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足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
1
作者 胡静 张迪 程二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60,共11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分析TLR-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两组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1237 T/C位点与DF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TT纯合子产生2个长度为108 bp和27 bp的片段,变异型CC纯合子产生3个长度为60 bp、48 bp和27 bp的片段,杂合子TC产生4个长度为108 bp、60 bp、48 bp和27bp的片段,TLR-9(1237 T/C)基因一致性为100%;基因分型频率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两组CC基因频率、TC基因频率、TT基因频率及基因C分布、基因T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型在不同基因模型下的结果显示,共显性模型中,TLR-9基因的CC基因型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5.357,95%CI:1.901~15.100),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因素后(OR=5.341,95%CI:1.874~15.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模型中C等位基因明显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2.328,95%CI:1.078~5.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9的TT基因型及CC+TC基因型与DF患者的吸烟史、Wagner分级、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骨质疏松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患者与TT+TC型基因患者的糖尿病病程、DF病程、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糖尿病病程≥9年、DF病程≥5月、HbAlc<5.00%,LDL-C≥3.03 mmol/L,CRP≥23.25 mg/mL,PCT≥0.87 ng/mL均为DF患者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bAlc、LDL-C、CRP及PCT均与TLR-9(1237 T/C)基因存在交互作用,MDR法结果显示,具有HbAlc、LDL-C、CRP及PCT水平异常和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DF患者复发感染发生风险的2.65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9基因的1237 T/C位点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携带是DF患者复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足 复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晶 海克甫(阿古) 宋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8,38,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维吾尔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韩国EXA-3000双能骨密度仪,测量861例20~89岁受试者左侧前臂尺桡骨远端...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维吾尔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韩国EXA-3000双能骨密度仪,测量861例20~89岁受试者左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值(BMD)。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与女性骨峰值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开始逐渐下降。同年龄组,同部位女性OP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但是无论男性、女性OP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通过汉族与维吾尔族各年龄阶段、同性别间骨密度的比较,发现汉族骨密度值整体水平较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骨密度值整体水平略偏高,女性50~59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年龄段不同民族、同性之间比较,BMD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X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技术流程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娟 李慧武 +25 位作者 杨佩 曹力 陈云苏 冯尔宥 关振鹏 黄伟 雷鹏飞 李春宝 李凭跃 李晓明 饶志涛 田华 童培健 王飞 王广积 王燎 王伟 夏亚一 许鹏 姚琦 于腾波 张国强 周宗科 王坤正 蔡宗远 侯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和放置位置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常用的THA术前规划方法主要依赖二维X线或三维CT的静态影像,未能充分考虑髋关节在负重以及运动、腰椎-髋关节联合变化以及假体运动过程中撞击等问题。近年来,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在体、动态放射成像技术,为THA术前规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动态三维数据。但目前关于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的技术流程和专家共识尚未建立,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此,全国骨科专家和相关专业代表共同讨论提出7个共识问题,并通过对与会专家推荐意见的问卷调查得出“专家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本共识旨在为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 术前三维规划 技术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弟庆 马创 +2 位作者 杨广忠 陈柯屹 刘汝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2组,即LPHP治疗组23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0例;LPHP+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联合组)24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1例。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14~38(平均23.6)个月。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96.57±2.59)d]低于LPHP治疗组[(115.91±2.73)d];优良率(91.7%)高于LPHP治疗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LPHP治疗相比,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等优点,加上适时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较为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田征 田禾 +1 位作者 王翀 屈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6-401,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C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作系统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C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作系统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研究:1篇RCT,2篇CCT,共计288例患者。