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各级医院外科护士对夜班排班方式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姜丽 张春华 +1 位作者 魏江玲 彭巧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外科护士的夜班排班方式的满意度,探讨适合多民族地区医院的最佳护士夜班排班模式。方法采用自制的夜班排班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77所医院1 235名不同层次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各医院外科护士对目...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外科护士的夜班排班方式的满意度,探讨适合多民族地区医院的最佳护士夜班排班模式。方法采用自制的夜班排班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77所医院1 235名不同层次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各医院外科护士对目前夜班排班方式满意率达97.25%。被各级医院外科护士普遍认可的最佳的夜班排班模式是"一天前夜一天后夜"排班制。不同年龄、族别外科护士认为的最佳夜班排班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多民族地区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民族、年龄、职称总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本科室特点的夜班排班模式,进而有利于合理、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室工作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护士 夜班排班方式 满意度 最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门诊采血孕妇候诊时间的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柯爱红 邹英 +1 位作者 胡静 彭巧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缩短门诊采血孕妇候诊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包括增加采血窗口,多形式健康教育等,在改善前后分别调查60例孕妇,比较其候诊时间及采血候诊满意度。结果改善后孕妇采血候诊...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缩短门诊采血孕妇候诊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包括增加采血窗口,多形式健康教育等,在改善前后分别调查60例孕妇,比较其候诊时间及采血候诊满意度。结果改善后孕妇采血候诊时间显著短于改善前,采血满意度显著高于改善前(均P<0.01)。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有效缩短门诊采血孕妇无效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门诊采血 候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采血患者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志琴 付艳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采血患者投诉原因,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年间的门诊采血患者投诉情况,分析投诉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6年间共发生174例患者投诉事件,投诉原...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采血患者投诉原因,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年间的门诊采血患者投诉情况,分析投诉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6年间共发生174例患者投诉事件,投诉原因主要涉及未能及时领取化验单、服务态度、就诊流程等方面。结论:通过良好的沟通,认真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采血室工作流程,使护患双方得到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采血室 患者投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分诊导语服务的实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淑霞 玛依努尔.居乃丁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45-47,共3页
目的促进门诊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全面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方法制定分诊导语的内容、要求、标准,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门诊各科室实施规范化分诊导语服务。结果通过3年的应用实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增强,... 目的促进门诊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全面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方法制定分诊导语的内容、要求、标准,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门诊各科室实施规范化分诊导语服务。结果通过3年的应用实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增强,护患关系更加融洽,门诊部满意度由2005年的93.56%上升至2007年的98.83%。结论开展分诊导语可使患者及时了解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及就诊流程,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分诊导语 导医服务 护理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在门诊的实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淑霞 玛依努尔.居乃丁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定期进行晨间集体交接班制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于每周一工作前30min,全体门诊护士集中进行交接班,由交班护士、护士长及科护士长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及点评。结果实施门诊护士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制后门诊满意度显著提...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定期进行晨间集体交接班制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于每周一工作前30min,全体门诊护士集中进行交接班,由交班护士、护士长及科护士长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及点评。结果实施门诊护士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制后门诊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诊护士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的实施,对培养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交接班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微信随访对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丽芸 张国明 +4 位作者 黄琴 赵艳君 陈卫星 金红兵 彭巧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55-1062,共8页
目的 探讨运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 model of communication,CICARE)结合微信随访教育对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6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 目的 探讨运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 model of communication,CICARE)结合微信随访教育对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6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住院期间辅以流程化沟通模式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出院后加用微信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6个月后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在消毒隔离(75.0%,30/40)、疾病知识(62.5%,25/40)、治疗方法(70.0%,28/40)、药物相关知识(87.5%,35/40)、饮食与休息(75.0%,30/40)等方面的知晓率及总知晓率(74.0%,148/200)均高于对照组(17.5%,7/40;20.0%,8/40;30.0%,12/40;25.0%,10/40;37.5%,15/40;26.0%,52/200)(x2值分别为26.60、14.91、12.80、31.75、11.43、92.16,P值均<0.001).实验组在消毒隔离[(13.10±2.53)分]、疾病知识[(15.33±2.71)分]、治疗方法[(15.90±1.72)分]、药物相关知识[(14.63±2.37)分]、饮食与休息[(16.10±1.98)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1.80±2.04)分、(14.08±2.30)分、(14.25±2.06)分、(13.03±2.07)分、(14.45±2.69)分](t=2.53,P=0.013;t=2.22,P=0.029;t=3.89,P=0.001;t=3.22,P=0.002;t=3.12,P=0.003).实验组干预6个月后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20.38±3.41)分]高于对照组[(18.77±3.17)分](t=2.17,P=0.032);实验组在饮食干预(60.0%,24/40)、药物治疗(67.5%,27/40)、自我监测(80.0%,32/40)、戒烟戒酒(60.0%,24/40)方面的依从率及总的依从率(63.8%,153/240)高于对照组[37.5%,15/40;45.0%,18/40;50.0%,20/40;35.0%,14/40;42.1%,101/240](x2=4.05,P=0.044;x2 =4.11,P=0.043;x2=7.91,P=0.005;x2=5.01,P=0.025;x2=22.61,P=0.000).结论 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微信平台的沟通和传播功能,可以提高新疆地区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并且有利于疾病控制,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结核 护理信息学 模型 护理学 信息交流 护理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热孜万古力.热西提 彭巧君 +1 位作者 刘文婷 程建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0、6、12、24h,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收集疼痛相关因素(如术前测量疼痛敏感度、人口统计学资料及...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0、6、12、24h,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收集疼痛相关因素(如术前测量疼痛敏感度、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焦虑、抑郁等)。结果术后24h内中度及以上疼痛占58.33%;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状态、疼痛敏感度、文化程度及手术时长是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的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发生率高,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实验性压力痛阈测试可用来预测术后患者疼痛,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疼痛 痛阈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造影剂滞留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风险的关联
8
作者 丁欢欢 魏猛 +9 位作者 张小雪 亚库普江·买买提 孜拉来·艾尼瓦尔 张晶 李耀东 张疆华 芦颜美 邢强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索左心耳造影剂滞留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按照术后有无左心耳造影剂滞留,造影剂滞留患者和无造影... 目的:探索左心耳造影剂滞留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按照术后有无左心耳造影剂滞留,造影剂滞留患者和无造影剂滞留患者分别有76例(37.3%)和128例(62.7%),脑卒中患者和非脑卒中患者分别有87例(42.6%)和117例(57.4%),这两类患者中造影剂滞留患者分别有64例(73.6%)和12例(10.3%)。规范采集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左心耳造影图像,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匹配后左心耳造影剂滞留与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的关联。结果:共100例患者按1:1的比例匹配成功,其中造影剂滞留患者和无造影剂滞留患者各50例,脑卒中患者和非脑卒中患者分别有55例和45例;其平均年龄为(70.5±10.5)岁,男性占56.0%。匹配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造影剂滞留(OR=66.125,95%CI:6.880~635.551,P<0.001)、CHA2DS2-VASc评分(OR=3.263,95%CI:1.621~6.568,P=0.001)、左心耳深度之和(OR=1.128,95%CI:1.042~1.120,P=0.003)、左心耳开口直径之和(OR=0.773,95%CI:0.665~0.898,P=0.001)均与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有关。结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左心耳造影剂滞留与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有关,造影剂滞留患者的左心耳深度之和较大,左心耳开口直径之和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左心耳形态 左心耳造影剂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