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贫血与其它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虹 江明 +3 位作者 杜伟 钟笛 郝建萍 李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3-1426,共4页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胞,外周血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特点。结果发现,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细胞浆内颗粒稀少或缺如、Pelger核异常改变、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单核细胞检出率以及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出现颗粒缺如,红系奇数核、核出芽,巨核系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等在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形态学是MDS诊断的基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在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形态学 病态细胞 贫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新红 范佳鑫 +3 位作者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赵芳 张雪 哈力达.亚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ITP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ITP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的数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10、TGFβ-1的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IL-10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与TGFβ-1的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结论:ITP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数量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降低可能与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平 庞楠楠 +4 位作者 郭新红 王蕾 赵芳 王晓娜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28例初诊的C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数量,并对19例患者进行了治...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28例初诊的C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数量,并对19例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结果初诊CLL患者CD4+CD25+Treg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CLL患者CD4+CD25+Foxp3+Treg分别高于治疗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25+Foxp3+Treg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CLL患者CD4+CD25+Foxp3+Treg与CD38表达率、β2微球蛋白表达量、Zeta相关蛋白70(ZAP-70)阳性表达、临床Binet分期和Rai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 CD4+CD25+Foxp3+Treg有可能作为评估CLL患者疾病进展、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FOXP3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玲 王蕊 +8 位作者 钟笛 温丙昭 迪丽娜孜·阿不来提 蔺志强 贾明 郝建萍 陈瑢 郭新红 王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12-814,共3页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 为了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8例AML患者。结果表明:238例AML中CD34阳性表达者有92例,占38.7%。除M3无CD34阳性表达外,CD34+表达与FAB亚型M0、M1有关;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32%,明显低于CD34-组的61%;除淋系抗原CD7在CD34+组表达明显增高外,其它淋系抗原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有CD34+表达的AML患者预后差、CR率低,检测CD34表达对判断AML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4抗原 白血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检测正常核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力 薛永权 +4 位作者 潘金兰 何军 吴亚芳 岑建农 温丙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21.6%)A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β/MYH11和BCR/ABL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对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PCR 急性白血痛 正常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勇 马力 +5 位作者 肖冰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温丙昭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杂核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项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建萍 陈双 +4 位作者 马遇庆 哈力达.亚森 江明 钟笛 李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42-374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联合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初诊MDS的89例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分析四项联检对MDS的诊断价值。结果 46例患者外...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联合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初诊MDS的89例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分析四项联检对MDS的诊断价值。结果 46例患者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37例出现幼稚红细胞;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髓系76例(85%)、红系67例(75%)和巨核系35例(39%);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P<0.05);骨髓活检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27例(30%),CD3+4>5%28例(31%),巨核系病态造血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P<0.05);合并网状纤维增生18例(20%),染色体异常35例(39%)。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诊断MDS的阳性符合率为88%,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3%,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5%。