3个研究均对PVP与保守治疗进行疗效比较。在减轻疼痛方面,PVP组在术后1 d及至少2 w内优于保守组,但在远期效果上是否优于保守治疗缺乏证据。在相邻椎体新发压缩骨折方面,两种方法没有差别。在总体治疗效果上,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评分方法,尚无法得出何种技术更为有效的结果。在止痛药物的使用上,也无法得出PVP组少于保守治疗组的结论。结论PVP与保守治疗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近期疼痛缓解PVP组优于保守组。在评价其他结局指标方面,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的动态MRI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兴华 欧阳甲 +4 位作者 王宏伟 程力 米吉提 盛伟斌 张克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的动态MRI测量,了解突出椎间盘及椎管内软组织在颈椎过伸、中立、过屈三位置下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中立位MRI扫描发现颈椎间盘突出者,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硬膜囊前... 目的: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的动态MRI测量,了解突出椎间盘及椎管内软组织在颈椎过伸、中立、过屈三位置下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中立位MRI扫描发现颈椎间盘突出者,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硬膜囊前间隙、脊髓中矢径、硬膜囊中矢径、突出椎间盘大小及椎管/椎体矢径,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14例椎管、椎体比值小于0.75,占45.2%。31例颈椎间盘突出的硬膜囊、脊髓中矢径及突出的椎间盘大小在三位置变化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硬膜囊前间隙大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易患颈椎间盘突出,且好发于C4~C7节段,动态MRI可为治疗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路非广泛减压植骨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 测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前孔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永刚 白靖平 +4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田征 何祖胜 田永让 聂培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 :为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6具 (5 2侧 )成人尸体进行骶前孔区血管、神经走行特点的观察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①骶外侧动脉的分支进入骶前孔 ,S1多在骶前孔外上缘 (5 6.3 %) ,... 目的 :为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6具 (5 2侧 )成人尸体进行骶前孔区血管、神经走行特点的观察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①骶外侧动脉的分支进入骶前孔 ,S1多在骶前孔外上缘 (5 6.3 %) ,S2 多在骶前孔内上缘 (73 .1%) ;②臀上动脉与骶丛相交点水平线上距S1AB线 (横线与骶前孔内侧缘交点的垂线 ) (3 0 .0± 7.3 )mm ,S1水平线下方 (-11.3± 9.9)mm ;③骶外侧静脉与臀上静脉及出骶前孔的静脉存在吻合支 ,骶前静脉丛与椎体静脉有广泛吻合 ;④S1、S2 、S3 、S4神经与AB线的夹角分别为 (63 .1± 11.7)° ,(71.2± 11.8)° ,(70 .2± 11.3 )° ,(79.7± 16.2 )° ;⑤梨状肌多起自S2~ 4椎体侧方 ,梨状肌上缘与S1、S2 的垂直距离为 (-11.5± 11.0 )mm ,(12 .7± 10 .0 )mm。S1神经与梨状肌上缘相交点与S1的距离为 (2 2 .9± 9.8)mm。结论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相对安全的 ,但应避免损伤骶前孔区的血管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最好沿骶神经走行方向进行 ,到达梨状肌上缘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孔 骶前血管 骶丛 梨状肌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 被引量:8
8
作者 盛伟斌 刘忠军 +3 位作者 曹力 党耕町 马庆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累及胸椎(按改良Tomita分期为Ⅳ期和Ⅴ期)的肿瘤患者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其中大块自体髂骨植骨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累及胸椎(按改良Tomita分期为Ⅳ期和Ⅴ期)的肿瘤患者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其中大块自体髂骨植骨9例,异体皮质骨笼+自体松质骨椎体间植骨2例;脊柱内固定应用CD 2例,TSRH 8例,AXIS 1例.结果:手术时间225~425min,平均285min,术中出血750~3200ml,平均1650ml.边缘或整块切除3例,病灶内分块+边缘切除8例.术后经8~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2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1例于术后8个月发生多处转移,器官衰竭而死亡;另1例于术后14个月局部软组织内肿瘤复发及其它部位转移而放弃治疗,术后21个月死亡;1例滑膜软骨肉瘤于术后10个月发现肺部多处转移,术后17个月死亡;余8例存活,随访中无局部复发、转移或内固定失效等.7例术前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6例获显著改善.结论:对累及胸椎的Ⅳ期和Ⅴ期肿瘤采取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稳定性重建,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肿瘤 全脊椎切除:后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被引量:5
9
作者 盛伟斌 艾尔肯.沙德尔 +4 位作者 欧阳甲 华强 米吉提 徐小雄 盛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初经后路复位内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神经功...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初经后路复位内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经前路减压手术后缓解.另7例行前路减压、后路复位内固定及前路融合术.随访6~28个月,平均13.7个月.除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外,余病例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级.术后X线片复查,脱位椎体均获完全复位,骨性融合.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经颈椎X线片、MRI等检查,明确或排除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可能.