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N辅助超声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伍杰 贾芳 +1 位作者 王正业 王晓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评估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辅助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34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33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患者各1002张声像图作为数据集“1”,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1603张)与测试集(401张)。对4个CNN模型... 目的:评估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辅助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34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33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患者各1002张声像图作为数据集“1”,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1603张)与测试集(401张)。对4个CNN模型进行训练并测试,挑选出准确度最佳的模型并通过可视化热图分析CNN识别的超声特征。另外再收集400张超声图片(2种淋巴结疾病各200张)作为数据集“2”,用于比较4名超声医师(2名低年资及2名高年资)自主诊断及在CNN辅助下对2组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数据集“1”训练并测试后,ResNet18、AlexNet、DenseNet121、VGG16这四种模型的准确度依次为0.9269、0.9252、0.9040、0.8816,其中ResNet18模型的准确度最佳。低年资超声医师A、B在ResNet18辅助前后对数据集“2”中2组淋巴结进行区分的诊断准确度从60.50%、63.80%提高到85.50%、87.30%,灵敏度从63.50%、67.50%提高到88.50%、90.50%,特异度从57.50%、60.00%提高到82.50%、84.00%;高年资超声医师C、D的诊断准确度从81.00%、81.30%提高到94.80%、94.80%,灵敏度从86.50%、85.00%提高到93.00%、94.00%,特异度从75.50%、77.50%提高到96.50%、95.50%。可视化热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特征能辅助CNN鉴别这两组淋巴结。结论:ResNet18模型能有效提高超声医师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对低年资医师的辅助效果更明显一些。CNN识别这两组淋巴结可能主要依赖淋巴结的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卷积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hiPSCs-CMs的miRNA-452/Let7i超声分子探针构建
3
作者 买尔哈巴·依布拉音 王子航 +3 位作者 王伟 杨灵洁 关丽娜 穆玉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构建载miRNA-452/Let-7i的超声分子探针,体外分析其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s-CMs)的靶向效果。材料与方法合成生物素化核心脂质微泡(NBs)、携带过表达miRNA-452/Let-7i的腺病毒的脂质微泡(Ad-miR-452/Let-7i)和携带... 目的构建载miRNA-452/Let-7i的超声分子探针,体外分析其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s-CMs)的靶向效果。材料与方法合成生物素化核心脂质微泡(NBs)、携带过表达miRNA-452/Let-7i的腺病毒的脂质微泡(Ad-miR-452/Let-7i)和携带过表达miRNA-452/Let-7i的腺病毒及靶向蛋白MYH6的超声分子探针(Ad-miR-452/Let7i-MYH6),比较荧光蛋白表达率验证其结合情况。测量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造影成像能力,评估生物安全性等。将hiPSCs-CMs分为Ad-miR-452/Let-7i组和Ad-miR-452/Let7i-MYH6组,比较细胞结合情况。结果构建的NBs、Ad-miR-452/Let-7i以及Ad-miR-452/Let7i-MYH6形态规则,稳定性好;其浓度分别为(1.62±0.40)×10^(8)个/ml、(1.83±0.20)×10^(8)个/ml、(1.35±0.33)×10^(8)个/ml,平均粒径分别为(605.94±17.46)nm、(726.53±14.95)nm、(729.31±16.62)nm,电位分别为(2.61±0.30)mV、(-11.21±0.71)mV、(-12.28±0.52)mV,分散度分别为0.24±0.07、0.26±0.14、0.25±0.13。在浓度为107个/ml时,3种样品的造影强度分别为99.24±5.04、102.18±3.61、99.07±3.87。载miRNAs超声分子探针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体外显影持续超过15 min,可与hiPSC-CMs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超声分子探针具有稳定性及体外靶向性,能有效提高病毒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转染 超声学 分子探针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
4
作者 胡海涛 贾芳 王晓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颈部淋巴结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335例,以其中520例(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260例)为开发组、150例为验证组(淋巴瘤及... 目的观察超声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颈部淋巴结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335例,以其中520例(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260例)为开发组、150例为验证组(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75例)。按7∶3比例于开发组划分训练集(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182例)与测试集(含淋巴瘤及不典型反应性增生各78例)。于每例选取1个靶淋巴结,纳入其灰阶超声图及CDFI各1幅用于训练、测试CNN模型及验证模型辅助效能。基于训练集超声图像构建并训练AlexNet、VGG16、ResNet18、DenseNet161、EfficientNet-B0共5种CNN模型并以测试集进行测试,以分类准确率最高者为最佳模型,观察其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的效能。结果5种CNN模型中,ResNet18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最高(78.21%),为最佳模型;以之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医师独立诊断(P均<0.01)。结论所构建的ResNet18模型可有效辅助鉴别颈部淋巴结淋巴瘤与不典型反应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增生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内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军喜 贾志莹 +2 位作者 曾红春 王颖鑫 姚兰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多房状囊性占位灶内分隔的彩色多普勒以及超声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多房肾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共5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多房状囊性肾癌以及多房状肾囊肿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对该组24例患者进行超声造... 目的:探讨肾脏多房状囊性占位灶内分隔的彩色多普勒以及超声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多房肾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共5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多房状囊性肾癌以及多房状肾囊肿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对该组24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共24个病灶)检查,采用ROC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组53例患者共54个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3 mm<厚度≤4 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6%、95%、86%)。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z分别为0.7621、0.8331、0.7962)。而分隔数目等于4条,2 mm<厚度≤3 mm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值,14例多房状囊性肾癌与10例多房状肾脏囊肿内分隔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1.2±3.4)s及(18.4±4.5)s,达峰时间分别为(21.7±3.8)s及(37.8±8.0)s,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32.1±4.0)s及(51.3±9.0)s,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或t'值分别为4.47、5.90、6.31,P<0.05)。结论:多房状肾囊性占位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超声表现对多房状囊性肾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ROC曲线显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病灶内分隔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多房状囊性肾癌与多房状肾囊肿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 超声 超声造影 多房状囊性肾癌 多房状肾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红春 木拉提.热夏提 +3 位作者 王颖鑫 王静 王文光 姚兰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88-1892,共5页