但3种联检方法的诊断阳性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理论上能互相弥补、互相辅助,提高对MDS诊断的准确性,但统计学显示意义不大,今后应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段显琳 江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对本院就治的9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对本院就治的9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2、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和51%,5年CSS为55%。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NHL的预后因素主要为AnnArbor分期、B组症状、LDH、IPI预后指数和年龄。国际预后指数,低危(0~1分)、中低危(2分)、高中危(3分)和高危(4~5分)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2%、42%和33%。从不同分期治疗方法分析预后,Ⅰ、Ⅱ期全组病例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和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9%、72%和68%,综合治疗、单纯化疗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Ⅲ、Ⅳ期全组病例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和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5%和60%,综合治疗、生存率优于单纯化疗。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合理检测、调控相关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不同治疗方法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合理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高白细胞血症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3 位作者 江明 郝建萍 迪力娜孜.阿布来提 陈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39-441,共3页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胞>30×109/L单用ATRA治疗组及白细胞>30×109/L用ATRA和化疗相结合治疗组,以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9例APL病人在用ATRA治疗过程中23例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58.97%。单用ATRA及ATRA+化疗的总缓解率为91.3%。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100%,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87.5%,血白细胞数>30×109/L而用ATRA+化疗组的组缓解率为90.9%。结论:ATRA与化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高白细胞血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急性白血病初期化疗的疗效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美兰 郭新红 +2 位作者 哈力达.亚森 江明 王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急性白血病要获完全缓解 (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在此期间外周血白细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 (WBC)计数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对 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 急性白血病要获完全缓解 (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在此期间外周血白细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 (WBC)计数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对 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化疗后白细胞数的最低值分为 3组 :≤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 ;>0 .9× 10 9/L组。结果表明 :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第 1疗程后 ,WBC计数≤ 0 .4×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6 0 % ,总有效率 90 % ;WBC计数在 (0 .4 -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5 5 .6 % ,总有效率 92 .6 % ;WBC计数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2 7.3% ,总有效率 6 6 .7%。白细胞≤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与 >0 .9× 10 9/L组第 1疗程化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白细胞≤ 0 .4× 10 9/L组与白细胞 (0 .4 - 0 .9)× 10 9/L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第 1疗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的一个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诱导化疗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微浓度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复合物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乐 江明 +3 位作者 马艳 张德清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 王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索简单、无细胞外铁产生的超低微浓度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MSCs。待3代细胞汇合至80%~90%时,更换无血清培养液,根据菲立磁和硫酸鱼精蛋白的不同浓度分为4组:A组[(7.50∶1.00)... 目的探索简单、无细胞外铁产生的超低微浓度菲立磁-硫酸鱼精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MSCs。待3代细胞汇合至80%~90%时,更换无血清培养液,根据菲立磁和硫酸鱼精蛋白的不同浓度分为4组:A组[(7.50∶1.00)μg/ml]、B组[(10.00∶1.20)μg/ml];C组[(15.00∶1.80)μl/ml]和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液,混匀,5%CO2孵育15min,补加血清后孵育至次日。检测细胞标记率、细胞内外铁、细胞活力和标记细胞MR信号。结果 B组可有效标记大鼠MSCs,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率100%,无细胞外铁产生,铁颗粒分布于溶酶体内。4组间台盼蓝拒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 GRE T2*WI序列可检测到1×104个标记细胞。结论使用超低微浓度菲立磁10.00μg/ml与鱼精蛋白1.20μg/ml可有效标记大鼠MSCs,体外MR可检测到1×104个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立磁 鱼精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200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娜 张正昊 +4 位作者 刘洋 王蕾 袁海龙 谢平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骨髓中CD200的表达及其与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和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诊CLL患者骨髓中CD200的数量。以CD19+CD200+表达低于50%为CD200low组(18例),大于或等于50...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骨髓中CD200的表达及其与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和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诊CLL患者骨髓中CD200的数量。以CD19+CD200+表达低于50%为CD200low组(18例),大于或等于50%的为CD200high组(22例)。结果 CD200low组(18例)年龄、男性人数、初次白细胞(WBC)数量、初次淋巴细胞(LY)数量、初次LY%、淋巴结发生率显著低于CD200high组(22例)(P<0.05);CD200low组初次血红蛋白(HB)量高于CD200high组(P<0.05)。CD200low组CD19+、CD19+CD23+、CD19+CD160+抗原表达的平均百分数及Zeta链相关蛋白-70(ZAP-70)阳性率明显低于CD200high组(P<0.05)。Binet分期中,CD200low组A期概率多于CD200high组,CD200high组大部分处于C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分期中,CD200low组患者大部分处于Ⅰ期,CD200high组大部分处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00对诊断疾病、预后判断、实施个体化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D200 Zeta链相关蛋白-70 IgV_(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琰 曹旭 +9 位作者 江明 哈力代 温丙昭 李玲 刘辉 钟笛 林仁勇 卢晓梅 冯晓辉 温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3-676,共4页