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椎间盘突出 骨折脱位 椎间盘脱出 前后路联合手术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克远 曹力 +5 位作者 李国庆 张晓岗 熊道海 辛龙 白成宝 刘新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半腱肌肌腱髌骨内下方加强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髌骨复发性脱位20膝,其中男4例4膝,女10例16膝,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侧小切口切取半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半腱肌肌腱髌骨内下方加强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髌骨复发性脱位20膝,其中男4例4膝,女10例16膝,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侧小切口切取半腱肌肌腱,游离远端,转移到位于髌骨内下方钻取的隧道内,穿隧道反折于髌骨表面,活动膝关节时拉紧肌腱并固定,加强髌骨内下方。术后2周开始逐步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0膝,时间4~10个月,平均6.3个月,无复发、效果好。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半腱肌肌腱髌骨内下方加强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脱位 髌骨 外侧支持带松解 半腱肌肌腱 2003年4月 关节镜下 2004年 回顾性研究 临床疗效 加强治疗 胫骨结节 功能锻炼 有效方法 骨内 小切口 无复发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康复评价会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超 陈祢 +4 位作者 王宝兰 张克远 熊道海 田华 刘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4-588,共5页
自2015年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后,康复医学科主要负责康复医学专业住培,同时接受骨科学住培医师为期1个月的轮转学习[1]。康复医学住培的常规教学方法以教学查房及临床实践为主,但庞杂的、跨学科领域... 自2015年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后,康复医学科主要负责康复医学专业住培,同时接受骨科学住培医师为期1个月的轮转学习[1]。康复医学住培的常规教学方法以教学查房及临床实践为主,但庞杂的、跨学科领域的康复知识,常使轮转住培医师们感到"力不从心"。对于那些未来将担任康复团队"领导者"的康复医学住培医师,目前的住培教学对其领导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因此探索革新教学方法成为康复住培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康复评价会是康复医学科特有的日常工作方法,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等组成康复团队以小组会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制定或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师 教学查房 康复知识 康复团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骨科学 跨学科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岩 崔泳 +1 位作者 郭梅香 李冠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泡状棘球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岩 曹力 陈小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急性脊髓损伤 临床观察 治疗 ASCI 综合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树文 李忠伟 +1 位作者 陆帅 徐小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名评价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共351例患者。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两组手术方式在末次随访Cobb角(P=0.69)、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P=0.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前缘高度,认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后中正入路 胸腰椎骨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颈髓损伤后颈髓中IL-1β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兴华 曹力 +6 位作者 艾尔肯 徐小雄 盛伟斌 张克远 盛军 刘大鹏 温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2-225,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慢性颈髓损伤大鼠颈脊髓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模型组),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建立慢性颈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慢性颈髓损伤大鼠颈脊髓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模型组),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建立慢性颈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B组(药物干预组),建立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IL-1受体阻滞剂(IL-1Ra,1mg/μl)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C组(对照组),切开颈椎后方皮肤后即缝合。分别饲养3、5个月后,腹腔麻醉取C4~C6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定颈脊髓IL-1β的表达,TUNEL法测定颈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定量RT-PCR分别测定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结果:相同时间点颈脊髓IL-1β的表达A、B、C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同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个月时A、B、C三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分别为32.38±4.75个、16.56±3.89个、1.82±0.64个,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颈脊髓caspase-3的蛋白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使用IL-1Ra后,其表达明显减弱(P<0.05)。caspase-3 mRNA含量(拷贝数取对数)3个月时A组为8.46±0.32,B组为8.30±0.26,C组为7.95±0.36;5个月时A组为8.92±0.85,B组为8.50±0.78;C组为8.05±0.46,相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IL-1β在大鼠慢性颈脊髓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异常表达,其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基因参与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慢性颈脊髓损伤 白细胞介素1 受体阻滞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毅 张树文 +3 位作者 叶尔扎提.