目的探讨CEUS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并与增强CT比较。方法收集同期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的52例患者共68个肾囊性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边壁、分隔、实性结节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2种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CEUS应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并与增强CT比较。方法收集同期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的52例患者共68个肾囊性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边壁、分隔、实性结节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2种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灶的价值。结果良性组中,25个病灶(25/31,80.65%)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病灶,内无分隔或伴纤细分隔,分隔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仅3个病灶(3/31,9.68%)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2个病灶(2/31,6.45%)表现为花瓣样增强,分隔不规则增厚,1个病灶(1/31,3.23%)表现为网状增强;恶性组中,32个病灶(32/37,86.49%)CEUS和增强CT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伴多个实性结节或不规则实性增强区,4个病灶(4/37,10.81%)表现为分隔较厚的多房性囊性病灶,1个病灶(1/37,2.70%)表现为边壁不规则增厚的单房囊性病灶;以Ⅳ级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7%和70.27%,93.55%和96.77%,79.41%和82.35%。以Ⅲ级及以上为诊断标准,CEUS和增强CT诊断囊性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0%和100%,74.19%和80.65%,86.76%和91.18%。分隔数目≥3条及分隔厚度≥1.75mm可作为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结论 CEUS结合Bosniak标准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囊性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分级诊断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荣 艾迪拜·木合买提 +1 位作者 贾芳 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建立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LN)恶性风险的常规超声分级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82个颈部肿大LN的4项常规超声声像图指标,包括门髓质回声、内部回声、血流类型及长短径比(L/S)值,据以对每个LN进行评分并按照分值分组,根据各组中恶性L... 目的建立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LN)恶性风险的常规超声分级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82个颈部肿大LN的4项常规超声声像图指标,包括门髓质回声、内部回声、血流类型及长短径比(L/S)值,据以对每个LN进行评分并按照分值分组,根据各组中恶性LN比例差异提出分级诊断标准。结果颈部肿大LN的声像图总评分值范围0~7分,恶性LN比例随分值提高而升高(P<0.05),LN恶性风险OR值亦随之升高。颈部肿大LN常规超声分级诊断标准:1级(0分),极低度恶性风险,恶性比例<3.70%;2级(1~2分),低度恶性风险,恶性比例(14.91±4.63)%;3级(3~4分),中度恶性风险,恶性比例(43.89±0.64)%;4级(5~7分),高度恶性风险,恶性比例(77.84±9.15)%。以“4级”为标准判定颈部恶性肿大LN的敏感度78.97%,特异度72.54%,约登指数0.515,准确率76.08%,AUC为0.791。结论以常规超声声像图评分为基础建立的颈部肿大LN分级诊断标准鉴别良恶性LN的能力较好,并能预测其恶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超声检查 恶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在良恶性肾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曾红春 姚兰辉 +5 位作者 王玉杰 王晓荣 木拉提.热夏提 王颖鑫 韩伟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分级诊断肾囊性病变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患者的36个肾囊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征象;按照Bosniak标准对超声造影的表现...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分级诊断肾囊性病变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患者的36个肾囊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良恶性肾囊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征象;按照Bosniak标准对超声造影的表现进行分级诊断,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及验后概率,分析该方法分级诊断肾囊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可显示常规超声不能发现的囊内分隔及实性结构。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诊断肾囊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2.9%、90.9%、94.8%、86.7%、10.2,Kappa=0.83;应用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可提高肾囊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验后概率。结论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标准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肾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囊性 肾肿瘤 超声造影 BOSNIAK分级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军喜 姚兰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BM以及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采用QUADAS工具进行文献的质...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BM以及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采用QUADAS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的比数比、合并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绘制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9个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P=0.05,I^2=64.00%)。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0%(CI:89.80%-92.70%)和94.00%(CI:92.00%-95.6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2.03(CI:7.67-18.8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8(CI:0.08-0.14),合并比数比为153.00(CI:71.40-327.86),加权SROC面积为0.93,SE=0.01。结论入选文献质量中等。SROC显示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肿瘤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妊娠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晶 向红 吕永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腔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0