TGF-β信号的缺失与许多组织的恶性增生有关,Smad4是该通路的重要蛋白,其缺失或突变与多种癌症相关。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细胞浆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分离白血病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镜下鉴定白血病细胞数量达... TGF-β信号的缺失与许多组织的恶性增生有关,Smad4是该通路的重要蛋白,其缺失或突变与多种癌症相关。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细胞浆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分离白血病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镜下鉴定白血病细胞数量达90%以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中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mad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部分表达于胞浆中,35例白血病病人中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Smad4无表达,包括L11例,L31例,L24例;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M0,1例M1,2例M2a,1例M3a,1例M4b,1例M6)和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中也无Smad4表达,其余病人白血病细胞中均表达Smad4。结论Smad4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在部分白血病细胞中无表达,Smad4基因或功能的改变可能与人类AML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转化因子β SMAD4蛋白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军 严媚 +4 位作者 江明 是文辉 许永华 张东辉 李建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581-584,I0004,共5页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移植当天所...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移植当天所有受鼠均接受8.5 GY的全身照射(TBI),于照射后4~6 h内,A组回输等量培养液,B组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C、D、E组分别回输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不同比例的脾细胞。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期、外周白细胞计数、及有无aGVHD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A组大鼠于15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病理示造血组织减少,提示死于造血衰竭。B、C、D、E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恢复,B组大鼠8只存活超过50 d,C、D、E组大鼠均于50 d观察期内死亡,并有aGVH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但C组大鼠aGVHD的程度较轻且时间不集中,其中D、E组大鼠可于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观察到典型aGVHD临床及病理。结论TBI预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单纯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不能引起明显的aGVHD,骨髓细胞与脾细胞1∶1及1∶1.5混合组均可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理想的aGVH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骨髓移植 全身照射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 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淋系分化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新红 尼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 (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 (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结肿及血像特点与Ly- AML组无显著差异 ,用标准诱导化疗仅有 1例获长期缓解。结论 :Ly+ AML对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 ,选择兼顾ALL +ANL的方案可望提高治疗效果。Ly+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可能与CD34+ 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系分化抗原 抗原表达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16
作者 严媚 温丙昭 +1 位作者 曹琰 江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0-373,377,共5页
目的观察1,25-(OH)2D3及丹参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造血重建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受鼠随机分成4组:A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即aGVHD组),B组(1,25-(OH)2D3组),C组(丹参组),D组(两药联合组)。观察大鼠生存期、外周血象、aGVHD... 目的观察1,25-(OH)2D3及丹参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造血重建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受鼠随机分成4组:A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即aGVHD组),B组(1,25-(OH)2D3组),C组(丹参组),D组(两药联合组)。观察大鼠生存期、外周血象、aGVHD的临床表现及T细胞亚群。结果各药物干预组与aGVHD组相比,其aGVHD的发病时间延迟、aGVHD评分降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干预组外周血象恢复较快,在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均高于aGVHD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方案处理后,CD4+、CD8+的数值明显较aGVHD降低,以CD4+细胞下降明显,而aGVHD时二者均明显增加,CD4+/CD8+的比值增大,结论1,25-(OH)2D3及复方丹参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对减轻aGVHD、促进造血重建及发挥免疫耐受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异基因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1 25-(OH)2D3 复方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严媚 温丙昭 +2 位作者 曹琰 胡军 江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36-2439,共4页