哈加合曼 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 杨新明 金格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401-440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例)和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10例),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采用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自体脂肪组织覆盖于人工硬脑膜表面。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2、3 d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量均少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1 d引流量多于术后2、3 d(t=15.060、28.460,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2 d引流量多于术后3 d(t=7.041,P<0.001)。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术后2、3 d(t=-9.235、-9.521,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硬脊膜破裂 人工硬脑膜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髋关节圆韧带损伤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德清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 +2 位作者 荀传辉 杨毅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圆韧带损伤的MRl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圆韧带损伤患者,探讨韧带完全断裂、部分撕裂的MRI征象。结果圆韧带完全断裂14例,部分撕裂3例。9例股骨头附着处断裂,4例髋臼切迹横韧带处断裂,1例中... 目的分析髋关节圆韧带损伤的MRl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圆韧带损伤患者,探讨韧带完全断裂、部分撕裂的MRI征象。结果圆韧带完全断裂14例,部分撕裂3例。9例股骨头附着处断裂,4例髋臼切迹横韧带处断裂,1例中段断裂;3例部分撕裂发生在中段。MRI确定诊断15例,观察损伤部位、程度及类型与关节镜一致。损伤的直接MRI征象主要是韧带变形,信号不连续,韧带断端或断段出血、水肿,黏液样变性。间接征象主要有韧带附着骨骨折或挫伤(9例),软骨损伤(8例),髋臼盂唇损伤(7例)、关节囊损伤(13例)及关节其他韧带损伤(17例)。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髋关节圆韧带的损伤;通过对其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分析,能为圆韧带损伤的部位、程度及类型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圆韧带 磁共振成像 损伤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骨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乐园 赵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7-921,共5页
目的颅脑损伤与骨折愈合相关性机制研究缺乏确实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文章旨在建立创伤性脑损伤与骨折愈合相关性研究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颅脑外伤组(... 目的颅脑损伤与骨折愈合相关性机制研究缺乏确实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文章旨在建立创伤性脑损伤与骨折愈合相关性研究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颅脑外伤组(单纯颅脑损伤模型)、单纯骨折组(单纯制作右侧胫骨骨折模型)、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制作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模型)。观察各组新西兰兔神经行为学变化,并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行骨痂体积测量及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颅脑外伤组术后6 h、7 d、1个月神经功能量表(NSS)评分[(9.32±0.68)、(8.01±0.56)、(7.75±0.6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81±0.55)、(12.07±0.42)、(12.02±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骨折组术后1个月周围骨痂的体积比较,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明显增大[(1.19±0.12)cm^3vs(1.81±0.13)cm^3,P<0.05]。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术后4周,骨折局部骨痂中骨小梁显著增多;术后8周骨小梁变得更加成熟。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骨折动物模型,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达到了脑损伤合并骨折相关研究所需的动物模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骨折 动物模型 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导管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兰兰 乌日开西.艾依提 +1 位作者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亚穆罕默德.阿力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97-2400,共4页
周围神经两断端严重缺损时,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不可逆转的终身残疾[1]。目前治疗神经缺损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面临移植神经匹配困难、供区感觉功能丧失等问题。异体神经移植主要用于修复长节段神经缺损,但术后需用... 周围神经两断端严重缺损时,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不可逆转的终身残疾[1]。目前治疗神经缺损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面临移植神经匹配困难、供区感觉功能丧失等问题。异体神经移植主要用于修复长节段神经缺损,但术后需用免疫抑制剂,增加患者感染炎症的机会。鉴于神经移植存在限制,因此制备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导管微结构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制备技术 人工 周围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 异体神经移植 免疫抑制剂 功能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皱襞的分型及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鑫 马超 +1 位作者 黄金勇 谢增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0,共4页
膝关节滑膜皱襞(SP,synovial plica)是一种在胚胎阶段形成,因生长发育过程中退化不全而留存半透明的滑膜隔。最早由16世纪著名的解剖学家Vesalius记载,19世纪德国医生Henke已在他的研究中提及滑膜皱襞对膝关节活动存在阻抗作用[1]。20... 膝关节滑膜皱襞(SP,synovial plica)是一种在胚胎阶段形成,因生长发育过程中退化不全而留存半透明的滑膜隔。最早由16世纪著名的解剖学家Vesalius记载,19世纪德国医生Henke已在他的研究中提及滑膜皱襞对膝关节活动存在阻抗作用[1]。20世纪初,随着解剖学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皱襞 膝关节痛 关节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