11
作者 乔妙 孙艳 +1 位作者 侯新华 宋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T背景下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同时计算和比较US与CEUS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T背景下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同时计算和比较US与CEUS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结果 CEUS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Sen、Spe、PV+、PV-、LR+、LR-、AUC及其95%CI分别为95.8%(90.0%~98.4%)、88.1%(73.6%~95.5%)、95.8%(92.3%~99.3%)、88.1%(78.3%~97.9%)、8.05(3.53~18.3)、0.05(0.02~0.11)、0.951(0.911~0.991)。US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Sen、Spe、PV+、PV-、LR+、LR-、AUC及其95%CI分别为88.2%(80.7%~93.2%)、81.0%(65.4%~90.9%)、92.9%(88.2%~97.6%)、70.9%(58.0%~83.8%)、4.6(2.5~8.7)、0.15(0.09~0.24)、0.840(0.756~0.923),CEUS各指标均优于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较US可以提高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 被引量:40
12
作者 候雪琴 范雪 +2 位作者 杨凌菲 董建 宋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 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但其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较低,本研究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诊断标准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TI-RAD... 目的 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但其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较低,本研究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诊断标准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TI-RADS分类为3~5类的1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51个结节)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94个,恶性结节157个;TIRADS分类诊断良性结节93个,恶性结节185个;两者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P〈0.01)。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144/157)、85.1%(80/94)、89.3%(224/251)、91.2%(144/158)、86.0%(80/93)。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表现在纵横比、内部回声、形态、微小钙化和环形钙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121.4,P〈0.01)。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中,TI-RADS分类诊断标准能较准确地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是术前超声检查一项重要的分类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甲状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军喜 王颖鑫 +1 位作者 杨磊 姚兰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 目的: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结果: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3,P=0.447 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 9,Sk=0.120 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CT 肝癌 射频消融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操作指南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运 尹立雪 +6 位作者 邓又斌 任卫东 穆玉明 张梅 许迪 王胰 丁戈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38,共7页
1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原理根据经典的心肌缺血进展层级金字塔模型(图1),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异常早于心电图改变,因此其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优于心电图。
关键词 负荷超声心动图 规范化操作 指南 室壁运动异常 心肌缺血 心电图 金字塔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晓荣 梁奎 +1 位作者 艾迪拜·木合买提 宋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常规超声无法定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7例共102枚淋巴结,均行SWE并分析弹性图(2D-SWE)及最大弹性模量值(Max-SWE),行CEUS...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常规超声无法定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7例共102枚淋巴结,均行SWE并分析弹性图(2D-SWE)及最大弹性模量值(Max-SWE),行CEUS并分析淋巴结灌注及增强模式。按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反应性增生组及淋巴瘤组,比较两组常规超声、SWE及CEUS的声像图差异以及3种成像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组多呈非中央门型、均匀蓝色、Max-SWE<39.6 kPa及门部开始均匀增强。常规超声的血流类型、2D-SWE、Max-SWE及CEUS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组与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20、0.774、0.836及0.722,其中Max-SWE的特异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80.0%和83.3%;2D-SWE的敏感度最高(89.3%)。结论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淋巴瘤,可首选SWE;其次为C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巨淋巴结增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观察颈部不典型淋巴结血流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晓荣 艾迪拜.木合买提 +1 位作者 张荣 姚兰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观察颈部不典型淋巴结的血流特征。方法对97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提示淋巴结良恶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61个淋巴结)行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淋巴结分为4组:反应性增生组25例(45个...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观察颈部不典型淋巴结的血流特征。方法对97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提示淋巴结良恶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61个淋巴结)行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淋巴结分为4组:反应性增生组25例(45个淋巴结)、结核组19例(27个淋巴结)、转移瘤组32例(54个淋巴结)、淋巴瘤组21例(35个淋巴结)。