目的观察1,25-(OH)2D3及复方丹参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大鼠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40只受鼠随机分成aGVHD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包括1,25-(OH)2D3组、复方丹参组、两药联合组,每... 目的观察1,25-(OH)2D3及复方丹参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大鼠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40只受鼠随机分成aGVHD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包括1,25-(OH)2D3组、复方丹参组、两药联合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T细胞亚群(CD4+、CD8+)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的变化。结果当aGVHD表现较明显时,CD4+、CD8+增高,以CD4+增高为主,与移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方案处理后CD4+、CD8+增高的幅度较aGVH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更为明显;动态监测显示与Thl相关的细胞因子IL-2、IFN-γ在各干预组呈下降趋势,与Th2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呈上升趋势,均在第21天变化较为明显,与第0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无显著性变化。结论1,25-(OH)2D3及复方丹参能够降低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具有调节Thl/Th2平衡,抑制Thl的增殖及功能发挥,促进Th2细胞增殖,发挥免疫耐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骨髓移植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1 25-(OH)2D3 复方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中NUP98-HOX融合基因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张琰 李玲 +9 位作者 温丙昭 林仁勇 曹旭 王宁 哈力达.牙森 江明 温浩 卢晓梅 冯晓辉 王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了研究白血病患者体内是否有NUP98 HOXA、NUP98 HOXB、NUP98 HOXC、NUP98 HOXD融合基因 ,提取了骨髓中单个核细胞总RNA ,用甲醛变性电泳检测其完整性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并设计了 17对引物 ,以巢式PCR法 (nested PCR )扩增NUP98 H... 为了研究白血病患者体内是否有NUP98 HOXA、NUP98 HOXB、NUP98 HOXC、NUP98 HOXD融合基因 ,提取了骨髓中单个核细胞总RNA ,用甲醛变性电泳检测其完整性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并设计了 17对引物 ,以巢式PCR法 (nested PCR )扩增NUP98 HOXA融合基因 ;一步法扩增NUP98 HOXB、NUP98 HOXC和NUP98 HOXD融合基因 ,4 12bpGAPDH作为内参照引物 ,2 %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PCR结果。结果表明 :所提RNA完整 ,反转录后PCR扩增每个样本中均有内参照GAPDH的表达 ,但是未发现有NUP98 HOXA、NUP98 HOXB、NUP98 HOXC、NUP98 HOXD融合基因。结论 :在本研究所取新疆白血病人群中没有检测到NUP98 HOXA、NUP98 HOXB、NUP98 HOXC和NUP98 HOXD融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P98-HOX融合基因 白血病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9
作者 李浩 付美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比较高剂量伊马替尼(IM,≥600 mg/d)与标准剂量IM(400 mg/d)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目的比较高剂量伊马替尼(IM,≥600 mg/d)与标准剂量IM(400 mg/d)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试验组为高剂量IM,对照组为标准剂量IM治疗CML-C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剂量IM与标准剂量IM治疗CML-CP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发生率、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CCy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08,95%CI(0.73,5.90),P=0.17〕。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CCy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34,95%CI(1.20,1.49),P<0.001;RR=1.16,95%CI(1.07,1.25),P<0.001〕。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MM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97,95%CI(1.75,5.05),P<0.01;RR=2.02,95%CI(1.38,2.93),P<0.001;RR=1.28,95%CI(1.14,1.44),P<0.001〕。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8,1.02),P=0.86〕。试验组PFS高于对照组〔RR=1.04,95%CI(1.00,1.09),P=0.04〕。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55,95%CI(1.13,2.11),P=0.006;RR=1.92,95%CI(1.28,2.86),P=0.001〕。试验组肌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9,95%CI(1.17,7.14),P<0.05;RR=3.46,95%CI(1.34,8.97),P<0.05〕。结论 CML-CP患者应用高剂量IM可提高CCyR、MMR发生率和PFS,但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肌痛、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临床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伊马替尼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及其出生队列分析
20
作者 郭新红 赵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94-696,共3页
为了探讨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同年龄的关系 ,收集了乌鲁木齐市居民 16年白血病死亡率资料 ,在多次横断面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作出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 ,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总死亡率和男性白血病死亡率均接近... 为了探讨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同年龄的关系 ,收集了乌鲁木齐市居民 16年白血病死亡率资料 ,在多次横断面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作出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 ,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总死亡率和男性白血病死亡率均接近全国水平 ,而女性白血病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生队列分析结果显示 ,白血病儿童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白血病老年死亡率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死亡率 出生队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