影响,利用FDM式3D打印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人工多通道周围神经导管的制备。通过对实验中挤出材料的温度变化进行采集分析,并利用显微镜对成型的人工神经导管进行外观形貌分析,观察并测量了管壁的缝隙壁厚、线宽、表面质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丝材挤出后,距针头出口距离小于0.5mm时材料温度下降(8~26)℃之间,当温度控制器设定在(120~160)时挤出材料在芯轴上冷却到PCL熔点的时间在(0.6~0.8)s之间,(130~160)℃区间时打印的神经导管壁厚平均值在最小范围且趋势更加平滑稳定,单层神经导管横截面呈显圆滑外轮廓,相邻圈间无缝融合,当温度小于160℃时管壁外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平均值差值小于60μm神经导管成型精度好。因此得出(130~160)℃区间适合打印,实验一般选用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神经导管 温度变化 成型精度 编程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定制化肱骨头骨水泥模具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帕提古丽.艾合麦提 阿依古丽.喀斯木 +1 位作者 乌日开西.艾依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将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研究了用于治疗肱骨头缺损的定制化骨水泥替代物模具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对一位肱骨头缺损的患者通过CT扫描获得患侧与健侧的肱骨数据,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重构出两侧肱骨的三维模型,并根据人体的对称性... 将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研究了用于治疗肱骨头缺损的定制化骨水泥替代物模具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对一位肱骨头缺损的患者通过CT扫描获得患侧与健侧的肱骨数据,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重构出两侧肱骨的三维模型,并根据人体的对称性、相似性的特点,将患者健侧肱骨头的三维数据以矢状面为对称平面进行镜像处理,替代患侧缺损肱骨头的三维模型。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利用镜像替代后的三维模型,通过布尔运算求差的方式设计出内部型腔为肱骨头形状的定制化模具,并选择合适的剖分面将模具分为三个部分。在手术中利用3D打印的模具成功制备了混有抗生素的骨水泥替代物,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骨水泥植入物位置良好、患者的肩功能已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逆向工程 定制化模具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