比较4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门髓质形态、血流类型和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4组间L/S及门髓质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应性增生组与转移瘤组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反应性增生组与转移瘤组、转移瘤组与淋巴瘤组的门髓质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4组间血流类型、动脉相造影剂进入方式和实质相造影剂分布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应性增生组与结核组、反应性增生组与转移瘤组血流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反应性增生组与结核组、反应性增生组与转移瘤组、淋巴瘤组与结核组、淋巴瘤组与转移瘤组动脉相造影剂进入方式和实质相造影剂分布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结论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全面了解淋巴结的血流灌注,可诊断二维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的淋巴结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颈部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及二尖瓣构型的变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治胜 史琪 +1 位作者 武洋 唐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未复发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容积参数与二尖瓣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对57例NVAF患者RFCA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进行RT-3D...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未复发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容积参数与二尖瓣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对57例NVAF患者RFCA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进行RT-3DE检查,测量左心房容积,应用分析软件获取收缩中期二尖瓣构型相关参数。分析手术前后左心房参数及二尖瓣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并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术后3 d及1个月各指标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心房最大容积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减小,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左心房扩张指数及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均增加(P均<0.05)。术后3个月瓣环前后直径、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瓣环周长、瓣环联合处直径、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非平面角度、幕状区容积较术前及术后3 d内减小,瓣环高度增大(P均<0.05);术后3 d内幕状区高度、球形指数及瓣环最大位移、最大位移速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房容积参数与二尖瓣参数、左心房功能参数与二尖瓣参数、左心房功能与容积参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均<0.05)。重复性检验显示,观察者间及观察者自身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NVAF患者RFCA术后左心房开始缩小,左心房功能进一步恢复,二尖瓣“鞍型”结构进一步向正常结构转变,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有明显差异,且左心房与二尖瓣构型之间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三维 导管消融术 心房功能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红春 热依汗 +1 位作者 王颖鑫 姚兰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寻找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较为特异的诊断指标。方法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的急性排异反应患者42例,经长期随访(1年以上)和临床检查证实的功能稳定期患者115例。对两组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实质厚度以及主肾动...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寻找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较为特异的诊断指标。方法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的急性排异反应患者42例,经长期随访(1年以上)和临床检查证实的功能稳定期患者115例。对两组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实质厚度以及主肾动脉和弓状动脉的阻力指数(RI)进行统计学比较;选取肾体积增大,锥体肿大回声减低、RI<0.7、RI≥0.7及RI≥0.8作为诊断标准,按诊断试验评价原则分别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符合率;并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两组的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异反应组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肾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下降,RI明显增高,与移植肾功能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诊断标准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5.30%,55.20%,42.10%,57.90%和31.60%;特异度分别为71.30%、87.10%、25.70%、74.20%、98.20%。结论肾体积增大、肾锥体肿大、回声减低、RI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洪科 张小宁 +2 位作者 刘培琴 周君 张晓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且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71例,采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局部管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原狭窄处内径由术前(3.13±0.83)mm增加至术后1周的(4.77±0.51)mm(P<0.05)、术后1年的(4.64±0.52)mm(P<0.05);颈动脉狭窄处PSV由术前(190.69±113.65)cm/s,降至术后1周的(86.15±30.52)cm/s(P<0.05)、术后1年的(90.28±29.79)cm/s(P<0.05);患侧MCA的PSV由术前(77.68±14.66)cm/s,术后1周升高为(115.62±22.32)cm/s(P<0.05),术后1年升高为(108.89±20.29)cm/s(P<0.05),PI值由术前(0.81±0.01),术后1周提高到(1.07±0.01)(P<0.05)、术后1年提高到(1.06±0.0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提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内径及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可以作为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伟 候雪琴 +1 位作者 宋涛 高军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42-346,355,共6页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及与肝细胞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方法:搜集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在...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及与肝细胞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方法:搜集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在一般资料中,三组在性别、年龄、症状、AFP水平、HBsAg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常规超声中,三组在大小、边界、高回声边缘、主要回声、内部低回声、点状或短线状强回声、回声分布、后方回声、血流分布、病灶数量、肝脏背景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超声造影中,三组在动脉期增强强度无统计学差异,大部分都表现为高增强,P>0.05,但是在增强方式上是有区别,三组在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在临床特征、超声及超声造影有一定的特点,在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血管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